根据国家规划,我市创建了自身的管理、监测、实施系统.自1983年起科学、有效地实施了脊灰疫苗的计划免疫,1993年起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实施了强化免疫,自1990年开展了免疫成功率监测,1994年起开展了AFP病例主动监测.
为巩固消灭脊灰成果,保持无脊灰状态.广东省自1991年建立脊灰专报系统以来,在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的同时,加强领导和管理,实行AFP病例快速报告和调查、处理,严格执行旬、月报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开展主动监测,加强对AFP病例监测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检查督导,已建立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省-市-县-乡四级AFP病例监测网络,监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自1996年以来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现将广东省2003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目的分析评价全省计划免疫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改善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规定的接种率监测评价方法,对报告及时性、完整性、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差值(D)、比值(R)进行评价.结果全省及各市的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7%以上,加强免疫在74%~99%之间.全省基础免疫估算接种率在91%~96%之间.结论全省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应种人数的掌握还不完全,要切实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
目的 评价浙江省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以来的常规免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4年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8.71%~99.65%,估算接种率为72.86%~112.11%,与报告接种率之间还有差距.差值显示:全省2000年的数据为不可信,2001、2002、2004年的数据为可疑,2003年数据为可信,主要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不完善有关.结论 单纯用上级统计年鉴人口数据进行接种率评估方法值得商榷.
自从使用麻疹疫苗后,我市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证明常规免疫辅以强化免疫是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近年来仍不断有麻疹散发病例及暴发点.据我市统计资料显示,流动人口麻疹的发病率占发病例数的70%左右.为了解我市人群及流动人口麻疹免疫水平状况,制定控制麻疹发病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1年12月,对我市人群及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我州自1994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逐年提高.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4年达到1/10万以上指标,并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同时,开展了7次14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有效地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传播.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我州已连续8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为进一步完善我州AFP病例监测系统,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州1995-1999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珠海市1993-1999年连续7年对0-47月龄所有儿童或部分儿童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免疫活动.为了解强化免疫时期健康儿童免疫状况,2000年我们对5个地区1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脊灰抗体水平调查.
常规免疫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是控制和消除相应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是评价计划免疫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对于了解华北油田常规免疫接种状况,及时发现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200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及评价报告如下.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区为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地区,标志着我国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维持无脊灰状态是此后工作的重要任务,其关键是要开展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常规免疫与强化免疫,保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高效与敏感.现将湖南省2000-200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为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目的 评价浙江省宁波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宁波市2010-2012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并收集2010-2012年接种率调查资料,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估算方法进行接种率估算.结果 2010-2012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的单苗报告接种率为99.16%~99.92%,调查接种率为93.23%~100%,估算接种率为99.16% ~99.92%.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以及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5.56% ~ 98.92%、84.75%~97.79%、84.75% ~98.92%,“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的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以及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6.77% ~99.76%、69.63% ~98.30%、69.63% ~99.76%.各年度本地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均高于流动儿童.结论 宁波市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日趋稳定,监测质量较好.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接种管理工作是提高宁波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关键.
目的 估算浙江省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常规免疫首剂(MCV1)接种率.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MC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麻疹病例免疫史信息,以MCV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VE)对MCV1接种率进行估算.结果 2008-2010年浙江省年均MCV1报告接种率>99%.以麻疹病例中免疫史比例和VE估计的13 ~ 83月龄儿童MCV1接种率为76.65%( VE=82.9%)或90.53%( VE=95%);本地儿童MCV1接种率为85.86%( VE=82.9%)或95.40%( VE =95%),流动儿童MCV1接种率为67.54%( VE=82.9%)或87.68%( VE =95%).MCV1及时(<9月龄接种)接种率为61.16%( VE=82.9%)或84.34%( VE=95%).结论 估算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存在较大差距,MCV1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较低.为掌握真实的MCV接种率,应使用基于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常规免疫监测系统并采用多角度、多方法的接种率评估.
为了确保全球儿童普遍达到常规疫苗接种,1974年WHO公布了扩大免疫计划.开始确定的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为结核病、脊灰、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1974年,全球婴儿全程接种疫苗者<5%.到2005年,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 DTP3)三剂量全球覆盖率为79%,但许多儿童特别是生活在贫困国家的儿童仍未接种.当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制订了全球免疫规划和战略(GIVS),目的是通过改善国家免疫计划,降低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战略的目标之一是到2010年所有国家DTP3的覆盖率达到90%,而且要保持高覆盖率水平(覆盖率≥90%).本文摘要报告了2010年全球和地区接种覆盖率的状况,并介绍了GIVS目标完成的进展情况.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对201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收集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利用比较法进行评价.结果 东城区2011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为100%,估算接种率为82.35%~90.87%,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计算导出接种率为94.60%~98.53%.结论 东城区报告的接种数据真实可靠,能够做到高免疫接种率.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使用后,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作为常规免疫接种数据很好的评价基础,待时机成熟,可以替代常规手工报告数据.
目的 评价南阳市2012年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情况,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方法 对2012年全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22针次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流动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偏低,为93.03%.本地儿童报告接种率的可信度好,流动儿童的百白破第4剂次和麻腮风疫苗接种报告数据为可疑,白破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数据为不可信.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的脱漏情况较严重.结论 扩免后疫苗接种率、流动儿童接种和报告准确性均需进一步提高.
自实施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以来,在提高和保持儿童常规免疫高水平接种率基础上,不断提高矿区儿童免疫规划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接种率已稳定在较高水平,针对的传染病已基本控制.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王港社区常规免疫接种状况.方法:对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的结果,采用差值(D)和比值比(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本市与流动儿童的五苗接种报告率均>96%.基础五苗的接种情况用"D值"评价,本市均为可信,流动除BCG、OPV为可信外,其余均为不可信;"R值"评价,本市均为可信,流动均为不可信.结论: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加快信息化管理,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在每个区县范围内随机抽取30~42个村居,每个村居随机抽查1~3岁7名常住儿童,共计调查3 900名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百白破(DPTa)和麻疹(MV)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情况.调查接种率按可信区间比较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北京市常住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达100.00%、建证率99.97%、卡证符合率99.74%.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脊灰,OPV)基础全程、百白破基础全程、麻疹基础、乙型肝炎(乙肝,HepB)基础全程、风疹(Rubella)基础、流行性腮腺炎(流腮,Mumps)基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MPV)基础、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JEV)基础和甲型肝炎(甲肝,HepA)基础免疫的合格接种率分别为100.00%、99.87%、98.87%、99.62%、99.95%、99.71%、99.53%、99.43%、99.82%和97.94%.五苗(BCG、OPV、DPTa、MV、HepB)基础免疫全程合格接种率99.33%.DPTa、MV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9.18%、98.59%; BCG、OPV基础全程、DPTa基础全程和MV基础免疫及时接种率依次是96.59%、97.28%、96.08%和96.72%.四苗(BCG、OPV、DPTa、MV)基础免疫全程及时接种率90.46%.HepB第1针免疫及时接种率97.33%.门头沟和延庆MV加强免疫、丰台和海淀HepA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东城(北)、西城(南)、丰台、石景山、密云均至少有一项基础免疫及时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不合格接种主要是HepA基础的超期接种、提前接种和未种及MPV基础疫苗的提前接种和超期接种;明确的未种原因中,以家中无人带孩子接种为主.结论 北京市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真实可靠,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需加强薄弱地区的合格接种率和提高家长对6月龄以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重视.
实施计划免疫是控制、消除及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常规免疫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免疫预防工作的质量.为了更好地评价计划免疫工作,为制订和修改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现将近3年来,福建省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如下.
由于儿童计划免疫的普及,麻疹等常规疫苗已被群众普遍认可,风疹、甲型肝炎等预防制品由于安全有效、价格较低也逐渐被群众广泛接受,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按时程序化接种.2002年在上级卫生防疫站的要求下,我们在市中和西张庄镇推行了冻干水痘减毒疫苗(VZV)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免疫接种,为了解新疫苗广泛应用的可行性,我们对2种新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了调查.
目的 分析麻疹流行的原因,评估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监测评价方法(R 值法).结果 2005 年该市报告的病例中无免疫史或者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大多数,1999-2004 年该市汀田镇与场桥镇的累计估算接种率与累计报告接种率差异较大,麻疹疫苗实际估计接种率偏低.现场调查麻疹疫苗接种率常住儿童为 97.4%,居住 3 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为 66.1%,居住不足 3 个月的流动儿童只有一半接种疫苗.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为 52.2%,与报告接种率之间差距较大.R 值显示:2 个镇部分年份的麻疹疫苗接种资料为不可信和可疑. 结论 局部地区计划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存在问题,要加强麻疹监测系统建设.特别要加强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管理工作.
为继续巩固和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彻底消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和流行.在青海省海南州各大农牧场矿、破产企业及常规免疫薄弱地区,于 2004 年 12 月 5~6 日和 2005 年 1 月 5~6 日开展了两轮强化免疫活动,对个别交通极为不便的边远山区放宽到一周内完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为了解温岭市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的真实情况,采用统一的监测评价方法,对2006-2009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市报告的完整性维持在78%左右.2006-2009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乙型肝炎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8.92%~99.85%,平均估算接种率为91.53%~103.21%,与报告接种率之间有差距.D值显示:2006、2007年的报告接种率存在可疑,2008、2009年数据为可信.R值的评价和D值相互印证.提示在进行接种率信息评价时,要规范引用多个评价方法,相互印证,提高评价的可靠性.
常规免疫监测接种数据的真实性始终是困扰常规免疫监测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福建省18个县儿童疫苗接种率现场审评,分析评价常规免疫监测接种数据真实性,为提高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提供依据。
西安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经逐步完善,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从1995年的0.94/10万上升至2001年1.01/10万.在保持高水平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已连续开展了8次17轮强化免疫活动.
卫生部于1988年提出了全国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并下发消灭脊灰行动计划,由此拉开了消灭脊灰的序幕.自1991年起,我国从逐级建立专门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入手,采取在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免疫、广泛开展病毒学监测、加强消灭脊灰工作的管理等策略,1994年10月我国发现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无脊灰阶段.2000年10月29日,在日本京都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召开了消灭脊灰证实会议,确认我国及西太平洋区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宣布为无脊灰地区.在消灭脊灰工作进程中,监测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可以说脊灰监测是传染病控制监测系统的典范.
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联合疫苗( DTP)作为最早纳入WHO扩大免疫规划(EPI)的疫苗,已经在预防和控制这3种传染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由于接种灭活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后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日本及荷兰等国家出现了抵制疫苗接种甚至停用的现象,导致接种率下降,致使百日咳的发病率出现反弹[1].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及欧盟成员国等,均已采用以副反应较小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为基础的联合疫苗,作为常规免疫用疫苗[2].笔者就国内外以DTP为基础的联合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我国未来联合疫苗的研发方向和前景进行展望.
黔南州自使用麻疹疫苗(MV)以来,特别是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逐步深入,麻疹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90年下降到0.6/10万。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回升,并出现局部村寨点状爆发流行。为探索控制措施,我们于1997年10月选择1个县作为试点,开展MV强化免疫,并进行2年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1.方法:全州共12个县,选择都匀市为试点,其余11个县市为对照。试点市1996年前2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27.44/10万,对照县市28.27/10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于1997年10月中旬对试点市所有8个月~7岁儿童,不论户籍和既往免疫史如何,均接种1剂MV,共接种35 881人,接种率90.6%。其间常规免疫照常进行。2年后观察试点与对照麻疹发病情况。观察期发生的病例均由县市卫生防疫站受训的专业医生按统一表格调查登记。确诊依据《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中的诊断标准。 2.结果:试点市1997年11月~1998年10月、1998年11月~1999年10月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9/10万(4/44 456)和1.79/10万(8/447 819),较1996年同期下降了96.7%和 9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照县1997年和1998年同期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9.0/10万(585/3 080 258)和28.0/10万(876/3 124 259),与试点市同期麻疹发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讨论: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是减少和消除易感儿童,进而降低或消除麻疹病毒传播的机会。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效果十分显著。无论是试点县强化免疫前后的比较还是与对照县的比较,麻疹2年内发病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MV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乃至消除的有效补充策略。我州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常规免疫薄弱。据抽样调查和麻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州MV常规免疫实际接种率约75%,MV平均保护率约80%。按此积累,每2~3年就将有一批易感人群,如得不到及时免疫,很容易发生爆发流行。因此,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同时,每2~3年应进行一次MV强化免疫。
为了解浙江省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及效果,采用统一的监测评价方法,对1995年以来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省市(地区,下同)、县(区、市)级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1995年分别为77.8%和86.4%,1997年以后提高到80.1%和100%.1995~1999年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4.1%~98.6%,1997~1999年卡介苗等4种疫备3年平均估算接种率为78.8%~83.4%,与报告接种率之间还有差距.D值显示:3个市的资料为可信;4个市可疑;4个市为不可信.提示计划免疫工作各市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不完善和部分市工作薄弱有关.
为了解影响安徽省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的因素,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确定3个县进行调查.对省、地区、县、乡、村的1998年各系统掌握的出生人数以及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分析,并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有50.2%乡级至少漏报1次,乡级漏报是主要因素;流出儿童约占10%,流出儿童是重要因素;漏建卡率为5%,漏建卡是次要因素;乡村医生的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增加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目的 估算江苏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分析估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江苏省2007~2009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估算模型进行接种率估算.结果 江苏省2007~2009年常规免疫报告完整率均为100%;常规免疫各疫苗报告应种人数在82.65万~92.21万,实种人数79.91万~91.14万;各疫苗各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8.18%~99.90%,估算接种率为85.49%~99.87%.结论 江苏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总体上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局部地区估算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存在一定差距.在使用WHO推荐估算接种率模型时,需慎重选择出生人口,建议东部地区校正系数可取值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