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晚报》报道今年2月28日下午5点多,从河南来京打工的周德明抱着1岁的儿子周健在批发市场附近玩耍.一位邻居给了小周健一个果冻,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周健一下子将果冻吸到嘴里卡在喉部,顿时憋得眼泪流淌,小腿用力蹬踹.孩子的父亲见状,声嘶力竭地呼救:"快来人啊!救救孩子吧!"待好心的邻居找来汽车时,小周健早已口吐白沫,气息奄奄了.当晚6点45分,小周健因抢救无效死亡.活泼可爱的小周健就是这样转眼间被小小的果冻夺去了生命.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应激反应,这尤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极其不利.在临床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手术期,尤其是安全度过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更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1%丁卡因行喉部及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应激反应,这尤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极其不利.在临床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手术期,尤其是安全度过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更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1%丁卡因行喉部及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到了青春期的男孩女孩,说话、唱歌时的声音都会与孩提时代不同而出现“变声”现象。在变声阶段,若不注意嗓子音的保护,就会使声带充血和水肿,影响发声结构的正常发育,造成声音嘶哑,形成所谓的“沙嗓子”。儿童时期,喉部结构男女相仿,声带长短与厚薄相似,发音都为童声。到了青春发育期,男性与女性的喉与声带都会出现显著的差别。女性喉部通道较狭小,声带长度较短、较薄、较窄,所以发出的声音尖而高,男性喉部通道较宽大,声带较长、较厚、较宽,发出的声音较低沉。所以说,男女声的区别始于青春期,俗称“变声期”。变声期应特别注意保护嗓子,因为这个时期嗓子保护得不好,将关系到以后发音的质量,如果保护不当就可能造成一辈子声音嘶哑。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对喉及下咽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疑似喉及下咽部肿瘤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取常规CT与电子喉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82例疑似喉及下咽部肿瘤患者术后病理确诊50例(60.98%),包括41例喉癌和9例下咽癌,其中电子喉镜确诊48例,诊断符合率为96.00%,常规CT确诊39例,诊断符合率为78.00%,电子喉镜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50例确诊患者实施切除术40例(其余10例未实施手术),并定期随访,随访2年电子喉镜检查显示咽瘘3例、食管入口狭窄3例以及肿瘤复发5例.结论:电子喉镜诊断喉及下咽部肿瘤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确诊率高,而且对于术后随诊也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值得借鉴.
目的:探讨喉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4例喉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4例喉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根据受累部位及程度不同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影像学不具有特异性.病理学具有特异的组织结构及细胞特点;为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结论:喉炎性假瘤是一种喉部良性病变;其诊断需靠病理学确诊,其治疗主要以手术加激素治疗为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喉部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6例行喉部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6例喉部正常者作为正常组,20例喉部病变者作为病变组.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两组轴位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结果:正常组显示多平面重建图像在显示真假声带、喉室及脂肪间隙上要优于常规轴位图像;病变组显示多平面重建图像在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深部浸润、气道受累上也优于常规轴位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喉部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获得的多平面重建图像在喉部正常解剖显示及喉部病变显示上要比常规轴位图像更加清晰全面.
目的: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在临床中对喉部隆起小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疑似为慢性咽喉炎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扫描参数设置为0.5mm×16层/圈,层厚设置为0.5mm,重建间隔设置为2.0mm,时间设置2.7s,螺距0.8mm,FC07(身体重建).之后将重建图像数据上传至处理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与平面重建等,并分析此检查方式在对喉部隆起小结节病变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84例疑似为慢性咽喉炎患者中,有42例患者为喉部隆起小结节病变,所占比重为50.0%,其中14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声门上区,12例声门下区,10例声门区,2例累及声门全区.其中24例患者经过为期10天的抗炎治疗之后,行CT复查,显示其喉部隆起小结节病变基本被吸收.结论:对于喉部隆起小结节病变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仿真内镜检查技术等,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病变部位的实际情况,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支持.
病历资料患者,男,63岁,农民.因"反复咳嗽、咳痰、咯血30年,再发7天"入院.患者30年前始,常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痰常为黄绿色脓痰,量每天约200ml.咯血程度不等,有时小量痰血,有时大量咯血.曾确诊为"左下支气管扩张".入院前7天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再发.此次发病以咳嗽、咯血为主要症状.感喉部发痒,轻咳,即咯出鲜红色血,每次量约20ml,6~7次/日.无畏寒、发热、盗汗,无心悸、胸闷、气促.
目的 分析鼻、咽及喉部位淀粉样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抽取20例患有鼻、咽喉淀粉样变的患者,其中咽部淀粉性样变的患者9例,喉部患者7例,其余4例患者为鼻部淀粉样变.结果 1例淀粉样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于治疗20个月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9例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良好,仅有3例复发,进行对症治疗后9个月内均无复发,其余16例患者3年内无复发.结论 鼻、咽及喉部淀粉性样变病因多样化,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进行早期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确诊方式主要通过病例活检以及刚果红染色.
雾霾影响人体呼吸系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雾霾会直接刺激鼻咽部、口腔和喉部等上呼吸道,引起上呼吸道的感染和病变,出现感冒、流感及咽喉炎等临床表现;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人们有下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慢阻肺等,雾霾还会加剧这些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声音嘶哑的原因主要是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喉部的急慢性炎症、声带上的肿瘤如乳头状瘤、喉淀粉样变等,另外,癔病患者由于情绪的改变也可以引起声音嘶哑,这些病变对声带的发音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仅音调变低变粗,重者声音嘶哑,严重者只能说耳语,甚至完全失音.
慢喉喑,中医称之为“久喑”“久无音”“久嗽声哑”“久病失音”等,是指喉部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长期声音嘶哑、喉部干燥不适为主要表现,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且易复发。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治疗慢喉喑方面都有许多新进展,现将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等方面对慢喉喑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 探讨闭合性创伤性喉部外伤的临床特点,以期指导正确的诊断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到2010年3月收治的35例闭合性创伤性喉部外伤的临床资料.本组均经纤维喉镜检查及喉部CT检查证实并诊断为闭合性创伤性喉部外伤.17例保守治疗,3例咽后壁血肿切排手术,7例气管切开;8例因喉软骨塌陷或变形导致呼吸困难,行低位气管切开后再行喉软骨复位术,,2例喉软骨骨折经低位气管切开后行喉软骨复位术不理想,遂行喉软骨钢丝固定对位,恢复解剖结构,术后予鼻饲,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结果 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重症颅脑损伤:1例死于甲状腺组织损伤致颈部大血肿,后为尸检证实.余33例均痊愈,无喉狭窄发生,其中2例一侧声带固定,对侧声带代偿后声嘶改善.结论 闭合性创伤性喉部外伤的伤情复杂,多伴有合并伤,正确的诊断和紧急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声门裂闭合不全是声音嘶哑的常见病因.临床上我们对其用维生素B12,作喉返神经隔日封闭治疗+穴位针刺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及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们对声音有嘶哑者先进行喉镜检查,适应症为无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者,声带呈白色带状边缘整齐,无增厚及粘膜下出血,发音时声门裂闭合不上或张力差者.患者均为呼吸正常,发病前均有程度不同的用声过度或不当,表现为准确发声的紊乱,声带疲劳继之出现易倦感,经短暂休息可获得暂时改善,继续发音则声音嘶哑,此外可有喉部干燥感、异物感,微痛感以及喉部的酸胀感.
患者男,45岁.因吞咽时有异物感伴呼吸不畅3年余,于2004年12月6日入院.电子喉镜示会厌舌面可及一3 cm×3 cm大小新生物,质中,色微红,表面光滑,不粗糙,喉部未及其他明显异常.全麻下施行会厌肿块摘除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小细胞癌是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肺,但也可发生于肺外器官,如乳腺、喉部、食管、胃、小肠、宫颈、前列腺和膀胱.膀胱小细胞癌非常少见,自1981年Cramer等[1]首次报道以来,目前文献中约有200多例报道[1-8].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virus,HPV)是一种致瘤性DNA病毒,具有显著的嗜上皮细胞特性,主要存在于会阴部、尿道、皮肤、喉部、气管及支气管和口腔黏膜.目前已知的HPV型别有100多种,研究发现大约有25型HPV与头颈部肿瘤有关.HPV被公认为一种肿瘤相关病毒,但过往的研究重点放在了HPV与宫颈癌的关系上.近年来,HPV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程度尚未确定.
耳鼻咽喉科喉位于颈前正中,受下颌骨、胸骨、颈椎和双侧胸锁乳突肌保护,平时受伤机会少,受伤时常合并颈部其他软组织损伤.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及意外损伤增多,喉部外伤亦有增加趋势.现将我院1998年4月至2002年12月救治的20例喉外伤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5岁,农民,因不慎捣了蜂窝致颜面被马蜂蜇伤而急送本院就诊.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极度恐惧,呼吸困难,BP测不出,P 56次/min,两肺可闻及干湿睩音及哮鸣音,颜面部有数个直径约2cm大小的红色斑块,全身皮肤密布直径约2cm大小的红色斑块.患者主诉胸闷气急,喉部有梗阻感,颜面刺痛全身皮肤剧痒,即予肾上腺素针1mg肌肉注射,迅速静脉输液,同时予休克卧位,2.5%碘酊涂擦患处,做好气管插管准备,予以心理安慰.10min时测BP 70/35mmHg,P 62次/min,R 32次/分,予心电监护,计出入量.30min后BP、P、R恢复正常,患者面色转红,稍感头昏,喉部无梗阻感.45min时自解小便一次约350ml,双肺干湿睩音明显减少,未闻及哮鸣音,门诊以"毒蜂蜇伤,过敏性休克"入院留观.继抗休克、解毒治疗,18h后,收住院继续治疗,3d后痊愈出院.
气管内插管是临床麻醉和抢救患者时的重要技术,是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气管内插管有误入食管的潜在危险[1-2],特别是在处理疑难病例时,及时识别并纠正导管误入食管至关重要,如发现与纠正不及时,则可导致缺氧性损害,甚至死亡[3-4].1 未能及时发现导管误入食管的原因一种情况是在插管的过程中,插管者认为看见了导管进入声门,可实际并未看清楚而误插入了食管[5],在气管插管有困难或者喉部显露不清时,导管误入食管的可能性更大.Samsoon等[6]指出,只能看到会厌顶端,不能窥见声门的患者,气管导管误人食管的机率可达50%.而一些不可靠的临床征象可使插管者误认为导管在气管内.由于麻醉诱导前常规预先给氧,使低氧血症的发生延迟[7],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气管导管误入了食管.
喉角化病是一种以喉上皮增生,角化过度为特征的喉粘膜增生性病变,常伴有非典型增生,恶变率为1%~40%,被视为癌前期病变.对于喉角化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文应用Nd:YAG激光治疗了185例喉部角化病患者.随访观察6年,患者声带粘膜日趋光滑,发音质量改善,至今尚未发现癌变发生,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喉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占耳鼻咽喉科癌肿的11.7%~22%[1].由于喉是呼吸道最狭窄部位,有呼吸、发音、吞咽三大功能,因此喉癌手术的成功与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发声是喉部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喉部的手术如喉癌根治术、喉及声带乳头状瘤切除术、声带息肉摘除术、气管外伤及气管切开术等将直接影响这一功能,造成患者暂时或永久性失音.
癔病性失音也称功能性失音,是由于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暂时性发声障碍,是癔病的一种喉部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3例病例中,1例男性,46岁,其余全部为中年女性,其中1例女性治愈出院后,再次复发,经第二次住院治疗治愈出院.其余患者全部治愈.
目的 探讨喉部三维超声成像的可行性及其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5例正常人进行喉部三维重建,所获图像由3人进行评议;对46例喉癌进行三维重建,并与术中所见比较,测得肿瘤血管指数(VI)与肿瘤N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被评为优良的三维图像分别为92.9%、91.8%和90.6%,不同评议者之间的评议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33和0.794);3例喉癌三维超声提供了二维超声所未能提示的空间信息;VI与N分期呈正相关(r=0.603,P<0.001).结论 三维超声可在喉部应用,三维立体图像对喉癌与毗邻组织结构的关系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VI有望成为预测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因素.
甲状软骨为喉部主要支撑软骨,喉咽癌侵犯甲状软骨,对选择治疗方案有很大影响.术前喉镜检查对肿瘤的喉内情况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对喉软骨受侵常常无法评估.我们应用超声检查了37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发现其中9例不同程度侵犯甲状软骨,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喉癌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颈部直接扫查10例喉部癌肿,观察高频声像图中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应用 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彩色血流并根据其丰富程度采用半定量法分级.结果:10例喉癌中高频超声检出9例,肿块显示率90%(9/10),绝大多数肿块为不均质低回声(8/9,占89%).肿块血流信号显示率100%(9/9),血流丰富程度以Ⅱ级和Ⅲ级为主.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喉部正常组织结构.肿块检出率较高,结合使用CDFI观察肿块的血流信号,对喉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我们观察了CO2激光治疗各种喉部良性病变的近期嗓音学指标变化,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试图探讨CO2激光治疗喉部良性病变的一般规律性.
纤维内镜微波治疗是内镜与微波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治疗方法,临床上用于出血、胃肠息肉及一些肿物治疗,已取得较好的效果[1,2],但很少用于喉部良性肿物的治疗.我科自1999年8月~2003年1月用其治疗喉部良性肿物34例,亦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