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术后疼痛主要分为病理性疼痛和生理性疼痛,术后7d内出现的疼痛为远期疼痛,术后1h出现的疼痛为近期疼痛[1]。术后疼痛可以导致机体过度的应激反应,释放各种应激性激素,使机体内环境紊乱,从而引发全身各个系统功能紊乱。妇科手术减少多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辅助给予镇静和镇痛药物[2]。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恰当的处理术后疼痛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围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有生物碱类、阿片类及其合成的代用品[3]。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术后镇痛药物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妇科疾病患者,55例术后镇痛采用地佐辛联用舒芬太尼给予镇痛为观察组,55例术后单纯的采用舒芬太尼给予镇痛为对照组,比较研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型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测定其血浆的炎性因子IL-6、IL-10在术后24h及48h后的含量及不良反应。
断肠草又称钩吻(Gelsemium elegans),是马前科胡蔓属植物胡蔓藤全草,是一种含有生物碱类的有毒植物,因其毒性大,一直以外用为主,用于祛风、消肿拔毒、杀虫止痒.目前已发展用于抗肿瘤、免疫调节、镇痛镇静、促进造血功能、扩瞳等方面[1].应用不当或误服可致中毒,重可致命.我院急诊科2010年12月抢救了2例断肠草中毒致呼吸骤停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止嗽散为清代程钟龄所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等中药组成,见于<医学心悟>,属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剂[1].后人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加减处方,使止嗽散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本实验以止嗽散为基础,加入地龙、杏仁等中药组成的加味止嗽散,整体实验证明其具有镇咳、化痰、抗炎、平喘等药理作用.本实验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对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MZC)进行系统的研究,测定结果表明MZC中含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黄酮类物质达0.665%.本实验对MZC的平喘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三唑仑为安定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本文根据其为杂环类药物,具有生物碱类在酸性溶液中能与某些重金属络盐定量发生沉淀的性质[2],采用加入过量的碘化铋钾试液,待三唑仑与碘化铋钾定量沉淀完毕后,再用EDTA-2Na滴定液滴定剩余的碘化铋钾,求出含量.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Hutch.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又名六方藤.以根作为药用.所含成份有生物碱类、二萜内酯如雷公藤甲素和山海棠素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之功效.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慢性肾炎等疾病.现将昆明山海棠的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