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激在抑郁症发作中的作用,及对应激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对43例抑郁症患者的应激量及应激性激素进行研究,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抑郁症组发作前有诱因者占62.79%,LES评分120.39±92.87,DST阳性率为55.9%.与对照组比较,病人组的CRH、ACTH高,HGH低;病人组在不同病因、应激量及诊断间存在差异.病人组ACTH与HAMD(r=0.39,P=0.009),CORT与NDI(r=0.43,P=0.004)间存在相关系.结论:抑郁症的发作及应激性激素变化与应激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变化是重大生活事件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患者身体抵抗力远不及健康人,因此,感冒、发烧、拉肚子之类的急性病症很难避免,这些病症对一般人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糖尿病患者问题可能就相对严重得多,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导致血糖失控,还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多数糖尿病病友对生病期间应该如何管理病情了解甚少,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一、生病对糖尿病患者有何影响?感冒发烧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及用药,更重要的是,这种应激状态会刺激机体分泌大量的应激性激素(如肾上腺素)来对抗疾病,而后者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及大幅波动,极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前者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后者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生病对糖尿病患者有何影响?感冒发烧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及用药,更重要的是,这种应激状态会刺激机体分泌大量的应激性激素(如肾上腺素)来对抗疾病,而后者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及大幅波动,极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前者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后者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妇科术后疼痛主要分为病理性疼痛和生理性疼痛,术后7d内出现的疼痛为远期疼痛,术后1h出现的疼痛为近期疼痛[1]。术后疼痛可以导致机体过度的应激反应,释放各种应激性激素,使机体内环境紊乱,从而引发全身各个系统功能紊乱。妇科手术减少多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辅助给予镇静和镇痛药物[2]。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恰当的处理术后疼痛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围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有生物碱类、阿片类及其合成的代用品[3]。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术后镇痛药物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妇科疾病患者,55例术后镇痛采用地佐辛联用舒芬太尼给予镇痛为观察组,55例术后单纯的采用舒芬太尼给予镇痛为对照组,比较研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型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测定其血浆的炎性因子IL-6、IL-10在术后24h及48h后的含量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降低噪声干预措施与新生儿的应激激素水平和疼痛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新生儿病房环境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精密脉冲声级计对引起新生儿病房噪声的各类因素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并记录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入院时与出院前1d应激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运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对两组患儿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应激激素水平、疼痛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经过降低噪声综合干预,病房环境更加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
术后急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对病人的病理生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剖宫产术后伤口疼痛可引起焦虑,抑制泌乳素分泌,并伴有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等相关症状,从而影响术后病人的身体恢复.术后镇痛可减少机体内儿茶酚胺以及各种应激性激素的分泌、释放,对维持病人术后的呼吸循环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的缓解产后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剖宫产术后镇痛在临床已成为常规[1].而地佐辛与芬太尼在临床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大量使用,本研究旨在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术后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提高预防并发症的能力,减少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和其他应激性激素的释放.我院从1999年6月起将美国光达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镇痛泵用于术后患者,效果满意,安全系数大.
HPA轴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皮质醇(CORT)以及催乳素(PRL)、生长素(HGH)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器官,在应激反应时发挥作用,统称为应激性激素.应激及应激性激素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系应激性疾病,本文试图对抑郁症应激性激素的改变进行一些理论解释.
严重烧伤后,机体继发性地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将导致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如高代谢等,并释放出多种应激性激素如: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ADH),细胞因子、NO等也有改变;而胰岛素分泌则减少等改变.同时这些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是由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一内分泌反应来调节[1].其中应激性激素的不同程度的消耗,可以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受到抑制,这些改变已被证实和肯定与严重烧伤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2].近年来,在探讨严重烧伤后的内分泌功能和多种应激性激素的改变规律,以及积极寻找防治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措施已经广泛受到重视,现就有关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