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瘤体受到刺激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进入血液循环,致血压和心率急升骤降,肿瘤切除后由于儿茶酚胺释放减少而并发低血压,以致休克,故麻醉风险大、病死率高.为了降低病死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对10例患者在切下肿瘤前用硝普钠控制血压的同时快速大量输液,及时补足容量,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地氟醚是一种新的吸入麻醉药,由于具有很多优点,被普遍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但快速增加呼气末地氟醚浓度超过lMAC可产生交感兴奋作用,增加了冠心病病人手术时心肌缺血的危险。本文旨在通过对血液动力学的观察和儿茶酚胺的测定比较两者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1概述细胞分泌(胞吐作用)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交流的关键环节,也是多年来学者们广泛研究的焦点之一.细胞外分泌可以看作是包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向细胞膜迁移(人坞)并与之融合,随后释放内容物的过程[1-3].这一过程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从而实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传统的观察和量化个体细胞外分泌时间的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和膜片夹电容测量法等等[4].1990年,Wightman等[5]发现使用微电极电流分析法可以直接监测毫秒时程内发生的细胞外分泌事件,此后,电流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分泌过程的研究中.
目的 研究冷空气活动过程对儿茶酚胺(C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清洁的甘肃省张掖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在每个区内选择健康人和心脑血管患者,分别于冷空气过境前24h、过境时和过境后24h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多巴胺(DA)、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测定.结果 在冷空气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病例组和对照组DA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5),且对照组DA前、中、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DA和NE水平前中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空气活动对正常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DA和NE可能在冷空气活动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三种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方法,为临床确诊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提供诊断手段.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荧光检测器,采用Zorbax SB-Aq-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使用0.02mol/L KH2PO4溶液为流动相,对正常儿童和神经母细胞瘤患儿24h尿中NE、E和DA进行测定.结果NE、E和DA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5.46%、3.96%、4.49%,日间精密度分别为6.48%、4.67%、5.43%.NE、E和DA低、中、高3种浓度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20%~94.38%、94.60%~95.85%、88.43%~91.68%.NE、E的线性范围为25~800 μg/L、DA的为50~1600μg/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5、1.5、0.5μg/L.结论建立的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临床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性生活过程累及人体各系统功能,性活动是人体的全身运动:交感神经亢奋,心跳及呼吸频率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上升,新陈代谢旺盛……我国古代有关性养生的记载颇丰.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合成的化学物质约1 000万种,每年还新合成约10万种,有7~8万种化学物质被人类直接使用,对推动人类发展和经济繁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毁灭性的隐患.许多化学污染物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能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功能,对机体、后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endocrine disruptor ED),又称为环境荷尔蒙或环境激素.EDCs能模拟和扰乱生物内分泌系统,对雌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睾酮等呈现显著的干扰效应.目前无论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几乎都生活在环境激素包围之中,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是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者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和大汗.当儿茶酚胺短期大量释放,引起严重持续性低血压、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时称为嗜铬细胞瘤多系统危象(PMC),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依靠儿茶酚胺水平和影像学诊断PMC虽然有效但有时较为困难.所有高度疑诊PMC或诊断为PMC的患者,应及时启动药物治疗,但当治疗无效时需尽早手术行肿瘤切除术.
目的:了解患者进行上腹部手术时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化情况,临床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儿茶酚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上腹部手术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全身麻醉组50例、硬膜外麻醉组50例以及联合组50例.结果:三组患者的围术期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发生变化,同时全身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插管/穿刺后5min、术中刺激强烈时、术后10min时,E、NE水平升高程度较联合组多(P<0.05),三组的DA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有效避免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围术期血浆中儿茶酚胺增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临床可选择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进行.
嗜铬细胞瘤是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椎旁交感神经链、副神经节、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膀胱嗜铬组织等.约80%生于肾上腺髓质,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它释放的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造成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的紊乱.好发于肾上腺髓质内,约10%的患者则异位,经手术可治愈.2008年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2例,均经手术切除瘤体而治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瘤体间断或持续地分泌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1].手术切除肿瘤足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人类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昼夜交替,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白天,为适应工作学习的需要,保证各个脏器能量供应,黎明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等物质分泌增加,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脏排血量增加,这就是血压的"晨峰现象".
近年来,要求做剖宫产的人数不断增多.因为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使体内儿茶酚胺增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分娩中体力消耗,致使能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均影响子宫收缩力,使产程延长、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病死率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是产科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以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对88例笑气吸入镇痛分娩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研究表明,分娩疼痛可致产妇紧张焦虑,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其子宫收缩抑制使产程延长,或产妇害怕疼痛而放弃自然分娩,造成剖宫产率增高.随着分娩镇痛普及,我们对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阻滞分娩镇痛的最适剂量进行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26.1%,15例有高血压的症状,无症状3例.手术切除肿瘤17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血和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对本病定性和监测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定位诊断通过B超和CT检查.术前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和心率,并扩充血容量,是非常重要的.
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作用.甲状腺激素会增加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病人表现神经质、多语多动、手颤、失眠、脾气急躁、震颤、易激动.过量甲状腺激素作用心血管系统,使窦房结兴奋性增加,心肌细胞不应期缩短,传导加快,引起心慌、窦性心动过速、憋气.
生活中当人们步入老年,周围的人和自己会发现,没有原因的自己经常会冒出无名火来,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却发了很大的脾气,不仅是情绪激动、态度暴躁,甚至会做出失控的行为.那么,老年人的无名火究竟从哪里来的呢?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容易激怒有其生物学的基础,这与大脑中的儿茶酚胺和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动态失衡有关.中医中也可用“阴虚阳亢”来描述.消除抑郁中伴有的激怒,除了用药物治疗之外,自我心理调适和接受心理治疗也是十分有效的好方法.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调节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心率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每组10只.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CsCl)的方法建立大鼠VT模型,并连续观测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电针内关组和电针列缺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内关"穴和"列缺"穴5 min.采用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电针内关组及电针列缺组大鼠在注射CsCl造模后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模型组与电针列缺组在整个观察期内心率未见恢复;电针内关组在电针治疗5 min后心率明显减慢,与模型组及电针列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组大鼠血浆NE、E含量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内关组较模型组和电针列缺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通过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调整心率.
33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11例,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11例,C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11例.每例于术前1天、术中(麻醉后30 min)及术后第三天,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含量.结果:A、B两组血浆NE值术中比术前降低,其中A组术中比术前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C组(对照组)NE值术中比术前略升;血浆E值A、B两组术中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血浆DA值三组术中与术前比较均上升.术后3天血浆NE、E、DA值开始恢复或接近术前一日水平.提示针刺(A组)或穴位电极(B组)在硬膜外复合麻醉中仍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的作用.针麻效果的差异与血浆NE的变化关系较为密切,与血浆E、DA变化相关较少,血浆NE含量释放减少者(A、B两组)针麻效果优良,释放多者麻醉效果较差.上述检测结果同样显示针刺(或穴位电极)复合硬膜外麻醉可能具有减轻或缓解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库仑阵列电化学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公司的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和ESA公司库仑2通道电化学检测器,以3,4二羟基苄胺(DHBA)为内标,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 (4.6 mm×150 mm,5μm),加EasyGuard预柱;流动相:含一水合柠檬酸80 mmol·L-1,柠檬酸三钠73.4 mmol·L-1,1-辛烷磺酸钠0.12 mmol·L-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1 mmol·L-1,18%甲醇的混合溶液,pH4.3;流速:1.0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 μL;测定电极电势:-150 mv和400 my.结果:NE、E、DA、HVA和5-HT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0,3.0,5.4,5.2,11.1 n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2%、85.33%、83.15%、120.43%、103.56%;日内(n=6)和日间(n=3)精密度RSD小于9.1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大鼠血浆中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检测和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经冠状动脉结扎联合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建立的冠心病心气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14.4、28.8、43.2g/kg)组,每组8只,西药组在造模后行盐酸地尔硫卓治疗,中药组行不同浓度的益气活血方治疗.所有大鼠最后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E、NE含量均降低,仅中药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能降低冠心病心气虚证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之一.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儿茶酚胺(CA)诱发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电生理异常及苦参碱抗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常规细胞内玻璃微电极记录手段,观察正常灌流液组;肾上腺素(E,80μmol/L)、去甲肾上腺素(NE,80μmol/L)、异丙肾上腺素(Iso,80μmol/L)灌流液组;和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异丙肾上腺素(Iso)灌流液分别+苦参碱(100μ mol/L)组灌流液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细胞最大舒张电位(MDP),舒张期除极速率(VDD),4相自动去极速度(Vmax),50%复极化时间(APD50),80%复极化时间(APD80),自发放电频率(RPF)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照,儿茶酚胺灌流液组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20min后APD50均明显缩短(P<0.01),RPF、VDD显著变快(E、Iso、P<0.01;NE、P <0.05);APA增大,Vmax明显加快.在不同儿茶酚胺灌流液组中加入苦参碱可明显延缓APD50、APD80;并使APA减小、Vmax减慢、RPF逐渐变慢,稳定20min后,自发放电频率(RPF)基本恢复正常节律.结论:儿茶酚胺类物质可明显影响豚鼠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电活动,使其自律性增加,而苦参碱能减弱儿茶酚胺的影响作用,降低诱发所导致的自发放电频率的升高,提示苦参碱可阻断儿茶酚胺诱发的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异常电生理所致的心律失常效应.
嗜铬细胞瘤是从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麻醉处理难度较大.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成功进行了2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现将麻醉处理体会介绍如下.
目的 探讨经左房置管输注儿茶酚胺应用于先心合并重度肺高压术后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的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术后经左房管输注儿茶酚胺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左房管留置时间为1~5d,均经左房管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期间未发生气栓、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拔管后未见心内异常.12例患者均顺利转出监护室.结论 采取经左房管替代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儿茶酚胺是先心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后的有效给药方法,但需要加强置管护理才能有效防治不良事件发生,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对患者能否顺利渡过围术期有极重要的意义.
目的:观察知母、黄芪单用及合用对实验性心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重点观察知母抑交感、β阻滞作用和黄芪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对心衰的影响.方法:大鼠行两肾一夹术后造模8周,分组给药6周后,测定心率和血压,左心室插管测定心功能后取心脏测心重指数和室重指数,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和cAMP含量以及心肌组织cAMP含量.结果:知母可降低心率,改善心室重构,但对心功能影响不明显;黄芪能降低血压,明显升高+dp/dtmax及-dp/dtmax水平;两药合用在儿茶酚胺和cAMP含量及心功能多个指标上改善作用显著,效果更好. 结论:知母和黄芪对实验性心功能障碍模型有保护作用,且合用优于单用,说明两药协同治疗心功能障碍的效果较好.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青少年到生育年龄妇女发生最常见且较复杂的病种之一,发病率为5%~10%.其临床表现多样,经过60余年来卵巢形态及超声相、生殖激素测定、卵巢及肾上腺酶系统、下丘脑神经肽、胰岛素、生长激素(growth factor,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儿茶酚胺-肾上腺能系统、瘦素、遗传学等的研究,至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成为妇科内分泌领域内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