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 log 2)是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属于PcG( Polycomb Group)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转录调控因子[1].EZH2基因是最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转录阻遏抑制因子,它具有促进多种肿瘤转移的活性.EZH2作为后选癌基因,在许多肿瘤组织和细胞中呈现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起着重要作用[2].
人类细胞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hGSTs)超基因家族主要包括4个家族:A、M、T、P(按旧命名系统分别为α、μ、θ、π)[1],其中GSTM1以及GSTT1的人群多态性以及与疾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开展较早,也有了一定的积累[2~4].GSTP1的人群多态性问题则是近年来才引起医学界的注意.hGSTP1是hGSTs家族中酸性同工酶P1(有些文献中命名为GSTπ)的编码基因.1989年Board等人分离了人类GSTP1基因的cDNA克隆,将其定位于染色体的11q13,并首次报道了GSTP1基因的外显子5(ICe105→Val)和外显子6(Ala114→Val)存在多态性[5],并在12q13-14区段发现一个可能是由于部分反转录再插入形成的相关假基因.由于hGSTP1与一些人类环境致癌剂的体内代谢反应有关,其过表达与肿瘤药物耐受性密切相关,基因多态性不同形式与各种癌症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现将有关hGSTP1基因及其人群多态性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实验室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芯片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已经证实,在急性脊髓损伤后,有多个基因家族的近200个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修复和再生过程,诸如脊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循环障碍、创伤性炎症、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凋亡、存活、再生、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等.本文复习了近12年发表的与急性脊髓损伤基因表达有关的研究报道,并做一简要的综述.
为挖掘红腺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红腺忍冬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4个新基因LHPAL4,LHHCT1,LHHCT2,LHHCT3,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红腺忍冬LHPALA与LHPAL1关系密切;LHHC T1,LHHCT3,LHHQT2关系密切,LHHCT2单独聚为一类.通过Real-time PCR检测4个新基因在红腺忍冬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情况,发现LHPAL4,LHHCT1,LHHCT3在败花中表达量最高,LHHCT2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为揭示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机制提供依据,也为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学提供元件.
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是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肝营养性因子,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能够特异性地促进肝细胞再生,在肝脏发育、再生和损伤修复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基因家族成员在从低级到高级真核细胞中均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就近年来对ALR及其基因家族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ALR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G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单位组成异源三聚体.目前已发现16个α、6个β和12个γ基因.G蛋白亚单位基因家族相当保守并且原始,几乎所有G蛋白基因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均遵从GT-AG规则,并且各亚单位基因编码区内含子结构和位置显示出很高的保守性.多数G蛋白基因具有持家基因的特点.G蛋白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存在着丛集的倾向,有5对α基因呈二联串连排列.
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TTF)有两个亚型(TTF-1和TTF-2).TTF-1是一种分子量为32kD的蛋白,是NKX2转录基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甲状腺、间脑和呼吸道上皮,在胎盘形成过程中起提高转录活性的作用[1].
肝脏细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氧化酶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和单加氧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各种组织中,是负责大多数临床药物、环境致癌物、外源毒物及内源活性物质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具有重要的药理、生理及病理学意义。CYP450是一类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的基因超家族,由不同的基因家族和亚家族组成,其中与药物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 CYP1A2、CYP2B6、CYP2C9、CYP2D6、CYP2E1及 CYP3A4等。本文综述了炎症状态对 CYP2B6活性改变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3p),是一种具有基本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bHLHZip)结构的转录因子[1].研究表明MiTF在结构上与TFE3、TFEB和TFEC最接近.它们具有相似的DNA结合区域,即具有"CA[C/T]GTG"核心结构的DNA区域,并通过该结构与特异的DNA结构相结合,调控体内多种基因表达[1].
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是果蝇zeste 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属于PcG(polycomb group)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多种原发肿瘤中高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黏液素(Mucin)是一类具有复杂糖基结构的大分子糖蛋白,它在上皮细胞表面形成一层选择性分子屏障,并参与信号传导.随着肿瘤的形成和进展,黏液素表达或糖基化发生改变,并影响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化、黏附,浸润和免疫监视.因此黏液素被用作肿瘤的诊断标志物,并正在被研究作为肿瘤治疗靶.本文将介绍黏液素的概况,重点介绍其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黏蛋白结构域蛋白(T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TIM)基因家族是2001年发现的新基因家族.
越来越多的细胞表面受体被确认具有能通过T细胞受体或B细胞受体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Fc受体样(Fc receptor like or homolog,FcRL/H)基因是近年发现的基因,自Georgia等[1]对骨髓瘤易位染色体(1;14)(q21;q23)断点区进行克隆发现了两个新的基因,即FcRL4(IRTA1)和FcRL5(IRTA2)后,相继有新的类似基因被发现.
初始CD4+T细胞经抗原刺激活化使它分化成两类功能不同的亚型TH1和TH2细胞,并且它们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效应功能不同[1-3].
本研究选择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中的CD44分子的标准型(CD44s)及其变异型CD44v6两种单抗,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0例正常大肠粘膜和82例大肠癌原发灶组织进行研究,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AMs)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影响及各因素的内在联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因MRSA具有耐多药特征,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题.为进一步了解国内部分地区MRSA菌中耐消毒剂基因家族的存在状况,我们对分离自常州、湖州、杭州、南昌4家医院131株MRSA进行了qacA、qacA/B基因检测.
冠心病(coronery artery disease,CAD)由于其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氧磷酶与冠心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已证实,对氧磷酶基因家族及其酶活性参与脂质过氧化物的降解,高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作用和免疫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PON是一类芳香酯酶,它能催化磷酸酯键的水解,降解有机磷酸、芳香羧基酸酯及氨基甲酸酯.由于目前用于检测该酶活性的最常用的底物是对氧磷(parason),故该酶命名为对PON.近年的研究表明,PON除能解除有机磷化合物的毒性外,还参与抗脂质过氧化,在一些氧化应激性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氧磷酶基因家族及其活性以及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1神经生长因子的种类和生物学效应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生长因子家族最早发现的成员之一,由Rita Levi-Montgalcini在1953年首先发现.1986年Rita Levi-Montgalcini和Stanley Cohen因发现NGF和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被授予诺贝尔生物医学奖.NGF基因家族还包括BDG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neurotrophins-3和-4/5(NT-3,NT-4/5)和新近从鱼类中克隆得到的NT-6、NT-7[1].
一、Sirtuin基因家族
Sirtuin家族目前已发现七种同源体( SIRT1~SIRT7),其中SIRT1是目前研究最多,且结构最接近酵母菌Sir2的同源体[1]。七种同源体都具有高度保守的NAD+依赖性催化基团[1],但是在细胞内位置各不相同。其中SIRT1、SIRT6和SIRT7定位于胞核,但也有研究表明SIRT1并不仅局限于胞核,在核外也发挥作用。 SIRT3、SIRT4和SIRT5定位于线粒体,而SIRT2主要定位于胞质[2]。 Sirtuin同源体不但在细胞内定位不同,而且蛋白功能也各不相同。 SIRT1、SIRT2、SIRT3和SIRT5是NAD+依赖性去乙酰酶,而SIRT4和SIRT6是单ADP核糖基转移酶,无明显去乙酰基活性[2],而SIRT7酶的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起病隐匿,早期诊断极为困难,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性肿瘤标志.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Kallikreins,KLKs)是近年发现的肿瘤标志家族,KLK6基因是该家族成员之一,其编码的蛋白--人组织激肽释放酶6(human kallikrein 6,hK6)是由223个氨基酸组成的丝氨酸蛋白酶,具有胰蛋白酶样活性[1].国外研究发现,hK6参与了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且与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3],但hK6与胃癌的关系在国内尚鲜见报道.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检测hK6在胃癌、胃溃疡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K6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p16基因是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防止有DNA损伤的细胞进行分裂增殖中具有关键作用[1].既往研究发现,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癌中的频率较高(62.5%~85.0%)[2-5],并与HBV感染有关[6].
ApoA5是人apoAI-CⅢ-AⅣ基因序列中1个血浆载脂蛋白基因家族新成员~([1-2]).构建ApoA5基因敲除及ApoA5转基因鼠模型研究证实,ApoA5可调节TG水平,是冠状动脉疾病一个独立负危险因子~([3]).
髓细胞白血病-1基因(Mcl-1)是Bcl-2基因家族的成员,是凋亡调控的重要基因 [1].为此,我们对Mcl-1和p63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肿瘤DNA存在于患者血液中,虽然含量极微,但可反映人体对肿瘤的负荷[1,2].ckdn2/p16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功能异常多见于各种肿瘤;而其结构异常表现为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CpG岛的高度甲基化后,使其失活[3],不能转录和翻译.本研究对同一患者中ckdn2/p16基因几种异常单独或相互作用与病理分型和临床Duke's分期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Wnt基因家族编码一组富含半胱氨酸的糖基化蛋白质即Wnt蛋白,属于分泌型生长因子.目前,在人及小鼠等哺乳动物中发现的Wnt蛋白有20种[1].Wnt蛋白与其受体frizzted(Fzd)介导的信号通路包括经典Wnt-Fzd信号通路即Wnt/β-catenin(cat)通路和非经典Wnt信号通路即Wnt/Ca2+通路和Wnt/Planer细胞极性(PCP)通路[2].除Fzd受体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RP5/6)和Ryk作为辅助受体也参与Wnt信号转导过程,而Wnt抑制因子1(WIF-1)、可溶解性Fzd相关蛋白(SFRP)、dickkopf、cerberus等蛋白与Wnt蛋白结合导致Wnt与其受体的分离,抑制Wnt-Fzd信号通路[2].
大肠癌的免疫基因治疗作为手术和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意义.选择编码细胞因子或其受体为目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在肿瘤局部产生高分泌量的细胞因子,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使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或坏死消退,克服了直接给药的严重毒副作用.将肿瘤特异性转录调控序列(如启动子或增强子)与细胞因子基因连接并转染细胞,驱动的目的基因,增强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做到有的放矢,可达到特异性治疗的目的.常见用于大肠癌基因治疗的细胞因子基因有IFN(干扰素)基因、TNF(肿瘤坏死因子)基因、IL(白介素)基因家族、CSF(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家族、I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等.将多种基因联合应用,或细胞因子基因与其他治疗手段相联合可以提高抗肿瘤效应,减少毒性
诱导分化疗法是一种可以彻底治愈肿瘤的治疗方法.Id基因的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新思路,Id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们发现,但其家族各成员在肿瘤中的确切表达和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就Id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消化系统实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脂酶是一种水溶性的酶,能水解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酯等一些非水溶性物质中的酯键,对食物中脂肪的吸收、平衡能量和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脂酶的研究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已发现多种具有上述功能的酶,这些酶不仅功能相似,而且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结构相近,由于最初发现的酶主要以甘油三酯为作用底物,所以将这些脂酯统称为甘油三酯脂酶基因家族.其成员包括胰脂酶(pancreatic lipase PL)、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和肝脂酶(hepatic lipase HL)、胰脂酶相关蛋白1、胰脂酶相关蛋白2、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酶A1等.新近,这个家族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成员,该家族中唯一由内皮细胞合成的脂酶--内皮源性脂酶(endothelial lipase EL).本文就内皮源性脂酶的基因结构、分布、功能做一综述.
Wnt基因家族编码了一组富含半胱氨酸的糖基化蛋白质,属于分泌型生长因子.Wnt基因最初是在小鼠乳腺癌中作为原癌基因被克隆出来的[1].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家族参与了细胞增值、分化、凋亡和细胞定位控制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