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因子】相关文献(1830)
  • 光子治疗仪联合银离子敷料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CA 2013年22期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如引流、冲洗、换药、清创、缝合或抗生素的应用等,治疗过程长,伤口愈合也较缓慢。光子治疗仪是一种以光化学作用为治疗机制的光疗仪器,其发射的光子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值,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合成,从而加速伤口愈合[1]。同时有研究表明,湿性的伤口环境有利于生长因子和活性物质聚集在伤口表面,伤口愈合快,减少换药次数。银离子敷料为一种新型的保湿性敷料,能够保持创面湿润从而加速伤口愈合,即满足“湿性愈合理论”提倡的愈合环境[2]。目前我科采用光子治疗仪联合银离子敷料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伤口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光子治疗仪 银离子 湿性敷料 腹部 手术切口感染 加速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湿性愈合 手术患者 常见并发症 住院时间 治疗机制 治疗过程 治疗方法 新陈代谢 细胞合成 外科术后 术后伤口 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
  • 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CA 2011年23期

    坎地沙坦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除了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特点,无ACEI抑制缓激肽降解而引起的干咳不良反应,能更安全更有效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Ang)Ⅱ有生长因子的作用,引起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肥大和增生、心血管的重构[1].有效地阻断AngⅡ可以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本研究选择67例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坎地沙坦酯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坎地沙坦酯片 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高血压病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拮抗剂 左室重构 高选择性 生长因子 肾素 观察疗效 不良反应 心血管 醛固酮 缓激肽 增生
  • 骨关节炎软骨组织退变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黑龙江医药》 CA 2014年2期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OA有明确的致病原因,如创伤、炎性关节病、先天性或发育性骨关节病、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等;原发性OA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年龄增长、过度使用、损伤、肥胖、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然而,OA分子作用机制是复杂的,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生长因子 MMP13
  • 胰岛素家族与人子宫内膜的关系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01年4期

    人子宫内膜是卵巢激素调控的主要靶器官,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存在多种激素的受体,并能够合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它们协同甾体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功能进行调节.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所组成的促有丝分裂肽家族,不仅对人类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诱导蜕膜化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与子宫内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

    胰岛素样 家族 子宫内膜细胞 生长因子 调节作用 子宫内膜疾病 甾体激素 人子宫内膜 有丝分裂 细胞因子 激素调控 子系统 蜕膜化 靶器官 组成 增殖 协同 受体 卵巢 合成
  •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成功一例及文献复习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15年9期

    目的 了解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情况以及生长因子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 于月经第3天起通过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给予宫腔灌注生长因子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定期B超检查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并适时给予内膜转化,转化后第3天行冻融胚胎移植,移植后2周检测患者是否妊娠,移植后1月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 结果 患者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4.9 mm,移植后2周检测血HCG 2 895 U/L,移植1月复查B超提示宫内早孕,见胎心. 结论 生长因子可能由于增加了子宫内膜血供及其他相关着床因子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增殖,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不孕 冻融胚胎移植 生长因子 子宫内膜厚度
  • 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的机制

    《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5年3期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致大鼠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6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BLM组(每组30只),一次性气管内滴注BLM(5 mg/kg),空白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

    博来霉素 炎症 氧化损伤 生长因子 肺纤维化
  • 新型复方氨基酸对创伤大鼠生长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3年1期

    为观察新型20种复方氨基酸制剂(20AA)对大鼠创伤恢复的效果并探讨其调控机体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行创伤手术后随机分成对照组、17AA组及20AA组,分别饲以酪蛋白、17AA及20AA为氮源的合成饲料,实验期14天.观察体重、摄食量及伤口抗张力强度、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小肠生长因子(EGF、TGFβ1、bFGF)表达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20AA组大鼠伤口胶原蛋白合成量和皮肤抗张力强度均高于17AA组;小肠EGF、TGFβ1、bFGF三种生长因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20AA组>17AA组>对照组.可见, 新型复方氨基酸促进创伤愈合的效果优于17AA,其作用可能与肠道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有关.

    氨基酸 生长因子 创伤愈合
  • Carnation红光治疗仪联合生长因子治疗小腿溃疡56例疗效观察

    《健康大视野》 2012年7期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与TDP灯(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慢性小腿溃疡的效果.方法:56例慢性小腿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红光治疗仪联合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凝胶均匀外涂于创面,5min后用红光治疗仪照射局部创面,照射距离为10-15cm,照射时间15-20min,2次/日,照射后将生长因子涂于创面,暴露创面,每晚用单层纱布包扎,避免受压,7d为l疗程.(2)对照组(普通TDP灯(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联合生长因子组):涂生长因子,TDP灯烤患处,距离以患处温热而无烧灼感为度,照射时间为15-20min,2次/日,灯烤后暴露创面,每晚将生长因子涂于创面,用单层纱布包扎,避免受压,7d为l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及无效5例,治愈率82.1%,显效率96.6% ;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及无效17例,治愈率39.3%,显效率64.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48<0.05).结论:红光治疗仪联合生长因子治疗慢性小腿溃疡,能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光子治疗仪 生长因子 小腿溃疡
  • 注射生长因子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9期

    椎间盘(IVD)的动态平衡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物质相互协调作用所组成的一个复杂和精确的系统,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和酶抑制剂.最近的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的生物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刺激基质蛋白的产生或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诱导的代谢活动.注射重组生长因子以再生或修复退化的椎间盘是一个最先进的生物治疗方法.这篇评论文章的重点是观察在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中注射生长因子所产生的生物修复效果.主要观察患者腰背痛的症状在注射生长因子后有无改善,生长因子注射液的治疗目标和其的疗效的局限性也要进一步描述.

    生长因子 椎间盘 椎间盘退化 生物修复
  • 富血小板血浆(PRP)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创面愈合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如果患者的创伤面较大,便会使治疗周期变长、治疗费用较高,病人的身体与精神受到双重损害,而富血小板血浆中具有多种健康生理状态的基因,其能够用来修复创伤.因此,本文对创面愈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剖析了PRP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如调节创面炎症反应、调节创面细胞增殖与血管化、抗感染作用,并提出PRP对创面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希望本文能推进创面愈合的研究,使更多的创伤人群获益.

    富血小板血浆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 IGF-Ⅰ合/或E2、P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建立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肌细胞体外实验模型,探讨多肽类生长因子(IGF-Ⅰ)或合雌孕激素(E2、P)对子宫肌瘤细胞/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离体子宫肌瘤细胞/肌细胞,以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受试物作用于子宫肌瘤细胞/肌细胞12h、24h、48h、72h的光密度OD值.结果:IGF Ⅰ、IGF-I+E2、IGF-I+P对子宫肌瘤细胞有促增殖作用.E2、IGF-Ⅰ、IGF-Ⅰ+E2、IGF-I+P、IGF-I+E2+P对子宫肌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受制于雌孕激素和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双重复杂的细胞信号调控系统,E2、P在IGF-Ⅰ存在的条件下,显示其促增殖效应,IGF-Ⅰ是E2、P的中介因子.

    子宫肌瘤 细胞培养 生长因子 甾体激素 实验研究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血清中Ang-1,Ang-2和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血清中多种生长因子(GFs)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SAH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9例健康人作为照组,选取41例SAH患者作为治疗组.治疗组SAH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A组)与预后不良组(B组).全部SAH患者于发病后8h,24h,72h分别采集血样,应用ELISA法检测生长因子(GFs)中血管生成素1(Ang-1),Ang-2,Ang-1/-2,Ti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H患者血清GFs水平随时间发病时间延长均逐渐增高.全部41例SAH患者中,预后良好组(A组)含患者26人,预后不良组(B组)含患者15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出血后8h和24h血清中Ang-1水平显著增高(P< 0.01),VEGF于出血后24h和72h水平显著增高(P<0.05);Ang-2水平于出血后72h明显升高(P<0.05):Ang-1/-2,VEGI和Tie-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AH患者早期血清中生长因子中Ang-1,Ang-2和VEGF明显改变,在预后不良患组者中尤其明显.检测早期SAH患者血清中生长因子中Ang-1,Ang-2和VEGF水平,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生长因子 预后
  • 舒洛地特与粘多糖类物质的关系

    舒洛地特(SDX)是葡糖胺葡聚糖(GAG)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粘性,因此也被称为粘多糖。GAG是一大类发现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的带负电荷的多聚碳水化合物,在很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调控一系列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活动,包括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构型素和粘附分子等[1]。GAGs还能够通过介导细胞-细胞或细胞-间质的相互作用,在多细胞器官的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

    细胞因子 碳水化合物 粘附分子 物质 生命活动 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 动物组织 粘多糖 葡糖胺 葡聚糖 负电荷 多细胞 粘性 生理 器官 构型 功能 发育 调控
  • 脂化前列腺素E1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进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糖尿病(DM)发病率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大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估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3亿人.糖尿病肾病(DN)是由高血糖作为始动因素在肾脏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DN是最常见的DM慢性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在中国住院糖尿病患者中,DN的患病率约33%,有明显上升趋势[2].DN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基因、糖与脂质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一些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共同土壤"的长期作用有关,还有报道与前列腺素代谢异常有关[3],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DN的发生.脂化前列腺素E1(Lipo PGE)能作用于DN发病中多个环节,被认为是目前治疗DN具有良好前景的药物之一.

    脂化前列腺素 治疗 糖尿病患者 血流动力学异常 主要死亡原因 脂质代谢紊乱 微血管并发症 发病率增加 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肾病 慢性并发症 饮食结构 遗传基因 相互影响 细胞因子 生活水平 生活方式 生长因子 慢性肾衰 流行病学
  • 应用生长因子延缓和阻止椎体软骨终板退变的实验研究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腰椎软骨终板是椎间盘的重要营养途径,椎间盘退变与软骨终板退变密切相关,软骨终板退变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本研究针对椎体软骨终板退变的研究对于下腰痛的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生长因子 椎体 软骨终板退变 椎间盘退变 下腰痛 腰椎软骨终板 退行性病变 主要因素 营养途径 常见疾病 治疗 临床 健康 变密
  • 人初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CSTPCD 2015年3期

    初乳是分娩后前5d由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初乳中不仅含有新生儿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矿物元素和氨基酸,而且富含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免疫因子、生长因子、激素等.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和免疫调节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人初乳中主要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生长因子、瘦素和胃饥饿素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

    人初乳 免疫因子 生长因子 新生儿 生长发育
  • 威高“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用套装”

    威高集团经七年多的努力,于2013年1月15日取得SFDA的首张临床上用于提取PRP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用套装”的注册证。为组织修复提供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手段。
      PRP是安全的:血小板来自患者自体,没有免疫排斥或疾病传染的风险。
      PRP是有效的:组织的修复取决于血液能够很好的供应到损伤部位,P R P的加入提供了更高浓度的血小板,通过激活释放更多的生长因子,启动并加速了愈合。

    血小板 浆制 组织修复 治疗手段 损伤部位 生长因子 免疫排斥 疾病传染 安全 注册证 高浓度 床上用 自体 愈合 血液 血浆 提取 套装 启动 集团
  • 功能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

    功能生物材料是指能主动对机体的理化或生理过程产生影响的活性生物材料,它由材料和材料所携带的活性功能成分构成.胶原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材料,而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作用,所以经常被用来活化胶原材料.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生长因子上融合能特异结合胶原的胶原结合区(Collagen binding domain,CBD),制备出能与胶原材料特异结合的生长因子,将生长因子定向地锚定到胶原材料上形成功能胶原生物材料.不同组织损伤各有其特点,所以,根据损伤组织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形态和来源的胶原材料,同时制备出不同的带胶原结合区的生长因子.此类功能胶原生物材料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已经分别在大鼠皮肤、骨、肌肉、外周神经、中枢神经损伤模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由胶原材料和带胶原结合区的生长因子所构成的功能胶原生物材料能够显著促进损伤组织再生,并有助于再生组织的功能恢复.

    胶原材料 基因工程 生长因子 组织再生
  • 反复生口疮,别忘查三病

    得了口疮怎么办?轻者可不予理会,待其自然痊愈,较重者可酌情用药治疗,以便减轻不适感.一般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部分,局部治疗重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中药以西瓜霜、冰硼散等散剂为主,西药主要为含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或生长因子的乳膏和膜剂等,如意可贴;全身治疗则在于缩短每次发作的病程,延长两次发作的间隔,包括中药调理、免疫制剂调理等,同时纠正咬唇、咬颊、咬舌等不良习惯,拔除残牙或改装不合适的假牙,目的是尽量减少复发的几率.

    全身治疗 部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中药 用药治疗 生长因子 免疫制剂 不良习惯 意可贴 西瓜霜 抗生素 不适感 冰硼散 止痛 愈合 消炎 西药 缩短 散剂 乳膏
  • 中药"蚓黄散"对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形态及促愈因子的影响

    《环球中医药》 CSTPCD 2016年1期

    目的 应用中药"蚓黄散"外治糖尿病足溃疡,观察其对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探讨大鼠糖尿病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后设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各10只,另设空白组10只,空白组及模型组创面不予干预,西药组予甲硝唑注射液外敷,中药组予"蚓黄散"外敷,治疗10天后检测大鼠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dlanced glyca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炎性因子及生长因子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CD34染色分别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后大鼠血清中AGEs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C-反应蛋白均可降低,碱性成纤维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均有所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均增多(P<0. 05),而中药组均作用显著(P<0. 05). 结论 "蚓黄散"可明显促进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的炎性状态,提高大鼠血清中生长因子含量,降低AGEs水平,促进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关.

    蚓黄散 创面愈合 炎性因子 生长因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 “蚓黄散”干预糖尿病足溃疡愈合过程中AGEs与促愈合因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蚓黄散”外治糖尿病足溃疡,观察其促进创面组织愈合的作用,分析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s)与炎性因子及生长因子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足溃疡湿热毒盛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敷中药“蚓黄散”,对照组外敷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每日换药一次。于用药前1天,用药后7天、14天、21天、28天分别抽取静脉血,动态监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AGE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与对照组相比,中药“蚓黄散”外治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症状(P<0.01),降低AGEs及炎性因子,提高生长因子数量,AGEs与炎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中药“蚓黄散”对糖尿病足溃疡湿热毒盛证患者治疗有效。

    蚓黄散 糖尿病足溃疡 炎性因子 生长因子 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
  • 生长因子影响糖尿病伴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患,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越来越被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中药可促进骨折愈合中诸多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但外用中药在此方面研究较少。通过查阅文献,文章概述了五种较热门的生长因子在促进骨折愈合中的机制,及该因子在糖尿病伴骨折愈合中的作用。论述了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伴骨折愈合的前景。

    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 糖尿病
  • 同种异体骨复合生长因子移植的研究

    《中国骨伤》 CSTPCD CA 2009年3期

    骨移植是骨科临床常用的方法,其中异体骨移植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异体骨与不同生长因子复合移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了多种生长因子与助诱导、抗感染、抑制免疫等栽体复合移植是今后异体骨移植的发展方向.

    生长因子 移植 同种 骨移植 综述文献
  • 消痈溃得康对胃溃疡模型大鼠生长因子和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5期

    目的:探讨中药消痈溃得康对乙酸所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模型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消痈溃得康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8只.采取胃黏膜局部投与乙酸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并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消痈溃得康组按照4 g·kg-1剂量灌胃给予消痈溃得康颗粒,奥美拉唑组按照1.25 g·kg-1剂量给予奥美拉唑.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纯水,每日一次,共灌胃10 d.10d后取血清及胃组织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与凋亡相关的因子Bcl-2、C-myc的含量.取溃疡局部胃组织,Trozol法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组织中EGF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血清中EGF,VEGF,Bcl-2,C-my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中EGF,Bcl-2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VEGF,C-myc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消痈溃得康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血清中EGF,VEGF,Bcl-2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消痈溃得康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血清中C-myc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EGFmRNA表达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没有差异,中药消痈溃得康治疗组大鼠胃组织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中药消痈溃得康可以提高大鼠血清中VEGF,E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促进愈合,提高Bcl-2水平,抑制凋亡.同时降低C-myc水平,减少了癌变发生几率.

    胃溃疡 消痈溃得康 生长因子 凋亡因子
  • 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1期

    目的:探讨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过程.方法:采用原代组织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流式细胞术鉴定hUC-MSC表面标志物.不同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诱导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3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孤束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结果:hUC-MSC高表达CD29、CD44、CD105,极低表达CD14、CD34、CD45、HLA-DR.诱导后部分hUC-MSC分化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并且β-tubulin-Ⅲ、MAP2基因表达经诱导后显著上调.Nurr1 mRNA仅在高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显著上调.不同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均有部分细胞表达β-tubulin-Ⅲ,对照组几乎不表达.结论:虎杖苷能够诱导hUC-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为hUC-MSC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虎杖苷 生长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 中医药促进创面生长因子分泌的研究进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2期

    近几十年来研究认为,创面愈合的核心是生长因子的调控.随着对中医药深入的研究,发现许多促进创面愈合的中药具有促进创面细胞分泌生长因子作用.笔者就近几年来中药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分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创面愈合 中医药 生长因子 综述
  • 芦荟大黄素促进皮肤创伤修复作用机理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1年11期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对皮肤创伤的修复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1)MTS法测定含芦荟大黄素100、200、300、400 μg/ml的培养液对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2)使用含芦荟大黄素100、200、300、400 μg/ml的药液治疗大鼠皮肤创伤模型,检测创缘组织bFGF、EGF、vEGF表达量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1)含400 μg/ml芦荟大黄素的培养液使细胞成活率最高;(2)含300 μg/ml芦荟大黄素的药液对大鼠创伤的疗效最佳.结论:芦荟大黄素可有效促进创伤愈合,其促进创伤愈合的机理之一为增强皮肤及皮肤血管相关的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愈合.

    芦荟大黄素 创伤愈合 生长因子 羟脯氨酸
  • 中药在创面愈合中促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能致使创面难愈合甚至不愈合.近年来研究表明创面愈合的核心为生长因子的调控,如生长因子能激活内皮细胞开始血管生成等.中药对于创面愈合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研究发现中药促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跟其能促进相关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关,故就近年来中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生长因子分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中药促进生长因子分泌的机理,为临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中医药疗法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综述
  • 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脑膜瘤是颅内仅次于胶质瘤的常见原发肿瘤,占脑肿瘤的10%~15%,几百年来,一直受外科医师的关注,其主要以手术治疗,但辅助治疗也极为重要[1,2].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脑膜瘤的自分泌和旁分泌效应产生,而这些因子经过与脑膜瘤上特异受体相结合,调控脑膜瘤的增殖[3,4].这些因子的研究为脑膜瘤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脑膜瘤 表达 辅助治疗 旁分泌效应 原发肿瘤 外科医师 手术治疗 自分泌 新途径 脑肿瘤 胶质瘤 增殖 受体 颅内 调控
  • 芦荟粗多糖对人表皮细胞体外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5年24期

    目的:观察芦荟粗多糖对体外培养表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EGF,TGF-α,TGF-β1)、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75,150,300,600,1 200mg·L-1)芦荟粗多糖作用于表皮细胞,采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GF,TGF-d,TGF-β1,IL-1β,IL-6,IL-8,TNF的水平,并以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处理为对照组.结果:经芦荟粗多糖作用后,表皮细胞培养液中EGF,TGF-α,TGF-β1,IL-1β,IL-6,IL-8,TNF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EGF,TGF-α,IL-1β,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芦荟粗多糖对表皮细胞分泌EGF,TGF-α,IL-1β,IL-6,IL-8具有促进作用.

    芦荟粗多糖 表皮细胞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