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析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口腔种植骨再生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骨再生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植入人工骨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富血小板血浆植入治疗,对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吸收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的17.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组织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结缔组织面积、人工骨粉残留面积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促进口腔种植骨再生的临床治疗上,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植入人工骨粉的治疗疗效较为显著,可降低骨吸收发生率,安全性相对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目的 观察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面部填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面部凹陷患者9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A组(n=48)与B组(n=48),A组患者给予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B组患者给予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面部填充优良率为85.42%,显著高于A组的66.67%(P<0.05).B组患者二次填充率为10.42%,显著低于A组的25.00%(P<0.05).B组患者的面部填充满意度为97.92%,显著高于A组的89.58%(P<0.05).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疗效显著,二次面部填充率较低,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慢性创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40,常规换药)及观察组(n=40,PRP),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一个疗程后创面愈合面积80.64%,感染率5.00%(2/40),对照组分别为45.69%、12.50%(5/40),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预防感染,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创面愈合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如果患者的创伤面较大,便会使治疗周期变长、治疗费用较高,病人的身体与精神受到双重损害,而富血小板血浆中具有多种健康生理状态的基因,其能够用来修复创伤.因此,本文对创面愈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剖析了PRP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如调节创面炎症反应、调节创面细胞增殖与血管化、抗感染作用,并提出PRP对创面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希望本文能推进创面愈合的研究,使更多的创伤人群获益.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美观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因此整形外科也应患者要求,不断发展,但一些创伤性瘢痕、创面修复十分棘手,需适宜的治疗方法,富血小板血浆是近年整形外科的新宠,其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该物质研究仍显不足,应进一步试验,使其发挥更高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ACP治疗无跟骨骨刺的足底筋膜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的38例诊断为跖筋膜炎并且双足摄片均未发现跟骨骨刺的患者,患者均采用ArtherX公司ACP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治疗后3月的VAS评分以及AOFAS-AH评分以评定患者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ACP治疗无跟骨骨刺的跖筋膜炎的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操作便捷,患者接受程度高.
目的 观察临床康复护理理念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理疗、针灸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股四头肌直腿抬高训练等临床康复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优良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良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康复护理理念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炎症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口腔种植骨再生的临床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64例行口腔种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人工骨粉植入治疗、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观察患者的组织学指标状况、骨吸收率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结缔组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组织面积、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骨吸收.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用于口腔种植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骨再生.
目的 利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羟基磷灰石(CHA),在即刻种植中充填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并对成骨效果给予观察对照.方法 比较PRP联合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法(实验组)和植入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法(对照组),观察术后3、6、9个月成骨效果,检测新骨的高度和厚度.结果 两组即刻种植术后不同的时期新骨唇腭向的厚度、高度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时实验组的新骨高度、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9个月新骨高度、厚度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较单独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应用在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修复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目的 探究在口腔种植体周骨缺损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对患者骨骼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 择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植入修复手术治疗的36例口腔缺损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8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治疗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口腔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4周、8周,以及12周时间节点,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患者的骨密度参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78%,高于参照组患者有效率38.89%,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接受植入修复手术治疗的口腔科患者实施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治疗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处置,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骨密度生理参数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目的 观察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中药与透明质酸钠(HA)联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7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HA)联合中药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后3、6个月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获得了更持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口腔种植骨再生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0例口腔种植骨缺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人工粉植入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粉混合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植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愈合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种植骨均愈合良好,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区种植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个月后新增的骨组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观察组经种植修复治疗骨吸收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够促进口腔种植骨再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总率及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更显著,并发症更少.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包括常规治疗组(A组)47例,PRP组43例(B组)及PRP联合中药熏蒸组45例(C组).比较3组病情严重程度、疼痛程度及功能评分.结果 出院时3组平均OA严重程度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6.04±1.32)分,(2.04±0.51)分]分均显著低于A(8.78±1.53)分,(3.67±1.03)分、B组(8.81±1.49)分,(3.87±1.06)分(P<0.05).3组Lysholm及JOA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94.16±6.53)分,(95.09±6.11)分均显著高于A(89.24±6.11)分,(88.27±5.43)分、B组(88.27±5.27)分,(89.87±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目的:观察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GP)对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各30例.以面部左侧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PRP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换药1次/日,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创面单用等渗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换药1次/日,至创面愈合.7天和14天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及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及瘢痕情况的比较:浅Ⅱ度烧伤创面中,治疗组7天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深Ⅱ度烧伤创面中,治疗组14天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外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显著加快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的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生长因子的来源,利用自体愈合机制治疗创面,用于组织修复,是外科领域一个全新的课题。PRP来源于自体血液,无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风险,安全可靠。血小板内蕴含丰富的生长因子,可诱导和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和增殖,从而加速骨组织和软组织的自然愈合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组成成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富血小板血浆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的:观察VSD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和特点。方法:2010年4至2012年6月15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35.2岁。创面形成时间6~24个月,治疗前均经长期换药或多次治疗不愈,应用VSD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以创面愈合为指标,总结治疗效果和临床特点。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创面治愈,无复发。结论:VSD结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疗程,减少了手术带来的各种创伤,且降低了治疗成本。
目的:探讨采用无头加压螺钉辅助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局部应用治疗陈旧性跖骨头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辅助PRP局部应用治疗7例陈旧性跖骨头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52岁;摔伤5例,硬物砸伤2例;受伤时间3~6周.术前行足部X线片及三维CT重建检查,其中第2跖骨2例,第3跖骨2例,第4跖骨3例.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所有患者伤口达到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软组织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7例患者中1例在随访中出现跖趾关节僵硬.AOFAS评分由术前的40.5±4.2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5.0±10.5;优4例,良2例,可1例.跖趾关节活动范围:背伸35°~40°,跖屈25°~35°.结论:采用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辅助PRP局部应用治疗陈旧性跖骨头关节内骨折,可恢复跖骨头关节面平整,提高跖趾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断端愈合,无须二次手术,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RP(3%)组、BMSCs(1×106/mL)组、PRP与BMSCs联合组.无菌环境下,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术后4周PRP组1次性注射植入RPR 12 mg,BMSCs组单纯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PRP与BMSCs联合组股骨头内髓芯减压后1次性注射植入BMSCs 1 mL与PRP12 mg复合物,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对照.造模后第12周,取材.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髓腔内骨小梁结构和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变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的兔股骨髓中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细或坏死,骨细胞减少,骨头疏松,脂肪细胞增多.骨陷窝空缺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粗,排列整齐,骨细胞增多,脂肪细胞减少.骨陷窝空缺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RP组、BMSCs 组、PRP与BMSCs联合组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PRP与BMSCs联合组PD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PRP,B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骨细胞增殖,减少骨陷窝空缺率,抑制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加损伤股骨头中骨髓组织PDGF蛋白表达,促进股骨头再生.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不同的配比浓度对兔软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PRP组(3%)、BMSCs组(1×106/mL)、不同配比浓度的PRP+ BMSCs联合组(1∶5,2∶5,3∶5).建立兔软骨损伤模型,术后第2周靶侧肌肉注射不同配比浓度的PRP与BMSCs,每周1次,连续给药4周.采用Masson's三色染色法,观察关节软骨缺损情况;采用Pineada法进行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计分,并通过观察患兔术膝切口,了解术后愈合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配比浓度的PRP与BMSCs联合组中的关节软骨半定量分值均减少(P<0.05).不同配比浓度的PRP与BMSCs联合组中,关节软骨半定量分值随PR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关节软骨半定量分值与PRP值呈现线性关系,其中PRP与BMSCs配比浓度为3∶5的效果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RP,BMSCs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骨组织恢复;关节软骨缺损恢复程度与PRP浓度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增强诸如趋化、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创伤修复.富血小板血浆(PRP)是通常的血小板应用形式,激活后形成血小板胶,并释放包括PDGF、TGF、VEGF、IGF和EGF等在内的大量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分化和有丝分裂活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伴随整个创伤修复期.本文就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同时概述了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并对这个创伤修复新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为评价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急性血小板分离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效率和效果,对PRP质量进行了分析.20例ASAⅡ-Ⅲ级择期心脏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进行全血采集和血小板分离.分别测定分离前(T1)的全血,分离后(T2)的PRP和回输前(T3)的PRP中的血小板数(Pi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浆内pH、血浆乳酸(LA)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细菌培养结果、血小板CD62p和PAC-1阳性率以及ADP激活后的CD62p和PAC-1阳性率.结果表明:与全血相比,分离后的PRP中的血小板计数为(783±184)×109/L,MPV、PDW和pH值显著降低(P<0.01),LA、LDH浓度及CD62p和PAC-1阳性率无明显变化;回输前PRP血小板计数为(765±167)×109/L,MPV、PDW和pH值与T1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LDH浓度、CD62p和PAC-1阳性率与T1和T2比较显著增高(P<0.05或P<0.01);ADP激活后的CD62p和PAC-1阳性率各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可在术前高效分离心脏手术患者的血小板,而且不引起血小板活化;PRP在术中振荡保存后有部分血小板出现活化,但血小板整体活化功能无明显改变.
目的:从成分血分离过程中废弃的白膜层细胞中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大量获得PRP的途径.方法:比较白膜层细胞来源的PRP与全血来源的PRP的制备步骤,电镜观察不同PRP的形态特点,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比较其成分构成,流式细胞术检测PRP中血小板特异标记CD41a和CD42b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PRP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白膜层细胞来源的PRP与全血来源的PRP具有相似的形态,接近的成份构成,表达较高水平的CD41a和CD42b;更为重要的是白膜层细胞来源的PRP能够显著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结论:白膜层细胞可以用来制备PRP,其具有和全血来源PRP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且收获量更多.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可以大量获取PRP的可能途径,这为PRP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有利的支持.
目的:比较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和透明质酸钠(HA)治疗Ⅰ~Ⅲ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Keligren Lawrence分级(K-L分级)为Ⅰ~Ⅲ期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A组45例和PRP组41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关节镜探查清理后,关节腔内注射2.5 mL HA和3 mL PRP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和完成全部注射后的1、3、6、12个月均进行检查并记录美国西部Ontario与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时间点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WOMA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PRP组WOMAC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P<0.05),且PRP组WOMAC评分明显低于HA组(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PRP治疗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安全有效,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治疗后长期疗效及其生活质量.
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及退变是导致慢性疼痛和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制动、理疗、康复锻炼及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为主,疗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通过离心全血后获得的血小板浓聚物,激活后能释放丰富的多种生长因子,可促进软组织的修复,改善疼痛。PRP作为一种治疗软组织炎症及损伤的生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得到疼痛医师、康复医师及骨科医师的关注。本文就PRP的生物学特点、PRP的制备及PRP在软组织损伤及退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本实验将自体骨(Bone)和富血桥板血浆(PRP)单独作用于兔下颌骨种植体周围处,观察其对兔下颌骨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初步探讨PRP和Bone促进骨再生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兔18只,分别在兔下颌骨植入种植体并且覆盖预成型钛板,随机分为PRP组(A组)、PRP+Bone组(B组),Bone组(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动物,通过X线观察新骨的高度,血清学检查测定钙浓度.结果 术后2,4周,A组、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显著(0.01<P<0.05);与A组比较,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8周,与对照组比较A组合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相比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仍有差异但无显著性(0.01<P<0.05).术后12周,以上3组差异消失(P>0.05).结论 P可以加速骨组织再生,对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PRP/Bone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可以修复实验性骨量不足,促进骨再生;本实验Bone单独用于种植体周围,未表现出良好的成骨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大鼠跟腱断裂模型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探讨PRP对跟腱断裂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6只,分为3组:空白组、PRP组、贫血小板血浆( PPP)组,每组12只,剩余10只用于PRP的制备。每组大鼠均行双后肢跟腱横段术,术后给予PRP、PPP及空白干预。术后第1、2、3、4周每组分别处死3只大鼠对跟腱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在跟腱愈合过程前2周中,VEGF、TGF-β1的表达在PRP组中显著高于PPP组和空白组( P<0.05),第3、4周两者的表达在PRP组下降,空白组及PPP组第3、4周两者表达未见明显下降;术后1~4周, PRP组TGF-β1的表达与PPP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3周,PRP组VEGF的表达与PPP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4周PPP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PRP可以促进VEGF、TGF-β1的提前表达加速跟腱的愈合过程。
大部分心脏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CPB期间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下降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和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CPB前,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将部分血小板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出来制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CPB结束鱼精蛋白中和后再回输入病人体内,以减少围术期的出血量和血液制品输注量.PRP是一种可行的血液保护方法.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PRP)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释放曲线的影响.方法 抽取1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外周静脉全血36 ml,采用二次离心法自制PRP;按1000 U凝血酶溶于1 ml 10%氯化钙溶液制备血小板激活剂.按10:1的容量比将PRP与激活剂混合(凝血酶-PRP组);按10:1的容量比将PRP与10%氯化钙混合(氯化钙-PRP组);分别以新鲜全血(全血组)以及未加血小板激活剂的PRP(PRP组)为对照组,将上述4组在37℃温水中孵育0、1、8、24、72和168 h,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的TGF-β1和PDGF-AB浓度,绘制TGF-β1和PDGF-AB的释放曲线,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中TGF-β1和PDGF-AB的释放曲线.结果 (1)全血组与PRP组中TGF-β1和PDGF-AB在168 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高.PRP在与凝血酶混合后,立即形成凝胶状,TGF-β1和PDGF-AB均立即明显升高,在激活后1 h达到高峰,TGF-β1和PDGF-AB分别由(42±21)和(77±18)μg/L增至高峰(84±21)和(124±35)μg/L,随后逐渐下降,释放曲线直接而快速;而PRP与氯化钙混合后,约1 h才形成凝胶状,TGF-β1和PDGF-AB均缓慢持续增高,可在168 h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PRP组中TGF-β1和PDGF-AB的AUC0-168h均高于全血组(均P<0.05),氯化钙-PRP组中TGF-β1的AUC0-168h高于凝血酶-PRP组(Z=-2.26,P<0.05),但氯化钙-PRP组与凝血酶-PRP组中PDGF-AB的AUC0-16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2,P=0.131).结论 使用氯化钙作为激活剂时富血小板血浆中TGF-β1和PDGF-AB释放浓度较高,释放时间较长,曲线下面积最大.
目的 应用门控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电子核素扫描断层成像(99Tcm -MIBI SPECT)技术探讨心肌内直接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PRP)能否改善心室重构、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方法 将30只Fisher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1周后应用门控99Tcm-MIBI SPECT显像技术检测实验组(n=11)和对照组(n=15)心肌灌注以及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梗死节段数.同时实验组采用新鲜分离得到的PRP梗死心肌内注射,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梗死心肌内注射.注射4周后再次应用门控99Tcm-MIBI SPECT显像技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检测完毕后取鼠心脏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鼠生理盐水注射后EF值呈继续下降趋势,但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PRP治疗4周后,EF值明显高于治疗前(F=28.76,P<0.05).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后LVESV呈继续增大趋势,且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13,P<0.05).实验组PRP治疗后,LVESV呈减小趋势,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V呈继续增加趋势,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9,P<0.01).实验组PRP治疗后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F=20.05,P<0.05).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前后,心肌灌注显示,在梗死节段99Tcm吸收率呈持续性下降,梗死节段绝对值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RP治疗后梗死节段的数量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8,P<0.05),且梗死节段99Tcm-MIBI的摄取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6,P<0.05).组织学检查亦证实实验组经PRP治疗后梗死面积由(47±19)%降至(36±11)%,室壁厚度由(3.1±0.9)mm增至(4.6±1.8)mm (P<0.05).结论 PRP治疗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EF值,并且可以改善心肌梗死节段的灌注情况,但是不能改善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