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耳蜗植入适用范围的扩大,许多有一定残余听力的重度聋患者已被纳入其列,他们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对声音的定位、音调感知、回声及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及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较全聋患者更具优势.因此,最大限度的保存残余听力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而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术重要措施之一.
神经纤维瘤病2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由位于22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所造成,临床上以双侧听神经瘤为主要特征.本病临床少见,诊断和治疗较复杂,预后较差.本文主要介绍NF2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及评估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实现言语交流,回归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语言习得的发展规律将训练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及评估进行综述,介绍常用的康复训练及评估系统.
先天性双侧外耳道闭锁患儿的听力康复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同时,单侧聋对定向听觉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对单侧听力异常的康复存有争议.传统的骨导助听器由于种种原因配戴率和效果均不理想,由于年龄<5周岁不能接受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 (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随着临床医师和听力学家对Baha的应用和深入理解及Baha系统的进步,软带Baha应运而生,改变了该类听力障碍患儿的治疗方法[1].这种新型Baha的效果与传统骨导助听器效果接近,有效的解决了这一听觉言语康复难题(图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估计,2005年全球至少有2.78亿人有致残性听力损害(WHO关于致残性听力损害的标准是听力较好耳有中度以上听力损失),其中80%的听力障碍人士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据调查50%的耳聋和听力障碍通过预防、早期诊断和处理是可避免的.因此,WHO听力障碍防治规划任重而道远.
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截止到2006年我国听力残疾人的总数已经达到2780万人,不仅数量比20年前第1次调查时增加了1000多万,而且致聋的原因也有了明显的变化[1].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主要数据显示,听力残疾人中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仅为13.1%,是六类残疾人中接受康复服务比例最低的一类[2].以上资料表明,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的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国有单纯听力残疾人2004万,多重残疾的听力残疾人776万,听力残疾者2780万,较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有听力和言语残疾约1770万人有所增加.
据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0~6岁听力残疾儿童13.7万人,每年新增2.3万人[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制订、实施了5个与全国残疾人事业5年发展规划相配套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方案,帮助30余万听力障碍儿童获得不同程度康复,极大的改变了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状况,推动我国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工作体系;制定、颁布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的系列法规、政策;兴办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上千个,建立起上万人的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专业队伍.同时,大力推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学科建设、技术进步,使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事业逐步走上专业化、正规化发展道路.
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新光源,也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激光具有损伤小、止血效果好、手术精度高、术野清晰、无机械性损伤等优势,已经逐渐被医师们认可.目前临床使用的激光主要有CO2、KTP-532、Argon 及YAG等.其中,在耳科临床使用较多的为CO2激光.1968年Strong首先将CO2激光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