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的功能是多位功能,任何单一的测量都只能估计其中一部分功能,其发展经历了从主观判断到客观分析再到主客观结合评价的过程,目前国际上尚未制定出统一的评估标准.本文介绍了嗓音的客观评价,包括从检测仪器、检测手段、评估方法等方面,同时对主观评价方法,包括主观听感知评估及自身主观感觉评估进行综述.
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及评估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实现言语交流,回归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语言习得的发展规律将训练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及评估进行综述,介绍常用的康复训练及评估系统.
长航时飞行(Long-haul flight)又称为长途飞行或长时飞行,由于飞行员长时间的持续飞行,导致生物节律紊乱、睡眠不足、产生急性或累积性飞行疲劳,导致空间定向能力下降,进而严重影响飞行安全[1].按飞行持续时间将飞行任务分为3类:不到1h为短时飞行,1~4 h为适中飞行,4h以上为长时飞行.1982年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飞行员驾驶“大力神”运输机完成了长达28 h的持续飞行任务;1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战争中,24架F-111战斗机飞行耗时13 h,成功完成了空袭任务;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飞行员每天持续飞行大于12 h、14 h、16 h的比例分别为81%、49%、14%[2].随着我军作战机种及作战模式多样化的转变,空军飞行人员执行远距离、长时间持续飞行的任务明显增多.
在嗓音质量的许多评估方法中,最基本也是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主观听感知评估.主观听感知评估被定义为是依靠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估而不依赖于仪器的测试,即通过听觉来评估嗓音障碍的程度或分析嗓音质量[1].在研究领域,听评委的评估结果是评价嗓音客观测试参数有效性和敏感性的参考标准[2~6].因此,建立规范科学的嗓音主观评估方法,是实现嗓音客观评估的前提.
1878年Oertel发明了动态喉镜,至今100多年来,动态喉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目前动态喉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成为喉发音功能检测的常规检查之一[2].由于声带振动频率达到80~1024 Hz,根据Talbot定律,每个图像可以在视网膜上保留0.2 s,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的振动频率>5 Hz时,人的肉眼无法看清它振动时的清晰图象.动态喉镜正是利用与声带振动频率稍有差别的闪光照射声带,从而产生声带振动速度减慢的假像,便于医师对于嗓音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3~7].目前对于动态喉镜图像的评价主要有主观评估和客观测量两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喉镜图像客观定量研究进展迅速,近年来动态喉镜客观定量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声相声门面积和黏膜波速度测量,以及声带的宽度、长度测量等方面[8~11].虽然动态喉镜客观评估较精确、客观且定量,但无法全面评估动态喉镜各项观察指标.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仍是动态喉镜的主观评估方法,其中动态喉镜评估表的设计和检验是主观评估法的研究重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