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作为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1 7%,常规听力学检查无异常占9%[1].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把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分析耳鸣的产生机制及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jc emjssjon,SOAE)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的测试,试图寻找耳鸣与耳声发射的关系及可能产生的耳鸣原因.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及听力学特征表现的听功能障碍性疾病.能对AN患者作出最初认识和判断的应首推纯音听力检查和声阻抗检查.我们对51例AN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纯音听阈、声导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耳鸣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但它给患者带来了不尽的烦恼.其原因非常复杂,还有许多问题未被认知,尚需进一步探讨.我们对40例(70耳)耳鸣患者进行全频纯音听阈测试,试图通过耳鸣患者听阈的改变,来了解听力的相应变化特点.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双侧耳闷、耳鸣10余年来诊.自幼感双耳闷、耳鸣,吸鼻后改善,否认耳流脓史.专科检查双侧外耳道干净、通畅,双鼓膜完整但明显内陷,自行捏鼻鼓气后双侧鼓膜向外膨出,吸鼻时鼓膜内陷且与砧镫关节相贴,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欠佳.双侧鼻腔黏膜光滑,淡红色,双下鼻甲不大,鼻腔干净,未见分泌物.鼻咽镜检查双侧咽鼓管13通畅,鼻咽顶未见腺样体残留.
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Baha (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作为一项成熟的听力解决方案,自1977年瑞典的Tjellstrom和Granstrom[1]首次将其引入临床,逐渐成为因外耳和中耳疾病导致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的患者改善听力的有效方法,至今已经开展35年之久.Baha最初主要应用于成人,1992年后广泛报道可用于儿童,并对听力起到很好的补偿作用[2,3].听力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评价Baha效果的项目,世界上用的比较多的有声场下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言语测听、噪声下测听及问卷评估等.
听力筛查和听力损失预防犹如一场持久战争,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新生儿听力筛查作为这场战争中的首个重大战役,从全球范围看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部分国家已经达到97%的筛查率;到2015年,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将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然而,在听力健康领域,这是对目前世界各国现状的最好写照,因为,除了第一场战役外,儿童听力筛查这场更重要的战役尚未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