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作为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1 7%,常规听力学检查无异常占9%[1].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把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分析耳鸣的产生机制及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jc emjssjon,SOAE)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的测试,试图寻找耳鸣与耳声发射的关系及可能产生的耳鸣原因.
耳鸣的病因、病理机制极其复杂,因此,针对病因进行优化治疗非常重要[1].本研究拟在甲磺酸倍他斯汀(敏使朗)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基础上,观察用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loacoustic emissions,TEOAE)的变化,比较单剂量和倍量药物应用对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效应.
听神经病是一种近年来被人们认识到的有特殊临床表现的听力损伤疾病,其特征是诱发性耳声发射与耳蜗微音电位基本正常;听性脑干反应自波Ⅰ起缺失或严重异常;纯音听阈多为双侧对称型,以低频听阈升高为主;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的明显差于纯音听阈.但听神经病的发病部位及发病机制并未研究清楚,仍存在一些争论.本文将综述听神经病患者的听力学特征,并侧重从听觉相关的神经生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耳声发射作为一种客观、无创而敏感的听力学检查已广泛应用在听觉机制研究、婴幼儿客观听功能评估、听觉系统伤害性因素的动态听力学监测等诸多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得以应用于提取生物信号、剔除刺激伪迹的工作中.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向读者介绍信号处理技术在提取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中的新进展,并期为优化耳声发射信号提取方案提供帮助.
小波变换是一种新的信号分析理论,本文简要介绍了小波理论的发展史及基本理论,综述分析了小波变换在听觉信号处理,特别是在耳声发射和听觉诱发电位信号分析方面的应用,展望了小波变换理论在听觉信号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耳鸣是常见临床症状,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亦不少见.近年来随着各种客观听力学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听力正常并不意味着听觉系统的正常.临床利用听力学检测方法研究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病变部位的确定及治疗效果的评估等成为了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相关临床听力学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