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为儿童常用抗癫痫药物之一,是一种不含芳香环又不含氮原子广谱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对各型癫痫发作均有效,特别对失神小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和肌阵挛发作疗效显著,常作为儿童治疗失神小发作的首选药物,患者需长期服药,VPA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50~100 mg/L,癫痫患者口服后吸收及代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服药剂量相关性较差,但与血药浓度相关性较高[1].
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2本有关儿童艾滋病防治的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著的<艾滋病儿童治疗与关爱手册>和王临虹主编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
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台这是专为儿童设计生产的牙科综合治疗设备.该设备设计独特、造型别致,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活泼、好动的心理,在设计上打破了传统设计思路,使整台治疗设备充满童趣,减轻了儿童治疗时的心理负担,使治疗变得更为轻松和舒适.全电脑电动椅大大方便了儿童的上下.一览无遗的功能开关均由轻触式按钮自动控制,使操作更为简便,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小头畸形是指因所有颅缝过早闭合致脑部发育严重受限,以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属中医学"五迟"、"痴呆"范畴,历代中医医家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靳三针"是岭南针灸名家靳瑞教授独创的穴位组合针刺疗法,其头针四项组合对儿童智力低下疗效显著[1,2],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头针四项组合配合穴位注射对小头畸形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患儿智力水平.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及社会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r quotient,ADQ)是衡量智力水平的两个指标,现将本研究40例小头畸形儿童治疗前后IQ、ADQ的变化报道如下.
应用低强度 632 8 nm He-Ne激光治疗少年儿童弱视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观察的充分肯定.但应用低强度 65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少年儿童弱视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为了观察其疗效,我们采用视力逐米观察法对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力进行记录, 3个疗程后将所记录的数据利用医用统计学方法中的秩和检验法进行检验及统计推断,结果表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自从Koman[1]1993年首先报告对27例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儿童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局部肌肉注射治疗用以减轻痉挛以来,使用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局部痉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拟对这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几年虽然防治哮喘的药物越来越多,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原因之一在于患儿和家长对哮喘及其药物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甚至错误,未能正确的使用这些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管理和教育,使他们对哮喘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相关药物的基本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使患儿得到合理的预防和治疗.
近30余年来由于儿童肥胖的高发导致了2型糖尿病(T2DM)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在美国,每3个18岁以下人群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T2DM,尤其是10~19岁儿童及青少年,且这种现象具有国际普遍性。现有的指南主要针对儿童期1型糖尿病(T1DM),强调胰岛素的应用和血糖监测;用于T2DM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仅在18岁以上人群得到检测;在T2DM儿童治疗的选择方面缺乏科学性的证据。基于此,美国儿科学会(AAP)联合儿童内分泌学会(PES)、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AND)对1990年1月至2008年6月的医学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表了该指南[1]以辅助临床医师作出决策。
针对家庭治疗与游戏治疗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的缺陷,本文介绍了西方近年发展起来的对儿童心理治疗的新思路:家庭治疗与游戏治疗的结合;文章主要介绍了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的理论,家庭治疗与游戏治疗相结合的功能、方法,案例及简要展望.
多少年来,在收治56例癫痫儿童治疗时,发现患儿在表现出癫痫症状的同时,患儿存在有较为明显的心理行为障碍,且其发生率比健康儿童及其他慢性非神经系统疾病高。在临床上,医生对病情的评估和患儿自身的感觉以及社会上对患儿的认识存在不少差距,不注重患儿存在的心理障碍,而此恰恰是癫痫的诱发因素,并能直接影响疗效。
我县是艾滋病重点防治地区,自1996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到2008年底全县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449例,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的123个村.其中男272例,女177例,男女性别比为1.53:1.死亡163例,失访55例,现存活231例.从2004年7月开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来,共治疗176例,其中21例因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重度贫血等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等原因死亡;5例因药物的毒副作用、失访、转入围家儿童治疗等原因退出治疗,目前全县共有150例艾滋病患者正在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重哮喘的关系.方法:收集门诊哮喘发作期儿童136例,其中男96例,女40例,年龄(4.9±2.5)岁.分成1~3岁组41例,3~5岁组50例,5~15岁组45例;其中病程≤3月29例,35例按GINA方法使用吸入激素.对照组为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内分泌门诊儿童,共67例,男34例,女33例,平均年龄(5.4±2.6)岁,其中1~5岁35例,5~10岁32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肺炎衣原体IgM.结果:①哮喘发作期儿童136例中有CP-IgM阳性28例,单纯CP-IgG阳性10例,其中1~3岁组急性CP感染率为14.6%,3~5岁组22.0%,5岁以上组24.4%.3组既往CP感染率分别是0.6%和15.5%;年龄因素与CP感染率呈弱相关(R=0.26,P<0.01).对照组67例中急性感染3例,占4.5%,既往CP感染2例占3.0%,合计阳性率7.5%,其中1~5岁35例中未检出CP感染者;两组比较P<0.0001.哮喘儿童中MP-IgM阳性15例,阳性率11.0%,对照组阳性5例,阳性率7.4%,P>0·05.②哮喘发作期患儿病程≤3月的29例,CP感染者12例占41.3%,较病程长者CP感染率要高,P<0.05.③在吸入激素治疗时仍有哮喘频发的35例哮喘儿中,7例有急性CP感染(20.0%),4例有既往CP感染(11.4%),合计占31.4%,5例有MP感染(14.3%).结论:肺炎衣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部分哮喘儿童的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因其免疫力薄弱,CP的致病作用更应予以重视.在新诊断的儿童哮喘中有较高比例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对使用吸入激素控制不住的儿童哮喘应注意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评估,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过去,儿童治疗牙病因步骤多、操作时间长,绝大多数不能很好配合,影响治疗效果.作者经1年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儿童弱视的治疗是从事儿童眼科医生的一个重要而繁杂的内容.我科集中进行综合弱视治疗至今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许多弱视患儿没有达到理想的疗效,与儿童治疗的个体特征和依从性有很大关系,因此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儿童个体化弱视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禽流感导致全球人心惶惶,WHO要求各国强化监督机制,防止禽流感的扩散.动物试验证明达菲对于禽流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药物.根据罗氏制药公司的资料,达菲可以减轻病症严重程度38%;对于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可以减少67%;可以缩短流感疗程37%.在儿童治疗中,病情和流感治疗时间可以减少36%;和常规治疗比较,中耳炎的发生率减少44%.
儿童斜视弱视是临床常见的妨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之一,早期治疗包括矫正屈光、弱视训练及手术治疗.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44例3~12岁斜视弱视儿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共信号分子CD154、CD69在儿童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术检测28例ITP儿童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54、CD69的表达.结果 CD4+T细胞表面CD154的表达率为16.7%±8.1%,明显高于健康儿童CD4+T细胞CD154的表达(43%±2.9%),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CD4+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率为13.9%±7.1%,显著高于健康儿童CD69的表达(5.8%±2.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细胞表面CD154水平的测定可以为ITP的辅助诊断、疗效估价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参数.
弱视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2% ~ 4%.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在配戴合适眼镜的基础上,传统遮盖法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1],但有些患者不能坚持,所以目前多主张可采用阿托品压抑疗法[2],为了解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单眼弱视儿童治疗的疗效,我们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了解儿童用药学监护的就是应针对儿童的生理、年龄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正确选择药物及其剂量.面对患儿运用药师专业知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使患儿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最佳的生活质量.
从医学的整体来说,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除了生物学因素外,还有种种社会心理因素,包括个性特性、生存压力、环境条件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心理生理的中介机制,把先天素质与后天错误及环境中不良刺激结合起来,不只是对病人疾病的关注,而且更多地对于患病的病人及有关成员的关注,从而达到整体康复的目的.1 社会心理因素对哮喘病形成的影响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即使如此,社会、心理因素同样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1.1 应激作用:在症状发作前常有重大家庭生活事情,患儿情绪上的改变常能导致哮喘的发作,如受某些挫折而哭吵,或焦虑情绪等,这种情绪变化,通过突然的深呼吸,刺激肺部的感受器,反射地引起支气管痉挛,或由于过度换气使CO2分压降低,导致支气管痉挛,亦可能是改变丘脑下部的功能,使副交感神经冲动超过交感神经冲动,从而使哮喘病发作.1.2 个性特征:情绪不稳定的个性与哮喘病关系密切,患儿以躯体不适的主诉多为特点,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易激动、发怒,脾气倔强.
自1998-02以来,我们用微型腹腔镜为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现报告如下.
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的行为方式等,现将我院2 a来对12例儿童孤独症的训练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与方法 1.资料来源:12例来自我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由医师确诊,年龄5~8.5 a,均为男性.2.量表的评定方法:儿童治疗前后的观察评定标准采用北京医大精研所编制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由儿童父母填写.按5个等级评分.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是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标准为:40~30分为轻度,30~20分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本组中重度感觉统合失调10人,中度感觉统合失调2人.疗效改善程度有显著改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有一项得分达到正常或提高≥10分;改善:评定量表分提高5~9分;无变化:评定量表分提高<5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由医师治疗前后评定.总分≥30分可诊断孤独症,总分≥36分为重度孤独症.本组均可诊断孤独症,其中7人诊断重度孤独症.3治疗计划根据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制定和调整计划.本组治疗4~8个疗程,每个疗程20次,每次1.5~2 h.治疗器具有滑板类、平衡类、触觉用具等近40种.
肉毒毒素(Botuljnum toxin,BTX)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通过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具有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7型BTX中,A型肉毒毒素(Botulinuln toxin A,BTX-A)毒力最强且最稳定,最早被用于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在儿童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中,BTX-A的临床应用已受到国内外康复医师的广泛重视.本文拟对该方面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自从Dubowitz等[1]于1988年首先报道,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可提高肌力和运动能力以来,电刺激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拟对这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目前在儿科临床中氧气雾化吸入已成为消除炎症,止咳、祛痰,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用专门的雾化装置使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再由呼吸道吸入,并且氧气又可以解决缺氧问题,达到治疗的目的.该雾化吸入法给药凑效快,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轻,非常适合儿童治疗.
1引言艾滋病是由HIV感染所致,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HIV感染有肯定疗效,但均不能根治,因此,儿童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病毒载量,改善患儿免疫状态及防止机会性感染.以下就儿童抗HIV的治疗作一讨论.
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近些年虽然防治哮喘的药物越来越多,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原因之一就是患儿及家长对哮喘和药物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甚至错误,未能正确的使用这些药物,本文通过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对哮喘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掌握相关药物的基本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儿得到合理的预防和治疗.
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 TS)是一种儿童期发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为了解TS儿童的免疫功能状况,我院于1998年8月至2001年8月对46例TS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清Ig和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2014年5月第38卷第5期中文章《哮喘儿童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变化及与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关系的临床研究》的第二作者崔玉霞应为该文的通信作者。
1 结构化教育概述1.1 历史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 Schople 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treatm 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 ACCH),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