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苏沈良方》中药制散方与煮散方的数量,分析煮散方的服用量、煎煮方法、煎煮液量、中药种类、服用方法、主治病症,总结宋代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在宋代,制散为中药材主要应用方式,煮散治疗病种广泛,煮散剂作为分散的固体剂型,可减少传统汤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药物费用,取药快捷,煎煮时间缩短.
中国古代对肿瘤的认识较早。殷周时代,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黄帝内经》也有关于肿瘤的记述;晋代《鬼遗方》、隋代《诸病源候论》已有较丰富的肿瘤病名,唐代《千金方》已对瘤进行了初步分类。宋代关于肿瘤的记述更加丰富,认识也更为深刻,尤其对恶性肿瘤的认识超越前代,出现了恶性肿瘤专有名词“癌”。目前,关于宋代对肿瘤认识的专题研究尚不多,本文整理了宋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肿瘤的记述,希望为肿瘤学科史的研究提供资料。通过研读宋代中医典籍发现,记载肿瘤疾病的古籍数量很多,经筛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本古籍进行分析,分别是《济生方》《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卫济宝书》《圣济总录》《苏沈良方》《疮疡经验全书》《妇人良方》《仁斋直指》《小儿卫生总微论》。
武英殿是一组始建于明朝的宫殿建筑,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其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裱书籍之事,史称武英殿造办处.其刻书活动长达200余年,所刻书籍版本精美,种类广泛,校勘专业,其中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和《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皆出于此.通过从内容和版本的角度出发,对武英殿所刊刻的三种医书——《苏沈良方》《钱氏小儿药证直诀》和《御纂医宗金鉴》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旨在发现武英殿刊刻医书的特点,以期为古代京师中医药出版文化研究补充可参考资料.
历史上以"通关散"命名的方剂不少,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载有51首,同名而组方不同,分别出自<太平圣惠方>、<箧中秘宝方>、<苏沈良方>、<圣济总录>、<全生指迷方>、<汉东王先生方>、<刘氏家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杨氏家藏方>、<传信适用方>、<仁斋直指方论>、<御药院方>、<施圆端效方>、<卫生宝鉴>、<烟霞圣效>、<普济方>、<婴童百问>、<口齿类要>、<本草纲目>、<寿世保元>、<辨证录>、<良朋汇集>、<年氏集验良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串雅补>、<卫生鸿宝>、<急救痧症全集>等41种医书[1].
枳(木具)子为鼠李科(Rhamnaceae)拐枣属(Hovenia Thunb.)植物枳棋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鸡距子、拐枣、枸等.始载于《唐本草》,《本草纲目》、《雷公炮制论》、《苏沈良方》、《救荒本草》、《医林纂要》等多部医药著作中均有收载.属养阴,生津,润燥,止渴,凉血类药物.其功效主要为清热利尿、止渴除烦、解酒毒.用于热病烦渴、呃逆、小便不利、酒精中毒[1,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枳棋的研究有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苏沉九宝汤”是整理校注清代诊断学著作《医法征验录》过程中遇到的古代方名,因其方中有苏子,无带“沉”字的药物,遂作考证,发现“九宝汤”最早出自宋代,此方名来源于宋代《苏沈良方》中的“九宝散”,“苏”指苏轼,“沈”指沈括,后人将“苏沈”误作“苏沉”,又将“沉”改作“陈”,这一改动将“苏”表意为“紫苏”,“陈”表意为“陈皮”,自此与原来的九宝汤在方义、主治证候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差异,并且三个方名一直混用至今.
<苏沈良方>是由沈括所著<良方>与<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以及苏轼所作部分医药论说混杂而成的一部医学著作.区分该书中各则方、论的作者究竟是苏轼或是沈括,对于重现沈氏<良方>以及<苏沈良方>的实际面貌,对于分别研究苏、沈二人各自在医学方面的贡献,具有一定意义.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苏沈良方>中各则方、论的作者,并作出详细考证.
沈括,北宋进士,官至翰林学士,著有《梦溪笔谈》、《苏沈良方》等.据《梦溪笔谈》载:“(括)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一将佐日,此乃病齿数年,用苦参揩齿,其气味入齿伤肾所致也.后有太常少卿昭亮亦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苦参性味苦寒,常用之可损阳伤肾,故可招致腰痛.
柯韵伯曰: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之邪.)本方既为少阳病之主方,理当出于少阳病篇,而《伤寒论》中却出在太阳中篇,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为太阳与少阳统治之方.此外,小柴胡汤亦可治疗风温、瘟疫、湿温等初起证候.如《济阴纲目》曰:“小柴胡汤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闷,及在半表半里,非汗非下之证.”《得效方》谓:“小柴胡汤治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苏沈良方》则曰:“此药极解暑毒.”类此之论述,诸书散见极多.是以知小柴胡汤不仅为治疗感冒风寒之圣剂,亦是其他外感热病之良方.
宋代大文豪苏轼(东坡)不但诗文书画等方面有杰出的建树,而且对养生之道及习炼气功也深有研究,他撰写了不少气功养生论著,如<论修养寄子由>、<养生说>、<书养生后论>、<苏沈良方>等.重视晨起养生"某近年颇留意养生,读书延问方士多矣.其法百数,择其简而易行者,间或行之,辍有其念.今此闲放,益究其妙,乃知神仙长生,非虚尔语,其效初不见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上张安道养生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