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抵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自身的血小板被过多破坏,血小板数量减少、寿命缩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在疾病早期很难鉴别,两者的病因及转归迥然不同.儿童80%为急性型.男女患病概率一样,春冬两季易发病.多数患者有病毒感染史,一般认为是急性病毒后的一种天然免疫反应,一旦病原体被清除,疾病可在6~12个月痊愈.成人患者95%以上为慢性型,女性比男性患病概率大,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据Furberg等人报告,45岁以上患病率占5%,75岁以上占10%,因此可称为老年多发病.房颤的病因很多见表1,也可无明显病因.秋冬季易发病,它具有自我持续的特点,故发作时间愈久愈难转复为窦性.
最近,章晓雅发现,自己腰部及上臂老是脱皮,她很纳闷,去年秋冬天气干燥时都没脱皮,现在怎么开始脱皮了?到医院一查,原来患了玫瑰糠疹.玫瑰糠疹好发于气温变化较大的春、秋季节.皮肤覆盖在人体的表面,面积大,最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害,而玫瑰糠疹则是很常见的一种炎性皮疹.10~35岁年龄段较易发病,男女差异并不大.玫瑰糠疹会在人体的皮肤上延续几周或几个月,愈后不会留下痕迹.深色肤质的患者在病愈后,会留下淡棕色的斑,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渐渐消失.
诱因--紧张疲劳易发病消化道溃疡是都市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连源提醒说,消化道溃疡是一种有季节性的病症,一般来说每年的秋冬和冬春季节多发,也就是说目前正是高发期,市民要特别注意.
高血压患者:多喝水,勿停药"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很容易发病."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浩说,由于夏天温度高,人的周身血管舒张,又容易出汗,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然而,高血压患者须听从医嘱,适时调整降压药用量,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应坚持服药,但可适当减量,服用比较好的长效降压药有益于保护血管.
人工性荨麻疹,也叫“划痕荨麻疹”,有些地方的老百姓还称为“风湿疙瘩”.它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夏秋季更易发病.大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很快缓解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特别是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家族史)的人,往往难以明确诊断,不能正确治疗,使病程迁延,变为慢性荨麻疹,从而,经常反复发作,把人折磨得十分痛苦,甚或引发其他严重病症.
感冒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小儿冷暧不知调节,肌肤腠理疏薄不密,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弱,所以很容易发病.虽说感冒算不上什么严重症候,但小孩子脏腑嫩弱,疾病在体内很容易发生转变而引起其它证情,所以必须加以重视.小儿的体质有个特点,就是属纯阳之体,发病过程中易患热病,在感冒中也是容易从阳化热,热多余寒.就先来说说小儿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节,由外感风热所致.患儿的表现为发热较重、有汗、微恶风、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时痰黄黏稠、咽痛、口干口渴等.
为了躲避"三高"的袭击,40岁的张先生近年来一直以素食为主,甚少吃肉,可前段时间体检,竟然查出患上了脂肪肝,这让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每天都是以米饭、面包、青菜为主,为何也与脂肪肝结下不解之"缘"呢?对此,专家表示,脂肪肝并不一定是摄入高脂肪食物多了才易发病,也并非只是胖子的"专利",饮食上只吃素的人群,也会是脂肪肝的"候选人".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是一年中人体感觉最适宜的一个月.中医学则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而且秋天寒暖常反复,对健康人来说,感冒受寒也许没什么大碍,但对于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病患者就很容易使原有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心衰.
带状疱疹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泡成带状分布的皮疹,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疾病[1],可发生在体表任何部位,全年均可发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天气炎热、潮湿时易发病。神经痛是其特点之一,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本文将我科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叙述如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从事高强度劳动者易发病.该病痛苦较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伴马尾神经压迫症,可出现大、小便障碍,甚至可导致下肢肌肉萎缩以至截瘫.我科自1984年至1994年,十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牵引、按摩、手法复位等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予介绍,以供同仁参考.
病毒性脑炎,为小儿时期的易发病,而其恢复期的头痛症也伴随较多,且常以大龄儿童为主,如若治不及时,常可影响智力发育.根据中医辨证,此症多为痰浊留恋扰窍,或里热积聚未清,或肝肾阴亏等所致.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则治疗效果显著.现采撷病案三例,以资说明.
小儿急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小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其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可由饮食不当、气候变化、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等因素引起。肠道内感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为多见。病原体及其肠毒素侵入肠黏膜后,黏膜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或形成溃疡,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1]。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 sinus)系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瘘道性炎症[1].本病常发生在肛门后正中线骶尾部皮肤内,形成含有毛发的瘘道,故称骶尾部藏毛窦[2].本病为一种罕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男性多见,多在20~30岁发病,但也有文献报道1例73岁高龄患者[3],实属罕见,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发病.本病起病缓慢,隐匿.在我国发病率低,较为罕见,误诊率高,复发率亦高,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本研究对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采用改良式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报道如下.
引言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大约95%的糖尿病为2型.40岁以上的人群及肥胖人群容易发病.遗传和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对于糖尿病的发病也起着重要作用.当前,饮食不节制和缺乏运动已经成了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很多代谢性疾病的诱因.
血糖控制不佳女性糖人易惹阴道炎导致阴道内念珠菌大量繁殖的诱因很多,除了肥胖、妊娠以及近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外,糖尿病是很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低下,且尿里的葡萄糖为病原菌提供了生长的养分,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再加上夏天炎热出汗多,外阴局部较为潮湿,就更容易发病.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中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会议资料表明,糖尿病足发生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5%,约40%的糖尿病足病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手术.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使糖尿病足更易发病.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梁真博士提醒,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根本在于良好的血糖控制,同时需要注意保暖和选择舒适的鞋袜.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肺隐球菌病播散引起的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十分棘手.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易发病,但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并不少见.
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儿科常见病,其诊断标准为:多见于4个月~3岁的婴幼儿,85%以上发生在1岁以内,早产儿、人工喂养儿易发病。好发于冬末春初。由于缺乏维生素D,血中钙离子降低,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低血钙不能恢复,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喉痉挛等症状。发作后神志清醒,无神经系统体征。一般血钙:总钙<1.75~1.88mmol/l (7~7.5mg/dl)、或离子钙<1.0mmol/l(4mg/dl)。临床治疗措施为发作时补充钙剂。但补充钙剂的方式不同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我科自2009年3月~2012年采用静脉持续输注钙剂法治疗本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及世界人口发展共同趋势,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患者,对医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老年患者疾病的临床特点:⑴慢性病多。由于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适应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易发病,且慢性病居多。⑵多病症及多脏器病变。老年人都存在着多多少少,轻重不一的多器官功能减退现象,一旦发病容易累及到多脏器,造成多系统、多脏器疾病并存。⑶发病急、进展快。由于老年患者平时都存在着隐匿性多脏器病症,一旦发病,起病急,来势凶,进展迅速,有的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以外周血小板数目持续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女性更容易发病,在成人中好发于40岁以下育龄妇女,所以妊娠合并ITP是产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又生机蓬勃,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治疗疾病时,应注意扶助其生生之气,有利机体的康复.临床应做到攻不伤正,补不碍滞.诚如明代儿科万全所云:"小儿用药,贵用和平,偏寒偏热之剂不可多服."故小儿临床中多用攻补兼顾,寒热并用等相反相成之法,笔者不揣愚拙,简述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主要指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见于冬春季,青少年最易发病.
第四节 耳科常见疾病一、弥漫性外耳道炎弥漫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和皮下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分急、慢性两类.挖耳、游泳时耳道进水,以及长期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刺激可为其诱因.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外耳道皮肤有外伤时易发病.常见致病菌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还有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糖尿病病人及变应体质者常反复发作.
春节既至,节日期间,亲朋欢聚,情绪激动,丰盛宴请,举杯畅饮在所难免;生活紊乱,睡眠不足;频繁应酬,劳累过度也是难免的.这些都可能成为许多急症的诱发因素.特别是老年人,因抵抗力弱,应激性差,更易发病.春节期间别让过度的娱乐和劳累透支了我们的健康.以下病症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鉴,健康快乐地度过春节.
由腺病毒3型、7型引起的"咽结膜热",在夏季游泳后易发病,病人以持续性高热(体温39~40℃)、咽痛、眼结膜充血,病程7~10天为特征.无锡市于1997年7月中、下旬在某室内游泳池游泳的一批小学生中陆续发生了22例"咽结膜热"的病人.因发病较集中,病人年龄又均为9~14岁的学龄儿童,且病情重,病程长,引起了较强烈的社会反应.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指大便稀薄或泻下水样便且次数增多的病症.这种病证在婴幼儿特别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较多.产生泄泻的原因,一是感染因素,尤其是食物或食具不洁很容易发病;二是饮食喂养因素,吃得过多,或过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生冷瓜果等,三是还有一些泄泻是由于调护失宜,如孩子受凉、感冒,或患了其他疾病后脾胃虚弱而发病.要预防小儿泄泻,就要注意避免上述这些因素.中医对小儿泄泻的治疗原则是以消滞清肠、调补脾胃为主,除药物治疗外,可按以下分型选用不同食疗方.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季节.但是秋天气候逐渐转凉,也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为了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老年人应注意秋季养生.
阴道炎是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发生的炎症.它是妇科常见疾患,幼女及绝经后妇女更易发病.临床常见的有非特异性阴道炎,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及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灼痛、瘙痒、白带增多,或呈灰黄色或为脓性分泌物,有异味,有时伴有尿频、尿痛症状.
在我国,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占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男女发病之比为1∶6.女性儿童、新婚期及妊娠期妇女较易发病,以育龄期已婚女性最为多见.尿感是指病原微生物侵犯尿路黏膜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分为上尿路(肾盂、输尿管)感染和下尿路(膀胱、尿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