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性别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是一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先天性疾病.大约有一半的病例分子生物学诊断不明确,需要以临床特征诊断.这类疾病活产儿发病率在1:4 500~1:5 000之间,某些亚类发病率约1:100 000甚至更低.
锌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锌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广泛调节着机体代谢.近年来,国外开展了低血锌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锌缺乏致IgG亚类缺陷的研究,有关低血锌是否导致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国内报道不多.
小儿呼吸道感染约占我院儿科门诊患儿的80%,其中30%为反复发作者.我科于1996年9月~1999年8月,对确诊为血清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儿,其中41例采用自拟纯中药制剂强力防感口服液进行I临床疗效观察,现将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γ疱疹病毒成员遍及自然界,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γ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有:(1)能在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2)可以产生淋巴增生性疾病;(3)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肿瘤关系密切.最开始γ疱疹病毒根据感染T或B细胞的不同而分为γ1和γ2疱疹病毒,前者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如感染人和棉顶绒猴的EBV(EpsteinBarr virus);γ2疱疹病毒则感染T淋巴细胞,以感染松鼠猴的疱疹病毒samiri(herpesvirus samiri,HVS)为代表.但后来证实γ2疱疹病毒可同时感染T、B淋巴细胞,而EBV亦可引起T淋巴细胞肿瘤.因此以后发现的γ疱疹病毒则根据其基因结构及基因组中代表性序列的特点,将其归为γ1或γ2亚类.如感染人的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或称人疱疹病毒8(human herpesvirus-8,HHV8)就归为γ2[1].
佐剂用于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佐剂发挥作用的机制至今还不清楚,其效应可以:1)提高弱抗原的免疫原性;2)提高免疫反应的速度,延长免疫反应的时间;3)影响抗体的亲和性、特异性、类和亚类分化;4)刺激细胞免疫反应;5)增强粘膜免疫反应;6)提高未成熟或衰老个体的免疫应答;7)降低抗原用量和疫苗费用;8)在使用联合疫苗时有助于克服抗原之间的竟争[1].
从1990年Farcet等描述了2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以来,人们渐渐认识到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一个独立的淋巴瘤亚类,1994年它被BEAL分类确认为一个临时的淋巴瘤亚类[1];而在新的WHO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它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疾病[1].
研究海洛因依赖者伴慢性HCV感染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现实意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主要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介导炎症反应等,细胞因子含量测定可作为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伴慢性HCV感染海洛因依赖者这一特殊人群的免疫功能从不同亚类T淋巴细、Th1、Th2、Th3、Th9、Th17)产生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TGF-β1、IL-9、IL-17)水平进行研究,国内罕见报道.
趋化因子受体为与G蛋白偶联、含有7个跨膜区的跨膜蛋白,依其结构特点又可分为多个亚类,其中CXCR3主要表达于激活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其高表达是淋巴细胞发生定向迁移和募集的重要条件,在炎症浸润、细胞迁移、血管形成、移植排斥反应和某些肿瘤的发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
胎母血型不合时母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易造成新生儿溶血病(HDN).一般而言,IgG抗体效价与溶血程度成正比,但也有抗体效价较高而溶血程度较轻者,或抗体效价较低而溶血程度较重者,这可能与IgG亚类(subclasses)有关.IgG亚类包括IgG1、IgG2、IgG3、IgG4 4种,但目前对IgG亚类的检测仍处于试验阶段[1].
一、何为载脂蛋白顾名思义,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就是能够承载脂蛋白的一类物质,主要在肝(部分在小肠)合成,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载脂蛋白在脂蛋白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它的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和稳定脂蛋白的结构.载脂蛋白种类很多,一般分为5~7类,命名用英文字母顺序编码,各类又可细分几个亚类,以罗马数字表示.
根据《Diabetologia》杂志在线公布的一项荟萃分析,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然而,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非肥胖的人群中.作者认为,这可能表明,只有当没有更强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存在时,糖尿病家族史才能成为糖尿病前期的一个可测量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家族史是众所周知的糖尿病前期的一个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可以使后代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一倍.然而,关于糖尿病前期或其亚类如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减低(IGT)的研究一直相对较少.
免疫球蛋白(IgG)是体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体液免疫分子,包括4个亚类,各个亚类的生物学功能各不相同[1].为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gG亚类含量变化及其与感染控制的关系,作者对56例2型糖尿病急性肺部感染(DM-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G及其亚类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多囊性肾癌(MCRCC)为肾癌的一种少见亚类.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2岁.因左腰区绞痛伴呕吐2 h于2004年2月27日急诊入院.患者偶有左腰区酸胀感,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B超示左输尿管下段膀胱开口处5 mm×4 mm结石1枚,左肾中下段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见数条纤维性分隔,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CT示左肾中下部肿块,平扫密度均匀,CT值30 HU,增强后肿块强化不显著,平均仅增加约10 HU,肿块内条形分隔部分有强化.
近来的研究表明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的特征直接决定其矫治计划的制定.本文的目的是论述安氏Ⅱ类亚类和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特征及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并不少见.在制定临床矫治方案时会有多种考虑,不同设计方案将会影响到矫治疗效.为了使Ⅱ亚类错(牙合)畸形达到更佳的矫治效果,现临床总结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正畸矫治方案的制定和临床疗效的评价,为临床矫治该类错(牙合)畸形提供参考.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是一种从DBM中分离提纯的一类具有高效骨诱导活性的疏水性酸性糖蛋白.现已发现BMP-1~16,其中BMP-1~9已经获得了相应的cDNA克隆.Celeste1990年从人体的胎盘和胚脑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了BMP-7的cDNA[1].BMP-7又被称为成骨蛋白-1(OP-1),属于β转移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成员,与同家族中BMP-5、BMP-6被归属于同一个亚类.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在于通过非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与教育)和药物治疗(俗称“五驾马车”治疗)以减轻患者症状,并将其长期并发症(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也需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依据临床相关指南,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可采用4级阶梯:二甲双胍是首选,若无禁忌证,应一直保留在药物治疗方案中;如果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或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二线治疗);如果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三线治疗);如果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血糖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四线治疗)。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其所致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肾衰竭及慢性肾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极大地消耗医疗资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酶类,它们被细胞外刺激因子激活后,可通过使不同的转录因子磷酸化,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转导细胞增殖、肥大或细胞分化的信号.研究表明,MAPKs家族至少有3个亚类,分别为细胞外信息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1/ERK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和p38激酶,其中JNK又称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已知它可被炎症介质(TNF-α、IL-1)、应激刺激(热休克、高渗)、紫外线、缺血/再灌注等激活.
Peroxiredoxins (Prdxs)是新近发现的一类非硒依赖过氧化物酶家族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根据Prdxs蛋白保守cys不同(1个或2个),进一步分为1-Cys或 2-Cys亚类 .迄今,已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发现了6个Prdxs家族蛋白.其中Prdx 1- 5为2-Cys酶,以硫氧还蛋白作为电子供体;Prdx6蛋白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的1-Cys酶,以谷胱苷肽(GSH)为电子供体(还原剂).
peroxiredoxins(prxs)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类过氧化物酶,属于抗氧化蛋白超家族,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该家族第1个被发现的蛋白是来源于酵母菌的25kD蛋白质,命名为巯基特异性抗氧化酶.哺乳动物的Prxs家族包括6个成员,即prxⅠ、Ⅱ、Ⅲ、Ⅳ、Ⅴ和Ⅵ[1].prxs家族的所有蛋白均在N-端具有保守的半胱氨基酸(cys)残基,部分蛋白在C-端也有保守的cys残基.根据各成员间的同源性和cys残基的数目,prxs家族蛋白可分为3个亚类,即2-cys Prx(prx Ⅰ~Ⅳ),非典型2- Cys prx(prx Ⅴ)和1- cys prx(prx Ⅵ)[2].
1 LDL的分型Krauss[1]和Austin[2]等用密度超速离心法或非变性聚丙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将LDL分成许多亚组分.其中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主要有三种:①主要的LDL亚类是低密度,较大颗粒LDL(直径>26.2nm),定为A型;②主要的LDL亚类是高密度,较小颗粒LDL(直径<25.5nm),定为B型;③两种LDL亚类都不占优势,中间密度LDL.小颗粒、致密的LDL占优势或其血浆水平升高,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时常伴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肝脏中的过度产生和高甘油三酯血症(TG)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降低,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图谱".但当LDL-C水平正常或在基线水平升高时,小密度LDL颗粒数量增加通常被忽视.
目的 明确免疫大鼠血清中抗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及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IgG亚类,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抗体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合成的大鼠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和M2乙酰胆碱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为抗原分别主动免疫Wistar大鼠,应用免疫球蛋白纯化技术特异性提纯其血清中IgG类抗体,应用BCA进行蛋白定量,调整血清中蛋白量一致,用SA-ELISA法检测抗β1、β3肾上腺素受体和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IgG亚类.结果 免疫组中属于IgG2a亚类的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A值为(0.45±0.01),明显高于对照组(0.08±0.003,P<0.05);免疫组中属于IgG2b亚类的抗β3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A值为(0.59±0.02).显著高于对照组(0.2±0.02,P<0.05);免疫组中属于IgG2a亚类的抗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A值为(0.56±0.04),显著高于对照组(0.12±0.01,P<0.05).结论 免疫大鼠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和抗M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属于IgG2a亚类,抗β3肾上腺素受体抗体主要属于IgG2b亚类.
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VMC)为感染性心肌炎的一亚类,是指病毒感染心肌后,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损伤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间质炎性细胞及纤维素渗出过程.也可引起心内膜、心包及其他脏器炎性变.
自1989年Weigle等首次从果蝇中发现第一个Fox基因即Forkhead以来,对该基因家族的研究就一直进行着.目前发现Fox家族共有19个(A-S)亚家族[1-2],FoxO(forkhead box subtype O,FoxO)是其中研究最深的一个亚类.在哺乳动物细胞中FoxO包括FoxO1、FoxO3a、FoxO4及FoxO6.尽管FoxO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程度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上的相似性,然而各成员在组织中表达并不均衡,提示不同FoxOs 分子具有其独特的细胞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FoxO4通过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途径对机体的生理调节、代谢、应激抵抗和细胞凋亡、自噬等诸方面起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内血压持续增高,在休息状态下,正常平均肺动脉压为14mmHg,当休息状态时平均肺动脉压>25mmHg、活动时>30mmHg就称为肺动脉高压[1].2003年第三次WHO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修订的分类标准[1]把肺动脉高压分成5大类:(1)由肺血管本身所致的肺动脉高压;(2)由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3)由肺部疾病和/或低氧血症所致的肺动脉高压;(4)由慢性血栓形成和/或栓塞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5)由其他疾病,如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X、淋巴管瘤等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每一类又分成若干亚类,第一类中有一个亚类就是胶原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巨大蛇形动脉瘤(GSAs)实际上是一个影像学概念,即在血管造影片上,表现为一迂曲、不规则的血管影,形状如蛇,因此而得名.GSAs属于巨大动脉瘤的一个亚类,但又有明显区别于梭形动脉瘤或囊性动脉瘤的特征.现详细介绍如下.
由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已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是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感染性心肌疾病的一个亚类,是指病毒感染心肌后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的过程.也可引起心内膜、心包及其他脏器的炎性病变.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由第三军医大学主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群新的CD8+T细胞亚类,阐明了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慢性病毒感染免疫的关键环节,为彻底根治HIV、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