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大约有20.0%的男性和25.0%的女性出现超重和肥胖;在欧洲,35~65岁人群中,平均有15.0%的男性和22.0%的女性超重和肥胖;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者也占到人群的20.0%~30.0%[1].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根据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 IOTF)提供的数据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疾病负担报告,全球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已接近10%[2].
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是一个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的慢性疾病[1]。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IOTF)提供的数据以及WHO的疾病负担报告,目前全球儿童超重率接近10%,肥胖率为2%~3%,美国儿童的肥胖率为16.9%,虽然不同国家所用标准不尽相同,地区之间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各地区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3]。儿童肥胖症的风险因素中可测量的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压等。儿童在童年中期和后期的肥胖与心血管风险因素是预测成年后心血管风险因素有意义的指标[4-5]。超声在心血管指标方面的测量应用广泛。
按照2003年WHO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第3次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制定的肺动脉高压诊断分类标准,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属于第一类肺动脉高压,其标准为静息时平均肺动脉压>25 mm Hg,运动时平均肺动脉压>30 mm Hg.
肺动脉高压是常见、多发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自1945年Coumard用心导管直接测定肺动脉压诊断肺动脉高压以来,肺动脉高压诊治研究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最具代表意义的标志是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1998年WHO在法国依云召开的第二次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2003年WHO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的第三次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和2004年至2007年以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为代表的多个国家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相继问世[1-3],这些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集中反映了国际上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包括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进步.
为了确定最新的肝癌肝移植指征以及提供国际公认的肝癌肝移植指南,肝癌肝移植国际共识会议于2010年12月2-4日在瑞士苏黎世召开.会前组委会制订了5个主题19个专业问题,交由19个专家工作组分别进行讨论,提出基于分级证据的论文和建议草案.最终入选的论文和草案由评审委员会(不包括肝移植和肝癌相关领域的专家)审定和确认.19个来自专家工作组的原始报告和针对5个主题的专家共识文本发表在《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2011年特刊,后者同时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上.共识要点如下:
家族性肺动脉高压(familial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FPAH)是一种以肺小动脉丛样病变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2003年前FPAH被划分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范畴,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了第三次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对肺动脉高压进行了病因学分类,"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这一名称被取消,代之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和FPAH[2].
按照ICH程序,ICH专家工作组在咨询了各国管理部门后制定了本指导原则.2004年11月18日,在ICH程序的第四步,ICH指导委员会建议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管理部门采用本终稿.
2003年11月12日,ICH指导委员会在ICH程序的第四步建议三方采用本原则.按照ICH程序,ICH专家工作组制定了本指南,并已提交给各国管理当局征求意见.在ICH程序的第四步,ICH指导委员会建议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管理当局采用本终稿.
2003年WHO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上明确指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既是属于肺循环高压临床分类第一大类第三小类中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一种疾病,又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IPAH)的危险因素之一[1].继发于HHT的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多是由于存在较大的肝动静脉畸形,造成回心血量明显增多所致.而HHT合并IPAH的分子发病基础与TGF-β传导系统的基因突变有关.绝大多数HHT并不合并IPAH,至2004年初国内已报道10例HHT家系[2],均未发现合并肺动脉高压.有关HHT合并IPAH的研究最近几年取得明显进展,本文就HHT合并Ⅰ-PAH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
2013年5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公布了由中华心血管病分会连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完成的《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文简述该《共识》的总体理念和特点,以帮助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理解和掌握《共识》内容。
为配合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全面、规范的医疗救治服务,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有关成员共同制定完成了<复方新诺明预防艾滋病主要相关机会性感染技术指南>,该指南于2005年10月9日发布.
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研究员、尿液HIV抗体检测技术发明人,有着上述头衔的美籍华人曹韵贞女士也许是对世界和中国艾滋病研发活动最有发言权的人士之一.在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本报邀请她对目前世界艾滋病治疗和研发情况作简要评述.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内血压持续增高,在休息状态下,正常平均肺动脉压为14mmHg,当休息状态时平均肺动脉压>25mmHg、活动时>30mmHg就称为肺动脉高压[1].2003年第三次WHO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修订的分类标准[1]把肺动脉高压分成5大类:(1)由肺血管本身所致的肺动脉高压;(2)由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3)由肺部疾病和/或低氧血症所致的肺动脉高压;(4)由慢性血栓形成和/或栓塞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5)由其他疾病,如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X、淋巴管瘤等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每一类又分成若干亚类,第一类中有一个亚类就是胶原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根据产科与免疫专家工作组委员会的最新意见,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ACOG)提出所有孕妇均应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同时,妇产科医生、其他医疗提供者、医疗机构等应努力提高孕妇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因为妊娠期免疫系统发生改变,孕妇在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期间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些变化使孕妇发生疾病和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最新数据进一步证实,疫苗对孕妇和新生儿是安全的。此外,其他研究也表明,新的四价流感疫苗是安全的,适合孕妇使用。目前,约50%的孕妇进行了流感疫苗接种。而接受来自产科医生或提供商推荐的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孕妇是流感被动免疫的5~50倍。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医务人员有义务推荐流感病毒疫苗的接种,提高流感疫苗的覆盖率。
<卒中康复和恢复临床指南>的制定为卒中康复和恢复提供了一系列的循证推荐意见.这些推荐意见是由一个多学科专家工作组(Expert Working Group,EWG)使用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标准[1]的方法学,在对现有的卒中康复证据进行最全面的评价基础上制定的(表1).
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律学会(HRS)专家工作组历时1年,于近期联合发布了新版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指南,全文于2015年9月23日全文刊登在Circul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和Heart Rhythm Journal三大重要杂志上。
2013年5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公布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连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完成的《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5):363-376]。本文简述该《共识》的总体理念和特点,以帮助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更好理解和掌握其内容。
本<指南>是由一个专家工作组制订的,该工作组是根据1998年举行的"WHO-CBM发展中国家助听器服务-需要和技术评估研讨会"的建议而成立的.
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风景如画的重庆南滨路一家宾馆里,刚刚从机场驱车赶来的徐小元教授略带着几分倦意说:“听说你要采访,再忙也要来.”这使我们之间的距离马上缩短了.对于徐小元教授,我仰慕已久,他的大名频频出现在各种传媒上.他的头衔随便抽一个出来都“如雷贯耳”: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副组长,SARS、人禽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主任……均非等闲身份.但是当近距离接触时才感到,他其实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