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美国替代医学办公室提出疗效的有效性评价是补充替代医学疗法的一个关键和核心问题[1],及2000年由我国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赖世隆教授提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2]研究的建议框架后,10多年来中医学界在这方面的思考从未停止过.
最近,多个权威的糖尿病指南均强调,在胰岛素治疗中应"先控制空腹血糖,在空腹血糖控制达标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时再控制餐后血糖",即先用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并力图使空腹血糖达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价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了(一般为7%),就可以保持目前的治疗方案不变.如果空腹血糖已经控制很好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未达标,可以开始监测餐后血糖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餐后血糖的控制措施.
医学注重实践,其教学应以培养临床能力为重点.我国医学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高分低能"屡见,严重影响医师执业水平.虽问题导向学习、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新型教学和考核方法已引入我国,但作为临床能力评价基础的轮转考核,多数国内院校仍采用传统出科考方式.
本专科护理学专业是一个较高层次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毕业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护生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同时对护生良好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起决定性作用.护生临床护理实习是否达到了实习大纲规定的目标要求,毕业后能否胜任本职工作,这种认可和承认是建立在科学的考核评价基础之上的.对护生进行实习质量的评价,同时也是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反馈信息[1].近几年在护理本专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的工作中,我院护理系对护生实习质量的评价方法,做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卒中康复和恢复临床指南>的制定为卒中康复和恢复提供了一系列的循证推荐意见.这些推荐意见是由一个多学科专家工作组(Expert Working Group,EWG)使用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标准[1]的方法学,在对现有的卒中康复证据进行最全面的评价基础上制定的(表1).
对疾病进行分期的目的是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多种分期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大家公认的一种分期方法.最早的Ficat和Arlet[1,2]依据X线表现和骨功能的评价基础上提出的四期分期法,该分型系统包括骨内静脉造影和对骨内压的测量.其它分期方法包括Marcus[3]分期,ARCO[4]分期,日本骨坏死研究学会分期[5],Sternberg[6]分期,Hungerford和Lennox分期等.以上各种分期各有优缺点,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涉及坏死骨的范围和部位.随着MRI的应用和发展,MRI已经作为一种股骨头坏死早期检查的非常灵敏的方法,早期发现和诊断股骨头坏死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