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相关文献(2582)
  • 七种现象当心脂肪肝

    《大众健康》 2014年6期

    53岁的李老师从不饮酒,就是比较胖,体重指数达32.一年前,李老师经B超和CT检查发现脂肪肝,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曾有肝功能异常.后来,李老师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经过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辅以保肝治疗,一年内,李老师的体重下降了约10%,肝功能也恢复正常,CT显示肝脂肪沉积较以前明显好转.

    肝功能异常 肝脂肪沉积 保肝治疗 饮食控制 体重指数 体重下降 体育锻炼 交通大学 高脂血症 脂肪肝 消化科 糖尿病 高血压 饮酒 医院 医生 显示 上海 检查 附属
  • 肥胖遗传吗

    《大众健康》 2004年3期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关于肥胖的界定,专家提出了"体重指数(BMI)"这个概念.体重指数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衡量肥胖的另一个指标是腰围.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单纯腰围大的人称为腹型肥胖,或形象地称为苹果型肥胖;若脂肪堆积在臀部和大腿,则称为梨型肥胖.我们中国人男性正常腰围应≤85厘米,女性腰围应≤80厘米.超过这个标准也是肥胖.

    超重和肥胖 腰围 脂肪分布 体重指数 世界卫生组织 总量 综合指标 脂肪堆积 体内脂肪 腹型肥胖 中国人 全身性 专家 形象 臀部 女性 男性 疾病 果型 概念
  • 用BMI和WHR指标分析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用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分析肥胖与糖尿病(DM)关系.方法分析甘肃省3700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肥胖者中DM发病率7.19%;DM、糖耐量减低(IGT)组的BMI、WHR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DM组的WHR显著高于IGT组(P<0.05).结论肥胖是DM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腹型肥胖者更易患.DM.

    肥胖 体重指数 腰/臀围比值
  • 6082例接受体检人员糖代谢异常情况调查分析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10年2期

    目的 调查分析接受体检人员耱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3月~7月在解放军309医院体检中心接受查体者为研究对象,共6082例,所有人员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本调查结果显示6082例体检人员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分别为4.42%和8.99%,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以上更明显,与45~组比较χ2=35.038,P<0.01和χ2=7.159,P<0.05.肥胖、超重组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较体重指数正常组增高,超重组χ2=62.624,P<0.01和χ2=26.728,P<0.01;肥胖组χ2=143.314,P<0.01和χ2=161.599,P<0.01.结论 在接受体检人群中,糖代谢异常普遍存在,特别是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较高,应高度重视这一群体,尽早进行干预.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体重指数
  • 3项运动对脂肪肝和高脂血症及体重指数干预效果的研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11年3期

    目的 探讨游泳、登山、步行3项运动对脂肪肝、高脂血症和体重指数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316例健身运动志愿者自选运动方式,分为游泳组、登山组和步行组,根据运动的形式、时间、频率和强度制定各组运动干预方案,统计干预前后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异常指标≥2项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者113例(35.76%),未改善或略有加重者17例(5.38%).其中,脂肪肝重度减轻至中度以下者3例(12.50%),中、轻度减轻或恢复正常者103例(43.83%),加重2例(0.77%);高脂血症恢复至正常者中高TC者57例(50.89%)、高TG者101例(52.88%)、其中混合升高者43例(46.74%),未改善或加重者11例(5.21%);体重指数肥胖降至超重以下者21例(26.25%),超重恢复至正常者53例(43.44%),未改善或加重者4例(1.98%).游泳、登山、步行运动对3种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有效率分别为脂肪肝50.59%、46.27%、12.15%,高脂血症18.67%、31.11%、25.27%,超重肥胖40.00%、26.67%、13.73%,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游泳、登山、步行3项运动对脂肪肝、高脂血症和肥胖、超重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游泳相对于登山和步行对脂肪肝的干预效果更明显.

    脂肪肝 高脂血症 体重指数 运动处方 早期干预
  • 北京地区军队老年男性体重指数与生活质量关系的横断面调查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12年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军队老年男性体重指数(BMI)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该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430名军队老年男性的一般情况、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并重点分析BMI对其影响.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BMI的老干部生活质量不同;不同年龄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6个方面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各维度分数越低.不同BMI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体重正常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6个维度的评分最高;肥胖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维度分数最低.结论 老干部随着老龄化生活质量逐渐下降;肥胖组较其他体重组其生活质量略低.针对不同年龄、BMI的军队老年男性制定不同的保健策略可更有针对性地为军队老干部服务.

    军队老干部 男性 生活质量 体重指数 横断面调查
  • 中老年机关干部体重指数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09年6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机关干部体重指数(BMI)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用741名机关干部健康体检资料(平均年龄57.9±10.3岁),对BMI与高胆固醇(TC)、高血压、糖尿病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患病率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TC、HDL-C水平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随着BMI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低HDL-C的患病率呈线性增高趋势,与高TC患病率无相关性.控制年龄因素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FPG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1748~0.2271),与HDL-C水平呈线性负相关(r'=-0.3333).BMI增加1个单位,收缩压、舒张压和FPG将分别增加1.34 mmHg、1.08 mmHg和0.10 mmol/L,HDL-C降低0.05 mmol/L.结论 中老年机关干部BMI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密切相关.控制体重可全面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 干部
  • 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关系--附260例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型DM)患者肥胖与胰岛素抵抗(IR)及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以期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260例DM患者分成3组,观察与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BMI正常组IAI及血脂在正常范围,而超重和肥胖组IAI下降,TG和CH增高,HDL下降.BMI越高,后者改变越明显.结论肥胖与IR及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提示肥胖型2型DM的药物治疗应以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为主,同时注重降脂治疗,避免早期使用磺脲类药物.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紊乱 体重指数
  • 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10年3期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及体重指数的相互关系,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来我科疗养的1127名飞行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比较各年龄段、高脂血症与血脂正常、超重和肥胖者与体重指数正常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统计学差异,以及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出现低龄化倾向;高脂血症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血脂正常者,分别为17.2%和3.9%;体重指数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相关(r=0.195,P<0.001).结论 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对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高尿酸血症 飞行人员 高脂血症 体重指数
  • 昆明市郊老年农民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09年4期

    目的 通过对昆明市郊农村70岁以上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的测定,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以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为检测对象,共105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等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本组老年人中少有肥胖,低体重者占31.4%,高血压为38.1%,高血脂为19.1%,高血糖为16.2%.结论 农村老年人体重过低仍占很大比例;正常体重和低体重情况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仍有较高患病率.提示农村老年人营养不良与慢性病状况应引起重视.

    体重指数 血压 血糖 血脂
  • 倍生颗粒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并发微炎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倍生颗粒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并发微炎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流量500L/min,血流量250~300mL/min,4h/次,3次/周.对血压、血糖进行控制.治疗组40例倍生颗粒(人参、枸杞子各4g,何首乌、大黄备6g、当归7g,本院制剂),10g/次,2次/d.血液透析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细胞介素、超敏反应蛋白、体重指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生颗粒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并发微炎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血透微炎症 倍生颗粒 白蛋白 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白细胞介素 超敏反应蛋白 体重指数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奥氮平替换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肝功的影响

    《健康大视野》 2012年12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替换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糖脂代谢及肝功的影响.方法:将46例服用利培酮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对照组,观察6个月.于基线及换药后第3、6个月末测空腹糖脂代谢水平、体重指数及肝功能.结果:奥氮平组TG水平与BMI随治疗时间呈显著升高趋势,LDL水平在第3月较基线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第3、6月APOA1及第6月AST、GGT水平低于基线水平,第6月I-BIL水平低于基线及第3月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HDL水平已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月,奥氮平组BMI显著高于对照组,HDL、T-BIL与I-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6月,奥氮平组TG、BMI与AST水平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替换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高,但应密切关注TG和BMI的变化.

    奥氮平 利培酮 肝功 糖脂代谢 体重指数
  • 2014年顺义区中小学生体重指数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中小学生体重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的全市统一体质调研,采用数据库中的900名顺义区中小学生数据,重点研究学生BMI值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0名9~17岁的中小学生,BMI均值19.95±3.83,最低值11.95,最高值36.66,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标准》分类,BMI值的分布:消瘦占7.44%,正常占66.33%,超重占15.00%,肥胖占11.23%.经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3.157,95% CI=1.967 ~5.069)为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喜欢体育课(OR=0.288,95%CI =0.151 ~0.549)、上体育劳累程度为“不出汗、很轻松”(OR=0.205,95%CI =0.053 ~0.794)和“出汗、有点累”(OR=0.469,95%CI =0.231 ~0.951)为控制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性别、体育课参与度及运动主观感觉为影响BMI值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相应的防控措施保证学生正常体重.

    体重指数 分布特征 中小学生
  • 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情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6~14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本地区小学、中学各4所,包含一、三、五和初一年级学生共计558人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体重指数(BMI)为依据客观评价学生体型;结果 558名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9.2%,肥胖率为20.4%;46.6%学生、44.4%家长能够正确认知学生自身体型;超重肥胖学生及家长低估学生体型者分别占67.8%、71.6%,与体重正常学生及其家长相比较(学生低估率38.1%、家长低估率4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正确认知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少数民族的家长对学生体型正确认知率高于汉族家长.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亲缘关系、家庭收入的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与学生自身认知相关性显著(r =0.607,P<0.05).结论 密云区6~14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自身体型认知率较低,学生年龄与学生自身实际体型是认知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家长的正确认知是直接影响学生对自身体型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应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特别是家长的健康教育,控制学生体重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体型认知 体重指数 中小学生 家长
  • 体重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11年4期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IVF-ET/ICSI治疗、年龄<35岁的不育患者为对象,共449个周期.按BMI分为三组:低体重组(A组),BMI<18.5 kg/m2,共45个周期;正常体重组(B组);18.5 kg/m2≤BMI<25 kg/m2,共356个周期)、超重组(C组),BMI≥25 kg/m2,共48个周期.比较三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 C组Gn用量显著高于A和B组(P<0.05),hCG日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B组 (P<0.05);三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I过高会导致IVF/ICSI治疗过程中Gn用量增加和hCG日血清E2水平降低,早期流产率增加,对IVF的结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体重指数 妊娠
  •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200例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不同分为低体重组52例、正常体重组93例、超体重组55例,根据孕期体重增长分为孕期体重增长不足组45例,体重增长适宜组91例,体重增长过多组64例.对不同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孕前正常体重组的妊娠期合并症、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组的妊娠期合并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明显较其余两组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742、0.712,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呈正相关性,将孕前体重与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体重指数 孕期体重 妊娠结局
  • 孕激素剂量与血孕酮浓度关系的探讨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12年4期

    目的 探讨口服孕酮的剂量与血液中孕酮的浓度变化的关系,以提供一简单方法推算口服孕酮的用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为单中心、随机、开放、前瞻性临床试验.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区组随机法分配入100 mg/d(A组)、200 mg/d(B组)、300mg/d(C组)、400 mg/d(D组)四个不同剂量的口服黄体酮治疗组之一,每组均连续服药10 d.服药前及服药7d后分别取血测定血孕酮浓度. 结果 入组80例患者,完成74例.口服不同剂量的孕酮均可显著提高血清中孕酮水平(P均<0.001),用药后血孕酮浓度的增加值与药物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p=0.613,P<0.001),各个剂量组血孕酮浓度的平均增量为:A组,14.71 nmol/L;B组,28.47 nmol/L;C组,58.89 nmol/L;D组,72.69nmol/L.按体重指数(BMI)进行分层,当BMI<24 kg/m2时,血孕酮浓度的增加值为:A组,13.90 nmol/L;B组,37.22 nmol/L;C组,62.55 nmol/L;D组,119.02 nmol/L.当BMI≥24 kg/m2时,血孕酮浓度增加值为:A组,8.93 nmol/L;B组,24.82nmol/L;C组,24.87 nmol/L;D组,63.48 nmol/L.D组的孕酮浓度增加值在BMI<24 kg/m2与BMI≥24 kg/m2的受试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结论 口服天然孕激素可有效提高血液中孕酮水平,BMI越大,相同剂量所能达到的血孕酮浓度越低.可据此推算不同情况下临床需要给予的口服孕酮的剂量.

    孕酮 孕激素缺乏 剂量 血孕酮浓度 体重指数
  • 体重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分析

    《生殖医学杂志》 CA 2013年5期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中心共1,213例应用长方案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按年龄将患者分为<35岁组,≥35岁组.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亚洲人的BMI分类标准分为:低BMI组(<18.5kg/m2);正常BMI组(18.5 kg/m2≤BMI<23kg/m2);超重及肥胖组(≥23kg/m2).分别比较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以评估BMI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 结果 BMI超重及肥胖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促排卵天数与正常BMI组和低BMI组相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当患者年龄<35岁时超重及肥胖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低于正常BMI组和低BMI组,早期流产率则高于其它二组(P<0.05).而当患者年龄≥35岁时各指标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IVF-ET治疗患者Gn用量及促排卵天数随BMI的增长而增加.患者年龄≥35岁时BMI对于IVF/ICSI-ET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患者年龄<35岁时BMI超标对于IVF/ICSI-ET妊娠结局有负面的影响,适当的控制体重将可能有利于改善IVF-ET的治疗结局.

    体重指数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卵泡输出率结合体重指数对辅助生殖患者助孕结局的预测作用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2017年2期

    目的 探讨卵泡输出率(FORT)结合体重指数(BMI)在评价辅助生殖患者助孕结局中的预测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IVF-ET治疗患者的4 865个周期病历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对比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LH比值、FORT、窦卵泡数(AFC)、Gn天数、Gn总量、成熟卵泡数(PFC)、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胚胎总数等指标;再按照FORT分为低、中、高三组,对比各组各项指标,对BMI与FORT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妊娠组的Gn总量显著低于未妊娠组[(2 155.39±890.62)IU vs.(2 400.22±1 049.87)IU](P<0.05),而其AFC、PFC、FORT、获卵数、胚胎总数、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FORT低、中、高分组对比中,AFC、Gn总量随FORT值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PFC、获卵数、胚胎总数随FORT值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优质胚胎率在高、中、低FORT组分别为70.81%、67.20%和6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在高、中、低FORT组分别为55.20%、54.25%和4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正常BMI组相比,正常BMI组的Gn天数、Gn总量显著低于超重组(P<0.05);正常BMI组的获卵数、胚胎总数、临床妊娠率均高于超重组(P<0.05);FORT和BMI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结论 FORT值可以对辅助生殖患者卵巢反应性、胚胎发育潜能起到预测作用;超重患者控制BMI至正常水平,可有效改善IVF/ICSI妊娠结局.

    卵泡输出率 体重指数 辅助生殖
  • 糖代谢正常孕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析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2016年9期

    目的 探讨糖代谢正常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及相关因素与分娩巨大儿的关系,以期早期警戒巨大儿的发生,减少巨大儿的出现,改善围产结局. 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于我院住院分娩的糖代谢正常且分娩新生儿体重≥4 000 g的孕妇9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分娩新生儿体重<4 000 g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孕期体重增长总量及分娩孕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年龄、身高、孕产次及妊娠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孕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2.89±3.27)vs.(21.53±3.81)kg/m2],且研究组超重者比例(23.4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研究组孕期体重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17.49±5.13) vs.(15.30±4.58)kg](P<0.05),尤其在孕第12~20周以及36周至分娩期两个时段,两组体重增加的差异尤为显著[分别为(4.93±2.21)vs.(3.73±1.66)kg、(2.18±1.56) vs.(1.65±1.29) kg](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56.38%)、产后出血率(20.21%)、胎儿窘迫发生率(14.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oo%、6.67%、6.67 %) (P<0.05). 结论 孕前体重超重及孕期增重过多是分娩巨大儿的高危因素,注意控制妊娠12~20周及36周至分娩前两个时段的体重增长,可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改善母胎结局.

    巨大儿 体重指数 体重增长 围产结局
  • 单纯超重与肥胖不育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临床结局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2016年7期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临床结局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344个周期,年龄≤38岁,均采用短效长方案.根据BMI分为两组,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1 021个新鲜周期;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323个新鲜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以评估BMI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内分泌、促性腺激素(Gn)刺激天数、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的平均年龄[(30.44±3.70)vs.(29.60±3.56)Y]、不孕年限[(4.26±2.87) vs.(3.82±2.68)Y]及Gn刺激总量[(2 223±882)vs.(1 900±850) U]均高于正常体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胚冷冻率低于正常体重组[49.84%(161/323) vs.58.86% (601/1 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排卵正常的肥胖患者IVF促排卵时Gn用量明显增加,临床妊娠率并不受影响.

    体重指数 肥胖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重指数的PCOS患者特征分析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15年3期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重指数(BM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及性激素情况.方法 按照2011年制定的中国PCOS的诊断标准,回顾性收集了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和妇女健康中心就诊的P-COS患者352例.根据年龄分成4组:20岁以下组、20~<25岁组、25~<30岁组以及30岁以上组,了解4组的月经状态、BMI以及痤疮、多毛、黑棘皮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4组患者性激素水平、硫酸脱氢表雄酮(DS)、空腹血糖(GLU)和胰岛素(INS)及血脂状况;再根据BMI分为两组:BMI≥24 kg/m2为超重或肥胖组、BMI<24 kg/m2为体重正常组,了解两组的上述指标.结果 (1)按年龄段分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泌乳素(PRL)、睾酮(T)水平随年龄段提高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0岁以上组DS水平显著低于<30岁的其他3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LU及BMI在30岁以上组较20岁以下组显著增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降低(P<0.01).(2)按BMI分组:超重或肥胖组中多毛和黑棘皮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1);超重或肥胖组的LH/FSH比值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P<0.01);超重或肥胖组LDL-C、TG、CLU和空腹胰岛素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而HDL-C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 结论 PCOS患者BMI高者比例显著增高,发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重指数 血脂 睾酮
  • 供卵者BMI影响受卵IVF/ICSI-ET妊娠结局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2018年6期

    目的 探讨受卵IVF/ICSI-ET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450例受卵IVF/ICSI-ET周期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供卵者年龄、供卵者体重指数(BMI)水平、受卵者年龄、受卵者BMI水平、受卵者内膜类型和授精方式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分析受卵者IVF/ICSI ET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供卵者的年龄、受卵者可利用胚胎数和供卵者BMI均显著影响受卵者1VF/ICSI 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P<0.05),其中供卵者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0.000).供卵者的年龄每增加1岁,受卵者的临床妊娠率将下降13.7%;受卵者可利用胚胎数(≤3个)每增加1个,受卵者的临床妊娠率将增加54.3%;供卵者的BMI每增加1 kg/m2,受卵者的临床妊娠率将下降5.5%. 结论 供卵者的年龄、受卵者可利用胚胎数和供卵者BMI是影响受卵者IVF/ICSI-ET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因素.

    受卵 供卵 体重指数 IVF/ICSI 临床妊娠
  • 不孕女性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2017年5期

    目的 调查不孕女性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以及探讨维生素D水平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本中心行IUI助孕的288名不孕女性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 结果 不孕女性维生素D严重缺乏[25(OH)D<30 nmol/L]比例为27.4%,缺乏[25(OH)D 30~49.9 nmol/L]比例为52.5%;体重超重与体重正常女性之间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7),超重女性维生素D充足[25(OH)D≥50 nmol/L]比例仅为2.4%,明显低于正常女性(23.2%);不同季节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春季和冬季是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高发季节;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的女性获得IUI临床妊娠的几率显著低于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的女性(aOR=0.427,P=0.032). 结论 不孕女性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尤其是春季和冬季易发生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对IUI临床妊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孕女性需要注意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

    宫腔内人工授精 维生素D 临床妊娠 体重指数 季节
  • 肥胖与男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15年4期

    研究表明,肥胖会降低精子质量,改变精子蛋白质组,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并可能从而引起男性不育.肥胖引起男性不育症的作用机制包括生殖激素水平异常、脂质类激素和脂肪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以及其他物理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和阴囊温度升高等.近来发现了某些与肥胖性不育症相关的遗传标记物,试图解释生育力正常和异常的肥胖男性之间的差异.

    肥胖 体重指数 男性不育
  • 血浆内脂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2018年6期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内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生殖科就诊的1 20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组:1组(62例),BMI≥25 kg/m2;2组(58例),BMI介于18.5~24.9 kg/m2.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女性60例为对照组(3组).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血浆内脂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分析各项指标与内脂素的关系. 结果 1组、2组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FBG、FIns、HOMA-IR及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3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显著低于3组(P均<0.05).1组较2组的TG显著升高(P<0.05),内脂素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内脂素水平与腰围、腰臀比(WHR)、体重、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HOMA-IR、BMI是影响内脂素水平的独立因素(P<0.01). 结论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并可能通过这一机制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 脂肪因子 胰岛素抵抗 体重指数
  • 尼尔雌醇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01年5期

    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现代人们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升高.本研究旨在观察尼尔雌醇替代(ERT)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改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选取1999年2~11月在我院住院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54.61±2.93)岁,绝经1~7年,平均3.67年.其中绝经前发病6例,平均病程4.23年;绝经后发病12例,平均病程5.13年;所选对象平均病程为4.81年.所选病例均符合1985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为22~25 (kg/m2),尿蛋白阴性,无视网膜病变,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140 mg/dl,餐后2 h血糖<180 mg/dl),试验期间可选用双胍类或磺脲类降糖药.近3月内无甾体激素服用史,无雌激素使用禁忌症,宫颈刮片正常,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5 mm.

    尼尔雌醇 绝经后 糖尿病患者 糖代谢 血糖控制 磺脲类降糖药 发病率 研究对象 资料与方法 视网膜病变 诊断标准 甾体激素 体重指数 内膜厚度 空腹血糖 激素使用 宫颈刮片 改善作用 现代人 双胍类
  • 摆位误差和患者体重指数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在鼻咽癌的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和患者的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应的CT影像资料采集患者的病灶信息,包括患者的左右、头角以及腹背三个层面的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摆位误差后对摆位方法进行探索分析.结果 左右、头角以及腹背三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分别为17 mm、2.46 mm、3.04 mm,随机误差分别为2.87 mm、2.58 mm、3.49 mm,腹背方向误差最大.患者BMI指数为16.73~27.61,平均21.88.结合患者单个方向的误差均值与其体重指数进行相应的speraman分析,结果显示无相关性.结论 肯定了摆位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在放疗过程中患者的摆位误差和体重指数并无相关性.

    摆位误差 体重指数 鼻咽癌调强放疗
  • 成人肥胖的评价方法、指标及标准在公共卫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13年4期

    肥胖不仅本身是一种疾病,还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何评价肥胖成为公共卫生实践中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包括如何监测人群肥胖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肥胖及相关疾病进行肥胖控制等.随着对肥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用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来测量肥胖,与不同疾病的关联强度有较大差异.然而公共卫生实践及相关研究中,对评价肥胖的指标要求简单、经济、对人体无害、容易获得并具备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从而能够准确、高效地识别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的效果.因此,公共卫生中选择适宜的肥胖指标不仅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而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本文对肥胖测量的相关指标、判定标准及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公共卫生实践和相关研究中如何选择正确的肥胖测量指标提供参考.

    肥胖 体重指数 人体测量 中心型肥胖
  • 平顶山煤业集团职工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其与肥胖的关系研究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7年4期

    平顶山煤业集团大多职工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较为单一,膳食结构常年以谷类食物为主,酒类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较少,均会对肥胖、血压、血糖、血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解煤矿工人的血压、血糖、血脂及超重和肥胖的情况,以便更好的为当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本文对平煤集团2005年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将体检人员中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患病情况以及他们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体重指数 血压 血糖 血脂 肥胖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