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人陈化新 罗兆庄 张家驹张遵宝 胡美娇 翁景清阮玉华 朱凤才 赵铁镪刘文雪主要完成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目的:了解稻米在陈化过程中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为有效利用和改善粮食蛋白质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稻米陈化过程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变化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赖氨酸与色氨酸含量变化均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分别为lnk=ln(2.05×107)-6929.3/T与lnk=ln(1.18×105)-5426.9/T,活化能分别为Ea=57.61 kJ/mol与Ea=45.12 kJ/mol.结论:陈化过程中稻米赖氨酸、色氨酸含量均减少,且色氨酸较赖氨酸更容易被氧化变质,降低了它的蛋白质营养品质.
杏仁富含脂肪,高温环境下药材容易劣变[1],杏仁中所含生育酚(主要是α-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杏仁饮片的品质[2].生育酚的稳定性顺序为: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抗氧化作用则相反[3].本实验采用加速陈化方法,观察高温环境下常规包装、真空包装和可食用膜包装保藏方法对杏仁饮片中3种生育酚稳定性影响与保护作用,为寻找保藏杏仁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化兰领衔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最新的H7N9病毒研究成果.施建忠副研究员等6人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化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由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已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是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
目的:为陈皮“陈久者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考证陈皮“陈久者良”的历史沿革和梳理现代研究文献,明确陈皮陈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陈皮陈用历史悠久,国内学者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陈用必要性、陈化机理、陈化年限不明确等问题.结论:陈皮“陈久者良”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一大特色,应深入研究陈皮陈化过程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变化以及陈化机理,为陈皮乃至陈药“陈久者良”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现任主任是2006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女科学家"及"何粱何利科学奖"获得者陈化兰研究员.该室设有毒株监测与诊断、分子遗传、疫苗研发、新型诊断技术及猪流感等研究组.
目的:研究艾叶陈化前后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情况,为艾叶空气保健和环境消毒清洁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鲜艾叶及其陈(化)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分析,比较其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艾叶陈化前后其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还有新的成分出现。结论:关于艾叶消毒杀菌功效鲜、陈艾叶何种为佳,需要通过研究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的消毒杀菌功效作用,以及表现良好消毒杀菌功效的成分在陈化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情况,才能为其空气保健和环境消毒清洁作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