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宝宝到医院看医生时,在认为自己宝宝病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在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点滴治疗是宝宝的父母选择的主要治疗方式,现在的专科儿科医院门诊的就诊量大,人员流动大,特别是在门诊输液室等候静脉输液的患儿及其陪伴的家长更为聚集嘈杂.其一,环境是造成人的心情好坏的重要因素;其二,患儿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难免会又哭又闹,陪护宝宝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会在这时不知所措,甚至在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时,心疼宝宝,而表现情绪急躁;另外,在输液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也慌张急躁,家长所表现的这些心情、情绪,医生护士都会能理解,下面的一些输液中的小常识能帮助家长朋友积极配合好护士的工作.为了使护士能顺利完成静脉穿刺过程和患儿能顺利地完成静脉输液治疗全过程,需要家长配合护士做好以下方面协助工作:
一位从县里来的农民患者,手里拿着一沓检查、化验、治疗收费单,坐在医生面前."我今年45岁了,因为两年多来每天胃痛.半个月前,我接受医生的劝告,在县医院做了胃镜检查,虽然有些不舒服,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他把胃镜报告单递给医生,上面写着:胃体部多发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阴性."医生告诉我要打吊针消炎.我按医生的处方,接连打了7天."医生翻看着门诊病历和注射单,上面记录着:头孢曲松钠3.0;生理盐水250毫升,皮试阴性;S.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7日;替硝唑0.4;S.同上.
张女士43岁,因为剧烈呕吐、上腹部不适5天前来看病.她在20天前因为“胃病”做了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细菌阳性,接受了根治幽门螺杆菌(以下或简称Hp)的治疗.具体药物为:奥美拉唑40毫克,阿莫西林500毫克,克拉霉素500毫克,均为每日两次,疗程20天.据医生说,为了加强治疗效果,保证根治成功,口服完毕后,每天再静脉点滴左氧氟沙星400毫克,连续7天.
听说天柱兄住进了脑血管病房,我急着去看他.一看他那样子,我被吓了一跳.一年不见,他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脸也红了,身体也胖了.他倒在病床上,看样子心里明白,但说不出话,脸偏向左侧,右半身瘫痪,很显然是"中风不语,半身不遂".主管他的医生说他是高血压脑中风,还算是轻型的,不过目前血压还很高.住院3天了,仍在静脉点滴降压药.
张女士平素很少用药,前些日子因发烧、咽痛来到家附近的一家小医院就诊.根据张女士的病情,医生在全面检查后为她开出了双黄连注射液静脉点滴的处方.张女士也比较满意医生的治疗方案,认为用中药治疗比较安全.没想到的是,当输液进行到一半时,张女士突然感到心慌、胸闷、气短.
司徒老师因患肺炎住院,医生用抗生素静脉点滴给他治疗.治疗的第3天,他突然发生了急性水样腹泻,每日多达数十次,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现象,病情十分危重.经医生积极抢救,他的腹泻被控制,不久肺炎也痊愈.出院时在他的诊断证明书上写着"抗生素性肠炎"的诊断.司徒老师很疑惑,什么是抗生素性肠炎?此病是怎样得的?如何防治呢?
1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因患脑动脉硬化脑萎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常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于1998年11月2日上午9时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无锡第八制药厂生产)80mg静脉点滴60滴/min,当滴完200ml时,病人感全身畏寒、轻微颤抖,当时立即拔掉输液管,给予平卧、保暖、吸氧,查体:T:36.5℃,BP:110/70mmHg,P:90次/min,听诊心率90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无明显干湿性罗音.给予地塞米松10mg肌注.经以上处理,30min后病人上述症状缓解,步行回家休息.午休起床后发现前胸部、腹部及双大腿内侧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网状,呈青紫色,稍痒,未行进一步特殊处理,观察一周后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资料陈××,男性,65岁,因发作性头晕1个月,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于98年11月12日入院治疗.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冠心病等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150/80mmHg,浅表琳巴结不大,巩膜皮肤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末触及,全腹无压痛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好.血尿便三大常规均正常.入院后继续口服扩冠、降脂、降糖、降压等药物治疗,于98年11月14日开始静脉点滴罂粟碱扩血管治疗,用法如下:5%葡萄糖50ml+罂粟碱30mg静脉点滴(2~3小时),1次/日.次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稀水样便,不伴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不适症状.食欲好,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潜血阴性.当时考虑腹泻为非炎症性的,可能与非炎性因素所致的肠功能紊乱有关,继续静点罂粟的同时予黄连素、易蒙停、思密达连续对症治疗7天,仍无效.每天解稀水样便7~12次,除轻度乏力外,病人无不适主诉.于98年11月23日停用罂粟碱后腹泻消失.
颈椎手术后低钠血症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临床易被忽视,作者所遇3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4岁.因颈部外伤后四肢麻木、无力5 h,于1998年7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颈5、6骨折、颈髓损伤并高位不全瘫痪.7月25日术前系列检查血钾3.8 mmol/L、钠130 mmol/L、氯106 mmol/L.血钠低,未引起重视.入院后持续颅骨牵引.于7月31日在全麻下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神经症状恢复不明显.8月11日晚出现烦躁、失眠、精神错乱.急查电解质血钾3.8 mmol/L、钠116 mmol/L、氯98 mmol/L,考虑低钠血症,给静脉点滴3%氯化钠,4 d后血钠恢复正常,上述症状消失,于9月4日出院.
治疗小儿疾病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静脉点滴,而在静脉点滴过程中小儿好动、好哭闹,易导致滴管内液面过高,看不到滴速[1],特别是婴幼儿一次静脉输液过程中易导致滴管内液面过高3次~5次,甚至更多,我们采用了一种快速的解决方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目的 观察食疗(韭菜生姜红糖水)配合静脉点滴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怀孕早期妊娠剧吐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60例和61例;对照组按西医疗法常规给予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韭菜生姜红糖水口服(食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 (P <0.05),而且治疗组治疗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食疗配合静脉点滴治疗妊娠剧吐效果满意,取材容易,值得在基层卫生院广泛推广.
[案例]金某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在两岁零7个月时,因"发热、咳嗽"到某厂矿职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医生给予丁胺卡那霉素200毫克、青霉素240万单位静脉点滴治疗.第二天医生将丁胺卡那霉素改为150毫克,继续输液.金某很快痊愈.
我科自1999年11月至今共有2例因接受抗结核治疗而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王××,男,41岁.自1999年11月开始以"两肺继发型肺结核"在我院接受抗结核治疗.应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静脉点滴异烟肼0.6g加对氨柳酸钠8.0g,每日1次,利福平0.6g,每日1次,吡嗪酰胺0.5g,每日3次,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链霉素0.75g,每日1次,肌肉注射.化疗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4.10×1012/L,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67%,淋巴细胞33%,血小板117×109/L.住院治疗期间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住院治疗78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服用力克肺疾0.3g,每日3次,利福平0.6g,每日1次,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2000年7月患者因头晕乏力再次来本院就诊.入院查体患者呈现明显的贫血面容,双下肢轻度压陷性水肿,查血常规血红蛋白40g/L,红细胞1.12×1012/L,白细胞3.2×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血小板90×109/L,骨髓象提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给口服叶酸片,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同时给予输血治疗,51d后患者贫血得到完全纠正.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儿科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情重,恢复慢,后遗症较多[1].结脑病人处于免疫功能严重失调状况时,对抗结核药物反应迟钝,往往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化疗不易收到良好的疗效.
输卵管因素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本站收治了2例人工流产术后和药物流产术后多年不孕患者,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某女,24岁,因下腹胀痛1+月,加重2天,B超提示右附件肿物,于2006年10月21日收入院治疗.患者结婚4+年,G1P0.于4年前行人工流产1次,术后未避孕一直未孕.曾间断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输卵管通液术示输卵管不通.妇科检查:已婚外阴,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好.
资料:刘某,女,32岁,妊娠20周,3天前上午9时在当地医院行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术,注药后8 h自觉下腹部不适,体温37.5℃,夜间睡眠不佳,次日上午腹痛呈持续性加重,膝胸卧位时症状才能缓解,伴腰酸、腰痛、恶心、呕吐,时而头痛,体温37.5~39℃,用退热药、物理降温等方法,静脉点滴头孢唑啉纳、地塞米松等药物,症状无缓解.因病情较重,引产失败,于2006年4月20日用药第3天转入本院.问诊:既往健康,G2P2,无结核及肝炎等病史,家庭史无特殊.
患者1 女,27岁,农民,孕1产0,因停经44周胎动消失1月于1995年4月4日入本院.曾在外院口服中药和静脉点滴缩宫素引产失败.妇科检查:宫高25 cm,腹围86 cm,宫体张力高,胎位及胎体感觉不清,先露高,未入盆,未闻及胎心.
为提高引产的成功率,我院将蓖麻油煎蛋口服与催产素静脉点滴合用于妊娠晚期引产,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患者,男性,54岁,因发热27 d于2000年5月20日入院.该患者于4月24日受凉后出现高热,9 d后出现左季肋区疼痛,在当地医院拍片示左下肺炎累及胸膜,彩超示脾梗塞,静脉点滴先锋霉素Ⅴ号、清开灵、复方丹参20 d,疼痛消失,仍高热,转入我院.
患者,男性,45岁,因腹痛伴烧灼感6小时,于2004年1月26日来院.患者6小时前饮白酒3两后出现腹痛,伴烧灼感,恶心,呕吐三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排稀便6次.入院查体:血压140/78mm/Hg,心率112次/分,双肺呼吸音清,腹软,无明显压痛,双下肢活动自如.查血常规:WBCl3.6×10 9/L,拟诊急性肠炎,予左氧氟沙星、泰胃美静脉点滴.2小时后,腹痛无缓解,且阵发性加重,予654-Ⅱ10mg肌肉注射.入院6小时患者仍感腹痛,查体:腹软,无明确压痛点,腹部B超示:轻度脂肪肝,胆脾胰正常,立位腹平片示:小肠、结肠内积气明显,可见气液平.诊断:肠梗阻,转外科治疗,予禁食水,继续补液、抗炎治疗.
王大妈患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每次疼痛一发作,医生就要给她静脉滴注抗生素和硫酸镁.一天早晨她吃了个荷包蛋之后,右上腹又疼痛起来.王大伯想起医生说过静脉点滴硫酸镁能止痛,口服作用还不一样吗?于是,他就将上次未用完的两支硫酸镁敲碎让老伴喝下.疼痛倒是略微减轻了,但中午时分王大妈却拉起肚子来,半天多达十多次.王大伯赶紧带她来看急诊.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病,也是妇科较为难治的病症.临床表现为下腹一侧或双侧坠胀疼痛及腰骶酸痛或伴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笔者于2003年10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静脉点滴、口服中药及中药灌肠等方法,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取得较好疗效.
目的 寻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方法 将10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与西药抗炎治疗相结合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结果 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差,采用综合疗法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效果好.
某男,3岁.因发热、咳嗽3 d,于2009年4月18日入院治疗.查体:体温37.9℃、脉膊96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0/60 min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心脏及腹部正常,尿常规正常.
1病例资料
患儿,刘某,男,1岁8个月,主因夜间呕吐4次、发热、哭闹2小时来院就诊。患儿于夜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呕吐4次,为胃内容物,量中等,非喷射状,伴发热,哭闹,无腹泻,于早晨八点来院就诊。询问家长既往无疝气病史。查体:体温38℃,脉搏90次/分,呼吸30次/分,神清,剧烈哭闹,营养可,查体不合作,口角无发绀,咽部无明显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音正常,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触诊不满意,四肢活动自如。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6.4×109/L ,N 78%,L 22%。便常规:黄色稀便,脓细胞5.89/Hp ,OB(-)。初步诊断:胃肠炎。即给予头孢唑肟1g静脉点滴。傍晚,患儿仍有呕吐,再次来院复诊。值班医生考虑输液不足12小时,且患儿精神尚可,哭闹略减轻,即嘱加强护理,继续口服药物,密切观察病情。患儿夜间仍哭闹不止,烦躁,精神差,即到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诊断为“嵌顿疝”,立刻进行手术治疗,几天后痊愈出院。
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少儿损伤性疾病[1],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就我院1988~1998年采用手法与牵引治疗的78例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中男69例,女9例;年龄2~10岁。左侧31例,右侧47例,发病1~7d。诊断标准:①多有蹦高、跳下、滑倒等外伤史。②述膝关节或大腿内侧疼痛不适。③跛行,走得愈快愈明显。④患肢比健肢长。⑤骨盆X线片示骨盆向患侧倾斜。⑥部分患儿有低热、咳嗽、白细胞计数增高。2 治疗方法牵引治疗32例,入院后行患肢皮肤牵引,重量2~3kg。静脉点滴青霉素,疗程5~7d。手法治疗46例,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床旁,一手扶压住患儿患侧膝部,一手扶握住患肢小腿中段,尽量屈膝屈髋,大腿背侧紧贴腹部,握膝之手用力使患肢大腿贴近腹壁作内收、内旋、伸直患肢,术中可闻及“咯吱”声响,若双下肢已等长,证明复位成功。3 治疗结果牵引治疗1周治愈29例,2周治愈3例。手法治疗1次治愈38例,2次治愈5例,3次治愈3例。
患者女性,42岁,干部.腰腿痛伴左下肢麻木4个月.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于L4,5盘内注射胶原酶溶液600u/ml.术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腰腿痛症状于术后第6天开始缓解并呈进行性改善,于术后3周时原有的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该病人于术后第25天时开始出现腰部胀痛且逐渐加重,随之出现骶棘肌痉挛,不能翻身、起坐,体温在36.8℃~37.3℃之间波动,血沉增至110mm/h,白细胞计数达16×109/L,X线检查无特异征象,细菌学检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静脉点滴,同时行腰围石膏固定.于术后50天摄片时可见L4,5椎体出现骨质破坏并伴有硬化,于术后90天摄片时可见L4,5椎间隙模糊不清;术后4个月时摄片见L4,5椎体出现骨性融合,病人的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工作生活正常.
小儿肺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期多由西医儿科收住院给予抗炎、抗病毒以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但是在热退、白细胞计数正常之后,部分患儿仍有轻度咳嗽、痰鸣,单侧或双侧肺底部或支气管可闻及湿罗音,此时继续静脉点滴或口服消炎药、雾化吸入等方法往往效果不明显.笔者2002年9月-2004年1月共收治该病患儿104例,均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张×,男,16岁,频频头汗出至颈部第七椎,头部毛发稀疏,并有尿碱味,身上及胸背腋下至下半身均无汗出,四季如此,每日仅小便1次,尿量500~700ml.自诉8岁时患病毒性感冒后,经当地医院用抗病毒药双黄连注射液静脉点滴,感冒治愈后,出现此症,曾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又在某大医院专家门诊治疗,均未见效.刻诊: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汗频出,舌胖大边有齿痕呈薄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阳虚外泄,卫阳不固.治则:壮阳固表,培补肾元.
杨××,女,57岁,2003年6月3日初诊.主诉:失音伴轻度呼吸困难5个月.患者5个月前于外院因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出现失音、轻度呼吸困难,经静脉点滴营养神经药物、红外线照射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喉镜检查示双侧喉返神经不完全性麻痹.查:手术切口处愈合良好,咽部黏膜充血、微肿,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属喉喑,阴虚火旺型,治以养阴降火,通喉利咽.取穴:金津、玉液、廉泉、天突、合谷、尺泽、列缺、照海、太溪、三阴交、肾俞等穴.针金津、玉液,捻转刺入即出针;针廉泉向舌根部斜刺,得气即止,行快速提插、捻转5分钟即出针;针天突沿胸骨柄向下斜刺,得气即止,行快速捻转5分钟即出针;余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2次,每次3分钟,平补平泻,每日1次.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可以发音但声音嘶哑,不能久言.继续用此法治疗,3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消失,能发音及唱歌,仅略有声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