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的慢性损伤性疾病,传统治疗所用的充填材料(银汞合金、磷酸锌黏固粉等)各有其优、缺点.2003-2004年本研究用现在普遍应用的两种材料,修复了86例楔状缺损患者的268颗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碎石机传统意义上的作用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而近年来人们发现碎石机产生的冲击波对骨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由此世界各地一些医学中心开始利用适量能量的体外冲击波(ESW)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取得了明显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演变产生了利用冲击波治疗骨肌系统疾病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简称ESWT).
烧伤是热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烧伤病损虽在体表或开放性黏膜,其病理变化常常波及全身,甚至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但在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无法达到传统治疗烧伤所需严格无菌环境、隔离措施及无菌操作等条件,而徐荣祥教授以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为治疗药物,以湿润暴露疗法(MEBT)为原则,创立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使基层医院对烧伤的治愈率大大提高.现将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烧伤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CCD)是德国沃伊特(Vojta)博士首先提出的,用于早期诊断脑损伤性疾病的新概念,专指那些由于各种病因致中枢神经损伤后,使中枢神经协调作用障碍而出现姿势反射异常和肌张力改变的病症.
近来,疼痛门诊来了不少中老年女性患者,抱怨自己的脚跟部疼痛,每次起床时脚跟一踩地就会痛得跳起来.但是,走几步又好一些,可是走时间长了疼痛又会慢慢加重,就连上街买菜都不敢去太远,她们多数以为是风湿发作.经过检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卢振和诊断为“足跖筋膜炎痛”,俗称“跟痛症”.足痛着地:老年人以为是风湿痛脚后跟痛,不敢着地,有的人以为是风湿,有的人以为是痛风.其实,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跟痛症.卢振和说,这种疾病是以足跟疼痛为主,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容易发生足跟痛,而活动量大得多的年轻人却很少发生呢?
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少儿损伤性疾病[1],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就我院1988~1998年采用手法与牵引治疗的78例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中男69例,女9例;年龄2~10岁。左侧31例,右侧47例,发病1~7d。诊断标准:①多有蹦高、跳下、滑倒等外伤史。②述膝关节或大腿内侧疼痛不适。③跛行,走得愈快愈明显。④患肢比健肢长。⑤骨盆X线片示骨盆向患侧倾斜。⑥部分患儿有低热、咳嗽、白细胞计数增高。2 治疗方法牵引治疗32例,入院后行患肢皮肤牵引,重量2~3kg。静脉点滴青霉素,疗程5~7d。手法治疗46例,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床旁,一手扶压住患儿患侧膝部,一手扶握住患肢小腿中段,尽量屈膝屈髋,大腿背侧紧贴腹部,握膝之手用力使患肢大腿贴近腹壁作内收、内旋、伸直患肢,术中可闻及“咯吱”声响,若双下肢已等长,证明复位成功。3 治疗结果牵引治疗1周治愈29例,2周治愈3例。手法治疗1次治愈38例,2次治愈5例,3次治愈3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性疾病,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中、重度患儿存活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有关HIE的治疗对脑损害及预后的改善并不理想,因此,探索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从2000年9月应用针刺配合高压氧为主治疗中、重度HIE患儿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髂腹股沟神经痛是一种发病较急的损伤性疾病,多有外伤史.其临床表现为大腿内侧疼痛,可有肿胀,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呈微屈外旋状,行走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时疼痛加剧,尤以耻骨部位疼痛较甚.屈膝屈髋分腿试验(+),患侧"4"字试验(+),抗阻力试验(+).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腰部损伤引起33例,原因不明6例.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在临床上由于损伤原因、损伤方式、患者基础体质、采取的及时治疗康复措施等的不同,会表现出比较复杂的临床症候,但只要是在慢性损伤这一范畴体系内,都是舒针的临床适应证,而且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极易造成骨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而致残.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的发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及其伤后功能重建带来了曙光[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种急性肺部炎症损伤性疾病,以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通透性升高,引起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肺泡塌陷和气体交换障碍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ARDS病死率极高,约27%~45%。为了提高ARDS诊断的特异度,2012年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出版了修订后的定义,但是修订后的定义没有采用新的生物标志物或参数。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学认识的进展,炎症反应引起的各种体液因素和来自损伤组织或活化的细胞的分子将可能成为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对ARDS潜在的标志物进行综述。
在妇产科教学任务中,有一些章节的疾病是比较难讲透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一章的第三节子宫脱垂.子宫脱垂的定义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垂于阴道口外,称之为子宫脱垂.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齿状突构成的关节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作用下,导致解剖位置的异常改变,且不能自行复位者.它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常因外伤、劳累、感觉风寒、咽炎或生活中不良的头颈姿势而诱发,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特别多见于小儿~([1]).目前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主要以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治疗为主;很多研究尤其是我国的研究提示,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效果良好~([2-6]).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由于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损伤性疾病.1965年由snich首次报道,由于其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特别是近些年来,脑外科飞速发展,DAI更是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是农村劳动人民常见骨科疾病,体外冲击波作为近年来骨科领域崭新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无创、无副作用发生等许多优势,是一种具有保守疗法的安全无创性和手术疗法的特效性的新型运动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我们于2005年开始应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肩周炎、网球肘及跟疼综合征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相当有限,目前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方面仍仅限于保守治疗,尚无促进神经再生等有效治疗手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导致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和癫痫等一系列后遗症。因此,寻找一种特效的治疗手段,为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提供一条崭新的治疗途径,刻不容缓。近年来应用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成了研究热点。hUC-MSCs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无创、低免疫原性、无伦理争议、尤其可以变废为宝等独特的优势,其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必将展现广阔的前景。以往有关于骨髓来源和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报道甚多,而报道hUC-MSCs甚少,故有必要就h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近年来相关的基因治疗,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保护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慢性炎症损伤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肝酶异常、血清γ-球蛋白升高、循环自身抗体出现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1].AIH的病因迄今不明.人白细胞抗原(HLA) DR3和DR4被认为是AIH的主要易感基因[2].遗传易感者Treg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降低可造成免疫应答失控和肝靶向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3].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炎相比,AIH相对少见.在北欧,AIH的年发病率为(1~2)/100 000,年流行率为(11~17)/100 000[4].亚洲地区尚缺乏本病的流行病学数据,但近年诊断AIH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2].由于本病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存在不少困难,人们对该病的关注程度也在逐年提高.本文就近年来AIH诊疗方面的新进展做简要综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血管损伤性疾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损伤处内皮再生延迟及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过度增生,导致新生内膜形成,引起血管的管腔狭窄,是造成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探索有效促进损伤血管内皮冉生和抑制新内膜增生措施,并深入认识其调节机制一直是血管损伤性疾病研究的热点.血管损伤修复调节是一极为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迄今有关详细机制的认识尚不够系统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otch信号在血管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1],相对于该信号系统中的其他途径,文献对于Notch1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认识相对较为深入.基于近年的文献报道,我们对Notch1信号调节损伤血管修复作用进行一初步总结.
目的:内皮祖细胞(EPCs)参与损伤血管修复过程,提高EPCs血管修复能力对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肝X受体(LXR)是配体激活的核受体超家族成员,被其内源性配体/合成激动剂激活后,可参与调节胆固醇代谢、糖代谢和炎症反应。近来的研究发现,激活LXR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将观察LXRs激动剂T0901317(T0)和GW3965(GW)对骨髓源性EPCs功能的影响及其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再生是血管内膜损伤或剥脱后的主要修复方式.本研究在自行成功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VEGF165基础上,将hVEGF165裸质粒DNA直接转染球囊损伤后的血管壁,观察其对内皮细胞再生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为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大多数的心脏疾病与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有关.心肌纤维化是许多心脏损伤性疾病的最终结局.一般来说,纤维化过程是由于纤维细胞的聚集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而导致的.心肌纤维化将导致心脏结构重塑以及心功能紊乱,纤维变性的细胞外基质导致心脏硬化(stiffness)并介导病理性的心肌细胞信号传导,最终导致进行性心力衰竭[1].
股动脉股静脉断裂是一种严重血管损伤性疾病,病情急,失血多,发展快,可致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创伤后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皮肤湿冷,诊治重点纠正休克,所以术前抢救及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由王正义主编,俞光荣、唐康来、徐向阳、张建中、姜保国为副主编的《足踝外科学》第二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第一版做了全面系统地修改,使我国足踝外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诊疗方法、手术操作与国际接轨,较第一版还增加了运动损伤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四个章节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足踝外科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
由王正义主编,俞光荣、唐康来、徐向阳、张建中、姜保国为副主编的《足踝外科学》第二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第一版做了全面系统地修改,使我国足踝外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诊疗方法、手术操作与国际接轨,较第一版还增加了运动损伤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四个章节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足踝外科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
肌腱病(tendinopathy)是目前骨科学和运动医学面临的主要伤病之一,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报告,肌腱病占所有与跑步有关损伤的30%以上,占运动员职业病的48%以上,职业运动员一旦发生肌腱病,意味着运动生涯的终结.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度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对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移植成为治疗SCI的热点~([1]).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性疾病,以小血管和肾脏病变最明显,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为肾脏、心脏、肝脏及脑等,很少引起垂体病变.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垂体损伤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病例报道少见.现将我院2004年至2006年间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2例总结报告如下.
阴道膨出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盆底结构损伤性疾病,表现为尿失禁、排尿困难、下尿路症状、便秘、肛门失禁及性生活障碍等,影响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轻度阴道膨出可行保守治疗,中、重度阴道膨出则常需要手术治疗.目前,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是治疗阴道膨出的常用术式之一,现国内报道不多.本文根据我科施行该手术9例患者的情况,将该手术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是指围产期、新生儿期由于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损伤性疾病,轻者可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