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从事理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中,发现许多理疗设备的故障是由于操作者使用或保养不当引起的.如何加强理疗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对设备进行有效的保养,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笔者在维修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维修的角度谈一谈理疗设备的使用和保养.
一、创伤性事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威胁到个体的生命、身体或是精神世界的完整,带来异乎寻常痛苦的人生遭遇称为创伤性事件.创伤性事件并非罕见,我国仅各类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就使2亿人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加上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构成不容忽视的一个巨大群体.
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恐怖分子袭击等人为事故,以及禽流感、SARS等疾病爆发,这些突发事件导致的大量伤病员超过了所在地区现有医疗机构的承担能力,就需要紧急调集大批救援人员和物资展开紧急医疗救助.我国是一个突发事件频发的国家,如今年南方的冰冻灾害,西藏藏独分子的恐怖袭击、四川汶川大地震、安徽阜阳的EV71手足口病和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婴儿结石.虽然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它们均得到了有力的处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急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感到: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地救治,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服务体系,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将急诊流行病学方法应用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服务中.
1998年8月11日,大通县清平乡村民反映,该村有10余头耕牛因喝了坑中褐色水引起中毒,并有6头牛死亡.经调查确定这是一起非法爆破含氟废渣污染环境致耕牛死亡的人为事故.
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灾难形势严峻,并在全球范围内呈继续恶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鉴于灾难对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安定和人民健康的极大影响,对灾难事件的预防、救援和处置,一直是各国政府、民众和医学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包括灾难医学(disaster medicine)在内的医学分支学科应运而生.
安全行为科学首先可应用于深入、准确地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以使我们科学、有效地控制人为事故.同时,安全行为科学可应用于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文化建设等,也可以为提高安全专业人员和职工的素质服务.1.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1)事故原因的分析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社会、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安全行为理论首先可应用于深入、准确地分析事故原因和结果,使我们科学、有效地控制人为事故.同时,安全行为理论可应用于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装置设计、安全文化建设等,也可以为提高安全专业人员和职工的素质服务.本文就安全行为理论应用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在安全管理方面获得一些新的思路.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但大自然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虽人类的高科技手段不断进步,但仍逃不脱大自然的狂暴.20世纪是工业现代化腾飞的世纪,但它也无可奈何地要承受着社会公害及人为事故.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在工业事故中罹难.本文从回顾2002年全球重大灾事人手,探讨了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的思路.
安全生产、安全劳动,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活与生产走过了千年、百年.在21世纪到来之际,站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门槛上,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深切地感受到20世纪人类安全生产的不断进步、发展和变化.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呼吸机是对各种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提供呼吸支持的工具,常配备于各大、中型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胸外科、儿科、呼吸科、脑外科、急诊科等科室,近年来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呼吸机使用风险高;技术发展快,各项功能不断增多,随之带来操作、调试的难度相应增大;需要维护保养的部件多.这些都可能导致因对呼吸机的操作或管理不当而造成人为事故.笔者从设备管理人员角度,结合我院近年来的实践,探讨了医院呼吸机的统筹管理,现分析如下.
急诊科是医院中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急诊医学是随现代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独立学科,急诊急救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应该是24h不间断地为急诊伤病员服务,并能接受或处理大规模伤病员(如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提供快速、有效和合理的急诊医疗服务.该系统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急诊ICU以及病室和康复治疗场所等,这是一个全新的、广泛的概念.其中急诊科在该系统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正因为急诊科是一个涉及多专科、多病种以及协作性非常强的抢救和综合治疗部门,其较之其他单一的专科部门,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管理及更合理的布局,才能更积极地发挥急诊科的特有的服务功能.笔者通过在护理本科所学的护理管理理念以及在曙光宝山分院急诊科实地实习所得,现将急诊科建设与护理管理报告如下:
一、灾难的相关概念1、灾难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任何能导致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发生地区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该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称为灾难(或"灾害").国际减灾委员会的定义:灾难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2、灾难护理学灾难护理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难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难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护理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灾难护理学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正在成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崛起,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灾难护理的明确定义较少,美国灾难护理学会将灾难护理定义为:所谓灾难护理,即系统地、灵活地应用有关灾难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
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难和人为事故中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1]。自2003年SARS之后,灾害医学在中国得到了空前重视和迅速发展。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初步建立了伤员集中、检伤分类、现场救治、后方转运的救治模式,形成了通讯保障、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军民协作等策略,这标志着中国灾害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初步建立;但也暴露出相关系统研究的具体成果较少、专业化培训规模小、紧急医学救援人才储备不足、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不完善、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不够等问题[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的流动性将大大提高,传染病暴发、恐怖袭击、安全事故等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国的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式和严峻挑战。
灾难医学(亦称环境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难和人为事故中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是一门设计用来帮助灾难的受难者及急需灾难救援者援助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天灾人祸屡屡发生,对灾难医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与期望。2013年国家卫计委应急办公室组织编写并出版了“灾难救援技术培训大纲”,旨在指导和规范这项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的质量。但是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尚未完全统一,尚未标准化,规范化[1]。在灾难医学救援中,麻醉医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始终战斗在救援一线。因此麻醉医师在救援中的表现直接影响救援工作的结果。现根据灾难医学救援中麻醉医师的任务,对麻醉医师的培训要求做一简要分析,为“灾难救援技术培训大纲”的完成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