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胸部微创中心主任.国际华人胸腔外科学会(ICSTS)侯任会长,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亚洲主席,国际抗癌联盟(UIC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腔镜外科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等.
作为上海门急诊量最大的新华医院的副院长、胸外科专家,单根法教授却谦卑有过.他没有雍容的外表,肤色稍显灰暗,身板有些单薄,而如此体态恰恰与他的审慎、自谦的言辞相当吻合.
胸外科的"奇迹".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第40届年会今年近日落幕.据会议透露的消息表明,"最受瞩目的依然是化疗新药".与会的2.5万名各国肿瘤学者无一例外地把注意力投放在化疗的突破上.但是,中国的一位年轻的医生微笑着告诉记者:"被称之为最缺乏手术根治信心的胸部恶性肿瘤,我手术的病人很大一部分术后可以不做放、化疗了."
研究表明,临床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其中70岁以上的患者占到了30%~40%[1]。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尽管往往在诊断时为早期,但是大部分的患者还是放弃了采用肺叶切除的根治法,因为他们的身体机和耐受能力往往都较年轻人下降。近年来,由于胸腔镜创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其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始接受肺叶切除的根治法[2]。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院胸外科采用全胸腔镜下通过局限性切除肺叶的方法治疗的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2016年4月22日,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胸外科成功实施了省内首例经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右肺肿瘤切除手术.这是该项手术在省内的首次使用,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特点,标志着我院治疗肺癌的微创手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急性腹痛是内科急诊常见的症状,是由腹内病变或腹外脏器、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变化多,病因复杂.涉及内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及妇产科等多个科室.一旦诊断不及时,延误治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就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112例急性腹痛的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创伤性血胸是胸外科常见外伤性疾患,胸膜腔内积血谓之血胸,肺挫伤为常见的肺实质损伤,创伤性血胸肺挫伤的发生率在胸部钝性伤中占25%~75%。我们发现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920)对创伤性血胸肺挫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控制呼吸的有效手段,长时间的放置气管套管,易引发气管无名动脉瘘,气管食管瘘,阻塞窒息及严重纵隔气肿等致命性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对这类并发症的预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收集自1980年到2005年间胸外科气管切开术后严重并发症19例,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全程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120例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了更好地比较出护理效果的差异,我们随机将此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的是全程人性化护理.最后根据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最后治疗结果就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平均住院时间来看都比对照组的有明显的改善,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患者最后对全程护理的评价看,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满意度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全程人性化护理的效果不仅可以令患者大为满意,还可以大大提高胸外科手术的疗效质量.
目的: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增进护患沟通.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护患关系,使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患者呼吸道并发症下降3%,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护理投诉减少,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
目的:分析与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在老年胸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胸外科收治的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由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其雾化吸入指导与体位护理、病情观察等.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70例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共62例,一般共6例,较差共2例,总满意率为88.6%.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可得,共发生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康复出院.结论:对于老年胸外科术后患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时,应规范操作、悉心护理,以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目的:研究如何治疗胸外科术后患者肺栓塞情况,探讨可能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23例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数据,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23例患者中,出现2例死亡,其余患者不同程度康复.结论:胸外科术后患者的肺栓塞情况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提高诊断速率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降低风险.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肺部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进行胸外科手术后发生严重肺部并发症的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他学者与我院医护采取的应对措施.结果:42例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后,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带机时间3d-12d,平均(5.5±1.5)d,其中41例经治疗后恢复,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胸外科手术易发生严重的肺部并发症,主要为呼吸功能衰竭,对于需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应严格评估其肺功能,术后应严密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00例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瑞芬太尼麻醉,根据麻醉药物所用剂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100例.甲组患者采用6μg/L剂量进行麻醉,乙组患者采用8μg/L剂量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后5 min,甲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5.0%(95/100),高于乙组的86.0%(86/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两组患者的BP、HR、SPO2、MAP均低于麻醉前,且甲组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给予6μg/L瑞芬太尼麻醉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CJ.FZ31A 型肺功能自动分析仪是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的早期产品.该分析仪具有检测人体肺容量(VC)、流量一容量(V-V)、最大通气量(MVV)和闭合容量(CV)四项功能,并可进一步判断通气障碍类型.我院于1992年购进两台分别于呼吸内科、胸外科使用.目前,该仪器已处于故障高发期,现将1例维修体会总结如下.
章先生四五个月前出现咳嗽,因为症状很轻,他以为是有点炎症,并没有在意,后来出现肩背痛,在医院做了一段时间的理疗,可也不见改善.最后,他在胸外科就诊,经检查发现竞患了肺癌.肺癌的“肺外表现”,通常发生率为10% ~20%.由于肺外表现会出现和肺癌不相干的症状,很容易误诊,因此,这些看似与肺癌无关的表现,人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应引起高度警惕.
目的 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探讨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当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通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来评价该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 通过与未系统施行风险管理的2009年比较,2010年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有了明显提高,且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实施胸外科护理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超声雾化器是多级医院中常用的医疗仪器,它广泛应用于五官科、呼吸科、胸外科、血液科、普外科、脑外科和心内科等等.由于其使用范围广,工作时间长,所以在医院也是属于频繁检修的设备.下面总结多年来在雾化器维修中的体会.
目的:分析胸外科实习生带教中人性化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实习护生50名纳入本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2组,设为研究组(25名)和参照组(25名),分别应用人性化带教、常规带教,对比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成绩及带教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带教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参照组(64.00%),P<0.05.结论:胸外科实习生带教中应用人性化带教可将带教质量和护生成绩显著提升,效果满意.
目的:结合179例微创手术在诊治胸外科疾病的实际经验,分析微创手术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范围和存在的局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vAMT)治疗17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观察表明179例病人接受VATS和VAMT治疗后创伤小、恢复加快、痛苦减轻、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无住院死亡记录,97%以上均治愈出院,有望康复.结论VATS、VAMT(统称为徽创手术)具有相对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是诊治胸外科疾病的的一种可尝试性新渠道.但是也会有一些目前不能预计的术后并发症,同时它对复杂度较大的手术或需要清扫淋巴的恶性肿瘤治疗还需要突破一定的局限性.
目的: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分类和影响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员抗风险意识和护患关系,提高抗风险能力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使患者满意度提升,医患纠纷减少.对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对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中对其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90例胸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护理组患者FEV1、FEV1/FVC比值均大于对照组,且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护理方式在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的应用,能够显著地促进其呼吸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率.
目的:分析与探讨胸外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是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方式.结果: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护理工作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显著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风险管理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方法:从我院收治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选取13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37例设置为综合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可见综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可见综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生活质量,护理后两组改善明显,其中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目的 探讨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必要性.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胸外科68例行手术的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呼吸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在胸外科术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2例胸外科术后老年患者指导如何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及排痰。结果112例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均无肺部并发症。结论对老年患者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可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胸外科实习的2013级临床医学系7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研究组(35人)和对照组(35人).研究组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病例分析及总成绩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目前胸腔镜微创技术已成为外科手术操作的发展趋势和胸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而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主要是针对高年资胸外科医师进行系统的胸腔镜理论和操作培训,缺少针对规培生的系统性胸腔镜培训.胸外科规培生水平将直接影响胸外科科室的整体实力,因此在胸外科规培生中开展胸腔镜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胸外科在长期带教过程中,形成了解剖学、影像学基础和胸腔镜基础、胸腔镜操作意识的培养以及临床实战三个层面的系统化培训模式,大大提高了胸外科规培生的胸腔镜操作水平,同时使胸外科胸腔镜手术量和手术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值得推广.
目的 分析并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护理管理中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胸外科护理管理中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在护理管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0%(1/50)和对照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10.00%(5/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护理及生活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6.54±10.23)分,对照组为(65.43±10.26)分,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评价,可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并推广.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胸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8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干预,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外科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进行干预,不仅缩短其术后的预后周期,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