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 1 型号为惠普 SONOS1000。故障出现时,显示器提示温度过高,并出现报警声,无规律性。 分析检修由故障现象,该机出故障无规律性,属于软故障范畴。故障时提示温度过高,且有报警声,应首先检查室内温度及机内风扇转否,经查室内温度不高,故障时风扇转否使用人员未观察。进一步询问使用人员,机器有时能工作一上午,有时一开机就不工作,此时无声,亦无提示温度高,但彩超能正常工作。笔者在现场观察近一小时故障未出现。从以上信息分析,很可能为线路接插板接触不良;元件虚焊;接插头接触不好;风扇轴有死点。打开机器,重点检查风扇控制电路,其接插部分未见异常,用手轻轻转动风扇,正常,该风扇为故障后刚换过,排除风扇故障。开机用万用表测风扇两端电压, 12V,正常。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范围,笔者发现,此机内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控制板,试着交换此两板,但故障未出现,试着拔插线路板,故障未现。测量电源各输出电压,正常。至此,维修进入死循环。凭经验,只好等故障出现再查,此时,两控制板仍为交换状态,很不巧,近一个小时,故障未现。笔者只好进一步测量两电路板电压及电阻,未见差异。但经仔细观察发现,标号为 Figure B- 27 Fan Control 77100- 67500的风扇控制板上的 Q200三极管上面微黄,测其电阻,正常。笔者试着用螺丝刀轻轻击 Q200,未出现故障,但用扁口螺丝刀一撬此块,掉了下来。结合此块微黄及撬了下来,故障很可能为其虚焊。用 C3039代换后,使用近 5个月,正常。 经观察分析,此块虚焊原因,为 Q200的 c极直接焊在线路板上的粗铜线上散热效率不高造成。笔者建议在其 c极上加一散热片,效果会好些。 故障 2 显示屏光标偏出左边好多,右边不到位,其它均正常。 分析检修型号为惠普 200CF彩超。此种故障出现范围较局限,一般系轨迹球部分有问题。经与厂家联系,维修费用太高,很难接受,决定自己修理。拆下轨迹球,打开盖子,发现轨迹球一齿轮脱落,将其恢复原位。试机正常。造成此故障原因为齿轮脱落后,不能遮挡来自光源的光,从而光敏管不能产生正常脉冲,致使控制电路不能正常控制,轨迹球不能正常工作。 体会我们在维修高档 B超时,有时不太敢动手,而找特约单位维修,但价格很难承受的了。其实有不少故障我们经仔细分析,确定维修方案,是完全有能力修好的。这样既节约了费用,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ECG-6511心电图机在各级医院广泛使用 , 其电池损坏后一般是更换新品 , 价格贵 (800). 我在实践中找出一种修复电池的方法 . 维修过程在电池侧面有一白色箭头 , 用钟表螺丝刀插进侧面缝里向上撬 , 可以把整个上盖撬开 . 可见里面有 6个橡皮盖 , 取下橡皮盖 , 可见 6个小圆孔 . 孔内液体已干枯 , 用注射器向孔内加蒸馏水适量 , 用一台 0-3A, 0-30V稳压电源对电池充电 , 可以看到充电电流逐渐增大 , 当充电电流达到 350mA时 , 调低电压 , 使电流保持 350mA连续充电 7小时后 , 再把 10欧 10W电阻并在电池两极放电 , 并用万用表监测电压 . 当电压低于 10V时 , 终止放电 , 然后用上述方法充电 7小时后 , 盖上橡皮盖 , 用万能胶粘上上盖 , 即可装机正常使用 . 采用上述方法我已修复 8块电池 , 它们至今仍正常使用 .
故障现象 1 按下手闸 AN4,偶尔曝光正常,大部分时间只有 JC8工作,其余无反应. 故障检修从故障现象来看,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情况.依据电路分析,极有可能是限时电路引起,于是把限时板拆下,用烙铁把限时板上的焊点重新点焊,经过处理,故障暂时排除,以为修复.但是过了数日,又出现上述现象,于是首先测量 JD4工作电路,当测到 JD5常闭触点(左,中)时不通,于是打开 JD5罩壳,发现 JD5的触点处于常开(中,右)位置,用螺丝刀轻轻把此触点推回常闭位置,再按下 AN4,曝光正常,此时观察发现 JD5触点未返回常闭位置,于是怀疑 JD5另一组线圈( 1, 2)、( 3, 4)未工作引起此故障.关机仔细测量发现 JD5( 1, 2)、( 3, 4)引脚与插座接触不良,为了确保工作,用细导线把 JD5的 1, 2, 3, 4四个引脚与插座上的引脚连接点焊,处理完毕,工作正常.
随着高科技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先进、复杂、科技含量高的医疗器械被引进医院.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板的检修仅用螺丝刀、普通万用表、普通示波器已无济于事,适应维修这类高科技产品的工具应运而生,它们的出现使得维修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由于我院购入大量医疗设备,为了便于维修,在工作中使用了一些先进的维修工具和维修材料,从而简化了维修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介绍如下:
将螺丝刀巧妙的制成临床配药时使用的多用途起盖器,经5年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1 制作方法1.1 材料 普通木柄或塑料柄螺丝刀,直径0.5~0.7 cm,长16~20 cm.
骨折愈合后二次取内固定钢板螺丝钉时,术中常遇到因内固定时间过久、骨痂生长及骨折端不断的塑形,出现螺丝钉拧不动、取不出,或操作晃当导致螺丝刀在螺丝帽沟槽中打滑,使手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内固定接骨板是骨科常用的内固定器材,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但在取出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螺丝钉拔出困难的情况,尤其是加压接骨板或留存体内时间过长的接骨板螺丝钉更难取出,常需打掉螺丝钉头、取出钢板后才能取出螺丝钉.造成拔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在拧动过程中螺丝刀头常由螺丝钉凹槽内滑出,并磨损凹槽.我们设计的专用拔出器,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其主要功能就是将螺丝刀头固定于螺丝钉凹槽内,不易滑出.临床实践十余例,效果较好,其中九例螺丝钉凹槽已被普通螺丝刀磨损,使用本器械顺利拔出了螺丝钉.1 结构与功能接骨板螺丝钉拔出器由基座、套管、螺丝刀组成,基座连带有两个可开合的爪钩.拧松螺丝钉A,可使套管与基座之间滑动,拧紧时套管与基座之间则相对固定.螺丝刀与套管之间以螺纹相接触其螺距为0.7mm,与接骨板螺丝钉的螺距相一致.
我校附属医院于2001年购买CT-C2000型CT一台,近日出现扫描位置偏差,通过对扫描床的调试,问题解决.现将调试程序总结如下:扫描床是扫描受检者的载体,其运动精度直接决定扫描位置的准确性.调试工具:米尺、秒表、螺丝刀.
1 故障现象一开机后,无任何显示,风扇似动非动,用螺丝刀拨一下扇叶,风扇开始转动.关机后重新启动,故障依旧.分析检查:由于显示器无法显示、风扇不转都与供电有关,很可能是电源故障.
在医疗器械检修工作中,装卸设在医疗仪器角落里的小螺钉时,为了避免螺钉掉入仪器内,通常把起子刀头往磁铁上碰一下,使起子磁化,便可以吸住螺钉。可是这种方法对稍大一些的螺钉或铜螺钉等便不起作用了。这种小问题的出现,延长了维修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起子是用来装卸螺钉的,因其工作部位如同小刀,通常称为"螺丝刀",有些人还称之为"解锥",因为它的用途是把螺钉与螺母"解"开,而外型又象一把锥子,因此而得名。起子结构简单,经过漫长岁月的改进换代,似乎它已经至善至美了,但在使用中却发现有这样或那样的不便,萌发了根据需要而进行新改进,产生了自制的欲望。现将自制免掉螺钉起子的方法介绍一下:
目前对于Schatzker Ⅱ及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塌陷的关节面是治疗重点[1].临床上复位塌陷的关节面无专用工具,多采用螺丝刀、骨膜剥离子等工具,使用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我们设计一种新型的实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18840.0),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2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读初中的儿子对世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前些年好端端的一个双铃闹钟,被他用螺丝刀拆个七零八落,说是要看看三根针为什么不“齐步走”,结果,三根针就永远“立正”了。昨天,刚买了一个晶体管闹钟,他故态复萌,又想对它施“解剖术”,挨了一顿骂,方才作罢。骂之余,我想,小时候我也曾对世间什么都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知道个究竟。屋门口那只有线广播匣子不知引起我多少次无穷的遐想,真想打开这只神秘的匣子,拜访里面那些会说会唱的“小人”。身边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太多了。彩电为什么会有多种颜色?冰箱为什么能制冷?我就不能明白地说出其中的道理。当然,没有时间去弄明白,或者说,没有必要去弄明白,但说到底,还是没有想去弄明白的好奇心。那么好奇心去哪了?好奇心逐渐泯灭,对我们这祥的中年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髓内钉系统是长骨骨折手术中常用的内固定器材,大多数情况需要取出。由于制作厂家繁多,其设计的主钉及尾帽规格不同,常需要合适的器械。即使找到合适的器械也会因为器械长期未更换,螺丝刀口已打滑、尾冒变形等致使尾螺帽凹槽被拧滑,增加取出的难度。还有可能因为尾帽处于干骺端,常被骨痂包埋,螺丝刀插入尾帽内六角凹槽过浅被拧滑、变形。最后即使取出尾帽,打拔器不能有效和主钉内丝口衔接也会导致主钉取出困难。我们采用主钉尖端附近骨质开窗的方法,顺利取出不同规格的、常规方法取出失败的髓内钉系统3例,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现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下頜骨内固定微型侧壁螺丝刀应用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下颌骨角部和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侧壁螺丝刀,经口内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患者在出院作颌面部皮肤检查,都没有手术疤痕。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有28例,骨折术后3例咬合关系不理想;1例中线偏患部侧1.2毫米,颌间给予牵引辅。24例张口度有2.8厘米,18例例张口度在2厘米到2.5厘米之间。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都得到比较满意的面部外形。30例完全恢复咬合关,1例轻微偏离中线,下唇麻木;1例在2个月内症状消失,达到3厘米以上的张口度。复查以 CT螺旋扫描或查断层曲面片,下颌骨骨折都有良好骨折对位。结论:对下颌骨骨折患者采取采用微型侧壁螺丝刀,经口内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手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方案值得推广。
为了减少二次污染,我院开始使用塑料瓶装液体(塑料瓶装液体为安徽双鹤药业生产的250ml和500ml液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起瓶口拉环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次性开启多瓶液体时,易对手指产生疼痛;有时瓶口拉环拉断后,造成输液瓶口不易开启.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岁,螺丝刀从右眼眶内侧斜行插入(图1),12h入院.患者由于把玩螺丝刀时不慎摔倒,正巧握于右手的螺丝刀口从右眼眶内侧斜行刺入,当时疼痛晕厥,出血少许,同时右侧鼻孔及口腔也有少量出血.
患者男,9岁.因左眼球外伤后左侧搏动性突眼伴视力下降2个月入院.入院前2个月曾被同学用螺丝刀戳伤左眼球,外院诊断为左眼眶积血、左眼球挫伤、左上眼睑皮肤裂伤.过后逐渐出现颅内杂音,并有左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症状.体检:左眼球轻度外突,睑结膜充血水肿,可闻及吹风样杂音,频率与脉搏一致,压迫左颈总动脉后杂音减小.
钉板内固定中钉帽凹槽在被螺丝刀旋转中容易发生槽壁破坏滑丝,如何处,理值得探索.本院自1990年至2007年手术中发生螺钉帽破坏92例,取出87例,5例在取出困难下经患者要求放弃取出.现报告如下.
在骨科治疗中,使用普通螺丝刀时常出现刀头滑脱而刺伤周围神经、血管或肌肉等情况,或因反复滑脱而损坏螺钉帽,降低手术成功率,延长手术时间.为此,笔者研制了一种医用防滑脱螺丝刀,临床应用30例,取得满意效果.
医用螺丝刀是拧入或取出接骨螺丝钉的手术器械,在外科手术中经常使用.现在大多使用普通医用内六角螺丝刀,在传递和拧入接骨螺钉时,必须用手扶住螺丝钉,稍不注意易造成螺丝钉掉落手术台或地面,影响手术进程.近年来,我们采用外科常用的医用骨蜡作黏合剂,效果满意.
我们制作了一种实用新型多功能药瓶开启器,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不锈钢多功能开启器由开启柄和开启板两部分组成.开启柄由皮制品包裹;开启板约为2cm宽,其下侧由大、小两个卡齿,小齿在前,用于开启各种小药瓶塑盖,大齿在后,用于开启各种大液体塑盖,开启板的上侧靠近尖部为易拉罐拉齿,与大、小卡齿形状相同,但与大、小卡齿背向开口,尖部为螺丝刀结构,做掀启易拉罐式液体瓶盖环之用.
接骨板与螺丝钉固定是目前治疗骨干骨折常用的方式,骨折愈合后需要将内固定物从体内取出.但由于部分内固定螺丝钉取出十分困难,常常使术者在此类手术中束手,虽然环锯等专用取出器械早已在临床上应用,但大多有应用局限、使用费力、增加创伤的弊端,有时可造成手术失败,甚至导致再骨折的发生.作者通过对普通螺丝刀取出螺丝钉时的受力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研制出一种无创伤内固定螺丝钉取出器,自1998年临床应用以来,共为12例患者取出难取的内固定螺丝钉33枚.临床观察显示应用本器械,省时、省力、无创伤.现如下.
手术方法根据术前X线片及局部触摸情况,确定螺钉帽位置,以龙胆紫作标记,选定某处标记行局部麻醉(可酌加1‰肾上腺素以止血),显效后按原切口瘢痕作一长约0.5~0.8cm纵形切口(钢板与原切口方向不一致者,选与螺钉帽垂直距离最近处体表作小切口),切至螺钉帽,适当剥离,显露螺钉帽,拧出螺钉.用上述方法,依次取出其他螺钉,接着于钢板某端局部麻醉后作纵形小切口(也可由距离最近处小切口延长),以螺丝刀或骨膜剥离器插入钢板与骨骼之间隙,撬松钢板,沿切口方向拔出.冲洗切口,全层缝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1 案例资料 丁某,男,35岁,某日凌晨1时许,被人发现死于人行道旁,头南脚北,地面自头部向东北方向可见流淌状血泊.
材料:红酒瓶的软木塞若干、螺丝刀、小刀、植物幼苗.制作办法:1.将软木塞洗净,擦去水分,再用螺丝刀在软木塞一端正中间位置钻一个小洞.2.用小刀把钻好的小洞大,挖出多余的木屑,将软木塞做成一个小花盆的样子.3.在软木塞小花盆的空洞里填上适合植物生长的营养土,注意不要压得太实.4.把植物幼苗栽在花盆里,为了提高存活率,要淋上一些水,在阳光充足处放几天.5.等幼苗成活后就可以用不伤墙面的双面胶把小盆景粘在需要的地方了,由于软木塞保湿效果好,一个月淋上几滴水就可以了.
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ISS)有良好的角稳定性且适于微创手术应用,在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1].但骨折愈合后LISS这一新型内置物的取出手术也存在一些困难[2]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完成了LISS取出术33例,其中,24例用螺丝刀即町顺利取出全部锁定螺钉,其余9例术中出现锁定螺钉难以用螺丝刀取出的情况,现将LISS锁定螺钉的取出困难及其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上接2007年第9卷第12期1181页)术后处理锁定钢板系统的术后处理与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同.去除置入物用5 mm大六角形螺丝刀拧松所有在钢板上的螺钉,然后完全去除螺钉.勿用"一"字形螺丝刀来去除螺钉.
目前国内外颅骨修补术中所用的螺丝刀与工业用螺丝刀基本相同. 因医用螺丝钉体积小,长度短(0.3~0.6 cm), 加 之颅骨骨质硬,表面光滑及操作者带橡胶手套等原因,上螺钉时易产生歪斜、脱落,而延误手术时间. 作者设计一种新型螺丝刀(图1),采用加压而转固定法,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使用方法:顺时针旋转手柄,使螺丝刀头伸出套管,将螺钉盖嵌入刀头.然后逆时针旋转手柄,使螺钉进入套管内.对准所要上螺钉的点,左手握住刀杆外筒,右手抓住手柄,垂直加压旋转,直至螺钉盖嵌入修补材料表面即可. 该螺丝刀设计合理,重量轻,操作简便. 由于刀头加用螺钉套管,在上螺钉的过程中,螺钉始终在套管内前进,不易产生歪斜脱落,该螺丝刀也适用于其他骨修补时上螺丝钉应用.编辑 袁天峰
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时,临床上时遇螺丝钉滑丝或断裂,导致取出困难或无法取出,而目前尚无资料介绍解决办法,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术前准备刀刃长0.5~0.8cm骨凿1把,刀刃长0.8cm左右峨眉凿1把,直径4mm、5mm、6mm环行骨钻各1枚,骨科尖嘴咬骨钳1把,一字形螺丝刀1把,十字形螺丝刀1把.将工具术前打包高压消毒.
螺丝刀在致伤工具中属改锥类锐器,有较为锋利的尖端,但无刃口,故又称为无刃刺器.其导致颅脑损伤死亡的案例在法医检案中并不鲜见.作者收集近10年间18例螺丝刀刺击头部致死的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螺丝刀所致损伤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检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