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科技日新月异,针对护士服的改良也层出不穷.现针对专利CN201854722U"一种护士服口袋"进行临床试用,以证实其临床实用性.方法:根据此专利技术改良现有护士服口袋,试用一定单位时间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专利在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性.结果:31名护士在分别试用100个小时,共计3100个小时后填写调查问卷(五分制),对此新型护士服口袋综合满意度为4.32,其中存储空间满意度为4.61,取用物品便捷度满意率为4.18,整洁美观度为4.23,病人对护士衣着满意度为4.78.结论:此新型护士服口袋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实用性.
传统的治疗腰背疼痛、腹泻等疾病的临床理疗方法有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法、电脑中频治疗仪法.而电磁波治疗法在治疗时其仪器探头离人体治疗表面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热场分布不均匀、有效治疗深度浅、易造成微波泄漏等缺点;电脑中频治疗仪法在治疗时需要有专门的医师操作,适用范围较窄.据相关资料报道,国外一些医学研究机构正致力于一种"熨斗式"热治疗装置的研究,但未见正式文章发表.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研制了中药熏蒸热治疗仪装置,其特点是利用中药熏蒸原理,达到对治疗部位受伤组织的缓解与消炎,在有效时间内缓解或治愈病痛.该装置不仅简单而且易于操作,是利用三维空间原理,对治疗部位集中施治,摒弃了传统中药熏蒸治疗中药量易分散的弊端,治疗过程中用温热毛巾垫于患处进行熨烫,熨烫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脚板、腿部等处,治疗时间依部位而定,对腰背疼痛、腹泻、发冷、感冒等病症均有十分明显的疗效.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为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在输液过程中的监管,保证输液的精确性,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两款低成本且可靠的实用新型输液报警装置.
1我国药品专利保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专利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一部分,从产生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成为保护技术方案的最为重要的法律手段之一.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专利制度.我国专利制度建立时间较短,1984年3月20日中国<专利法>正式公布,于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了3种专利,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采用先申请制;发明专利采取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引入了巴黎公约所规定的优先权制度;对外国人实行国民待遇.1993年和2000年,我国分别对<专利法>进行了两次修改,在立法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上发达国家专利法的保护水平[1].
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阴道冲洗,阴道冲洗器的形状、结构多种多样,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为便于患者应用,经反复尝试制作了一种实用新型阴道冲洗器,应用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结构阴道冲洗器由纵向均布皱褶的塑料瓶体和带有螺纹接口的弧形弯曲喷头组成,喷头外附保护外套管,见图1.瓶体为PVC材质,并附有刻度,容量200 ml,喷头长度5 cm.
目前,临床上现有的下肢支架为弓形垫,垫子为橡胶皮内填塞海绵的半球形,常用于下肢手术后的患者,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调节角度.本实用新型下肢支架是采用聚氯乙烯塑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U"形架,在小腿板终端装有一脚档板,可防止足下垂,且小腿板的下部连有升降杆,可调节膝部角度.经6年的临床应用观察,本支架适用于各种下肢手术后的病人,且稳定性好、操作方便.
通过观察和临床实践,笔者根据男性的生理解剖特点,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的男性小便套式引流带,经我院累计5 000例使用,反映颇佳,现报道如下.1 材料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安全性高及毒副作用小的优点。然而由于患儿处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时期,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常遇到患儿哭闹、拒绝、不合作而无法使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情况,若强迫进行常会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不能再次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研制了一种实用新型小儿雾化口含嘴,并于2012年3-12月用于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骨五科需行雾化吸入的120例患儿,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将体内或脏器的液体,通过引流管引出体外称引流.膀胱冲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腹腔脓肿切开引流后等,在外科临床上需放置引流管冲洗并吸出渗出物.普通的腹腔引流管是一条乳胶或塑料管,引流和冲洗都是同一条管,所以引流和冲洗不能同时进行.另一种在原有引流管外再套一条有侧孔的外管的双套引流管,利用两条管之间的空腔进行冲洗,但这种结构的引流管冲洗液尚未流出外管就可能被引流管吸出体外,成为无效冲洗.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人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的腹腔冲洗引流管,它能同时进行冲洗和引流.现介绍如下.
一次性引流袋,多用于各类医院临床引流尿液、膀胱冲洗,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解决膀胱冲洗,训练膀胱功能及引流袋内引流液放出,取标本时外溢的问题,经探索研究,我们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多功能引流袋,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目前,临床应用的医疗器具消毒耐酸缸(下称"传统式耐酸缸")直接放在地面上,更换酸性液体时需2人抬起倒入污水池中;取消毒物品时需戴耐酸手套、眼镜;配酸性液体时需用量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我们将传统式耐酸缸加以改造,研制成了实用新型医疗器具消毒耐酸缸(下称新型耐酸缸),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于2001年12月26日荣获国家级专利证书.现介绍如下.
目前,临床使用的抢救车结构不合理,操作不方便,使用率低.我们将其加以改造,研制成了实用新型抢救车,现介绍如下.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确诊具有优越性,但对肺下叶及肺内较小病灶的穿刺活检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肺穿刺胸廓定位带(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620010702.9).
目前,国内开胸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开胸模式(如食管癌、肺癌切除等手术)是经肋间法,术毕关胸多是在老式肋骨合拢器拉拢胸廓切口的前提下,用3根双10号粗丝线间断贯穿切口上下两根肋骨,用力拉拢后打结,关闭胸廓切口。随着肋骨的弹性回缩,将3根结扎线紧绷,张力较高。由于每根肋骨的下缘肋沟内都有沿肋骨方向走行的肋间动脉、静脉和神经,因此,不仅缝针6次穿过肋间时可能误伤肋间血管;张力极高的3根丝线也可能在关胸后切割下位肋骨的肋间血管,造成胸腔内出血;更为严重的是肋间神经受到高张力丝线的压榨和刺激,术后胸壁疼痛难忍,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我们精心研制一种新型肋骨合拢器,能避免上述弊病。 使用该种新型肋骨合拢器关胸时(图1),只需将钳嘴卡住肋骨体,握紧把柄,传动柱即将直立的钢针贯穿肋骨体,同时经穿线孔将预置的粗丝线或钢丝带出。反复操作数科次,分别从肋骨体中部带出3根粗丝线或钢丝,然后拉拢打结,关闭胸廓切口。 ****使用该种新型肋骨合拢器,是经肋骨体中部拉拢打结关闭切口,不存在对下位肋骨肋沟内血管和神经的压榨及刺激,就避免了传统关胸模式易出现的肋间血管损伤和肋间神经痛,而且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经临床预试验,效果良好。病人普遍反映采取这种模式,关胸后舒适自然、无痛苦,有较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新近我们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输送系统(专利号2007200273818)[1],经胸微创伤小切口在食管超声心动(17EE)引导下,将封堵器直接安置于室问隔缺损(VSD)部位关闭vSD(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号2007101129217).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北京市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本次调研单位所申请的发明专利占发明创造总数的89%,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仅占4%和7%.这与1998年前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的发明格局形成鲜明的对比.1985~1998年,被调查单位申请发明专利每年仅10来件,1999年后申请发明专利的数目快速增长,2006年的申请数与1998年相比增加22倍,表明近几年企业专利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发明创造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练习器"(简称练习器). 方法 它包括用有机玻璃板等做成一款前低后高的练习器医案架,在医案架板面的右上角开一个圆孔安置深部打结装置,左上角开一个圆孔安置圆型缝合板,其上方设有半圆刻度尺,在两圆孔下方开一个长方形孔安置长方形缝合板,其下方设有直刻度尺,长方形孔上方,左右两圆孔之间固定一个浅部打结装置组成.结果 本练习器具有切开、缝合、结扎止血、血管穿刺、静脉切开、血管吻合、深浅部打结等多种功能.容易普及推广应用.结论 对培养外科学临床医疗系学生和提高临床医师业务基本技术操作水平有深远意义.
注射器是在实施各种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由于它使用广泛,使用后的处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如不及时销毁,被重复使用,将造成病原体的污染、传播和流行,产生严重后果.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注射器,旨在达到真正意义的一次性使用.该设计申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01265582.1.
目的:设计一种多功能防滑固定式胃管,以防止其移位或脱落,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将带悬挂胶带的三通胃管穿过中空的固定器套管,套管的两侧有固定于头颈部的可调节长度的圆形胶带,固定器外表面有颗粒状的凸点,固定器上的弹性橡胶圈可固定氧气管.结果:该胃管具有不易脱落、可调节长度、美观、舒适、防污染、外出携带方便、防接触性皮炎和功能多等优点.结论:该胃管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减少护士工作量,特别适用于长时间留置胃管的患者.
一种新型液药自动供给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器械已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1320187776.X。其具体结构包括电动机、药壶、流速调节器、饮药软管、空气过滤器等。其使用原理根据液体及发动机压强实现自动给药,使病人安全进食。其主要特点为安全高效的代替人工喂药的可能性,减少药品颗粒物与气泡,保证每次药品使用量均等且避免呛食与药品外流,为病人与家属解除困扰,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本文从“一种液药自动供给器”的背景技术与发明内容、设计方案与实施方式、应用范围与推广意义对该器械进行描述,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目的]探讨构建实用新型卧床病人床上沐浴设备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方法]采用结构化文献检索进行证据查询,初步构建循证方案、工具研制、参考德尔菲法专家书面、视频、现场咨询论证、护士志愿者试用访谈,对方案进行反复评鉴和调整,最终确立"卧床病人床上沐浴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结果]参考循证著作11篇,统计源论文9篇,咨询专家10人,参与实验研究护士志愿者40人次.对设备安全性、轻便实用性、经济适用性、床上沐浴操作适应证、操作流程安全性、流程设计科学性同意率达100%,受试者感受满意率达100%,适合进入临床研究.[结论]本方案构建过程科学严谨,护理操作流程科学简便,操作者及病人舒适,适用于我国现状下医院、家庭及养老机构,同时实用新型卧床病人床上沐浴设备及操作流程指引对创新一种护理模式、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有推动作用.
约束带是临床上为防止高热、谵妄、昏迷、躁动或其他原因而发生病人坠床、创伤、抓伤和拔管等,确保病人安全常使用的一种保护性护理用具[1].对病人实施约束,其效果对疾病的恢复有着直接的影响,若约束不当可能给病人增加新的痛苦,给家人心理和经济上带来新的负担.特别是神经外科的病人,由于颅脑疾病或外伤所致,昏迷、躁动、谵妄是常见的症状,约束带的使用频率高.传统的约束带约束后包裹的衬垫容易滑脱,约束带易卷曲成团或揉搓成绳子状,造成局部皮肤的勒伤、擦伤[2],且长时间使用舒适度差,易加重病人的躁动程度,导致病情加重,家属不愿使用.为避免上述弊端,本课题组从舒适、牢固、防损伤、易消毒的角度,在传统约束带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双Y型弹力约束带(已经申报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200520087483.X).并于2004年6月-2005年5月应用于神经外科病人,经临床观察对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婴幼儿睡袋是很多年轻父母为宝宝准备的生活必需品,它可以给小儿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保暖性能好,可防止小儿受凉,同时父母也不必操心替孩子盖被,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能保证自己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在小儿外科监护病房术后患儿由于手术、身体状况以及年龄的关系,身体抵抗力低,又因为环境的改变及术后的不适,经常哭闹、蹬脱盖被.
目前广泛使用的输液器中的进气管裸露在空气中,虽然其末端设置了空气滤膜,但空气中的一些有害成分,如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小的尘埃、细菌和病毒等仍可通过进气管插头进入药液并随着药液输入到人体中,无法彻底解决输液护理中的安全问题[1-3].我们对当前应用的输液器进行改良,研究设计出多功能输液保护器并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发明):200610102107.5,专利申请号(实用新型):200620128279.2.现介绍如下.
根据现代护理管理的要求,门诊输液厅护士必须到座位上给病人输液,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目前,许多医院在输液厅应用的是普通治疗车,护士只能将病人的手放在座椅扶手上进行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护士需过度弯腰才能完成操作,因而增加了体力消耗,影响穿刺成功率.
脑组织在心脏骤停6 min后将出现不可逆性改变.在急诊急救中,提前1 s抢救病人就多了一份生存希望,抢救过程中抢救车是必备的设备.我科原有抢救车仅有放置抢救药品的空间,没有治疗盘、静脉输液架及专放医疗垃圾的空间.
根据临床上对急诊外伤病人采取清创缝合术时,冲洗液常流至床上和地下,造成床面、地面、病人衣物和医护人员身上污染,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清创手术车.既能防止冲洗液流至床面、地面,又可避免医源性污染,也能为病人提供手术平台和患肢支托点,减轻了患肢疼痛,临床使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临床护士为病人输液配制药液时常规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药物,现行操作手法烦琐,费时费力.实用新型一次性配药器(专利号:ZL 02 2 13530.8)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现将一次性配药器和注射器抽吸药液效果比较如下.
目前各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所使用的治疗车多为四轮双层不锈钢手推车,个别使用按实际工作需要制作的多功能治疗车,这些治疗车存在占地面积大,增加劳动强度,护士工作效率不高等不足.
尿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人,尿标本的留取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一次性塑料杯或空药瓶接取尿标本存在许多弊端:①接取尿液时, 尿液外溅,污染手、衣裤及周围环境;②无法观察全程及分段尿液的性状,亦无法准确接取中段尿;③接取尿的容器不能保证无菌.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研制出一种一次性留取尿常规标本装置,现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