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圣愈汤治疗气血不足型偏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氟桂利嗪5mg/次,1次/d.治疗组40例圣愈汤(熟地、生地各30g,川芎、红参各20g,当归10g,黄芪80g),水煎500mL,早晚温服.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圣愈汤治疗气血不足型偏头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痹祺胶囊由中药马钱子、党参、丹参、白术、茯苓、川芎、三七等十味药组成,功能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气血不足,风湿阻滞,肌肉关节酸痛,关节僵硬变形等[1],是临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疗效确切.
治痹三要扶正培本 ①脾胃虚弱:症见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全身乏力,四肢困倦,纳少不香,或肌肉萎缩,或肢体浮肿,或食后腹胀,或大便溏泄,或大便干,面色萎黄,舌淡或胖嫩,舌薄或白腻,脉沉弱无力.治宜健脾益气,化湿和中.方药常用:生黄芪15~24g,白术12g,生薏苡仁24g,茯苓24g,甘草10g.②气血不足:症见关节肌肉疼痛,酸楚不适,屈伸不利或挛急,劳则加重,或关节肿大变形,或肌肉萎缩,或麻木,气短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或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目前由于工作的竞争和压力等种种原因,引起一些人的身体平衡功能失调,导致不易入睡、早醒或片段睡眠,或彻夜不眠,患者十分痛苦,家人也受影响.中医治疗是要审其不寐的原因,辨其虚与实.虚证多因气血不足,病位在心、脾、肝、肾,如心肾不交、心胆气虚、阴虚火旺等.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脾胃不和等.由于上述各种原因造成身体病理变化,并气血、脏腑功能紊乱,使阳不能人阴、心神不得安宁而失眠.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下面列举两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在退行病变的基础上,因外力或其他因素所致外层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腰部神经根或硬膜囊,造成腰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的一种疾病.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多由于肝肾气血不足,外力伤及筋骨致瘀血内阻,气血运行失调或由风寒湿邪侵袭,阻滞经络致机体阴阳失调引发,临床治法颇多,疗效不一.2010年8月~2011年6月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患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患者人数约为3000万,且每年以20 ~ 30万的新病例递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卫衡说,中医认为,股骨头坏死以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为其内因,后天跌打劳损、瘀血内阻,或药毒、饮食失调损伤脾肾,或外邪侵袭、痹阻经络为其诱因,其病理以肝肾亏虚、肾精不足、气滞瘀血、痰浊阻络为关键.
1 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女人们一生会经历几个很重要的时刻,月经、怀孕、生产、哺乳、更年期,这些就意味着女人一生都在耗血.加之现在社会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过大,很多女性朋友都有免疫力下降,虚胖气血不足的情况,都会导致我们脾胃的虚弱.脾胃的功能有三:脾胃主运化、主升清和通降,脾主统血.当然,最重要的是统血.脾主运化、肌肉,一旦脾胃出现问题,身体所受影响绝非仅仅限于脾胃局部消极影响.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女人脾虚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女人脾虚的症状有多少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呢?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着想,还是多加了解脾虚症状,以防脾虚引发多种疾病发作,及时控制身体的状况.
阿胶——小补有益大补伤身阿胶,又名驴皮胶,是驴皮熬制的胶块,所含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虚眩晕、心悸、各种出血,以及热病后伤阴、虚烦不眠等病症.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阿胶还具有滋润皮肤、调经保胎、增强体质、改善睡眠、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等作用,有助于防治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对于气血不足的老年人来说,适量服用是比较理想的补品.
生活中,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爬几层楼就变得气喘吁吁,此时不妨在休息时按揉身上的太渊穴.可别小看这个穴位,它可是中医中的补气要穴,能够将肺气源源不断地输向全身.因此,当遇到气喘吁吁;大便总没有劲;说话有气无力;身体虚弱等气不足的时候,按揉该穴就可以得到明显地改善.此外,“肺朝百脉,脉会太渊.”人体的脉在这里会集,由它掌管,因此一些与脉相关的疾病,如静脉曲张、心血管疾病,也可以通过按揉太渊穴,进行缓解.
子宫气血不足,应该吃什么来补呢?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生活中,不少食物都可以为子宫补血,还没有用药的弊端,比如南瓜、葡萄、鹌鹑蛋,这几种就是很好的补血食物.先来说说南瓜.多数人都吃过南瓜,南瓜味道甜甜的,闻上去还有一股清香.中医认为,它味甘,入脾经,有强健脾胃的作用.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得到补益,气血自然旺盛.因此李时珍说南瓜"色黄味甘,峻补元气,不得以贱而忽之.……食之滋津益血."
有一些女性天气稍稍一凉,就会经常腹痛.而且观察一下这些女性,多数有这么一些特征,脸色发白,怕冷畏寒,说话声音比较低弱细微,干活儿容易累,平时爱生一些小病,月经来得少,经常还会延迟.通过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些女性,或多或少有一些血虚、气虚.中医讲"血不足则气亦虚,气虚则寒自生",这些女性的腹痛属于由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寒性腹痛.
不少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平时感觉四肢冰冷,身体少温,尤其是冬天特别怕冷.这是什么缘故呢?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肾阳虚衰或气血不足.
目的 浅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感悟及组方用药特点.方法 通过分析产后缺乳的主要证候、病因病机及组方用药特点,结合典型病例分析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疗效及感悟.结果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乳症状,提高母乳喂养有效率.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可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辨证应用及推广.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推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黑质残存的神经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 Lewy小体。我国65岁人群的 PD患病率为1.67%,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1]。PD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一些药物只能改善其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本病属中医“颤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虚,风、火、痰为病之实。近年来,针刺治疗PD有一定的疗效,现将有关此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增加了个人、社会负担,治疗难度较大.吕仁和教授受中医学中气血与络脉、络病与癥瘕关系的启发,将气血不足与络病、癥瘕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消瘅期"微型癥瘕"基础上,提出了慢性肾脏疾病"肾络微型癥瘕"学说.吕师认为气血不足是造成"肾络微型癥瘕"的根本原因,因此益气养血须贯穿治疗始终,尤其是中晚期.临床用药时,也多选用益气养血之品.
扶正固本为中医治则之一,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肿瘤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取决于邪正双方的斗争力量,通过扶持正气、坚固根本、增强抗病能力,达到遏制肿瘤的复发、扩散、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控制肿瘤的发展.我们发现恶性肿瘤在发病过程中,大多出现贫血、头晕、饮食欠佳、肢倦乏力等一系列正气亏虚,气血不足,脾胃功能下降等症状.因此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尽管肿瘤部位不同,选用药物迥异,但扶正固本法已被认为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则,以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益肾填精之品取得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中医扶正固本法的理论是正确的,现列举病例数则介绍如下.
目的:观察养血散寒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养血散寒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均进行中医症状计分,测神经传导速度.试验共计12周.试验结束后进行两组症状计分、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41%,对照组有效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在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养血散寒颗粒治疗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对疼痛、乏力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综合疗效优于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对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均不明显.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周围软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发生病理性变化而导致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本病一般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近几年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许多年轻人也倍受颈椎病的困扰.颈椎病按其临床表现不同和受压部位不同,主要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最常见的症状是颈项僵硬、肩臂痛.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络脉淤阻,风寒湿邪入侵,痹阻于太阳经脉精隧不通,或久坐久立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虚精亏,髓不养骨.
以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相当于中医痹证的范畴,<素问@痹论>篇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历代医家均强调外邪致痹的重要性,将祛风除湿散寒、通经活络作为痹证的治疗原则,更有甚者凡见关节疼痛,则统施以风门套法,致使因虚而致的关节疼痛进一步加重.近年来有人提出痹证内伤说,认为痹证亦可由于内伤引起,经笔者临床观察,由虚而致的关节疼痛,多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引起,尤其是下列疾病所致的关节痛,以肝肾亏损所致者居多,采用补益肝肾法为主,用归芍地黄汤加味治之,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血痹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所致,以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为主症,发病年龄不限.笔者从1995年5月~1998年10月,采用围刺加拔罐治疗本病52例,疗效满意,同时设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6岁.初诊日期: 2009年10月19日.主诉:子宫脱垂4月余.既往因早年产后过早从事体力劳动,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近1年又因常作体力劳动,于4个月前出现子宫脱出,去医院检查,妇检提示:子宫颈及部分阴道前壁脱出阴道口外,诊为"子宫脱垂Ⅱ度".
陈×,女,30岁,2002年5月29日初诊.主诉:漏乳2年余.病史:自2000年3月发现漏乳(非哺乳期),挤压乳房时乳汁便从乳内溢出,色白,无乳房红肿疼痛,无痞块硬结,伴月经量少,色淡,每次仅持续2天.到协和医院妇科就诊,查:泌乳素正常;做乳房红外线扫描,除发现双侧轻度乳腺增生外,未见其他异常;做头颅核磁共振正常.考虑为内分泌失调,未予特殊药物治疗.既往史:2000年发现血压高,近2年体重增加近10 kg.查:双乳外观正常,无红肿及硬结;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肝郁脾虚,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治以疏肝健脾,补益气血,调理冲任.方法:患者仰卧位,用1寸毫针刺双侧足临泣,留针30分钟,每周针2次.治疗1次后,溢乳量已明显减少.共治疗5次而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1黄褐斑黄褐斑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面尘""面黑""黧黑斑""黧黑黯"等相似.本病之病因、病机较复杂,情志不遂、暴怒伤肝造成肝郁气滞,气血瘀阻于面则生斑;病久体弱、水湿久留、思虑伤脾导致脾虚不能化生精微,气血两亏,面部肌肤失养而生斑;房劳过度、惊恐伤肾使肾气亏虚,水邪上泛于面则生斑.说明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而气血瘀阻、气血不足、水湿上泛为主要病机.
(上接7讲)4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大多发生于躯干,也可发生于面部,亦属损容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外感毒邪,循经而发;或由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蕴湿化热,湿热搏结,复因外感时邪,湿热毒邪蕴阻肌肤而成;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血虚肝旺,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湿热虽退,皮疹虽消,而疼痛不止.
慢性肝炎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在于气血不足、肝脾肾受损,邪实责之湿热留恋、痰凝瘀血.邪气留连损伤正气使病程迁延,正气虚损抗邪无力致病情反复是其共同规律.笔者以健脾、柔肝、补肾三法为主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小儿厌食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指小儿因脾胃失调不欲进食,甚至拒食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不思饮食、纳差纳呆、食欲差甚或拒食.由于长期食少可致身体瘦弱,气血不足,易感受其他疾病,影响生长发育.中医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症,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疾病.其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属危重症及难治病症.1病因病理中医认为,本病起病多缓,但亦可急性发作.此外,由于气病日久必然伤血,阳病日久必损及阴,故临床上亦可见血虚阴亏之候,然多与气虚阳衰相兼为病,或为气血不足,或为气阴两虚,或为阴阳两虚之候.心之阳气不能速振,瘀血、痰浊、水饮难以速除,故病情多缠绵不愈,每一次复发均重伤正气,使心之阳气更虚,瘀血、痰浊、水饮等益盛进而复累及心之阳气,甚则出现阳损欲脱之证,因虚致实,因实致虚,如此反复,气虚、血瘀、痰浊、水饮恶性循环,使心衰日重,虚实难复,部分病人可因阳气暴脱而突然死亡.
益肾康脉胶囊系由补骨脂、麦冬、丹参等10多味中药研制而成,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瘀血阻滞、宗筋失养所至腰膝酸软、精神不振、气短乏力及阳萎、早泄等症.作者采用HPLC对君药补骨脂的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能较好的控制本品质量.
目的:探讨益骨汤对肾虚兼气血不足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按入院顺序,单号36例为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加钙片,双号36例为观察组,服用益骨汤,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DM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虚兼气血不足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益骨汤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