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床】相关文献(46)
  • 食管癌切除后食管床内胃食管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山西医药杂志》 CSTPCD 2000年1期

    我院自1984年11月以来,采用经左胸切除食管癌后食管床内胃食管重建术[1,2]治疗食管癌15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8例,男133例,女25例,年龄39~76岁,平均58岁.肿瘤长度2.0~11.0cm,其中食管上段癌11例,中段癌98例,下段癌49例.52例术前有心肺和胸部慢性疾病史(32.9%),其中伴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功能不全者28例;伴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肌损害、冠心病等心血管功能不全13例;伴有陈旧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11例;伴糖尿病1例.2例术前接受60Co放疗.

    食管癌切除 食管床 食管重建术 胸膜肥厚粘连 慢性支气管炎 心血管功能 现报告如下 食管上段癌 肺功能不全 临床资料 心律不齐 心肌损害 效果满意 伴糖尿病 胸膜炎 疾病史 冠心病 高血压 肺气肿 陈旧性
  • 同胞姐妹患贲门失弛缓症并食管平滑肌瘤或肌瘤样增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1998年2期

    例1女,21岁.食后呕吐6年,平卧时食物反流.查体:一般情况好,右肺呼吸音弱,叩诊呈浊音.消化道X线钡餐相示食管扩张,直径达11.0cm并突向右胸腔,贲门处呈"鸟嘴"样改变.术前诊断:贲门失弛缓症.1984年11月全麻下开胸探查,见食管下段明显扩张增粗.手术切除下段食管肌层达粘膜层,长约10cm,食管粘膜完整保留.贲门及胃壁切开2.0cm使粘膜膨出,将食管粘膜还纳入食管床,缝合纵隔胸膜.病理诊断:弥漫性食管肌瘤样增生.

    同胞姐妹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粘膜 纵隔胸膜 术前诊断 手术切除 食管下段 食管扩张 食管肌层 瘤样增生 开胸探查 肺呼吸音 病理诊断 粘膜层 右胸腔 消化道 食管床 弥漫性 浊音
  • 食管颈部吻合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BST 2001年1期

    1998年我们在常州市新能源医卫器材总厂的配合下,在WGW-A型弯管形吻合器的基础上,共同研制出专门用于颈部吻合的颈部吻合器(图1)。至 2000年2月应用该吻合器对33例胸段食管癌行颈部吻合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全组33例食管中、上段癌病人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6~64岁,平均56.3岁。手术径路为右胸三切口20例,左胸二切口13例。均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无吻合失败病例。  食管颈部吻合器特征:①吻合器采用长弯管形,抵钉座为短中心杆,与中心槽为插入式连接,便于胸腔吻合操作。②抵钉座根据食管粗细及肌层厚薄不等的特点,分别设计直径24 mm和26 mm两种型号的吻合器。③抵钉座为短中心杆,长6 cm,中间设一关节,弯曲时仅长2.7 cm,最小弯曲夹角80°,旋转200°,小巧灵活,便于颈部吻合操作。④抵钉座顶端设有一金属环,在安放抵钉座时与胃管暂时缝合相连,便于吻合完毕后输送胃管。⑤机身中心孔杆能伸出,抵钉座中心杆可在任一角度与中心孔插入对合。  手术方法 常规分离肿瘤及游离胃。在颈段食管游离完毕后,切开部分食管,用粗线将胃管与抵钉座金属环缝合连接,将抵钉座缓慢送入近端食管,并在抵钉座下缘作一荷包缝合,距荷包线远端0.5 cm处切断远端食管。弯曲中心杆关节将抵钉座送入胸颈食管床,在胸内将吻合器经贲门伸入胃底,同时逆时针方向旋出主机中心孔杆(已装上打孔针)完成胃壁打孔。在胸顶用血管钳扶直中心杆插入中心孔杆孔内,缓慢顺时针旋紧,并用手指保护吻合口,避免夹入组织。击发后旋松中心杆拔出抵钉座,剪断与胃管的缝线,将胃管送入胃窦部,闭合贲门。吻合口不作套叠,将胃壁与颈深筋膜和胸顶分别缝合数针封闭。  结果 本组33例吻合全部1次成功。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例;左侧气胸2例,经颈部切口加压及左胸置管排气愈合。无吻合口出血、狭窄及瘘发生。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3个月全部病例行 X线食管吻合口钡餐检查,证实吻合口通畅。  讨论 由于现有国内外所生产的吻合器并非专为颈部吻合所设计,突出不足之处是中心杆太长,在颈部安放抵钉座后中心杆无法回放到食管床内。因此,吻合操作只能勉强在颈部进行,不仅颈部创伤大,而且对胃游离要求高,并有胃体积较小者吻合张力大及胃底上提至颈部后易发生血运障碍等缺陷。颈部吻合器则克服了中心杆过长的缺陷,设计了短中心杆,并设置中间关节,弯曲时便于回放胸颈部食管床。  应用体会:①为使吻合口尽量处于最高位,在将抵钉座放入食管腔后嘱麻醉师持续轻拉胃管,然后再作食管荷包缝合。②本组病例吻合口均未行套叠包埋处理,保证了吻合口有效内径,避免吻合口狭窄的发生。③胸内上纵隔游离食管时应解剖到胸顶,以方便吻合器机身通过胸廓入口。④吻合完毕后,应将胃壁分别与胸顶及颈深筋膜各自缝合数针,彻底封闭胸廓入口,以起到吻合口减张、防止气体从颈部引流条进入胸内,及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可方便处理的作用。

    食管颈部 吻合器 吻合口 左颈部吻合术 中心孔 胃管 荷包缝合 食管床 游离 胸廓入口 弯曲 颈深筋膜 胃壁 设计 金属环 喉返神经损伤 关节 操作 病例 右胸三切口
  • 国产弯管形吻合器在经食管床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用弯管型吻合器经食管床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剖左胸用弯管型吻合器经食管床行主动脉弓上或胸顶食管胃吻合,同时缩胃.结果本组38例有36例一次性吻合成功,早期2例失败改为原位修补或弓旁手工吻合,全组患者无吻合口出血、瘘、狭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1个月进普食,无胸胃综合征,无咳嗽时返流.结论剖左胸用弯管型吻合器经食管床行主动脉弓上或胸顶食管胃端侧吻合同时缩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优点突出,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食管胃吻合术 食管床 弯管型吻合器
  • 左进胸一切口食管床途径行胃与食管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左进胸一切口食管床途径行胃与食管吻合对食管癌根治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左进胸一切口食管床途径行胃与食管吻合术.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食管胃区同位素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进胸一切口食管床途径行胃与食管吻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食管床 吻合 食管肿瘤 术后并发症
  • 食管癌小口切除食管床胃颈部单层吻合探讨

    《医药论坛杂志》 CSTPCD 2009年12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小切口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单层吻合术的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250例食管胸中段,食管胸下段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结果 食管胸中段癌33例,姑息切除3例,食管胸下段癌117例,姑息切除7例,其他均根治性切除,切除率100%.其中术后并发吻合口瘘9例,吻合口狭窄5例,并发肺炎4例,脓胸2例,吻合口炎及残胃炎共2例.并发症发生率5.2%.无吻合口出血,乳糜胸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小时20分左右,平均住院时间10.5天.结论 手术方法 简单易学,易推广,手术时间短,病人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除癌肿组织彻底,减少复发,符合原生理结构,保证吻合部位血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食管癌 小切口 食管床 单层吻合术
  • 经食管床颈部吻合治疗食管癌23例

    《实用全科医学》 CSTPCD 2004年5期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治疗食管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经食管床切开或不切开弓上三角胸膜治疗食管癌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痊愈.并发症为吻合口瘘(1例).结论经食管床治疗食管癌方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

    食管癌 食管床 吻合
  • 食管癌根治术中结缔组织及淋巴结的清除

    《中国医刊》 CA 2001年4期

    我院1987~1998年进行了食管癌根治手术117例.针对食管癌扩散以淋巴引流为主的特点,我们有计划的扩大了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手术中重点对腹区、纵隔区、颈区、食管床周围结缔组织及淋巴结进行了清除,提高了手术的疗效.报告如下.

    食管癌根治术 结缔组织 淋巴结清扫 根治手术 淋巴引流 食管床 纵隔 清除 疗效 报告
  • 左胸左颈经食管床胃一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探讨次全食管切除、左胸左颈经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2002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对食管中段、上段癌96例,行次全食管切除、左胸左颈经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即应用传统丝线手工吻合和常规器械吻合方法 ,行病例对照研究.本组病例中,应用传统丝线手工吻合50例,术后并发症占8%,常规应有器械吻合46例,术后并发症占6%,病例对照有差异.结论 切除食管范围上,节省手术时间上,术后恢复住院时间上.均有一定差异.相对比较使用吻合器优于手工吻合.

    食管癌 器械吻合 左胸 左颈 食管床
  • 经食管床超胸顶食管胃吻合治疗食管癌143例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7年18期

    2002年3月~2006年5月,我们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经食管床超胸顶食管胃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进行消化道重建143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食管癌 食管床 超胸顶吻合
  • 中下段食管癌三种术式探讨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9年1期

    目的:探讨中下段食管癌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3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左颈切口手工吻合(G1组)、左胸切口经食管床行左胸顶机械吻合(C2组)、左胸切口经主动脉旁行左胸顶机械吻合(G3组)三种手术方式(各10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胸液量、胃液引流总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心律失常、术后吻合口瘘、术前及术后3个月肺功能变化、术后3个月进食梗阻及反流等指标.结果:三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示食管鳞癌289例,小细胞癌4例,类癌4例,腺癌3例.上、下切缘无癌残留.G1组发生3例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治愈.G1组手术时间比G2、G3组长,费用较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相对较高,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G2组与G1、G3组相比术后胸液引流总量少,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3个月肺功能减退及食管反流症状较轻;三组术后胃液引流总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无差别.结论:中下段食管癌的三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患者肿瘤位置高低、术前肺功能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术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术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左胸切口经食管床行左胸顶机械吻合具有一定优势.

    食管癌 外科 吻合器 食管床
  • 经食管床全胃食管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河北医药》 CSTPCD CA 2010年5期

    目的 探讨经食管床全胃代食管重建术对于降低经主动脉弓前胃食管吻合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试验组76例与对照组8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食管床全胃食管重建术治疗食管癌较经主动脉弓前吻合在吻合口狭窄、胸腔胃扩张、胃液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经食管床全胃食管重建术对于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狭窄、胃酸返流、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具有明显效果,可选择病例广泛应用于临床.

    食管床 主动脉弓前 胃食管吻合 并发症
  • 胸腔胃纳入食管床法8例治疗体会

    食管贲门癌切除的食管胃吻合术中,以往术者都把上提到胸腔里的胃自然置于胸腔后壁作为胸外科的常用术式,此术式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经主动脉弓前的弓上吻合,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我院根据国内杂志介绍,采用胸腔胃纳入食管床法进行8例手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胸腔胃 食管床 食管胃吻合术 经主动脉弓前 现报告如下 术后并发症 贲门癌切除 术式 临床效果 弓上吻合 胸外科 手术 后壁 国内
  • 胸腔胃纳入食管床法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AJ CBST 2002年7期

    胸外科范畴内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按常规行肿瘤切除和消化道重建后,上提到胸腔里的胃顺自然置于胸膜腔后壁的办法,已成为胸外科常采用的术式.该术式有很多不足之处.我院对此进行了改进.共实施了29例手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胸腔胃 食管床 临床效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 胸外科 消化道重建 现报告如下 肿瘤切除 术式 胸膜腔 手术 后壁 范畴
  • 经食管床径路行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CD CA CBST 2015年20期

    食管癌临床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经左胸路径行食管癌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以往手工吻合由于食管床径路显露困难,移植胃大多数经弓前行弓上吻合,不仅使食管的切除线受到限制,而且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1,2〕。吻合器的使用使得经食管床径路行胃食管机械吻合成为可能,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而且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本研究观察经食管床径路行胃食管机械吻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

    食管癌 食管床 吻合术
  • 经食管床行弓上吻合治疗老年中下段食管癌42例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1年10期

    研究显示,食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食管癌发病明显上升,65~70岁达高峰,7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由于老年人一般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患有食道癌的同时可能合并多种脏器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为术后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对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是手术前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食管癌手术切除后多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但目前大多数弓上水平的器械吻合均采用主动脉弓前方式,经弓后食管床行弓上吻合应用较少<'[1]>.本文近年来采用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取得满意效果.

    食管癌 胃食管吻合术 食管床
  • 贲门失弛缓症的胸腔镜手术治疗(附15例报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02年3期

    1 临床资料 1998年9月-2001年11月,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8~65岁,平均42.8岁.术前准备同传统的开胸食管疾病手术.手术在全麻、双腔管气管插管、单肺(健侧肺)通气情况下进行.采用右侧卧位,术者站在病人的背侧.通常采用3~4个1.5~2.0 cm长的切口,胸腔镜切口位于肩胛线内侧第7、8、9肋间,另外3个操作切口在第6肋间的腋前线、腋后线,锁骨中线的第4或5肋间.进胸后,在肺萎陷的情况下,寻找下肺韧带并切断之,充分暴露并切开纵隔胸膜,将左下肺拉向肺门区,充分暴露食管床.

    贲门失弛缓症 胸腔镜 手术治疗 切口 纵隔胸膜 右侧卧位 下肺韧带 术前准备 食管疾病 气管插管 临床资料 左下肺 双腔管 食管床 健侧肺 肺萎陷 肺门区 通气 锁骨 前线
  • 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在食管中下段癌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中下段癌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的优越性.方法 剖左胸先游离胃做成管状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牵拉至主动脉弓上与食管吻合.结果 本组60例一次性吻合成功,全组无吻合口瘘,无胸胃综合征,无咳嗽时反流.结论 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优点突出,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 食管床 食管中下段癌
  • 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治疗食管癌265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STPCD 2006年9期

    2003年5月~2006年5月本院采用经胸行食管癌切除,胃经主动脉弓后上提至颈部,作食管胃一层吻合重建术治疗食管癌2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食管肿瘤 食管床 颈部吻合 不切肋 不断肋
  • 结肠代食管术后移植结肠癌一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2009年11期

    患者男,77岁,结肠代食管术后15年,胸骨后隐痛不适半月.患者于1984年因食管中段间质瘤行手术治疗,1994年食管间质瘤复发行顺蠕动横结肠代食管手术,采用的是后纵隔食管床径路.此次因胸骨后隐痛不适半月,进食后明显,行胃镜检查示结肠代食管术后,食管颈段与结肠吻合,距门齿32 cm处见绕移植结肠一圈的溃疡犁新生物,周边有不规则隆起,移植结肠肠腔有狭窄,内镜能通过(图1、图2).病理示腺癌.

    结肠代食管 术后 移植 胸骨后 间质瘤 胃镜检查 手术治疗 食管中段 食管手术 结肠吻合 患者 新生物 食管床 后纵隔 横结肠 不规则 腺癌 狭窄 蠕动 内镜
  • 左胸径路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1 500例临床分析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2009年3期

    目的 探讨左胸径路行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 5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标准左胸后外侧切口,胃代食管,食管床弓上机械吻合,吻合位置可达胸顶甚至超胸顶水平.术中常规清扫胸内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吻合失败,均一次击发成功.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及心肺并发症等,死亡5例.术后病理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左胸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食管癌 食管床 机械吻合 主动脉弓上
  • 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手术的应用

    《江苏医药》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4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后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的临床应用.方法 316例行Sweet手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分为经左胸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组(A组,179例,采用经左胸食管床管状胃-食管主动脉弓上或弓下吻合)和经左胸胸内胃-食管吻合组(B组,137例,采用经左胸胸内胃-食管主动脉弓上或弓下吻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减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或胸胃综合征、有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技术安全可靠,与胸内胃-食管吻合相比较,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食管癌 管状胃 食管床 食管癌切除术
  • 食管床胸膜顶部食管-胃机械吻合临床应用体会

    《江苏医药》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5年12期

    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共行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手术160例,其中有56例经左胸行食管床胸膜顶部食管残端-胃机械吻合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食管床 胸膜 机械吻合术 临床效果 切除手术 中上段
  • 食管床低负压引流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医学研究生学报》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期

    目的: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文中观察放置食管床低负压引流管对食管癌手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早期诊断及疗效,并探讨食管床低负压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216例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4例患者完成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后,置入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及食管床低负压引流管各1根(低负压组);92例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后,仅置入1根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以及发生吻合口瘘病例的确诊时间与瘘后恢复(自确诊瘘至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差异。结果低负压组与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4%vs 4.34%, P>0.05),发生食管胸内吻合口瘘患者吻合口瘘确诊时间[(5.43±1.62)d vs (8.25±2.22)d]及瘘后恢复时间[(29.29±10.18)d vs (78.50±20.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食管床低负压引流管有助于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及早治疗及缩短吻合口瘘的瘘后恢复病程。

    食管癌 食管床 低负压引流 吻合口瘘
  • 胸骨后置胃代食管食管癌根治术13例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 CSTPCD 2007年3期

    食管癌根治术,常用经右胸食管床胃代食管,经左胸弓上弓下胃代食管进行手术,及再次手术的胸骨后结肠间置代食管术[1].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开展胸骨后胃代食管术,治疗中上胸段食管癌13例,现报告如下.

    胸骨后 后置 胃代食管术 食管癌根治术 胸段食管癌 现报告如下 再次手术 结肠间置 食管床 经右胸 治疗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中管状胃两种上提途径的比较

    《浙江医学》 CSTPCD CA 2011年12期

    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腔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开展的时间不长,术中须将管状胃上提至颈部进行食管胃吻合.有多种上提途径,最常用的是食管床途径和胸骨后途径.笔者对经两种不同途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管状胃 不同途径 食管胃吻合 微创技术 外科治疗 腔镜技术 临床资料 对照分析 胸骨后 食管床 三切口 术式 时间 颈部 结果 患者
  • 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105例

    《实用癌症杂志》 CSTPCD 2010年1期

    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中上段(肿瘤上缘距门齿20~30 cm)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如常用经左胸、左颈食管胃颈部吻合,经左胸手工或机械食管胃主动脉弓前吻合等;而改良后的弯管型吻合器经食管床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后并发症较少.超胸顶吻合术系指不做颈部切口,而吻合口于胸顶部以上的吻合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该法治疗105例食管癌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其临床经验,手术治疗体会如下.

    食管癌 食管胃机械吻合术 食管床
  • 纤维蛋白封闭剂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作用

    纤维蛋白封闭剂是近年来临床工作中使用的一种高科技医用生物材料,其成分为自哺乳类动物血液中提取纤维蛋白原、8因子、凝血酶,模拟人体凝血机制的最后阶段,发挥止血,促进组织愈合,防止粘连,封闭缺损组织的功能.食管癌根治术中游离食管后食管床渗血,不易止血,我院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纤维蛋白封闭剂后,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减少明显,拔管时间提前,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对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纤维蛋白封闭剂 食管癌根治术 医用生物材料 封闭缺损组织 纤维蛋白原 手术中应用 组织愈合 止血 胸腔闭式 术后痛 时间提前 凝血机制 模拟人体 临床工作 患者康复 防止粘连 动物血液 引流量 食管床 凝血酶
  • 食管癌切除后行食管床内颈部食管胃吻合术126例的回顾性分析

    颈段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低,文献统计为0.35/10万,由于食管黏膜上含有丰富的淋巴管网,而且缺乏浆膜层覆盖,颈段食管癌可很快穿透黏膜层,侵透肌层,向外侵及气管壁、喉返神经及甲状腺,累及喉或下咽,常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难度较大.

    食管癌切除 食管床 颈部吻合 术后跟踪
  • 经左胸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附41例报告)

    《临床医学》 CA 2004年10期

    目的:探讨经左胸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左胸后外侧入路,游离胸段食管和全胃至幽门部,仔细探查;颈部取左胸乳突肌内缘切口,分离切除食管后将胃经食管床上提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4/41),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4%(1/41),低于文献报告的发生率.结论:应用本术式能减少病人肺功能的损失,消除胸内吻合口瘘凶险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过程,是一种适用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术式.

    食管癌 食管床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