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负笈求学近20年后,我的人生旅途将面临一个崭新的开始.于桃红柳绿之际,悄悄地,我慕名进京城,开始了"漂在北京".浮萍漂泊本无根,有人说漂泊是一种状态,但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因为无根而无羁绊,因无羁绊而少牵挂.于是乎,北漂一族们凭借绚烂的想象,构筑起各自五彩斑斓的梦想.初来乍到,京城若一座奢华迷人的人间舞台,风华绝代又气象万千,吸引着莘莘学子前赴后继筑梦于此.但京城的喧嚣却勾起另一种心情.行色匆匆的路人、车水马龙的环形路、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外表的热闹中分明衬托出观者内心的孤寂,漂在北京的最初心态是:北京的夜远不如家乡那般寂静和温暖.
农村糖尿病的现状根据资料,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978年为1%,1998年为3.2%,20年间升高5倍[1].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至尽尚无根治办法,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等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已成为我国农村严重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总之,农村糖尿病问题更为突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过敏性疾患.目前全球尚无根治地方法,近年来,随着哮喘吸入剂越来越广泛的被哮喘患者所接受应用,具有控制哮喘发作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易于携带等优点.
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简称"地贫")是我国南方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地贫是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合成缺陷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可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目前对此病尚无根治方法.地贫基因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病的分子病理机制,对早期诊断、临床治疗、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有重要意义[1].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是一种严重的出生缺陷,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1/1 000.迄今医学上尚无根治的方法,唯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产前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避免患儿的出生.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开始推广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项目.为正确评估DS产前诊断策略是否具有成本-效益和效果,掌握医疗机构开展此项服务的相关投入,并为合理制定价格政策提供借鉴,复旦大学课题组于2004年1月至7月对DS产前诊断项目标准成本进行了研究.
类风湿性主要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目前尚无根治此病的方法,西医治疗副作用大.中医艾灸往往显奇效,以下两条是多年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供参考:◎艾灸治疗选用灸道堂祛风湿专用雷火艾条,于距指、趾、腕、踝关节的穴位(阳溪,阳池,二间,解溪,昆仑,足通谷等)或痛点处进行悬灸,每穴5~ 10分钟;每天一次,一周为一疗程,休息一至两天,连续灸3个疗程.后选择一周3次,连续施灸3个疗程.之后每周2次巩固.
"睡"中治好了高血压一天,我到同事徐某家,其父亲因高血压头晕,正在服降压药.他告诉我,服药只能暂时缓解,血压时高时低,极不稳定,为对此症无根治之法甚感苦恼.我将"睡觉"辅助降压的方法介绍给他.他不信,但见我态度诚恳,不便拒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学练起来.一个星期后,头晕症状有所减缓,在服药的同时,坚持"睡觉"降压法,早晨起床前"睡"一遍,中午"睡"一遍,晚上上床后也先"睡"一遍,每遍15分钟左右.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后他去医院检查,血压已从过去的180/120毫米汞柱降至150/105毫米汞柱.这是过去单纯吃药从未有过的好疗效.两个多月后,血压完全正常了,且很稳定,精神也好转了,他表示要长期这样"睡"下去,永远摆脱病魔的纠缠.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久治不愈还可引起其他多种躯体疾病,甚至导致自杀行为,危害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安定,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己将其列为全球性的治疗和预防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本病尚无根治的方法,我们采用"醒脑调神"针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迄今尚无根治的特效方法.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目前对此尚无根治和预防药物.自1996年8月~1999年9月,我们采用益气滋阴、清热化瘀中药治疗本病32例,并与西药组20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只能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控制疾病进展,然而HAART需要终生服用,且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在治疗早期,严重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而中医药在改善这种毒副反应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患者更容易接受.本研究利用八珍汤加减改善HAART所致血液毒副反应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现报道如下.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患病率高达182.8/10成[1],以中老年人多见.本病治疗方法很多,但至今仍无根治方法.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家族中发病率为50%.患者全口牙龈严重增生,影响口腔生理功能和面部美容,给病人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仅靠切除增生牙龈组织来缓解症状.
精神障碍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作用,使机体对躯体疾病的敏感度及反应降低,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住院中既要注意精神症状的护理,又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躯体状况的变化,通过细心观察和各种检查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递增,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其病情控制除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自身管理[1].
精神障碍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作用,使机体对躯体疾病的敏感度及反应降低,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住院中既要注意精神症状的护理,又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躯体状况的变化,通过细心观察和各种检查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递增,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其病情控制除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自身管理[1].
据统计,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5%,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左右.在美国每年死于糖尿病的人数超过16万.在中国,随着寿命的延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因此,糖尿病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在当前世界医疗条件下,糖尿病尚无根治的好办法,一旦患病需要终生治疗.
精神分裂症被称为世纪顽症,由于病因不清,至今尚无根治的方法.据卫生部最新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疾病总负担(经济上、精神上)已超过癌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现代医学已由原生物性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模式转变,作为精神疾病的精神分裂症尤为如此,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转归和愈后方面极为重要.
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初步估计,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中的痴呆患者已超过600万人,约占全世界老年期痴呆患者的1/4[1].痴呆病程漫长,尚无根治方法,大部分时间生活不能自理,需部分或全部由他人照料.长期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痴呆照料者生活质量带来颇大影响.为此,本研究对痴呆照料者共26人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简称综合干预),并与非干预组作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高的常见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往往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众多因素影响.目前对精神分裂症尚无根治的方法,精神分裂症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下降,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受损,同时也影响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好的恢复,社会和职业功能较少受损,较好的长期结局、减少住院次数和药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尤其是加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的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但是及时有效地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好减少痛风的发作,使病情逆转.我院自2006年来采用点式偏振光配合口服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6例,并与同期该病症单纯服用药物治疗35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然缓解与加重相交替的慢性疾病, 目前无根治疗法.[1]高原系统性红斑狼疮(PSLE)由于高原低氧与狼疮病变的双重侵害,其重要脏器的受累较平原患者严重, [2]致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长期的治疗和休养,又使得患者经济拮据,加之激素引起的体型改变等因素,给病人和家庭带来危机,病人出现巨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产生焦虑、恐惧、压抑、悲伤、失望等心理反应.如何应对这些心理压力, 是PSLE病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1990~1999年我们观察了50例PSLE病人的心理应对方式和策略,现报告如下.
帕金森病是一种渐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左旋多巴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但使用5~10年以上,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运动波动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如何应用药物及其他方法来控制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推迟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及异动症的发生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对目前剂末现象的总体研究做该综述。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免疫、神经、生化等多个系统影响.除了皮肤受累外,还可以侵犯其他系统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可控制或治愈,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目前全球有3亿5千万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1].至今尚无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所以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降低继发性肝硬化和肝癌的有效措施[2].现将研究和应用乙肝疫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宿主免疫耐受,同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cccDNA高度耐药,使抗病毒不易彻底清除.为进一步解决此难题,可通过2个途径解决:①免疫疗法,提高宿主免疫功能;②减少复制,同时阻断新病毒再次感染肝细胞,从而达到减少cccDNA目的.因此,我们根据我院汪俊韬教授临床经验,采用干扰素、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四联疗法联合抗病毒治疗,经临床实践收到较好效果,特汇报如下.
溃疡病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病(duodenal ulcer,DU)突出的临床表现.DU疼痛与进食有固定关系,疼痛往往发生在胃处于空虚状态时,进餐后消失.针对这一表象;应用思维科学认真研究,总结归纳进食后与DU痛缓解相关机制的证据;循证演绎与DU疼痛进餐后消失的相关机制发生作用的具体过程,进行推理分析:进食后不久胃开始排空与进食后DU疼痛消失是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后相继发生的.在这一时间段中胃排空时的胃内容物和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是必然发生的主要机制;在非消化期(空腹时)人胃腺体不分泌酸性液体,而分泌一些中性或碱性液体.因此;完全排除了是空腹时的酸性胃液直接或间接的对溃疡产生刺激而发生溃疡痛的猜测.随之餐后疼痛的消失是酸被食物缓冲的结果的推断已无根据.目前解释使用抑制胃排空的药物缓解DU痛是因使胃酸不能到达溃疡处所致;当解释使用促进胃排空的药物缓解DU痛是因减少了胃酸与溃疡接触的时间,既矛盾又无根据.根据内脏性疼痛产生的原因;胃肠道对于刀割、针扎、烧灼并不引起疼痛,通过逻辑思维;归纳DU疼痛与进餐后消失机制相关的证据,进行类比推理.试探性地演绎胃排空过程中DU疼痛发生与缓解转化的具体过程.作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科学推理.很多证据表明;进食后DU疼痛缓解的主要原因;是胃排空过程中发生的胃十二指肠协调机制和胃内容物的抗溃疡痛机制作用的结果.这种关系的证据可在一些与胃排空机制相关的药物、食物、及疾病等相关的机制中得到表达.
糖尿病迄今尚无根治的方法,但它是可以控制的,其并发症也是可以预防的.通过试验观察,我们发现按摩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糖的利用,使糖的吸收减少;同时可以改善微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掌握好基本的按摩手法和取穴技巧,就可以为自己或家人按摩.★★最基本的按摩手法按法:分指按和掌按两种.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垂直按压,停留片刻,然后慢慢松开,再作重复按压.动作要平稳,不可用力过猛或突然用力.骨质疏松者不宜使用.点法:指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食指,以拇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持续点压,力量由轻到重,达最大力时停留,并重复;肘点法,屈肘,用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用力由轻到重.
初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过后,儿子莫名其妙地病了,经过抢救被确诊1型糖尿病.当时的我们感觉天塌下来一般地绝望.曾经瞪着天花板一宿一宿到天亮.在无数个痛苦而绝望的日子之后我们一家终于又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了,只是这轨道永远不和原来的重合了,于是我们开始了新的控糖生活.每天早上做好早饭,我就给儿子测血糖注射胰岛素,整个白天在学校打针测血糖都是儿子独自面对.当时有人建议让孩子休学治病,在了解了目前并无根治的办法之后,我选择了继续让儿子回到班上读书.
恶性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由于目前大多数恶性肿瘤尚无根治的办法,对于“人财两空”这样的最终结局往往不易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加之受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工作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医患矛盾,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加强并做好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工作,是加强医患关系、消除隔闺、化解误会、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病情大多呈进行性发展,目前尚无根治方法.Fournie[1]报道自身反应性B和T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异常,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朱新华等[2]曾报道三氧化二砷能诱导恶性淋巴细胞凋亡;故设想三氧化二砷因可能诱导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凋亡而对SLE有治疗效果.本实验目的是通过三氧化二砷对BXSB自发狼疮鼠血清自身抗体与肾小球免疫球蛋白沉着情况的研究,探讨该药对SLE有否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