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相关文献(2754)
  • 轻症干燥综合征需要温和治疗

    《大众健康》 2014年11期

    我今年36岁,2年前开始觉得口干,最近半年两眼开始干涩、有异物感.眼科认为是干眼症,让我滴人工泪液和消炎眼药水,用药后症状有改善,但是离不了眼药水.有医师说,可能是干燥综合征.请问,我该如何进一步诊治呢?上海 李燕李燕:你好!你患干燥综合征的可能性很大,需在风湿免疫科进一步检查以确诊.临床上,干燥综合征以口眼干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不明,最常见的症状是口干、眼干、鼻干,以及大量的蛀牙等,有时会累及肝脏的毛细胆管上皮、肾脏的肾小管上皮,从而出现肝肾功能的损害;较常见的还有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关节痛、下肢的紫癜样皮疹等.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异常,会出现许多自身抗体,如SSA、SSB(结缔组织)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唇腺的活检如发现明显的腺体炎症,对本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干燥 眼药水 肾小管上皮 类风湿因子 最近半年 自身抗体 症状 人工泪液 免疫功能 毛细胆管 结缔组织 肝肾功能 风湿免疫 发病机制 血小板 关节痛 干眼症 白细胞 紫癜 诊治
  • 132例白癜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2010年1期

    目的 通过分析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相关自身抗体的水平,以探讨自身免疫在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法、乳胶凝集法检测132例白癜风患者与5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比较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各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结果 白癜风患者TPO、TGAb及RF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部分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自身免疫与白癜风的发病密切相关,对白癜风患者进行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预测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白癜风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 结缔组织病患者81例血清抗核抗体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CA 2001年4期

    结缔组织病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共同的特点是累及结缔组织丰富的器官,引起多系统病变.这组疾病具有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有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的存在.我们分析了自199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系统性硬化症(SSc)、干燥综合征(SS)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共81例,就其抗核抗体检出情况进行了观察总结,现报告如下.

    结缔组织病 患者 血清 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化症 免疫功能异常 现报告如下 多发性肌炎 自身抗体 皮肌炎 混合性 多系统 体液 体检 器官 干燥 病变
  • 健康人群中抗核抗体的表达与分布趋势

    《山西医药杂志》 CSTPCD CA 2016年3期

    抗核抗体(ANA)是泛指一类具有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它是一种自身抗体[1].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而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它们除存在血清中,也可以存在其他的体液和滑液、胸腔积液和尿液中,且可通过胎盘.

    健康人群 抗核抗体 种属特异性 自身抗体 胸腔积液 细胞核 血清 体液 胎盘 器官 尿液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山西医药杂志》 CSTPCD CA 2008年1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la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并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目前,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为抗dsDNA和抗Sm抗体,但是这些抗体的敏感性均较低,在SLE早期不易发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血清 抗核小体 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 器官损伤 检测指标 全身性 敏感性 组织
  • 骨桥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山西医药杂志》 CA 2011年6期

    近年来对骨桥蛋白[1]的研究除了在肿瘤方面以外, 还发现其在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3].本研究通过检测骨桥蛋白在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RA 疾病活动、功能状态、骨侵蚀以及血清学自身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骨桥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骨桥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血清 表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 炎症反应 临床意义 疾病活动 功能状态 发病过程 血清学 外周血 骨侵蚀 肿瘤 指标 检测 分析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自身抗体的检测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9期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自身抗体的检测情况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 通过酶标板类型、封闭条件还有抗原用量等条件展开优化,在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抗体中建立ELISA检测方法.结果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不明原因发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以及皮肌炎等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了比较高滴度的抗Bfgf的lgM、lgG自身抗体.结论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大量的Bfgf的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进行探讨可以把Bfgf自身抗体的调查研究作为研究的基础.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Bfgf 自身抗体
  • 浅析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

    《健康大视野》 2013年3期

    目的:对乙肝患者的自身抗体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找出自身抗体与乙肝病发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为控制患者病情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乙肝抗体的方法 为定量实时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的方法 为间接荧光法;应用了生化检测仪检测了AST以及ALT,应用了印迹免疫法对肝抗原抗体进行了检查.结果:在肝抗原抗体方面,在血清当中检测出了以下自身抗体:APCA抗体、LC-1抗体、AMA抗体、ANA抗体以及SMA抗体等,以上抗体的阳性率较低;在抗核抗体即ANA方面,阳性率为13.82%;低滴度为ANA的主要表现形式,核均质型以及核颗粒型是主要的ANA核型.结论:乙肝患者的肝细胞以及肝功能被不断破坏的过程中,其自身免疫机制则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自身抗体 乙型肝炎 特征
  • 抗前列腺素D合成酶自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不育症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02年3期

    目的:证实抗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自身抗体的存在,建立检测该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探讨其在不育症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用纯化的重组L-PGDS作为抗原,建立检测抗L-PGDS自身抗体的ELISA法,并用特异性L-PGDS吸附试验检测ELISA法的特异性,同时检测ELISA法的重复性,并对204例不育症病人的精浆和血清中抗L-PGDS自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特异性吸附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实,ELISA法稳定可靠,114例不育男性中精浆抗L-PGDS自身抗体阳性者49例(34.0%);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病人的阳性率(48.5%和43.2%)明显高于正常精子数的不育男性(23.0%)(P<0.01和P<0.05).60例不育病人血清抗L-PGDS自身抗体阳性18例(30.0%).结论:不育症病人精浆和血清中存在抗L-PGDS自身抗体,建立的ELISA法稳定可靠,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标本检测.

    前列腺素D合成酶 自身抗体 不育症 精浆
  • 卵巢早衰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生殖医学杂志》 CSTPCD CA 2005年2期

    自身抗体的存在及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共同促进卵巢早衰的发生.卵巢早衰患者体内多有如抗卵巢抗体等器官特异性抗体和抗类固醇细胞及其酶抗体等自身抗体,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雌激素及中医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疗效均不理想.本文对近年有关卵巢早衰的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卵巢早衰的发病机制,制定高危人群及早期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卵巢早衰 自身抗体 淋巴细胞亚群 分子免疫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抗体对大鼠小动脉功能的影响

    《生殖医学杂志》 CA 2013年1期

    目的 采用微血管环技术,观察抗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的自身抗体(AT1-AA)对主要脏器的小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大脑中动脉、肾动脉、子宫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的直接作用,明确该自身抗体对子痫前期患者主要脏器的影响.方法 利用MAb Trap Kit试剂盒对子痫前期患者抗体阳性者血清中的抗体IgG进行提取和纯化,用血管环技术检测纯化后的抗体对大鼠小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AT1-AA浓度依赖性收缩大脑中动脉和冠状动脉,1.0μmol/L的AT1-AA可使大鼠大脑中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最大收缩张力从对照组的(0.03±0.02)mN分别增加到(0.82±0.09)mN和(2.51±0.19)mN,而对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子宫动脉的收缩作用不明显.结论 AT1-AA浓度依赖性地增强大鼠大脑中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收缩,可能是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子痫前期 抗血管紧张素II 自身抗体 微血管环
  • 238例血清抗Ro-52抗体阳性分析

    《医疗装备》 2016年3期

    目的 探讨抗Ro-52抗体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Ro-52抗体,回顾性分析238例阳性结果 构成比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238例阳性结果 中,构成比较高分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3.5%,类风湿性关节炎16.8%和干燥综合征16.0%.抗Ro-52常伴随抗SSA、抗SSB及抗RNP出现,主要见于SLE、SS及RA.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起始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也较为复杂.抗Ro-52抗体可存在多种疾病,仅能作为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疾病可能的提示,并不具备高特异性.但作为高阳性率自身抗体,在联合检测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抗Ro-52抗体 风湿性疾病 自身抗体
  • 自身抗体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及实验室特点

    《医疗装备》 2016年5期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采集26例自身抗体阴性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X线检查等临床指标,分析此类患者临床特点;随访中每半年做一次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GPI、ACCP、AMCV及RF,分析此类患者实验室特点。结果(1)这类患者平均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晨僵时间较短,关节肿痛数较少,X线骨侵蚀多集中于Ⅰ期;(2)在随访中,陆续有患者被检出自身抗体,半年后检出4例(15.38%),一年后检出9例(34.62%),一年半后检出16例(61.54%),两年后检出19例(73.08%)。结论随病情发展和变化,一些患者自身抗体也会陆续被检出,理论上存在病情变化加重的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抗体
  • 自身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脏器损害相关性的研究

    《医疗装备》 2017年1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临床常见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由自身免疫介导,突出表现为免疫性炎性反应,病程中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并将补体激活,经由免疫复合物沉积途径诱发疾病,并损伤多系统组织器官.临床发现,SLE部分自身抗体水平变化可能关联于特定脏器损伤,因此临床多检测自身抗体水平,以辅助诊断明显症状出现前的相关疾病,该文主要分析自身抗体与SLE患者脏器损伤的关联.

    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脏器损害 关联进展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诊断作用

    《医疗装备》 2017年10期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方法应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5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试验组,再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53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人员的ANA、抗dsDNA、抗rRNP及抗SM等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方法应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可有效地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确诊率、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诊断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2年2期

    目的 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自身抗体在健康志愿者、肺癌患者及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差异,并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100名健康志愿者,112例肺结核患者,31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EGFR自身抗体的含量.结果 EGFR自身抗体在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相对含量(1.475±0.806)与肺癌患者血清中的相对含量(1.625±0.9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3,P=0.127);而EGFR自身抗体在肺结核患者(2.298±1.414)与健康志愿者(1.475±0.806),肺结核患者(2.298±1.414)与肺癌患者(1.625±0.988)血清中的相对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7,P=0.022;t=4.566,P=0.043).结论 EGFR自身抗体在肺结核患者中含量最高,在健康志愿者血清中含量最低,EGFR自身抗体血清含量的差异有可能为肺结核和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

    结核 肺/诊断 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自身抗体 诊断 鉴别
  • 65年疣状皮肤结核病一例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1年12期

    病史资料患者,女性,70岁.主因"左臀部、下肢红斑块伴瘙痒进行性加重65年"于2010年6月21日住院.患者自5岁起左侧臀部出现米粒大小丘疹,瘙痒,逐渐扩大成一分硬币大小斑块,表面有少量白色鳞屑,无渗出,当地诊所一直以"牛皮癣"给予外用药物治疗.斑块时轻时重,并逐渐向四周扩大,原斑块周围逐渐出现同样丘疹,并扩大呈斑块、相互融合,一直在小诊所就诊.斑块缓慢扩大,发展至对侧臀部、腹股沟、下肢,瘙痒剧烈,因搔抓出现糜烂渗出并有结痂.因臀部出现溃疡疼痛而来院就诊.1年前院外检查:皮肤活检,病理示慢性炎症表现;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平稳,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双侧臀部、会阴部、腹股沟、左侧大腿至膝关节处可见暗红色浸润性斑块、结节,触之有鼻尖样硬度,无明显压痛,表面有少量鳞屑.斑块边界清楚,边缘略隆起.左侧臀部近肛门处有5 cm× 3 cm×0.3 cm溃疡,边界规整,基底平坦,无脓性分泌物(图1).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自身抗体、补体C3、补体C4均正常.胸腹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肝、胆、胰、脾、肾B超检查无异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2+).真菌多部位多次检查均阴性,真菌培养阴性,溃疡及斑块处皮损病理检查诊断为皮肤结核(图2,3).

    皮肤 实验室检查 斑块 臀部 真菌培养 阴性 外用药物治疗 瘙痒 溃疡 结核菌素试验 腹股沟 浅表淋巴结 脓性分泌物 自身抗体 诊所 一般状况 相互融合 下肢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
  • 卵巢早衰患者血清AOAb、ACA及TG-Ab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2008年12期

    目的:通过测定卵巢早衰(POF)患者血清中抗卵巢抗体(AO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水平,探讨POF的自身免疫致病机制.方法:POF患者30例为研究组;月经周期规律,尿LH或B超监测有正常排卵,因男性因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OAb、AEA、ACA、ANA、TG-Ab、TM-Ab的水平.结果:研究组AOAb、ACA、TG-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455,P<0.05;x2=4.320,P<0.05;x2=4.356,P<0.05);两组间AEA、ANA、TM-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F患者血清中AOAb、ACA、TG-Ab阳性率显著高于非POF妇女,POF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卵巢早衰 抗卵巢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自身抗体
  • 抗磷脂抗体与反复流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5期

    流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其病因较为复杂,自身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发生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妇女体内,常常会分离到一些自身抗体,其中以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最为普遍.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近十几年来临床上新发现的一种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与其体内的APA密切相关,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肢端顽固性溃疡等[1-3].这些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多个并存.本文主要讨论APA的特点,致流产的机理研究、临床研究进展和主要治疗原则.

    抗磷脂抗体 习惯性流产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研究进展 顽固性溃疡 溶血性贫血 妊娠并发症 器官特异性 自身抗体 治疗原则 临床症状 血栓形成 体内 免疫因素 机理研究 反复流产 血小板 肢端 特征 妇女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临床研究

    背景:许多研究认为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靶肽段,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不清楚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其它心脏病有关.目的:本研究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探讨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这两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40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发病2-4周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同时以41例正常人(NC)为对照组.结果:①自身抗体阳性率:AMI组发病24小时内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15%(6/40)和17.5%(7/40),与NC组的7.3%(3/41)和9.8%(4/41)比较无差异(p>0.05);AMI组发病2-4周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2.5%(17/40)和50%(20/40),明显高于NC组(p<0.01);②自身抗体滴度:AMI组发病24小时内心脏β1受体自身抗体平均滴度为1:89.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2(p<0.05),M2受体自身抗体的平均滴度为1:36.2,与对照组的1:2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MI发病2-4周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滴度分别为1:54.4和1:8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存在于AMI患者血清中,它们可能参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也可能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变化相关;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仅存在于AMI发病2-4周患者的血清中,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在AMI后2-4周开始参与并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 β1受体 M2受体 自身抗体
  • 自身抗体与血浆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系统医学》 2018年8期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的自身抗体与血浆炎症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45例,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相同时间内健康体检者45名,纳入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自身抗体与血浆炎症指标,将测定的结果 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分别为(1.92±0.34)μg/L、(14.21±1.63)mg/L和(0.75±0.05)ng/L,高于对照组的(0.21±0.05)μg/L、(7.02±1.03)mg/L和(0.31±0.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T、CPR以及IL-6阳性率分别为0.0%、2.2%和2.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8.9%、86.7%和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者的自身抗体可能存在阳性,在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的诊断中选择自身抗体与血浆炎症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准确诊断,临床价值较高.

    自身抗体 炎症指标 联合检测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 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将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应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分析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10月该院收入的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验组)及30名健康体检者(参照组)作为实验目标,两组受检者都接受不同自身抗体检测,并对实验组开展抗Sm+AnuA、抗dsDNA+AnuA、抗dsDNA+抗Sm、抗dsDNA+抗Sm+AnuA联合检测,观察和统计60例受检者的不同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检出情况,观察和统计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及单一抗dsDNA检测的阳性情况.结果 参照组健康体检者的ANA阳性例数、抗dsDNA阳性例数、AnuA阳性例数、抗Sm阳性例数、ARPA阳性例数、抗nRNP阳性例数、抗SSA阳性例数、抗SSB阳性例数、AHA阳性例数均少于实验组患者数据值(28例、10例、10例、7例、4例、8例、12例、8例、4例对比1例、0例、0例、0例、0例、0例、0例、0例、0例),(χ2=48.6341、12.0000、12.0000、7.9245、4.2857、9.2308、15.0000、9.2308、4.2857,P=0.0000、0.0005、0.0005、0.0048、0.0038、0.0023、0.0001、0.0023、0.0038<0.05),抗Sm+AnuA、抗dsDNA+AnuA、抗dsDNA+抗Sm、抗dsDNA+抗Sm+AnuA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单一抗dsDNA检测的数据值(60.00%、63.33%、70.00%、73.33%对比33.33%),(χ2=4.2857、5.4060、8.0756、9.6429,P=0.0384、0.0200、0.0044、0.0019<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不同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获得较好诊断效果.

    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价值
  • 硬皮病和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抗体

    《中老年保健》 2017年12期

    硬皮病的自身抗体硬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以胶原纤维沉积、硬化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内脏器官包括消化道、肺、肾脏和心脏等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特征.根据皮肤病变范围以及内脏器官是否受累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局限性硬皮病以局部皮肤病变为主,不累及内脏器官;系统性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除有皮肤病变外,常可累及内脏,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局限性硬皮病无特殊自身抗体.

    局限性硬皮病 干燥 患者 系统性硬皮病 内脏器官 结缔组织病 自身抗体 皮肤 弥漫性 病变 系统性硬化 胶原纤维 功能异常 消化道 纤维化 心脏 特征 肾脏 临床 局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自身抗体

    《中老年保健》 2017年7期

    自身抗体在体内是如何产生的人体自身组织或器官(抗原成分)刺激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反过来又和自身组织或器官发生反应,引起组织或器官的特异性损伤,这种抗体称为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别于人体对外来抗原如病毒、细菌、药物、食物等产生的抗体,如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等.自身抗体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及预后判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 自身抗体 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链球菌溶血素 组织 器官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 浆细胞 类风湿因子 预后判断 异性损伤 乙肝病毒 人体 抗原 抗核抗体 发育分化 表面抗体 治疗
  • 皮肌炎知识十二问(二)

    《中老年保健》 2017年4期

    问题5皮肌炎需要做哪些检查?1.体格检查.2.肌肉磁共振成像:可探知肌肉的受累范围,用以诊断分类和治疗管理.它也可引导最合适的活检部位.3.肌电图检查:以针电极插入到骨骼肌,在细胞外记录、放大,并通过示波器显示肌纤维的电活动,用于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4.病理活检: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5.血清酶测定:高水平的血清肌酶是肌肉受累的标志性参数.在疾病急性期,肌肉损伤释放到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是最敏感的肌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也可升高.6.自身抗体:帮助诊断,也有助于肌炎进一步分类.

    皮肌炎 诊断和鉴别诊断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肉损伤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清肌酶 肌电图检查 细胞外记录 示波器显示 乳酸脱氢酶 磁共振成像 自身抗体 治疗管理 诊断分类 体格检查 肌酸激酶 病理活检 针电极 醛缩酶 酶测定
  • 儿童癫痫中的神经元抗体:临床特征和未经免疫治疗的历史队列远期预后

    《癫痫杂志》 2017年4期

    神经元细胞表面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中起着明确的作用;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在不伴脑炎的儿童癫痫中也见神经元抗体阳性的报道.文章旨在评估神经元抗体对儿童癫痫患者远期预后是否有影响.该前瞻性研究患者来自荷兰儿童癫痫研究(Dutch Study ofEpilepsy,DSEC)的4个中心,于1988年-1992年期间招募患者(n =178),均未接受免疫治疗.以健康且年龄匹配的骨髓捐赠者作为正常对照(n=112).所有受试者均使用标准方法,检测血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NMDAR)、0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 (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 like 2,CASPR2)、contactin-2、谷氨酸脱羧酶和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e 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复合物抗体.均未使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样本检测.并将抗体检测结果与随访15年以上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17例患者(9.5%)神经元抗体检测为阳性,分别为VGKC复合物(n=3),NMDAR(n=7),CASPR2(n=4)和contactin-2(n=3),同时有3名(3/112,2.6%)健康对照者神经元抗体检测为阳性,VGKC复合物(n=1),NMDAR (n =2) (P =0.03).虽然抗体滴度相对较低(细胞表面抗体≤1:100),但17例阳性样本中有8例(47%)可与活性海马神经元表面结合,提示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在抗体阳性患者中更多见预先存在的认知障碍(9/17vs.33/161,P=0.01).14例抗体阳性患者接受了规范的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其中3例(17%)为耐药性癫痫,但与161例抗体阴性的患者中16例为耐药性癫痫(16人,10%)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6和/或12个月有随访样本的96例患者中,7例之前抗体阳性患者中6例抗体转阴,相反,另有7例患者在随访时第一次出现了抗体阳性.在9.5%的儿童新发癫痫患者中发现低水平的神经元抗体阳性,虽然抗体不一定会持续存在,但在随访中可见神经元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这表明抗体可能是由于神经元的损伤或炎症的继发反应所产生的.此外,由于抗体阳性的儿童癫痫患者对规范AEDs的反应和远期预后与抗体阴性患者没有差异,提示在儿童癫痫中常规进行神经元抗体检测意义不大.抗体阳性组中预先存在的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较高,17例患者中7例患者CASPR2和contactin-2抗体阳性,以及17例血清样品中8例与活性海马神经元的结合表明,即使是继发反应,神经元抗体也可能参与到儿童癫痫的共病发生中.

    自身抗体 儿童癫痫 电压门控钾通道复合体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 微波辐射技术在自身抗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微波辐射技术与免疫荧光常规染色法对包括抗核抗体在内的20余种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效果和染色时间长短.方法:血清用PBS液1:5稀释后,置于微波炉内辐射1.8分钟;切片用PBS液振洗后滴加羊抗人IgG或Y-球蛋白免疫抗体,缓冲甘油封固,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免疫荧光常规染色法比较,微波辐射促进染色法组织和细胞形态结构及背景清晰,荧光亮度较强,促进染色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微波辐射技术能加快自身抗体诊断速度.

    微波辐射促进染色技术 自身抗体 免疫荧光常规染色法 快速检测
  • 血浆置换术的护理

    血浆置换(PE)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浆和细胞成分分离,弃去血浆,将细胞成分和等量的血浆替代品输回体内,以清除体内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与蛋白相结合的毒物等)来治疗一般疗法无效的多种疾病.2009年9月~2012年7月,将血浆置换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血浆置换术 细胞成分 血细胞分离机 免疫复合物 自身抗体 致病因子 辅助治疗 体内 多种疾病 护理体会 成分分离 替代品 去血浆 血液 清除 疗效 疗法 患者 毒物 蛋白
  • AKA和CCP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RA患者183例,非RA患者131例及健康对照组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CCP;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并采用四格表法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RA组AKA、CCP的灵敏度分别为31.3%、84.5%;特异度分别为92.1%、93.1%.结论:AKA、CCP自身抗体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淋巴细胞破坏小叶间胆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多发于中老年妇女,患者血清中常常出现抗线粒体(AMA)-M2,该抗体是PBC的血清学标志[1],分析96例PBC患者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结果,构成检测PBC的自身抗体谱,以探讨自身抗体谱在PBC诊断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体谱 联合检测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清学标志 淋巴细胞 临床应用 老年妇女 抗线粒体 患者血清 诊断 价值 构成 胆管 病变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