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诊断】相关文献(372)
  • 安徽省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前的诊疗情况调查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9年10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疗机构结核病人诊疗情况和转诊工作,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理结构,选择萧县、定远县、肥西县、贵池区等4个县(区)开展此项工作,能基本上反映出安徽省的情况.对2008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的并到专科门诊就诊的所有肺结核病人逐个进行<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前的诊疗情况个案调查表>问卷调查.结果 83.4%的肺结核病人有症状时,首选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有90.8%的病人进行了转诊;在其他医疗机构诊疗人均花费1 422元;仅有14.9%的做过痰涂片检查;调查对象身体正常时人均年收入5 056元,患病后年收入为2 479元.结论 医疗机构对结核病病人的转诊较好,但病人在转诊前诊疗的花费较大,可能会影响病人进一步接受规范治疗的依从性.

    结核 肺/诊断 结核 肺/经济学 转诊和会诊 计算机通信网络 安徽省
  • 三门峡市2004-2007年肺结核痰检室间质量评估效果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9年5期

    目的 探讨室间质量评估(EQA)在痰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4-2007年全市采用痰检室间质量评估抽取的4 133张痰涂片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开展室间质量评估痰片合格率从2004年的71.2%到2007年的90.7%,痰检结果阳性符合率从2004年95.9%达到2007年98.7%,阴性符合率从2004年97.8%达到2007年的99.5%.结论 采取室间质量评估是提高痰涂片检验质量的重要保证.

    结核 肺/诊断 质量控制
  • 实变型肺癌与结核性肺实变CT影像对照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7年2期

    目的 探讨实变型肺癌与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的差异,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50例肺叶、肺段实变表现的肺癌与同期50例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资料.分别对两组实变的分布、密度、空洞、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征、血管造影征、叶裂膨出征以及其他肺野不同特点的播散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包括,多发肺叶、肺段实变(肺癌22例,结核9例)、单发下叶肺实变(肺癌17例,结核10例),均匀肺实变(肺癌36例,结核17例)、实变伴液化(肺癌4例,结核33例)、空洞或囊腔(肺癌10,结核28例),实变内充气支气管管腔狭窄(肺癌18例,结核7例)、管腔扩张(肺癌4例,结核15例),实变周围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征(肺癌7例,无结核病例).结论 实变的密度、好发部位、病变多叶多段分布、是否易于形成液化空洞、环绕于实变周围分界清楚的磨玻璃征及多种性质并存的气道播散病变影像等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仍需综合各种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结核 肺/诊断 肺癌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 不同靶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比较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5年8期

    目的 探讨针对hspX、gyrB、IS6110靶基因设计引物,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肺结核组为我院收治的68例肺结核患者,对照组为我院收治的45例肺癌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收集痰标本后采用LAMP、定量PCR及涂片法进行分析,评价LAMP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LAMP及定量PCR分别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DNA样品进行检测,评价LAMP技术的检测限;同时对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等8种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4株普通菌标准株包括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阴沟肠杆菌(ATCC7003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进行鉴定,评价LAM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本研究采用hspX、IS6110和gyrB靶基因进行LAMP检测,对H37Rv的DNA样品检测限分别为320 amol/L,320 amol/L和32 amol/L.LAMP对8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和4种普通菌检测结果为阴性.对照组中健康志愿者定量PCR,涂片法及LAMP方法的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组中肺癌患者中hspX,gyrB,IS6110LAMP方法和定量PCR阳性结果2例,3种靶基因位点的LAMP和定量PCR检测的特异度均为96.9%(63/65).针对hspX、gyrB、IS6110靶基因进行LAMP检测,对68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5.0%(51/68),77.9%(53/68),73.5%(50/68);定量PCR检测的敏感度为79.4%(54/68).3种不同基因位点LAMP技术与定量PCR检测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P>0.05),但均高于涂片法的38.2%(26/68),L AMP技术与涂片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71,x2=22.02,x2=17.18,P值均<0.01).结论 hspX、gyrB、IS6110 LAMP技术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针对gyrB靶基因位点进行LAMP检测的敏感度与定量PCR接近,并且高于涂片法;如果结合不同基因位点LAMP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判可以提高该技术的敏感度.

    结核分枝杆菌 核酸扩增技术 结核 肺/诊断
  • 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快速检测抗酸杆菌临床应用的初步观察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9年9期

    目的 研究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快速检测抗酸杆菌的实用价值.方法 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和直接涂片法对结核门诊病人痰标本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住院确诊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与罗氏培养法比较.结果 结防门诊病人痰240份,直接涂片法阳性率25.8%,夹层杯涂片离心集菌法痰涂片阳性率40.8%,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罗氏培养法为标准,夹层杯涂片离心集菌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0.9%、93.8%、97.6%、78.9%和91.7%.结论 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是一种更利于标准化、简便化的抗酸杆菌检查方法,检出率优于直接涂片法,并与罗氏培养法相比有较满意的符合率.大大有利于检验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提高检验水平.

    结核 肺/诊断 分枝杆菌 结核 集落计数 微生物
  • 纤支镜灌洗液的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2003年3期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无痰或痰菌阴性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9例行纤支镜检查,进行活检、刷检、BALF经BBL MGIT分支杆菌快速培养查结核杆菌.结果49例经纤支镜刷检、BALF快速培养结核分支杆菌检出率分别是67.4%、83.7%,其中15例经纤支镜肺活检,10例病理证实为结核肉芽肿,检出率为66.7%.结论纤支镜对无痰或痰菌阴性下BALF行结核分支杆菌快培对不典型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快速,阳性率较高.根据镜下所见采用不同的取材方法可望提高诊断率.

    结核 肺/诊断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培养
  • 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在肺结核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2年2期

    目的 探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在肺结核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10年3-7月间在彭州市CDC结核病防治所门诊就诊患者的痰标本382份,其中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305份,肺结核患者随访痰标本77份,用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测Mtb.结果 382份痰标本抗酸染色法、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12.6% (48/382)、42.4%(162/382),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P<0.001).结论 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较抗酸染色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不仅提高了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出率,还能间接反映药物疗效,在肺结核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结核 肺/诊断 结核 肺/药物疗法 聚合酶链反应 治疗结果
  •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继发性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5年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the whole blood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n vitro,IGRA-ELISA)在继发性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143例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包括11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继发性肺结核66例,和33例非结核病患者进行IGRA-ELISA、结核抗体、抗酸染色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测.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继发性肺结核中,IGRA-ELISA敏感度为90.9%(60/66),均高于结核抗体检测(57.6%,38/66)、抗酸染色检测(16.7%,11/66),且IGRA-ELISA与另两种方法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8,P=0.000;x2 =1.320,P=0.000;x2 =6.005,P=0.000).特异度方面3种检测方法均在90%以上,分别为93.9%(31/33),93.9%(31/33),90.9%(30/33),IGRA-ELISA、结核抗体与抗酸染色检测方法特异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220,P=1.000;x2=4.311,P=1.000;x2=0.213,P=1.000).细菌培养阳性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IGRA-ELISA阳性率为96.0%(24/25),而培阴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IGRA-ELISA阳性率为87.8%(36/41).结论 相比其他检测方法,IGRA-ELISA在继发性肺结核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可作为继发性肺结核辅助诊断的有效依据,尤其是培阴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辅助诊断.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结核 肺/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敏感性与特异性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随访中的应用比较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5年7期

    目的 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是否发生结核感染中的效能.方法 对138名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分别为家属(60名)和同事(78名)]每6个月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TST平行检测,同时了解结核病的发生情况,共随访24个月;统计分析ELISPOT和TST检测结果与疾病发生和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的关系.结果 在2年的随访中,累计发现11例新发活动性肺结核.与127名完成2年共5次随访的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相比,新发活动性肺结核发病人群第一次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为72.7%(8/11),显著高于未发病人群的阳性率33.1%(42/127),x2=6.8905,P=0.0087;而TS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63.6%(7/11)、66.9%(85/127),x2=0.0494,P=0.8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POT阳性率与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程度有关,暴露程度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家属)的阳性率为45.0%(27/60),显著高于暴露程度较低的同事[28.2%(22/78)],x2=4.1773,P=0.0410;而TS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0%(33/60)和75.6%(59/78),与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程度不一致.结论 ELISPOT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高危人群的特异度显著高于TST,能更准确地反映结核分枝杆菌暴露后的感染情况.

    结核 肺/诊断 接触者追踪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随访研究
  • 肺炎误诊肺结核57例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7年6期

    目的 了解肺炎误诊肺结核的因素.方法 对内科57例肺炎误诊肺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率22.3%(57/256);临床表现为午后发热56%,盗汗28%,痰中带血17.5%,X线胸片病变位于肺尖后段、下叶背段占59.6%;白细胞总数在4.0×109~10.0×109/L占64.9%;痰普培阳性14%.结论 (1)误诊原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胸片及血常规检查难与肺结核区别;(2)预防措施:对胸片显示斑片阴影、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用广谱抗生素行至少2周抗菌治疗观察,反复痰查结核菌及普通细菌培养,不宜选用链霉素或利福平抗菌治疗.

    肺炎 结核 肺/诊断 误诊
  •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62例临床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9年4期

    目的 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鞍山市千山医院1998-2007年住院患者362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等.结果 以青壮年为多,占62.0%,老年患者有上升趋势,占21.0%.临床症状发热占86.1%,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乏力、气促、盗汗、胸痛等症状居多,伴有结脑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确诊时间:30 d以内占50.3%,少数病人至4个月以上确诊.痰菌阳性率37.8%.PPD试验阳性反应58.6%,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44.8%.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8.5%,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1.5%.胸部X线典型粟粒性肺结核阴影占68.5%,并发肺外结核占40.0%.非结核并发症占68.2%.经联合抗结核治疗同时治疗并发症.除结脑脑疝死亡2例外,余者均好转.结论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症状严重,常合并其他脏器结核病,必须给予高效、敏感抗结核药治疗,并对肺外结核病、并发症亦予以积极治疗,并辅以营养与支持疗法,能获得满意疗效.

    结核 肺/诊断 结核 肺/药物疗法
  • 实时荧光PCR检测儿童肺结核粪便中Mtb-DNA的效果评价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2年5期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肺结核患儿粪便中Mtb-DNA,并初步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肺结核住院儿童粪便标本76份,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Mtb-DNA,检测结果与20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炎便实时荧光PCR检测Mtb-DNA、76例炎便抗酸杆菌涂片检查以及41例患儿痰标本的涂片和(或)培养、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粪便实时荧光PCR检测敏感度达到23.68%(18/76),特异度为100.00%(20/20),肺结核患儿粪便PCR阳性率[23.68%(18/76)]明显高于涂片阳性率[6.58%(5/76)],41例患儿中痰涂片和(或)培养阳性例数(15例)和痰PCR检测阳性例数(18例)高于粪便PCR检测阳性例数(11例).结论 实时荧光PCR检测儿童粪便Mtb-DNA,是一种特异度高、比较敏感、非侵入性且相对安全的儿童肺结核快速诊断方法.

    结核 肺/诊断 分枝杆菌 结核 DNA 细菌 粪便 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 643例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2年5期

    目的 探讨近年来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643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肺结核分型、合并疾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抗酸杆菌( AFB)、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结果及抗结核化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43例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占93.9%(604/643),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6.1%(39/643),原发性肺结核0例;总AFB阳性率为31.9%(205/643).症状以咳嗽(514/643,79.9%)、发热(369/643,57.4%)为主,AFB阳性者咳嗽率(87.8%,180/205)高于AFB阴性者(76.3%,334/438)(x2=11.614,P=0.001),AFB阴性者盗汗率(32.9%,144/438)高于AFB 阳性者(24.4%,50/205)(x2=4.774,P=0.029).所有患者中89.6%(576/643)的患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其中78.1%(450/576)合并2种及2种以上疾病,所有患者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达51.2%(329/643);菌阳者肺部感染率(57.1%,117/205)高于菌阴者(48.4%,212/438)(x2=4.202,P=0.040),女性患者(19.7%,37/188)较男性更多合并高血压(13.2%,60/455)(x2=4.380,P=0.036).604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以浸润、坏死为主,无空洞患者病灶分布以多肺区为主(41.4%,250/604).AFB阳性者住院期间痰菌阴转率为59.5%(122/205),治疗总有效率为87.1%(560/643),住院病死率5.1%(33/643).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以肝损害为主,占6.4%(41/643).结论 643例老年肺结核症状以咳嗽、发热为主;病灶以多肺区为主;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几率高,并以肺部感染为首;老年肺结核的治疗应个体化.

    结核 肺/诊断 结核 肺/药物疗法 老年人
  • 老年肺结核患者160例临床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4年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所就诊并登记的16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痰菌检查、PPD试验、并发症、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的统计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不同年龄段检出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不同组别并发症采用A与非A的构成比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老年肺结核患者占同期登记患者的19.3%(160/828),症状与体征以咳嗽(142/160,88.8%)、咯痰(125/160,78.1%)为主,其次为食欲减退(82/160,51.3%);另外,乏力占47.5%(76/160),消瘦占40.6%(65/160),气短或气促占39.4%(63/160),咯血或咯血痰、发热、盗汗分别占18.1%(29/160)、16.2%(26/160)、9.4%(15/160);肺部渗出、坏死与增殖病变同时存在,以多肺区病变为主(127/160,79.4%),空洞病灶多见(66/160,41.3%).PPD试验强阳性率为29.5%(31/105),60~岁组强阳性率(34.7%,26/105)明显高于70~84岁组(16.7%,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1),痰抗酸杆菌涂片和(或)培养检查阳性率高(121/160,75.6%),菌阳组咳嗽占93.4%(113/121),菌阴组咳嗽占74.4%(29/39);菌阳组咯痰占86.8%(105/121),菌阴组咯痰占51.3%(20/39),菌阳组咳嗽、咯痰率明显高于菌阴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8.876,P<0.01;X2=21.743,P<0.01).患者有合并症者多见(137/160,85.6%),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常见(77/160,48.1%),其他合并症为糖尿病(33/160,20.6%)、高血压病(28/160,17.5%)、慢性支气管炎(25/160,15.6%)、肺气肿(22/160,13.8%)等.药物不良反应以药物性肝损伤居多,占22.5%(36/160).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1.3%(146/160),其中,初治患者治愈率92.4%(134/145),复治患者治愈率80.0%(12/15).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有心理状态不良表现(25/160,15.6%).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多数症状不典型,以咳嗽、咯痰为主,胸片病灶广泛,空洞病灶多见,痰抗酸杆菌涂片和(或)培养检查阳性率高,且多合并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有心理状态不良表现.

    结核 肺/诊断 结核 肺/药物疗法 老年人
  • 浙江省四县(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结核病专报系统患者信息的比较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5年10期

    目的 了解网络直报系统和结核病专报系统报告(登记)肺结核患者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原因.方法 对2014年浙江省4个县(区)(杭州市下城区、杭州市桐庐县、衢州市衢江区、衢州市龙游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简称“网络直报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专报系统”)报告(登记)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用x2检验比较上述2个系统中的报告率与登记率之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姓名、性别、年龄为匹配条件,对4个县(区)2个系统中的个案进行比对,分析不一致的原因.结果 2014年4个县(区)网络直报系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下城区:37.05/10万(191/515 500)、桐庐县:73.06/10万(291/398 300)、衢江区:77.92/10万(266/341 400)、龙游县:78.39/10万(284/362 300),专报系统肺结核登记率分别为,下城区:38.99/10万(201/515 500)、桐庐县69.79/10万(270/398 300)、衢江区:88.46/10万(302/341 400)、龙游县:76.46/10万(277/362 300),4个县(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与登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6、0.30、2.28、0.09,P值均>0.05);网络直报系统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下城区:11.25/10万(58/515 500)、桐庐县:38.67/10万(154/398 300)、衢江区:17.28/10万(59/341400)、龙游县:31.74/10万(115/362 300),专报系统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分别为,下城区:9.31/10万(48/515 500)、桐庐县:36.90/10万(147/398 300)、衢江区:23.73/10万(81/341 400)、龙游县:38.09/10万(138/362 300),4个县(区)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与登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4、0.16、3.46、2.09,P值均>0.05).2014年4个县(区)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患者1032例,专报系统共登记患者1058例,一致的患者例数为915例.个案比对显示,不一致的原因主要为报告和登记时间不一致,共有166例(占63.85%);其次是追踪未到位或未追踪,共58例(占22.31%).结论 报告和登记的时间不一致、追踪未到位或未追踪是造成2个系统同一时间段内报告患者例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规范肺结核诊断和报告工作,加强医防合作和健康宣传教育力度,逐步缩小两大监测系统报告数据的差异.

    结核 肺/诊断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社区网络 医院信息系统 登记 浙江省
  • 经纤支镜诊断菌阴肺下野结核60例及其误诊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4年3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菌阴肺下野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及其误诊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曾经被误诊,后经纤支镜检查确诊的肺下野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纤支镜下表现:中、下叶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最多见,分别为25例(41.7%)和20例(33.3%),其次为管口狭窄7例(11.7%).四种方法联合检出的60例肺结核中,单纯刷检抗酸杆菌阳性37例(61.7%);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阳性46例(76.7% );BAL+镜检后痰检+组织活检诊断肺结核52例(86.7%).结论纤支镜检查能提高菌阴肺下野结核的诊断率,刷检、灌洗、组织活检及镜查后痰检可互相补充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避免误诊.

    纤维支气管镜 结核 肺/诊断 误诊
  • 结核抗原诱导的人外周血细胞因子调控网络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5年8期

    目的 γ-干扰素(IFN-γ)释放试验(IGRA)是目前广泛运用的结核病筛查和诊断技术,但其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本研究旨在发现更加合适的血清标志物(细胞因子)可以替换IGRA,用于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和LTBI者的筛查,以及这些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调控网络关系.方法 40份健康人(简称“健康组”)血液样本,40份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简称“肺结核组”)的血液样本,40份LTBI者(简称“LTBI组”)的血液样本;通过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进行刺激;通过人细胞因子芯片对刺激后的细胞因子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并筛选显著变化的因子,进行细胞因子调控网络构建.结果 在肺结核组患者的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CCL)1 (I-309)、趋化因子CXCL9[又称为Mig,即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IFN-γ诱导的单核因子)]、白细胞介素(IL) 10、IL6、集落刺激因子(CSF)2、CSF3、IL8、IL1α、IL7、转化生长因子(TGF)-β1、CCL2、IL2、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在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显著上调(2.06倍至3.18倍);而在健康组和LTBI组当中却没有显著上调.在肺结核组和LTBI组患者的外周血中CCL3、IL1b、CCL8、IFN-γ、CXCL10因子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明显上调(2.44倍至11.56倍);而在健康组中这些因子没有明显的上调.趋化因子CCL4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因子在健康组、LTBI组和肺结核组外周血中,经过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表达都明显上调.细胞因子调控网络显示,这些表达上调的因子,主要集中于IFN-γ和IL1α因子调控网络中.结论 CXCL10(IP-10)、CCL3、CCL8和IL1β因子可能比IFN-γ更适合用于结核病或LTBI者的筛查.

    结核 肺/诊断 细胞因子类 抗原 细菌 细菌蛋白质类 生物学标记
  • 83例肺结核患者延误诊断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1年9期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延误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6-2009年河南传染病院结核科就诊的延误诊断的肺结核患者83例,对其延误诊断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83例延误诊断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16~87岁,中位年龄46岁.患者≤60岁60例,平均延误时间2.43个月;>60岁23例,平均延误时间4.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6).就诊延迟35例,占42.17%,平均误诊时间3.59个月;确诊延迟48例,占57.83%,平均误诊时间2.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145).确诊延迟患者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1例(占22.92%),肺炎9例(占18.75%),陈旧性肺结核4例(占8.33%).48例确诊延迟患者初次就诊于非结核专科医院41例(占85.42%),其中就诊私人诊所及社区医院17例,占35.42%.确诊延迟患者在诊断肺结核前未行胸部X线检查者23例,占47.92%;未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者29例,占60.42%;未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查者33例,占68.75%.结论 误诊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因素,就诊延误也不可忽视.

    结核 肺/诊断 误诊
  •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HRCT表现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5年1期

    目的分析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HRCT表现,评价其价值.方法对28例行HRCT检查的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X线胸片和CT进行比较.结论 42.9%的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粟粒灶表现为三均匀,57.1%的病例表现为不均匀.粟粒灶为随机分布结节,在间质内主要分布于小叶中心、小叶间隔及胸膜下.较少分布于支气管中心轴.在肺实质内主要分布于肺小叶中心与小叶边缘之间的肺实质内.结论 HRCT能较好的显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粟粒灶分布特点,比X线胸片和CT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结核 肺/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上海市长宁区流动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7年2期

    目的 研究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误及影响诊断延误的社会经济和临床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2003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0日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CDC新登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社会经济、临床特征和就诊经历进行调查.结果 首诊延误、病人延误、医生延误和治疗延误分别为18.0、20.0、13.0和0d.收入低、选择非正规医院首诊、在上海居住超过5年或不足1年及无职业是影响结核病人延误的原因,而咯血症状的出现是促使病人及时就医的显著因素.结论 为了尽早发现结核病人,减少诊断延误,需加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的认知,将低收入、无业和刚进入上海的流动人口作为结核病发现的重点管理人群,加大对这部分人群中肺结核的诊断和管理.

    流动人口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结核 肺/诊断
  • 联合检测结素试验和血清抗结核抗体对成人肺结核诊断预测价值:Bayesian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5年1期

    目的探讨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成人肺结核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134例肺结核病、109例胸部肿瘤及51例肺部感染成人患者接受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比较结素试验不同硬结直径作阳性筛查标准及与血清抗结核抗体的不同组合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的估计应用Bayes公式.结果结素试验与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价值,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15 mm或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标准1),则阴性预测价值最大;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20 mm及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标准2),则阳性预测价值最大.若就诊患者中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0.5%,5%,10%,30%,60%时,标准1的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999,0.987,0.972,0.901,0.723;标准2的阳性预测价值均为1.000.结论在结核高感染地区,联合检测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诊断成人结核病仍有辅助价值.结素试验硬结直径小于15 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阴性对排除结核病有帮助;结素试验硬结直径≥20 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对确诊结核病有帮助.

    结核 肺/诊断 结核菌素试验 抗体 细菌
  • 痰标本RNA恒温扩增技术对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6年9期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法(SAT-TB)对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1例[结核组,包括确诊肺结核(275例)及临床诊断肺结核(46例)]及肺部其他疾病患者49例(对照组)的痰标本,分别采用SAT-TB法、涂片镜检法及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法(采用“BACTECTM MGITTM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简称“BACTEC960”)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别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21例结核组患者及49例对照组患者的痰标本,分别用SAT-TB法、涂片镜检法及BACTEC 960培养法检测,敏感度分别为74.77%(240/321)、28.04%(90/321)、85.05%(273/321).SAT-TB法敏感度显著高于涂片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297,P<0.01);SAT-TB法敏感度低于BACTEC960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65,P<0.01).涂片镜检法与SAT-TB法的特异度均为100.00%(49/49),而BACTEC960培养法的特异度为95.92% (47/49);3种检测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055,P>0.05).273例BACTEC 960培养法检测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SAT-TB法检测阳性230例,敏感度为84.25%(230/273);涂片镜检法阳性88例,敏感度为32.23% (88/273),两者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847,P<0.01).SAT-TB法检测275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的敏感度为84.36% (232/275),阳性预测值为100.00% (232/232),阴性预测值为53.26% (49/92).结论 SAT-TB法敏感度高于涂片镜检法,特异度与BACTEC 960培养法相近,对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结核 肺/诊断 核酸扩增技术 敏感度与特异度
  • 涂阳肺结核不同检出方法的费用和工作量的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4年6期

    目的通过对涂阳肺结核病人不同的检出方法的费用和工作量的分析,指导日常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病人检出工作.方法根据现有研究资料,模拟1个50万人口的中等大小的县结防所采用三种检查程序对结核病可疑症状者进行检查的情况,将费用及工作量作为主要的分析指标.结果每日涂片工作量是影响选择检查方法的主要因素.结论如果1位痰检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的涂片、镜检量不超过25张,最好对就诊者采用涂片及胸片同时进行法进行检查,否则就采用胸片筛选法.

    结核 肺/诊断 结核 肺/经济学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痰样结核分枝杆菌临床价值评价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5年2期

    目的 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2013年4 9月350例结核病专科门诊就诊者的痰标本,其中肺结核患者216例(初诊患者93例,其中涂阳患者41例,涂阴患者52例;随访治疗患者123例),非结核病患者134例(含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1例).用涂片法、罗氏培养法、实时PCR法和LAMP法检测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以临床诊断为标准,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LAMP对初诊患者的检出率和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不同方法之间检测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MP与实时PCR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结果 上述4种方法检测初诊肺结核患者痰样的敏感度分别为44.1%(41/93)、52.7%(49/93)、48.4%(45/93)、48.4%(45/93),L AMP检测敏感度与实时PCR一致;高于涂片法,低于罗氏培养法,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75,P>0.05;x2=0.75,P>0.05).LAMP对初诊涂阳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0.2%(37/41),对初诊涂阴患者的检出率为15.4%(8/52),诊断肺结核的特异度为100.0%(134/134).对123例治疗随访的患者,涂片、培养、实时PCR和LAMP 4种方法单次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0%(32/123)、14.6%(18/123)、31.7%(39/123)和30.9%(38/123).LAMP和实时PCR检测总体一致率为96.9%(339/350),Kappa值为0.91.结论 LAMP检测痰样本结核分枝杆菌用于结核病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度,总体检测效能和实时PCR具有很高一致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结核分枝杆菌 核酸扩增技术 结核 肺/诊断
  • 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评分的临床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8年4期

    目的 探讨以医院为基础的涂阴肺结核诊断评分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19例作为病例组,其他肺疾病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选择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相关的危险因素和症状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计算各变量的权重分数,建立临床诊断评分模型.结果 根据此诊断评分模型对两组进行评分,病例组平均(21.3±3.0)分,对照组平均(15.3±3.4)分,二者比较P<0.01.选取评分>19分作为鉴别涂阴活动性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的临界值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理想,分别为 84.9%(101/119),81.0%(64/79).结论 新建立的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评分模型简便易行,有助于涂阴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尤其适合于无分枝杆菌培养条件的基层单位,具有进一步扩大论证的价值.

    结核 肺/诊断 病例对照研究
  • 肺结核患者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3年12期

    目的 探讨菌量负荷、疾病活动性、影像学累及范围、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因素对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结核患者106例(包括4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47例菌阴肺结核患者和15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5名,所有患者(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血并以肝素抗凝分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分泌抗原靶-6(ESAT-6)、ESAT-6/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融合抗原、PPD共同孵育,并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中IFN-γ的含量,各组间差异的比较应用Mann 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菌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114.7 pg/ml vs 82 pg/ml,Z=-0.500,P>0.05),ESAT-6/CFP-10(3488 pg/ml vs 2350 pg/ml,Z=-0.949,P>0.05),PPD(4514 pg/mlvs 4326 pg/ml,Z=-0.822,P>0.05)];ESAT-6和ESAT 6/CFP 10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阴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82 pg/ml vs 137 pg/ml,Z=-0.781,P>0.05),ESAT-6/CFP 10(2350 pg/ml vs 1784 pg/ml,Z=-1.685,P>0.05)],ESAT-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7 pg/ml vs 137pg/ml,Z-0.757,P>0.05),但ESAT 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8 pg/ml vs1784 pg/ml,Z=-0.242,P<0.05);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肺部病变累及少和肺部病变累及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117 pg/ml vs 42 pg/ml,Z=-2.341,P<0.05),ESAT-6/CFP-10(3055 pg/ml vs 1562.5 pg/ml,Z=-2.850,P<0.05)];ESAT-6、ESAT 6/CFP-10融合抗原、PPD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外周血淋巴细胞≥1.0×109/L和<1.0×109/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97.5 pg/ml vs 48 pg/ml,Z=-2.745,P<0.05),ESAT 6/CFP 10(3082 pg/ml vs 1190 pg/ml,Z=-2.911,P<0.05),PPD(4322 pg/ml vs 3200 pg/ml,Z=-2.216,P<0.05)].结论 基于RD1区的抗原刺激后外周血分泌IFN-γ的量不受菌量负荷的影响,但可能受到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病变累及范围的影响.

    结核 肺/诊断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的提纯及其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1年3期

    目的 初步建立提取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TB)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an,LAM)的方法,并将其用于血清标本检测,评价其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M.TB菌体经冰浴超声破碎,乙醇回流,DNase I酶RNase酶除去DNA和RNA,热酚水法去蛋白,氯仿甲醇去酚和脂质,得到粗制的脂多糖.经Sephacryl-1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得到LAM.将其作为抗原,通过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涂阳肺结核和对照血清标本中的LAM抗体.结果 所得LAM经SDS-PAGE银染,与对照标准品大小一致,为37kDa.血清LAM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涂片符合率分别为91.7%、87.8%、92.7%、86.2%、90.2%.结论 成功提取到LAM抗原,用其检测血清结核抗体显示出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结核 肺/诊断 分枝杆菌 结核 脂多糖类
  • 肺结核球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及两者的CT表现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5年2期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与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的CT表现差异.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68例周围型肺癌及58例CT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患者,两组患者均由手术病理确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大小、部位、形状、密度、增强扫描后的特点、边缘、有无卫星病灶及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等征象.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两组计量资料数据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8例误诊的肺结核球和4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3.37±1.23)cm、(3.52±1.37)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32).沙砾状钙化、边缘光滑及卫星病灶相对于周围型肺癌[分别为5.13%(24/468)、8.97%(42/468)、10.47%(49/468)]多见于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分别为27.59%(16/58)、15.52%(9/58)、48.28%(28/58)](x2值分别为37.04、15.23、59.23,P值均<0.01).病灶边缘毛糙及胸膜凹陷相对于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分别为84.48%(49/58)、8.62%(5/58)],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分别为91.03%(426/468)、25.00%(117/468)](x2=15.23,P<0.01;x2=7.77,P<0.01).在58例误诊的肺结核球内,16例可见沙砾状钙化灶,其中13例CT报告未描述病灶内沙砾状钙化灶.58例肺结核球的手术及CT均可见卫星灶,但仅7例CT报告描述卫星病灶.结论 沙砾状钙化、病灶边缘光滑及卫星病灶多见于被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球,而病灶边缘毛糙及胸膜凹陷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结核 肺/诊断 结核瘤/诊断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 CT在涂阴继发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8年4期

    目的 探讨CT对涂阴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8例涂片阴性的肺结核可疑者,同时行X线胸片和CT检查,其中肺结核76例,非结核性肺病42例.采用盲法由诊断小组分别对X线胸片和CT进行阅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两种诊断手段的优劣.结果按"可能性大"为诊断界点进行统计,则X线胸片诊断的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61.9%,准确性为74.6%,阳性预计值(PV+)为76.3%:阴性预计值(PV-)为69.2%;CT诊断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88.1%,准确性为91.5%.阳性预计值(PV+)为92.2%:阴性预计值(PV-)为89.8%.X线胸片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758±0.102),CT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z)为(0.958±0.043),X线胸片联合结核抗体、PPD进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33±0.071).X线胸片与X线胸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小于CT诊断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CT在诊断涂阴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核 肺/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就诊与诊断延误对产生耐药的影响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4年2期

    目的 了解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就诊与诊断延误对产生耐药的影响,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各选1个省,每省各选择1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采用课题组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结核病防治机构2010年5 9月登记发现的32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收回329份,有效率100.0%.对329人份痰标本进行痰培养检查,并对痰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4种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使用非参数检验比较耐药患者和非耐药患者的延误时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88.8%(292/329),痰培养阳性的标本中总耐药率为12.7%(37/292),耐多药率为2.8%(8/292).耐药患者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分别为37 d(8~465 d)、15 d(0~462 d)和12 d(0~218 d);非耐药患者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分别为38 d(1~597 d)、16 d(0~594 d)和10 d(0~429 d),耐药与非耐药患者在总延误、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377、0.142、0.069,P值均<0.05).结论 延误与耐药发生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结核 肺/诊断 误诊 抗药性 细菌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