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妇科生殖系统死亡率最高,发病率位居第3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原则仍以手术为主,辅以化、放疗等综合治疗.铂类与紫杉醇类的联合化疗作为标准方案使卵巢癌患者的总体反应率达到90%,完全缓解率达到75%[1].但仍有70%左右的晚期患者会在2年内复发,其中70%又会出现化疗耐药,高复发率和复发后的高耐药率导致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30%~50%[2].因此从中药中筛选出有效的耐药逆转药物,从而开发出专一性的耐药逆转剂,将有助于改善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效果,提高5年生存率.
卵巢癌是妇科的难治之症,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癌瘤中位于第三位,但其病死率高居首位.据统计,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30%[1].虽然以铂类,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药物能暂时缓解症状,防止复发、转移,但80%的患者对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极易复发[2].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卵巢癌耐药机制,寻找逆转耐药的途径是提高卵巢癌生存率的关键.
卵巢恶性肿瘤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20世纪90年代初,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后以铂类、紫杉醇类联合作为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已经确立下来,但由于肿瘤发生耐药,导致大部分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复发.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中,60%~90%是上皮性癌,尽管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且铂类、紫杉醇类等药物的临床应用给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带来多重生机,但是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因临床症状隐匿,诊断时超过70%的患者已属晚期,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手术和化疗后仍会出现疾病进展或者复发,5年生存率不到30%.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手术技巧的提高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肿瘤切除,铂类、紫杉醇类以及二线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的临床应用,给患者带来多重生机,但是,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无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一是70%以上的卵巢癌诊断时,病变范围已超出卵巢,属于晚期;二是虽然很多患者对最初的治疗会有反应,但大多数病变在一个相当短的疾病缓解期后复发或者出现疾病进展;三是患者容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四是临床治疗不规范.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卵巢癌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2010年美国因卵巢癌死亡患者为13850例,尽管目前手术技巧已日臻成熟,加之铂类、紫杉醇类以及二线化疗药物的辅助应用,但30年来,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仅从37%提高至46%[1].卵巢浆液性癌(ovarianserous carcinoma,OSC)是卵巢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近10年来,随着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由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首先提出的OSC的组织学分级——两级分级系统(two-tier grading system)已逐渐被广泛采用[2],该分级系统对OSC的发生机制、预后判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卵巢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大多数,其病死率一直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虽然由于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和紫杉醇类与铂类联合化疗方案的广泛应用,患者5年生存率有了一定改善,但并无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卵巢癌的诊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早期实用诊断技术,二是没有疗效持久的治疗方案,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尚未认识.近10年来,随着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卵巢癌的细胞起源、分级分型和发病模式的认识产生了较大变化,卵巢癌的二元论模型和卵巢外起源学说日益受到关注.
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的作用,具有较广的抗肿瘤活性,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是用于胃癌、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1].本科近年来采用以该药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进行化疗,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现将使用此药的一些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到抗肿瘤作用,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的化疗。随着多西他赛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本文报道了1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化疗后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而引起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旨在降低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江油市人民医院上报的150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抗肿瘤药物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的关系.结果 150例应用抗肿瘤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占33.33%,女性占66.7%;年龄15~ 85岁,平均58.56岁;消化系统肿瘤较多46.67%,生殖系统肿瘤20.67%,其他较小;使用铂类药物反应较多53.33%、紫杉醇类药物20.00%,其他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累及神经系统25.00%、循环系统22.50%,其他系统不良反应较小;不良反应程度为轻度135例次,中度13例次,重度2例次,其中表现为胸闷、潮红和瘙痒者最多.结论 应重视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尤其要注意铂类药和紫杉醇类药,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卵巢癌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第3位,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2/3的患者在做出诊断时多处于晚期(Ⅲ期、Ⅳ期),尽管手术技巧的提高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肿瘤减灭,铂类、紫杉醇类以及众多二线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给化学治疗带来多重生机,但其5年生存率仍然停滞不前,仅为35%左右.运用各种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期已成为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患者男性,62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于2010年10月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为114 ng/mL。经直肠超声(TRUS)检测显示前列腺体积为47.6 mL,前列腺MRI显示累及多处邻近器官、伴多发骨转移、右侧盆腔淋巴结转移,均考虑前列腺癌。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灶,结合病史,考虑肺部转移(图1A)。穿刺活检病理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为3+3,临床分期为T4N1M1c。内分泌治疗予以醋酸亮丙瑞林+比卡鲁胺,唑来磷酸盐改善骨质结构,28 d/周期,共9个周期;同时予以紫杉醇135 mg/m2联合卡铂100 mg/m2化疗方案,每个疗程为21 d ,共6个疗程。上述治疗后患者PSA进行性下降,5个月后PSA下降至0.004 ng/L ,TRUS检测前列腺体积为24.9 mL,前列腺MRI复查提示癌病灶较之前明显缩小,胸部CT提示肺部转移病灶较之前明显减少(图1B)。停药后3年,复查PSA为1.34 ng/L。
20世纪70年代认定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特别是作为抗癌药物的新剂型,它具有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毒性、减轻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提高抗肿瘤等特点,特别是在紫杉醇类溶媒中聚乙基代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释放组织胺发生的过敏反应有所不同.
近年来,将抗肿瘤药按作用机制分为细胞毒药物和细胞增殖抑制药物两大类.1990年前后相继开发出了许多细胞毒药物如喜树碱类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紫杉醇类、失碳长春花碱、吉西他滨,第三代铂剂如草酸铂,以及新型氟脲嘧啶口服制剂希罗达等,实体瘤的化疗有了很大发展.
最近几年,乳腺癌已在女性疾病中成为排名第一的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和正常生活[1]。该疾病的发病高峰主要分布在45~55岁的女性中,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还为女性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本研究中所提到的新辅助化学治疗的治疗方式通常是将紫杉醇类和蒽环类药物综合应用来缩小癌变范围并降低肿瘤分期,来为手术治疗争取时间[2,3]。本院在对此次的50例治疗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学治疗的治疗方式后发现疗效要远远优于传统的联合化学治疗方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及妇女健康的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会带来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生存率已显著提高。化学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据不同的部位,妇科恶性肿瘤可分为卵巢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外阴阴道癌、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由于不同肿瘤的治疗原则存在差异,化学治疗在不同肿瘤的治疗中的地位也各不相同。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发很多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可影响糖尿病的代谢控制[1]。而化学治疗药物可使代谢紊乱加重,血糖升高。妇科常用化学治疗药物为紫杉醇类及铂类,紫杉醇类在用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增高;铂类药物的溶剂为葡萄糖注射液,使化学治疗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如何使糖尿病患者安渡围化学治疗期是妇科治疗的一项重大问题。
艾素(注射用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临床上主要适用于早期化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我科在运用艾素静滴的过程中,通过对1例艾素致过敏反应患者的急救护理,了解了急救护理的重要性.
泰索帝又称多西紫杉醇,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主要成分为多西他赛,它主要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及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即使是在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失败后.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而其中2/3的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化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泰素帝是第二个进入临床应用的半合成紫杉类抗肿瘤药物,1986年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首先生产,1998年进入中国.其结构与紫杉醇类似,前体为10-去乙基-baceatin III,是从欧洲紫杉taxus baccata的针叶中提取的无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泰素帝主要通过与小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的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使肿瘤细胞停止在有丝分裂期而死亡.其水溶性为紫杉醇的2倍,而抗肿瘤活性是其1.3~12倍[1].NSCLC是对化疗相对不敏感的肿瘤,以往的一些药物单药治疗有效率很少超过30%,而泰素帝单药治疗则有较高的缓解率(PR).泰素帝近年来逐渐应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化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胰腺癌患者较为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5-FU)、紫杉醇类等[1].82个研究中心的302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较5-FU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2].但是,目前现有的胰腺癌相关标志物,如血清CA19-9、CEA水平及影像手段如CT、MRI等对胰腺癌化疗效果的评估及监测效力却依然低下.因此,建立一种高敏感、高特异的,对化疗效果及预后有着监测能力的新型的评估方法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有着极大的意义.
目的研究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对Lewis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50只荷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反应停联合小剂量紫杉醇治疗,第21天处死动物,称取鼠重、瘤重、肺重,计数肺转移结节数,免疫组化染色记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单独及联合治疗组肿瘤重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单独及联合治疗组肺重、肺转移结节数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及G1、S、G2期肿瘤细胞百分数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不能抑制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但可抑制肿瘤肺转移,两药间无协同或拮抗作用.反应停、小剂量紫杉醇不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
近年来,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全身化疗疗效由于紫杉醇类和草酸铂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胃肠道肿瘤的转移和术后复发是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其中腹腔转移、复发和肝转移是主要的致死因素[1].
多帕菲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主要成分为多西他赛,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其为主的联合化疗效果显著.多帕菲常易引起骨髓抑制、过敏反应、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1].多发生于首次用药,多次用药后发生过敏反应鲜见报道,且报道的均为速发反应,通常发生在滴注的最初几分钟[2].迟发的其他反应尚未见报道.2008年3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2例使用多帕菲后致突发性晕厥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多帕菲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属于紫杉醇类,与TH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渗到血管外,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而引起静脉炎,甚至局部组织坏死.2008年2月,我科收治1例乳腺癌术后广泛转移、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使用多帕菲化疗渗出致局部组织损伤,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年增长率达3%[1],晚期乳腺癌预后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30%~80%[2].近年来由于抗癌新药的出现,有效率明显提高.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微管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严重毒副作用是速发性过敏反应,可以引起喉头痉挛、肺水肿和低血压休克等症状.
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是一种黄色澄明油状液体.采用常规方法稀释多西他赛既容易产生大量泡沫,又不易彻底溶解,造成药物浪费及用药量不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新的稀释方法,介绍如下.方法: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吸取多西他赛专用溶剂,将多西他赛药瓶倾斜60.,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紧贴药瓶内壁(一般在瓶体的1/2处),缓慢将溶剂沿瓶壁注入,再将药瓶缓慢反复倒置混合l min,避免摇动.最后静置5 min,即可完全溶解.
Docetaxel是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中的一个新的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其结构和药理与紫杉醇相似,二种药物都是紫杉的提取物:docetaxel是欧洲紫杉的半合成品,而紫杉醇是太平洋紫杉的天然成分.然而,它们二者目前均利用紫杉针叶为原料,通过半合成方法生产得到.docetaxel对各种实体瘤病人的临床疗效已经进行了研究,其中对晚期乳腺癌的研究尤为广泛和深入,本综述将以此为重点,讨论docetaxel对乳腺癌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疗效.
尽管肿瘤细胞减灭术和铂类、紫杉醇类以及二线化疗药物治疗已广泛应用,而且Ⅰ期卵巢癌患者治愈率可达90%,但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无明显提高,近年来仍徘徊在20%~30%,其主要原因是70%以上的卵巢癌在诊断时,病变已属晚期(Ⅲ/Ⅳ期)[1].因此寻找可早期诊断卵巢癌的标志物,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水平,对于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卵巢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5年生存率以及卵巢癌筛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CA125水平,旨在探讨其在卵巢癌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中的价值.
1引言近年来,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是药物包被支架对再狭窄的预防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目前研究得最多、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涂层支架主要是紫杉醇类药物涂层支架(taxus)和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涂层支架(cypher).
艾素,通用名注射用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它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作为高活性类微管抗癌药,临床上已推广应用[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过敏反应、体液潴留,部分病人出现心脏毒性反应和神经肌肉症状.现将我科2004年1月至12月用以艾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47例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