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物品包装大小及装载方式和装载量均可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为了观察手术敷料包装载对压力蒸汽穿透性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际试验观察.
剖腹单是手术中最常用的布类手术敷料.用于腹部及四肢手术,遮盖患者的有菌区,暴露手术野.以往使用的剖腹单长360cm,宽250cm,在剖腹单的一侧130cm处开一长26cm×宽10cm的洞口,洞口上端标有红色标记,辨认上下端,除剖腹单的四周30cm处为单层外,其余部分均为双层.
颈椎间盘介入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术后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已作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颈椎间盘介入手术时,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手术敷料覆盖患者头、胸等部位,仅在颈部留出手术视野。导管床的头端狭小,宽度仅能托住头部,由于无处安放撑和器,故传统的手术头架无法使用,而手术敷料直接覆盖患者口鼻部又影响呼吸,长时间手术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故笔者将手术头架进行了改进,现将设计方法报道如下。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长期以来病区及各科门诊诊疗室的各种诊疗、手术器械的清洗、打包,手术敷料的准备均由使用医生或护士来完成,然后送往供应室高压灭菌后存放于科室备用.由于病区及门诊手术、诊疗室的设施及条件有限,对手术包及手术器械的管理环节薄弱,不能按照操作程序做,各种手术包的质量很难保证.为了使手术器械能按正规流程处理、保养,保证质量,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也使医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诊疗活动,供应室将临床各科器械收回,进行统一管理.现就我们的经验总结如下.
消毒供应室是对全院所回收的污染物品进行消毒、无菌储存、保管、发放等保障系统,保证医院器械的绝对无菌及各种治疗包物品的齐全、完好,以利于全院急救治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院于2008-03制定了手术室的手术敷料及器械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敷料供应制定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管理,将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总结如下.
为保证手术敷料的品质,减少院内感染,消毒供应中心承担了部分手术敷料包装、灭茵和发放工作,与手术室达成共识,并共同制作各种手术敷料包的明细单,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科室之间的协作,确保了手术敷料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确确实实方便了医生操作,但是手术中也会有意外情况发生.为使广大护理人员提高警惕,报告1例由高频电刀引燃一次性手术敷料的实例.
对手术敷料包内化学指示卡时有出现黑灰白色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找出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相应改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试验介绍如下并进行探讨.
目的 探讨通过标准化流程管理,提高对手术敷料供应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达到手术敷料安全高效的供应.方法 根据重复使用的手术敷料供应的关键环节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并严格地贯彻落实.结果 实施手术敷料供应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完善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手术敷料供应的合格率达到100.0%.结论 通过对手术敷料供应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提高了手术敷料供应质量.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在手术敷料管理中的意义及其对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结合本院手术敷料供应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并于2013年1月开始实施,实践中认真执行。对手术敷料的标准化流程管理进行探讨,并比较实施手术敷料标准化流程管理前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敷料的标准化流程管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敷料的质量,2013年手术切口感染率(1.70%)与2012年(3.4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敷料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可以提高敷料质量,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消毒灭菌挂车作业流程在野战医疗队基地化训练中器械敷料处置与供应等医疗保障任务中的作用.方法:规范消毒灭菌挂车的作业前期展开、处置流程和工作布局等,建立物资耗材目录,并对作业流程改进前后器械敷料处置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作业流程改进后,手术器械包在包装完好性、湿包情况、有效追溯等方面均优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器械在清洗、保养等方面均优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敷料在清洗、保管、追溯等方面均优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灭菌挂车作业流程的改进,提高了野战医疗队器械敷料的处理能力和无菌物品供应水平,降低了应急救援、伤员救治等工作中出现伤口感染的风险.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敷料的集中供应使得手术室护士更加专心的投入于手术中.手术器械和敷料的分开包装更加科学,减少了异物进入体内而产生的机体排斥反应几率,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机会.有效的沟通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是为病人服好务的前提,也是非临床科室建立友好互信的桥梁.手术敷料的集中供应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又可以给消毒供应中心一个更好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的平台,不断的探索,持续的改进才会使消毒供应中心服务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型医院的手术室都设有一个专门供应手术用品的小型供应室,其功能和操作程序与中心供应室有很多相似之处.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的设备、消毒、灭菌都由手术室卫生员或部分护理人员来完成.洗涤、灭菌质量很难保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水平的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供应室工作人员重视手术敷料的检查、折叠、包装、监测、保存和发放等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手术敷料的正常供应,减少微粒危害,预防医院感染.
急诊脑外伤的病人一般病情紧急、出血比较多.手术中的头圈经常会沾上血,术后处理稍微麻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从2010年开始在150例急诊脑外伤的病人中使用自制头圈,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物品准备破损的手术敷料,拆成规格为50 cm×70 cm;1卷绷带.2 使用方法将拆好的敷料四折后围成一个圈,用绷带固定成圆圈.将做好的头圈放于病人头下,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使用完后直接丢弃.
在做四肢外伤手术中,清创是关键的步骤.常规在手术桌上或手术野铺够层次形成无菌区域,便创面总会有血液不断外渗,以致浸透手术敷料,以往是边做手术边不断加盖敷料,最后桌上或双下肢下面的敷料不断加厚,以至医生操作不舒适.为此,我们把一次性塑料台布应用在四肢外伤手术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防止医源性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供应室护士的工作是负责回收、清洗、整理、包装、消毒、发放全院各科室使用的各种检查、治疗、手术敷料等.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是发放无菌物品的场所,也是污染物品的回收场所.供应室护士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如各种化学消毒剂、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分泌物、化学污染的器械等.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已受到普遍的关注,尤其是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现将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我科近10年曾发生3例因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所致灼伤的病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32岁,于1999年3月5日行"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手术刀切皮后,行电凝止血时造成浅Ⅱ度灼伤.例2:患者,女,45岁,于2000年3月9日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术中电刀切皮下组织时,火花喷出较大,造成周围皮肤浅Ⅱ度灼伤.例3:患者,男,5岁,于2007年2月5日行"左斜颈矫治术,"术中电刀切皮时,手术敷料引燃,发生患儿双肩,双耳垂皮肤Ⅱ度灼伤.
肠道梗阻因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致使肠腔高度胀气、胀液,术中必须对梗阻肠腔进行人工排气、排液,并用生理盐水进行肠腔灌洗,以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而肠道灌洗中一直存在以下问题:(1)手术台上提供的无菌容器容量不能满足盛装肠道灌洗流出的液量,因为容器容量只有2000 ml左右,而肠腔灌洗一般要冲洗5000 ml以上的生理盐水,才能将梗阻肠道内潴留的肠内容物清洗干净;(2)术中灌洗出的体液容易污染术野及手术敷料;(3)手术中无菌容器为开放容器,肠道灌洗流出的灌洗液直接盛放在此容器中,肠内容物气味从开放的容器中散发,对手术室环境污染大.
术中冲洗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稀释手术野渗出的残液,防止血凝块或体内排出的其他杂质堵塞手术野;传统的冲洗方法常用一次性注射器20~ 50 ml进行手术野冲洗,该方法在临床上虽为广泛应用,但在操作中易出现一次性冲洗量不足、注射器活塞滑脱影响手术操作及注射器里的冲洗液倒流外溢浸润棉质手术敷料等现象.为此,笔者对手术野的冲洗法进行了改良,采用一次性清创器代替一次性注射器的冲洗方法,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入,近年来我院手术例数逐年增加,如要保证每个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敷料保质保量供应成为重要环节,针对以往手术敷料由洗涤公司清洗供应中存在敷料丢失、破损严重,影响手术使用等情况,我院自2010年10月以租赁方式对手术敷料进行管理,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构建了有效合理的物流链,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工作人员不仅与社会中的传染病接触,同时在工作区域也随时有被病原体感染的危险(1).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是医院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日常工作是回收、清洗、整理、包装、消毒、发放全医院各科室使用的各种检查、治疗、手术敷料包及各种手术器具.由于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们长期性的接触各种污染物品,并长期性的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而大多数消毒因子对人体是有害的,接触到的生物、物理、化学等有害因子比其它科室多.如果不清楚有害因素,缺乏自我防护知识,容易发生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棉片是脑科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材料,然而由于棉片小,止血过程中放置时比较困难,而且与其他手术敷料混淆后不易区分.为了方便手术者术中操作和使用,我们采用30 cm×20 cm的手术薄膜放置棉片,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次性手术敷料因使用方便,经常被应用于感染手术中,但由于其具有薄、轻的特点,在手术尤其是大手术(时间长、操作步骤多)中,敷料经常错位和滑脱而造成污染.鉴此,笔者采用一次性头皮夹将敷料固定于手术托盘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对保障手术室敷料的质量、提高手术室敷料利用率的效果.方法 规范手术敷料管理的工作流程,配备专业工作人员,规范敷料包的配置等并严格贯彻落实.结果 规范化手术敷料的流程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手术敷料的浪费,确保手术敷料供应的合格率达100%.结论 规范化的流程管理提高了手术敷料的质量和敷料的利用率.
目的 调查目前全国医院手术器械及敷料管理现状,了解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管理,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管理及腹腔镜处理方法,手术铺单和手术衣材质及洗涤现状.方法 选择全国14个省份187所二级及以上医院,采用经过医院感染防控及手术部(室)管理专家论证的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向被调查医院发放自填问卷的形式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调查医院中三级医院108所、二级医院79所.手术器械及敷料由CSSD集中管理的医院占52.94%.外来医疗器械由CSSD清洗和消毒灭菌的医院比率分别为90.27%和96.76%.使用单一压力蒸汽灭菌方式灭菌植入物的医院占89.19%.由CSSD清洗和消毒灭菌腹腔镜的医院分别占49.46%和57.61%.超过70%的医院手术铺单和手术衣材质仍为普通棉布.手术铺单和手术衣的清洗消毒三级医院约60%的医院选择委托洗衣机构,二级医院近80%的医院选择医院洗衣房.结论 全国CSSD集中管理需进一步落实,外来医疗器械、植人物管理及腹腔镜处理有所改善,但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普通棉布仍然是全国手术铺单和手术衣的主要材质,委托洗衣机构和医院洗衣房均需严格遵守《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保障患者安全.
麻醉支撑头架是用来支撑无菌区,严格区分无菌区及有菌区的器材。外科甲状腺手术患者,其手术视野小,手术操作空间狭窄,传统麻醉支撑头架结构功能简单,易导致手术器械经常滑落,手术野污染等情况发生。我科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人性化设计一种伸缩型麻醉支撑架,能防止无菌手术敷料滑落,保护无菌环境,具备器械桌功能和皮肤牵引功能,同时可固定支撑各种麻醉管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介绍我院手术室2004年有护士10人,顺利完成手术2 879例,其中普外科1 320例,妇科56例,产科989例,骨科187例,胸外科27例,五官科42例,内镜358例,新开展手术6例.护士除了要独立完成手术配合,术后对手术器械进行包装、对手术间进行清洁与消毒和平时的护理工作外,还要做手术敷料及其它物品的准备,工作繁忙,随意性大且护士编制不严重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室于2005年逐步进了2名新护士,她们刚从中专卫校毕业,对手术护理认识不足,针对新护士缺乏临床经验的情况,特制定了新护士培训方法.
近两年来,我院供应室增加了新的服务项目,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手术敷料包的准备和供应从感染管理角度,认为供应室准备敷料、打包、消毒更为合理.1.1手术敷料清洗及供应途径:手术室的脏敷料由洗衣房清洗,供应室打包、消毒灭菌后,再给手术室使用.
长期以来,国内中型、大型医院手术室内一般都设有一个专门供应手术用品的小型供应室,即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的准备、消毒、灭菌等均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完成.由于手术室的改建、扩建,手术间的增加,手术台次的上升,工作量随之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为解决手术室护士紧缺现象,让器械清洗、打包、灭菌人员回到手术岗位上来,解除手术室护士非护理工作量,提高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扩建后的层流手术室的环境污染,我院从2003年7月开始,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