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是导致我国护士压力源的第二位原因[1].由于护士编制的不足,护士工作量大、拖班、加班是目前各家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院自1996年11月开展整体化护理至今已近4年,现在已走上深入开展阶段.然后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些问题.例如,支持系统的配合、护士编制的不足、护士自身素质等都影响着整体护理的深入.本文从临床一线护理管理者的角度重点对护士护理程序运用及自身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便为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提供参考.
鉴于目前医院护士编制不足,护理人员一般难以包揽所有病人的全部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情感支持等等.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住院病人希望有人陪护,陪护人员给病人带来的情感满足、生活方便、安全感有时是医务人员无法替代的.可见,陪护人员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绝大部分的病人家属难以日夜陪护,只得雇请社会或农村非专业人员.这样,既造成了安全隐患,又使得陪护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满足广大病人的需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解除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我院于2001年3月成立了陪护中心,对陪护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为病人提供24小时专职陪护,受到了病人、家属及社会的赞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几年来,随着我军体制编制调整,军队护士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军人护士编制减少,护士转业量加大,护理骨干流失严重,聘用护士比例逐步增加.如何适应形势,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护理质量,成为军队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转变观念,抓住机遇,通过规范管理和强化培训,狠抓聘用护士管理和聘用护士队伍建设,确保在护理队伍结构调整过程中,较好地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目前护理人员比例偏低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院手术室为更好得保证日常手术的完成和急症手术的应对工作及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三八轮班和奖金平均制,实行弹性排班和量化工作制(即工作量和奖金挂钩),缓解了手术室护士编制不足造成的矛盾,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和能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医护比例、护患比例严重失调,护士编制不足,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也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护理服务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院参与竞争的重要因素.护理质量对整个医疗质量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护理人员的流失既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目前各医院护士编制不足,中午班和夜班工作多由一人单独值班,常遇到病人临时用药、紧急化验检查、取血等工作,因只有一人值班而形成"空岗"现象,这就存在很多医疗安全隐患,大大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门诊病人就医缺乏指导与帮助,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满足临床科室及门诊就医病人的需求,保证医疗安全,我院于2005年8月成立"医院护理服务中心",为临床科室和门诊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深受临床科室及病人、家属的赞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病房床位与护士比逐渐被作为护理人员编制的测定依据.浙江省病房护理管理要求中对普通病房的人员配备要求是床位与护士比为1.0:0.4[1].
随着市场经济及医疗机构改革的深化,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资额度和投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的自主经营权、人事决定权不断扩大.目前的现状是:即使患者需求增加,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有不少医院护士编制仍然达不到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岗位设置混乱、岗位职责不清,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高年资骨干力量使用不合理,高学历人才流失,护士被动工作,积极性不能发挥等问题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军队在确保为兵服务的前提下,要求军队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面向社会解决当地病人疾苦.医院把扩增床位作为满足病人需求与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军队医院护士编制较少,依靠分配给医院的军人护士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由于我院地处西北重镇兰州市中心,病人集中,工作量大,条件比一些沿海城市艰苦,护理队伍不够稳定,护士缺编严重.为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医院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制护士,已占医院护理总人数的30%.她们来源广、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给医院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近几年,在院领导支持下,由护理部直接领导,建立和建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在如何提高合同制护士思想素质与业务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较好地满足了护理工作的需要.
职业倦怠(Burnoue)又称过度疲劳综合症(Burnouesy narome),包括情感枯竭、冷漠以及个人职业效能减退[1].有研究显示[1,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其影响因素较多,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职业倦怠对护理质量及效率的影响不可小觑,现将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如下.1 工作压力较大1.1精神病患者有别于与其他科室的患者,精神病患者存在自知力缺失、思维障碍等精神症状,不能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及自身疾病,部分患者不能正确表述躯体不适,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较大.护士不仅要承担繁杂的生活护理,而且要注重精神症状的观察,这需要护士有极强的责任心及爱心.
目前护理人力资源与病人期望非常不平衡,临床护士编制严重不足,护士班次更换频繁,病人没有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整体护理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如何通过管理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从而解决人力短缺问题,值得我们不断探讨与研究.2005年1月起,我们通过调整班次,重新制定和完善岗位职责,改进排班模式,实行弹性工作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目的 通过测算医院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平衡劳动强度,保证护理质量.方法 对全院8个临床科室进行跟踪记录4个月的护理工作量,通过3种方法计算出护士编制.结果 目前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缺编状态,缺编人数较高的科室是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结论 应寻找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有效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状态.
目的探讨增加直接护理时数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全院临床护士重新定岗、定编;采用新的医嘱微机处理系统,由医生录入医嘱;全院推广护士夜班全夜制,比较改全夜制前后护理时数变化.结果7名非临床岗位的护士回归护理岗位;病区用于处理医嘱的时间由47.8min/d减至32.0min/d;改全夜制后病区护士交接班时间由(68.02±2.84)min/d减至(51.95±1.70)mjn/d,书写护理记录时间由(152.84±4.75)min/d减至(101.81±5.13)min/d,平均直接护理时数由(177.11±5.98)min/d增至(230.48±6.25)min/d,分别经t检验,P均<0.001,明显增加了直接护理时数.结论在科学核算护理时数的前提下,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工作方式和制度的改革,可增加直接护理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1 一般情况介绍我院手术室2004年有护士10人,顺利完成手术2 879例,其中普外科1 320例,妇科56例,产科989例,骨科187例,胸外科27例,五官科42例,内镜358例,新开展手术6例.护士除了要独立完成手术配合,术后对手术器械进行包装、对手术间进行清洁与消毒和平时的护理工作外,还要做手术敷料及其它物品的准备,工作繁忙,随意性大且护士编制不严重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室于2005年逐步进了2名新护士,她们刚从中专卫校毕业,对手术护理认识不足,针对新护士缺乏临床经验的情况,特制定了新护士培训方法.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保障部门,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并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发展.怎样合理解决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编制少与工作强度大的矛盾,以及如何提高手术室人力资源质量也就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是综合性手术室,除承担全院手术科室的择期和急诊手术外,还负责进修护士、实习护生的教学工作和普通手术器械、高精细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为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我们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随着我军编制体制调整和医疗机构用人制度改革,军队医院护士编制大幅减少,聘用护士比例大幅增加,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支新的成份--合同制护士.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的出现对缓解临床护士短缺、优化护理结构、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合同制护士在军队医院中出现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却始终普遍存在着显著的特点,就是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原因由多方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