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工人家庭,16岁离开家乡大连到北京医学院护校读书,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医院内、外科做护士各一年,1961年调进中南海保健组.1964年春天,保健组派我去给邓颖超打针,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邓大姐.看来那是一次偶然的机缘,但却带给我一生的荣幸.当时,我只知道邓大姐说"小许打针不疼".其实,那次是大姐为了给周总理挑选护士而对我进行的考察.据说邓大姐对我很满意.这年秋天,组织正式派我到西花厅工作,直至周总理去世.之后,我又断续在邓大姐身边工作8年.在西花厅工作的20年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光,永生难忘.
2003年7月2日,在罗城县人民医院内二科首次发现我县第一例AIDS病人,为了解疫情动态,加强对病人及性接触者的监测,在未告之详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女儿二年级近视 妈妈焦虑难接受暑假期间,很多中小学生忙着往医院跑,因为近视了,要去眼光、配镜,近日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每天来的青少年都有1000多人,排着长队验光配镜,约7成是因为近视!该院介绍,最近每天前来验光配镜的中小学生都在1000人以上,患者主要来自广州地区和广东省内各市.记者在医院内各处看到“学生绿色通道”的标示,显然在这段时间,学生来的最为集中.
在医院网络化管理中,每一台终端机的数据传输、数据保护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医院内使用的终端电脑均配置一定容量的UPS电源作为部门管理用电脑的数据保护基本设备,它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一旦损坏或使用不好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UPS电源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现将本人在使用和维护的几台UPS电源发生的常见故障检修介绍如下.
日本东芝 SAL- 32B手提式 B超属普及型 B超,在同档次中售价较低,功能、图像较好,很受用户欢迎,特别在中、小型医院内使用较广.该机除电源盒外,很少有故障.
随着医疗系统的集中化管理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各级医院对于数据中心、关键设备的保护尤为重视,医疗系统信息化、精密化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为了使医院内的各种医疗设备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电源保障,UPS等高可靠供电系统逐渐被应用到医院机房及重要医疗系统上.
最近,为了探究医院内为何要使用以及如何使用铁磁探测器,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进行了一项小型调查.8家作为FDA医疗产品安全网络单位的医疗机构接受了该项调查,其中一家未曾使用过铁磁探测器.
目前,医院内普遍使用的水银血压计,是多种血压计中首选之一.它主要特点是:量值准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示值重复性好,价格也较便宜.由于使用频繁,临床上常出现漏气、破损、水银溢出等问题,影响了血压计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了医护人员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因此,除定期对水银血压计进行检定外,还须快速、准确地对血压计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临床诊断的需要.
当前,压力容器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内的锅炉、高压氧舱、消毒柜、中央空调等都是一个医院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压力容器不同于一般医疗器械,在使用中具有可爆性,并且在近年来的媒体中,常有压力容器使用不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报道,因此,重视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已显得越来至关重要.
进入夏季、随着温度的升高,为有效地防治"非典"病毒的传播、杜绝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性质决定供应室人员经常接触被不同种类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及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其中涉及的大多数因素对身体有害,而一些工作人员陈旧的观念,在工作中怕麻烦,经常不使用防护用品,缺乏自我防护知识,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到各种疾病,存在各种安全隐患.1 存在问题(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2)生物因素;(3)化学因素;(4)物理因素;2 原因分析
F30-ⅡD型200mAX线机是一种防电击、防散射、配有双焦点旋转阳级X线管及诊视床的固定式X射线诊断机.目前该机在我国部分县级及以下医院内还在普遍使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现将该机在使用过程中摄影不曝光这一故障现象进行分析与检修.
目的: 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较科学,易于操作的医疗设备折旧方法.一方面使医疗设备折旧资金保值升值;另一方面使医院内部成本核算更准确、合理.方法: 比较法思路: ①各种折旧方法定义及利弊.②军队医院目前采用的折旧方法及存在的问题.③根据不同类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和自身价值消耗规律采用比较合理的折旧方法.
为了适应国际医学上不断发展的信息化趋势,现代医院必须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网络化管理,从而促进医院内各病区及医院与国内外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测试医院内行政人员及临床人员各30名.调查结果显示医院行政人员及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均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目的:探讨医院完善“人本管理”对行政、临床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测试60名医院内行政、临床人员干预前后不同的心理状况.结果:进行干预后,医院行政、临床人员无抑郁症率、无焦虑症率、工作激情、总体幸福感等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医院行政、临床人员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及文化建设,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儿童医院是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关口,如管理不当,又容易成为疫情传播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分析温州市某儿童医院2006年至2010年所收治666例儿童麻疹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儿童医院传染病就诊现状,认为部分传染病的疫情传播同医院内接触性传播有一定的关联,并就减少医院内接触性传播提出对策.
作者首先阐述了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后介绍了原来医院停车状况和停车难产生的原因:车位的有限增加;车辆的无限增长;周围的居民和办事的人将车停放在医院内.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控制车辆增加;拓展停放空间;提高车位使用率.最后分析了采取若干项措施后的结果.
专家门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专家门诊存在资源紧缺情况近来,一批被称为"挂号黄牛"的人活跃在一些门诊量大的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他们游走在医院与病人之间,紧抓医院专家门诊人满为患的"商机",牟取不菲的利润.虽然专家号相对比较贵,一些专家号甚至已达数百元,但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及对健康重视度的不断增强,许多病人不但初诊时选择挂专家号,每次复诊仍选择挂专家号.部分病人由于医疗知识缺乏,选择专家门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由于医院内专家人数有限,部分专家出诊前还要处理病房的医疗工作而延迟出诊,结果专家分配给每个病人的单位时间就很少.各种因素造成了当前专家门诊供不应求的状况,也由此让"挂号黄牛"有了生存的土壤,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看病难"问题更为突出.
医疗废物是指医院内可能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污染性垃圾,主要包括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手术、包扎残余物,化验检查残余物、传染性废物等.与生活垃圾相比,医疗废物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点,其病毒菌的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几倍甚至百倍.
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要求医院必须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调整服务结构,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而成本核算是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实行科学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2006年,吉林省长春市全面深化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工作改革,在明确生殖保健医院与计划生育药具站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在医院内开设了药具服务区,尝试推行"院站合一"药具发放管理工作新模式,实现了药具和技术服务"医药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署服务",推动了药具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广大育龄群众的满意度.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解决骨科护理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首先,骨科患者常因疼痛和功能障碍,其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其次,骨科伤病病程长,在医院治疗仅是病程中的一小部分时间,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养病.再次,如何将医院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延伸到家里,如何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地配合?针对以上的问题,骨科护士应熟练掌握骨科的基本知识、护理常规和护理技能,又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之对护理产生信赖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护理活动,最终获得最满意的康复.
院内感染通常指病人及医务人员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亦称医院感染.据报道,世界各国医院感染率为3%~12%,美国约5%,日本约5.8%,比利时为10.3%.我国医院感染率尚无准确数据,仅就监测网上各医院以自我监测未经抽样复核的材料初步推断为9.7%[1].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增加费用,也给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带来巨大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增多,以及疾病谱的变化,降低院内感染已成为当今研究的新课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往往把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放在病人身上,而忽视了自身可能的感染.医院的职责使医务人员处于社会中的传染病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必须引起重视.
医院内抗感染药物的1/3~1/2被用于外科预防用药,而外科预防性用药重点在于手术患者和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有研究表明,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相当普遍,占30%~90%,特别是在使用时机和疗程方面.坚持抗感染药物用药原则才能达到外科预防用药目的,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时至今日,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已成立近20年了,纵观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历程,既艰难,又极不平衡.与别的专科相比,急诊医学还未显示出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和特有的临床优势,还未得到国家行政领导部门的重视和伤病员的普遍认可,急诊医护人员专业队伍极不稳定,急诊科和急诊医护在医学界、医院内没有什么地位,急诊科医护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绝大多数的急诊科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只有很小的工作场所,由别的专科派人来轮流从事急诊工作,专业从事急诊医学的医护太少,急诊科仅仅起一个通道的作用,无法提高急诊医护的专业技术水平.1983年以来,我国成立第一个急诊科,发展迅速.然而,与其他专业科室相比,长期以来,急诊科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个医院的急诊科建设各自为政,不利于医院管理及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急诊科的管理者们呼吁:急诊科亟须规范.然而,现实中的难题远比想象的复杂,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医院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监测、预防、控制与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2010年3月全国三甲医院内实施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开展,健康指导在疾病康复过程及出院后的长期保健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加之医疗费用改革,患者心理负担重、社会支持系统尚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影响,患者迫切需要专业、完整、系统的疾病预防治疗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因此在医院内开展全面的健康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监督检测工作,评价医院内消毒工作的质量,防止医院内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阿克苏市内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2011年10月对市区内三所医疗机构的消毒情况进行了监测.资料与方法本次监测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一所普通医院(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所妇幼保健医院(普通),采样监测内容包括分别为室内空气(普通手术室、层流洁净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治疗室、病房)、物体表面(操作台、门把手、水龙头、拖鞋、拖把、灭菌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手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器械浸泡液)、压力蒸汽灭菌以及院内污水的消毒排放等6项内容,检测项目分别为菌落总数,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粪大肠杆菌等.调查方法及实验方法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判定标准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医院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供应室的高效管理,是有效地控制重复使用医疗用品清洗过程中的感染传播的风险,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