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从报纸上看到“患者被锁在休息室”的新闻,很有感触,患者在当地一家医院做人流手术,当时正值中午,术后身体虚弱在休息室休息。没想到护士临走时将门上锁,患者的家人在门外进不来,“护士走时我说别锁门,但她还是锁了”,最终导致患者被困休息室近两个小时。患者表示,休息室是一个密闭空间,自己无缘无故被困两小时,没有任何医生护士来看,“如果发生意外都不知如何是好,希望医院能给一个合理的说法”。事发后医院方已向患者道歉,并给予患者一定的补偿。作为行内人,我们可以从该事件中发现管理中的几点缺失。
[典型案例]晓全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的一家网络公司任工程师.IT业的一个显著工作特点是接到任务后要迅速完成,因此加班加点成了晓全的家常便饭.一天到晚绷紧的神经让晓全疲惫不堪.更糟糕的是,晓全最近得了个“怪病”,他每天上班出门,总不放心,老是怀疑自己忘记锁门.就说前天上午,他开车跑了5公里,惴惴不安之余,又开车回家推了推门,终于确定门锁好了,才又开车走人.
第三届中国药店惠氏杯"十大金牌店长"与"十大金牌店员"评选武侠小说里,但凡声名显赫者,无一不是苦修多年,然后仗剑天涯、搏一世英名.武者手中的一柄剑,有时行侠仗义,有时也打擂比武.这和如今这场比赛何其相似,只是在"十大金牌店长/店员"大赛中,那柄"剑"换成了多年苦练的专业技能,以前悬壶济世,现在擂台扬名.这一年一度的"武林大会",汇聚了各大连锁门派的无数英雄.从"超女"到"快男",今天的中国人对"自我价值"有了空前认识,也有了更多展现的舞台,"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句话,已经成为过去式了.话不絮烦,还是听听这些"英雄"们参赛前的心声吧.
行走在现在的四通街道上,偶尔脑海中会闪回出一幅幅旧时城市的画面,荡去那浮夸的霓虹海报,屏阻那参差逼人的林立楼房,脉脉盈盈便是一衣带水的江南古陌了.总是无比思恋宁波那本初的水乡模样,只消一个片段,一个气氛,便足够畅怀一整天.日湖莲桥,庙宇叠叠,祠堂深深,而秀轿临水伫停,等着那层深锁门庭,层第而至的闺户佳媛们.
出门后不确定自己锁没锁门,开完门经常忘记拔钥匙,看人眼熟却死活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有些中老年人经常抱怨自己的脑袋像团浆糊.而我最近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该如何减缓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吴先生人的大脑成长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3个月内,在25岁时达到顶峰.30岁后大脑便会迈开衰老的步伐,每年缩小0.3%.也就是说过了30岁,体能和记忆力下降是大脑衰老的两个较早“信号”.一旦过了60岁,大脑的萎缩每年高达15%.
我近来出门后老觉得自己没有锁门,总要返回去看个三五次才放心;某个东西放在特定的位置上,一旦谁将这个东西的位置改变,我就会发火……朋友们说我这都是强迫症,而我觉得只是个人的习惯而已.请问我这属于强迫症吗?强迫症是不是病?需要治疗吗? ——贾女士您这种情况属于强迫症,这也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治疗.强迫症多半伴随着焦虑、暴躁、抑郁、恐惧等症状,已经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强迫症一般发病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只是一般患病几年后才会被重视.
“你在场吗?”“你亲眼看到了吗?”似乎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失真.然而,曾几何时,一个新兴族群一“失陪族”却在国内悄然壮大.“失陪族”是啥?难道又诞生了一种新新人类?非也!请自测一下,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是否说过这些话:“妈,别等我吃饭了,单位要加班……”“儿子,家长会爸爸去不了了,明天要出差……”“老婆,你先睡吧,记得别反锁门,我有应酬回去得晚……”这些似乎已成口头禅、家常话.但是殊不知,习以为常的你我已经有了许多不在场证明:在工作中,在应酬里,在微信上,失陪于父母、妻儿,甚至于自己.如此,慢慢沦为了“失陪族”.
张女士,每次走到小区门口总是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关上门,于是回家锁门;老是喜欢检查自己皮包,看东西带齐没有;总是怀疑自家的煤气到底有没有关掉.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年轻人出现这些症状,甚至染上了强迫症.强迫症已经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4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
我国历代文人骚客重九喜欢登山并留下了大量诗篇.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王维诗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曾广钧亦诗:"一片空岚罩云海,全家罗袜踏苍烟."相传,重九日登山习俗源于东汉,名士桓景在秋九月九日(农历)凌晨,锁门闭户,举家登山,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留宿山上一夜,以避邪消灾.此后,重九登山渐成习俗.到了唐代,将九月初九(农历)定为重阳节(长寿日)后,登山就成为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常说“自己最了解自己”,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是指一个人有什么想法、做过什么事自己是最清楚的。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行为和个性各方面的评价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正确,那就不一定都能认识和了解。
例如,一个人患了精神病,有许多不符合事实的想法和古怪的行为,但他本人在治愈前不会认识自己的言行是病态的,因而医生就说他们失去了自知力。许多强迫性神经症病人会强迫自己做出一些重复的动作,例如反复长时间洗手、反复锁门等。尽管他们也认识到不必要如此,但有一种很强的力量在驱使其非这样做不可。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病人在心理治疗前是会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也没有自知力。
氯丙咪嗪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者极为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19岁,高中学生.因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反复做,因而痛苦紧张2年入院.患者家住农村,系独生子,从小较懂事守规矩,学习成绩优良,是学生干部.两年前出现说话时瞻前顾后,生怕惹着别人,吐痰、提水都怕溅到别人身上,关灯、锁门均需几次验证是否有误,书桌、衣箱要清理再三,以防失落物件,自感多余,还要非做不可,常常担心自己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学习成绩也日落千丈.因此家人十分担忧,陪同病人来诊.
星期一的早会上,主任传达说,昨天外科的药品丢失了,不是一般的药,而是毒麻药品杜冷丁,并说这不是一般的偷盗,而是吸毒者的犯罪行为.科主任和护士长让我们各班都提高警惕,出入锁门,并把存放毒麻药品的地方转移了,并一再叮嘱要注意自身安全.
我是一个大二的女生,有一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大约两年前,我发现自己在锁门之后总会担心没有锁好,要反反复复检查很多遍才放心.后来,我的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除了锁门,在我锁抽屉、锁自行车、放钱包、锁日记本的时候也会出现.最近,这种症状影响到了我的学习,在考试交卷之后,我会一直担心自己的姓名、考号是否写好,考题内容尽管检查了很多遍还是不放心.总之,现在这种没锁好、没做好的念头不断折磨着我,我简直不能自我控制.我这种情况到底是得了什么病?还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