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戴戒指的手指,不仅给已婚男女平添了一个可争论的话题,更可向大众传递许多复杂的信息.许多男人是不愿戴戒指的,因为一旦如此,男人就像被加贴了品质证书的商品,不仅"所有权"昭然示众,品位精彩与否也一望而知.当然,在某些极具特质的男士那里,这只经过特殊处理的手指还可非常艺术地被加注成一枚成熟性感的标签,成功撞开个把极富想像力的少女的心扉,捕获些许孤寂渴求刺激的妇人的眼球.
患者男性,21岁.心前区疼痛、心慌气短1月余入院.查体:口唇紫绀,心律齐,肝脾不大,双下肢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B超及胸片示:心包囊性肿瘤.术中见肿瘤生长于左侧心包壁,位于心包与肺之间,基底宽,有包膜,与肺及胸壁无粘连,左肺被压缩,纵隔向右移位.
患儿男性,4个月.因黑便20天,腹部肿块15天,以肠套叠收住院.病程中无发热,呕吐数次.查体:左侧腹部可触及肿块约5 cm×2 cm.术中见肿物与肝左叶粘连,亦与腹壁粘连,且与胃壁关系密切,在胃内可及肿块,呈哑铃型.
患儿男性,7岁.以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上腹疼痛伴呕吐半个月入院.腹部CT、B超示腹膜后(十二指肠)肿瘤.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壁及十二指肠水平部上方有一巨大隆起,表面充血明显.手术见十二指肠降部明显增粗,纵行切开见十二指肠后壁有一8 cm×6 cm大包块,质硬,肿块下段有骨性组织及牙齿,无腹水.
患者男,30岁.因自觉下腹部肿物逐渐增大3个月于2006年2月入院.体检:下腹部可扪及质硬肿块,约18 cm×17 cm大小,右侧睾丸缺如,左侧睾丸约2 cm×2 cm×1 cm,位于腹股沟外口处.患者外生殖器为男性表型,第二性征亦为男性表型.
患者,女,28岁.3个月前发现上腹部有肿物,为鸭卵大,表面光滑,位置不固定,伴阵发性疼痛,不扩散,可自行缓解;曾在当地医院应用抗菌素治疗,未见好转.症状反复发作,以后肿物迅速生长,腹部逐渐增大,进食减少、消瘦.B超所见:腹部可见一巨大囊性肿物,充满整个盆腔,约48 cm×42 cm×16 cm,肿物边界清晰,包膜光滑、规整、无回声,内可见许多分布均匀的圆形、类圆形中等回声及点状、短条状弱回声;加压或振动时可见其在无回声区中浮动,肠管受挤压向两侧移位,子宫向后、向下移位.B超诊断:腹膜后巨大囊性畸胎瘤.手术所见:腹膜后可见一巨大肿物,约50 cm×40 cm×15 cm,囊性感,有完整包膜.肿物自胰腺下缘、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突入腹腔,并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轻度粘连.囊腔内吸出黄色液体,切开囊腔内有许多白色油脂状物,囊内表面不光滑.病理诊断:腹膜后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患者男,27岁.在当地医院以"左阴囊无痛性肿大2个月余"收入院,无发热、血尿和尿路刺激症状,诉双侧乳房增大,性功能正常,未婚,未育.AFP 1340.7 ng/ml,HCG正常,当地医院行左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为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部分为成熟性畸胎瘤,部分为卵黄囊瘤(占1/3~1/2),无鞘膜、精索浸润.
睾丸成熟囊性畸胎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自幼右侧睾丸肿大,近半年明显增长,坠胀不适,于2003年12月28日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内肿物呈球形,约10 cm×10 cm×10 cm,表面光滑,质软,有囊性感,右侧睾丸不能触及,无触痛,挤压肿物不变小,透光试验弱阳性.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对女性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应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常见的卵巢囊肿有单纯浆液性囊肿、滤泡囊肿、黄素囊肿、卵巢黄体囊肿、成熟性畸胎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及卵巢冠囊肿等.最初,卵巢囊肿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创观念的深入,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卵巢囊肿的主流手术.
患者30岁,已婚.因妊娠40周+3,不规律腹痛伴阴道流血1 d,于2005年4月30日入院.此次妊娠前未行盆腔B超检查,孕期一般情况尚好,既往健康,无腹部手术史.前次妊娠为2004年1月因"胚胎停止发育"而行清宫术.入院第2天因"活跃期停滞"行剖宫产术,术中探查左侧卵巢及输卵管外观正常,右侧附件缺如,无痕迹;左侧圆韧带正常,右侧未见圆韧带,仅在圆韧带位置见略增厚的纤维带;子宫浆膜完整,宫体后壁浆膜下见一约2 cm×2 cm ×1 cm外形不规则的灰白色的质硬包块,界限清,将包块完整分离切除、缝合创面.病理检查:包块呈灰白色,外形欠规则,质地硬,切开后内见毛发及类脂质样物.光镜下见成熟骨组织内散在杂乱分布的上皮细胞、毛囊、毛发、脂肪及血管,骨组织部分已钙化,无未成熟组织.病理诊断:子宫成熟性畸胎瘤.产后15 d复查B超示:子宫复旧好,肌层回声均匀.出院诊断:孕4产1,孕40周+4,头位剖宫产;活跃期停滞;子宫成熟性畸胎瘤;先天性右侧附件缺如.
例1女,10个月.腹部进行性膨隆5个月.查体:全腹膨隆,中上腹触及固定包块,质地中等偏硬,界限不清.影像学显示中上腹部可见一巨大高、中、低密度混杂团块,边缘光滑界清.其内见条索状、小块状高密度钙化影及不规则低密度脂肪影.查血:甲胎蛋白(AFP)53.96μg/L.术中见肿块位于胃后壁浆膜下,大小约22 cm×18 cm×18 cm,囊实性.肿块完整剥离切除.巨检见肿块表面光滑,切面囊实性,囊内可见黏液、骨组织.镜检肿瘤由3个胚层来源的分化成熟组织组成,其中见较多脑组织.病理诊断:胃后壁成熟性畸胎瘤.术后血清AFP<7.02μg/L,随访7年无复发.
2009年,IBM"智慧的医疗"伴随新医改政策在国内推出,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这一年里IBM从能力、资源、解决方案成熟性、在中国的适用性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5月在北京,IBM作为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亚太区卫生信息大会(以下简称"HIMSS大会")的主要赞助商,联合众多国内外合作伙伴,在展览区内演示了具有国内医疗信息化前沿技术的"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并展示了一年来在中国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会议期间,IBM中国地区政府与公众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解答了有关"智慧医疗"中一些关键性问题,从中可以看出IBM推进"智慧医疗"落地的能力和决心.
中医适宜技术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有效性、成熟性、经济性、易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还具有临床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由于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对于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均具有重大意义,各级领导对普及中医适宜技术高度重视,我县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策划,如培训方案的制订,师资人员的选派,安排我院作为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会前准备工作.
患者,女,63岁,右侧腰酸、腰痛半年行泌尿系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双肾、双侧输尿管及膀胱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于右侧肾上腺区探及一不均质回声包块,大小约6.8 cm×5.9 c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分布的强回声光斑(见图1).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包块内未探及血流信号(见图2).
随着新生儿外科疾病成活率的逐步提高,新生儿死亡原因大多由合并染色体异常、严重畸形、欠成熟性所致.可见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外科疗效,在新生儿医疗领域负有重要任务.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足月妊娠入院.现病史:孕妇G1P0,孕39+4周,平时月经规则5/30 d,LMP 2010年7月30日,EDC 2011年5月6日,孕4个月余自感胎动并持续至今,孕32+2周首次产检建卡,共检6次,其间化验无明显异常.因孕足月产检B超示脐带绕颈可能入院,无腹痛,无阴道流水,无流血,胎心、胎动好,行剖宫产术,术中见双侧卵巢肿物,送术中冰冻.
例1 患者男,40岁,体检腹部CT发现胃底后壁肿物.体检: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上消化道钡餐示:胃底后壁可见一2.5 cm×2.5 cm充盈缺损,边缘光滑,边界清晰,周围黏膜未见破坏,未见龛影,考虑为"胃底后壁平滑肌肉瘤".胃镜示:胃底大弯后壁见一2.0 cm×2.0 cm大小的黏膜隆起,该肿物向外突出,表面光滑,颜色与周围一致.用细胞刷推移,较柔软,无弹性,胃蠕动时可改变其形态,黏膜光滑,黏液湖清亮.考虑为"胃底后壁纤维瘤".
患者女,37岁,因“间断便血十余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为鲜红色,量中等,伴左下腹胀不适,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无呕血,无反酸嗳气,于当地医院以“痔疮”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十余年来便血间断发作,近1周病情复发,来我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15 cm处见-5 cm×5 cm的囊状肿物,表面有毛发生长,并有少量渗血(图1),拟诊畸胎瘤.因肿物为囊性,活检易使囊壁破裂致内容物外泄,故未行镜下活检.遂建议其手术治疗.手术顺利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大体标本解剖示:肿物呈灰白色,5.0 cm×4.5 cm×4.O cm,表面局部有破溃,切开为囊实性,内有油脂及毛发,见头结一处,约2 cm,切面灰黄,质硬,有牙齿2枚.组织切片病理示:直肠成熟性畸胎瘤.术后诊断:直肠畸胎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愈出院.
1病案摘要例1.患者,女,7岁,因发现中下腹肿块2周余收入普外科.查体:中下腹稍膨起,可触及一球形包块,约女拳大小,质硬,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度不大,稍有压痛,彩超示:中下腹探及一无回声区,大小8.09cm×6.13cm,边界清,内可见分隔光带及点状回声,提示"中下腹囊性占位".初步诊断:"腹腔包块性质待查"剖腹探查术中见包块来源于左侧卵巢,行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由于卵巢畸胎瘤没有明确的肿瘤标记物,目前临床对于卵巢成熟畸胎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超声及X线检查。近年来,有研究提出, CA199可作为畸胎瘤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1]。作者对2007年7月至2012年1月本院经腹手术139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与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31岁,因停经38+5周,发现臀位1天于2017年8月30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为2016年12月2日,中孕期B超见子宫腔内肿物.入院产检:子宫高32 cm,腹围102 cm,胎儿估重3 000 g,胎方位为左枕前胎位,胎心规律,140次/分,先露浮,未扪及宫缩;内诊示子宫口未开,先露臀,棘上2 cm.B超示胎头右侧探及一大小8.77 cm×8.19cm×7.56cm等回声光团,边界清,内见2个囊状无回声,大小分别为2.36 cm×2.16 cm、2.01 cm×2.16 cm,边界清.遂于8月31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男婴,检查子宫腔见直径约10cm肿块,取出顺利,送病理检查,胎盘胎膜完整.
病例报告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左侧胸背部胀感7~8年,胸痛10月余于2005年10月4日入院.患者7-8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侧胸背胀感,无疼痛,未予重视,当时未做特殊处理,本次予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左侧胸痛,呈持续性胀痛,左侧卧位时明显,与呼吸无关,当时发热2天,遂来我院,查CT示:左上纵隔囊肿.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7岁,丁2007年8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达40℃,伴有胸闷、咳嗽,咳出少量黄色豆渣样物,无咯血症状.在当地医院经抗炎治疗一周后热退,胸片检查"右胸腔积液",曾三次右胸腔穿刺抽液,总共抽出不到100ml黄色液体,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了抗痨治疗.
病人,男,25岁.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病人右侧睾丸大小正常,而左侧睾丸的体积约是右侧的1.5倍,左侧睾丸的上后部表现突隆不平,轮廓不规则,质中,无明显压痛.病人自述左侧睾丸从小较右侧大,不痛、不坠,成年后未见增长,一直未就诊.
患者,28岁,G1P0,末次月经2004年3月10日,因停经4个月伴左下腹隐痛10天,于2004年7月12日入院.
患者男,30岁.10余年前左耳后有一米粒大的肿物,呈无痛性增大,来院就诊时肿物如鹌鹑蛋大,无其它不适.检查示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未见异常,左耳后肿物约3cm×3cm×1cm大,质较硬,表面光滑,囊性感,活动度差,皮色正常,无触痛.局麻下行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包膜光滑完整,与周围组织无黏连,切开肿物见囊内有毛发及皮脂样物,病理诊断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术后8d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例1:39岁,已婚,因腹部包块3年,下腹坠胀6个月,发热5天于2004年3月23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不规则阴道流血.
患儿男,11月龄,半年前患儿家长发现其左侧阴囊肿大,近一个月左侧阴囊肿胀明显,无明显触痛及其他不适表现。在本院查血清AFP (-)。超声:右侧睾丸约1.6 cm ×0.7 cm ×0.9 cm,内部回声未见异常;左侧阴囊内探及大量液性暗区,前后径约2.8 cm,内透声差,可见细密光点回声漂浮,上述液区内可见一囊实性包块,约2.7 cm ×2.0 cm ×2.4 cm,边界清,囊性部分可见多条强回声分隔,呈网格样。诊断为左侧睾丸囊实性肿物,不除外畸胎瘤;左侧大量睾丸鞘膜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囊实性包块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遂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睾丸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睾丸鞘膜积液。术后随访半年,患儿无复发。
患者男57岁,因左侧腰部隐痛不适10 d入住我院.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行中腹部CT平扫检查提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左侧肾上腺区示一椭圆形等低密度肿块影,大小约5 cm ×3.5 cm ×4 cm,密度不均,可能来源于左侧肾上腺,以肾上腺髓质瘤可能性大.入院时血压140/90 mmHg,脉搏78次/min,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肾上腺彩超检查显示左肾内上方可见一范围约3.6 cm ×3.0 cm的低回声光团,边界欠清,与左侧肾上腺分界欠清,其内光点分布不均匀,并可见一点状强回声,后伴声影,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上述左肾内上方低回声光团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患者女,14岁,先天性左侧面瘫,3岁前开始出现左耳根部间歇性疼痛,近1个月疼痛加重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头颅无畸形,双侧视力减退,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面瘫,左眼睑闭合不全,左眼睑以下浅感觉减退,左耳根部间歇性疼痛,伸舌偏右侧,咽反射减弱,其余病理性反射未引出.头颅MRI示:左中颅窝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