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哈尔滨市幼儿园六成男孩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殖器疾病,其中包茎占检查总人数的30.1%;包皮过长、包皮口狭窄占31.5%;包皮炎、隐睾、睾丸鞘膜积液、右侧斜疝等疾病占4.1%.调查同时表明,多数家长不了解儿童生殖健康保健知识.
睾丸鞘膜积液是基层医院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婴儿的鞘膜积液常可自行吸收消退,不需手术治疗.成人较小的鞘膜积液无任何症状,亦不需手术治疗.穿刺抽液的疗效不好,抽净积液后往往迅速即复发.较大的鞘膜积液伴有明显症状应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行睾丸鞘膜翻转术,即切除多余的壁层鞘膜,再将切开缘翻转缝合于精索后,术中要注意仔细止血.术后加压包扎阴囊,防止形成血肿.这种术式术中结扎出血点及缝合鞘膜边缘浪费较多时间且术后易行成血肿,增加感染机会.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睾丸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以四逆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睾丸鞘膜积液98例;结果总有效率92.86%;结论 中医药治疗睾丸鞘膜积液疗效显著.
笔者自1990~1998年以来,用丁香粉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72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近几年来,笔者从"脾主运化"、"血不行则病水"立论,运用补脾益气、活血利水法,结合疏肝理气、温经散寒之法,治疗睾丸鞘膜积液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46岁.发现右阴囊肿物2年.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阴囊肿物,约核桃大,逐渐增大,无痛,平卧时肿物不能消失或缩小.查体:右阴囊内触及10cm× 8cm×7cm大小肿块,无触痛,不能还纳,右睾九未及.临床诊断:右睾丸鞘膜积液.B超示:右盆腔包裹性积液,右阴囊积液.手术探查:腹腔内有胶冻样黏液100ml,阑尾末端见一15cm×10cm×10cm囊性瘤,部分囊壁破裂,溢出胶冻样黏液;膀胱后腹膜、两侧后腹膜及部分肠管散在大量半透明大小不等的囊泡,内含黏液.右阴囊内有浑浊液体及胶冻样物,鞘膜组织质硬,破坏严重,行右睾丸切除术.
浙江省曾是丝虫病的流行省份之一,原68个县(市、区)中,有65个县流行丝虫病.防治前全省共有慢性丝虫病病人约30万人.经过近40年的普查普治,到2000年初,全省以地市为单位全部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2000年10月对全省现存慢性丝虫病病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浙江省历史慢性丝虫病病人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已由50年代的约30万人,下降为16 392人,其中下肢象皮肿16 235人,乳糜尿138人,睾丸鞘膜积液19人.象皮肿主要分布在嘉兴、湖州、绍兴三地区,有14 822人,占91.30%,乳糜尿主要分布在温州地区,有113人,占81.88%.现存的这些慢性丝虫病病人均为基本消除丝虫病以前留存下来的.
患儿,男,2岁6个月.左侧阴囊可复性包块2年入院.体格检查:阴茎无异常,右侧阴囊未扪及睾丸,左侧阴囊可扪及6cm×7cm×7cm大小包块,可还纳腹腔.表皮无红肿、无压痛、透光试验阳性、左侧睾丸可扪及,大小约1.5cm×1.5cm.患者一年前在外院诊断右侧隐睾,并作右侧腹股沟手术探查未找到睾丸.
患者男,44岁.右侧阴囊肿大加重1周来院.查体:阴囊肿大呈球形,质中,无压痛,可及左侧睾丸附睾,右侧未及.超声检查所见:右侧阴囊内见巨大无回声区,范围161 mm×106 mm,内见絮状高回声及条状分隔(图1),CDFI: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右侧睾丸被挤压移位至右侧阴囊后壁,余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侧阴囊内巨大无回声(鞘膜积液伴出血).术后病理:鞘膜积液伴出血,鞘膜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
患者男,27岁.无意触及阴囊内有硬物来院就诊.查体:左侧睾丸肿大,透光实验阳性,阴囊内可触及颗粒状硬物并可移动.超声检查:左侧阴囊内见7.2cm×5.9cm的液性暗区,其液性暗区内可见3.0cm×0.8cm的强回声,后伴明显声影并可移动(图1).
患者,男性,35岁.因右侧阴囊部不适来诊.超声所见:右侧阴囊内可见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内回声均匀,附睾大小及内部回声无异常.于睾丸上方可见液性暗区,暗区内见强光点浮动,暗区内阴囊后壁见一6.8mm×3.1m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图1).左阴囊内未见异常.B超诊断:右侧阴囊内睾丸鞘膜积液合并感染并结石:后经手术证实.
患者男,60岁.因右侧阴囊坠胀不适3个月就诊;患者无发热、盗汗,无尿急、尿频、尿痛,否认有结核、外伤手术史.查体:右侧阴囊略大于左侧,未扪及明确肿块,临床拟诊右侧睾丸鞘膜积液.
孕妇,23岁.孕2产1,妊娠42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单胎、头位、颅骨光环完整,颅内结构正常,双顶径9.4 mm.脊柱排列规整,胎心率148次/min.羊水液性暗区深4.8 mm.胎儿臀部见阴囊回声,双侧阴囊内睾丸周围充满无回声区,宽2.4 mm.超声提示:(1)晚孕、单活胎、头位;(2)胎儿双侧睾丸鞘膜积液.孕妇于检查后第3 d顺产1男婴,外观阴囊体积明显增大,透光试验阳性,无特殊处理(图1).
孕妇,24岁.孕39周,初产,作产前B超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头位,双顶径9.9cm,脑中线居中,脊柱连续完好,四肢发育良好,胎心规律,胎动可见,胎儿阴囊肿大,囊内可见液性暗区,中心部为睾丸回声(图1).B超诊断:1.孕足月,单胎、头位;2.胎儿双侧睾丸鞘膜积液.
患者,男,77岁.因下腹胀痛,小便不出来院就诊.查体:右侧阴囊可见大小约8cm×6cm肿块,质韧,无疼痛,按压不缩小,透光试验(+).肛诊前列腺Ⅲ度肿大,质硬、表面光滑,无疼痛,中央沟消失.既往史:先有尿频、尿急.后尿线变细,射程短,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余,无尿痛,无血尿.阴囊渐大5年余,无疼痛,有坠胀感.尿分析:BLD(+).
患者,男,27岁.因施工从高处坠落骑跨在木杆上造成阴囊外伤,阴囊皮肤淤血肿胀.外伤当日在外院做超声检查,超声提示:1.双侧睾丸鞘膜积液;2.右睾丸挫伤;3.双附睾炎;4.阴囊壁血肿,经消炎治疗一周后,患者因发现右侧阴囊内无睾丸,来诊.超声提示:1.右阴囊空虚;2.右腹股沟管内可见睾丸影像;3.左侧睾丸鞘膜积液.经药物治疗20余天再次来我科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大小约4.10 cm×2.37 cm×2.19 cm,回声均匀,睾丸周围可见大小不等液性暗区,最大深度约2.10 cm.左附睾大小形态及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阴囊空虚,在右髂前上棘内上方约3 cm处可见与左侧睾丸相似的卵圆形结构,大小约:3.96 cm×1.83 cm×1.56 cm.轮廓清晰,边界较规整,其内回声与左侧睾丸相同(图1).超声提示:1.右阴囊空虚;2.右侧睾丸深脱位(睾丸位于右下腹腔);3.左侧睾丸鞘膜积液.术中发现右侧睾丸进入右下腹腔,进行右睾丸手术复位,右睾丸固定.
1资料与方法本组46例阴囊睾丸疾病除炎症患者经抗炎治疗痊愈证实外,其余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使用美国HPSONOS-1000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探头频率为7.5MHz.患者平卧,探头直接置于阴囊上进行纵横扫查,发现异常时进行拍照记录.2结果2.1附睾炎本组13例,12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声象图表现为附睾弥漫性增大,平均2.1cm×1.5cm,最大3.6×1.8cm,内部多为较均质低回声,其中6例伴有同侧少量睾丸鞘膜积液,1例伴双侧睾丸鞘膜积液,CDFI于肿大的附睾内探及较丰富的彩色血流.
睾丸畸胎瘤临床上较少见,本文经B超诊断1例睾丸畸胎瘤,现报告如下:患儿男,4岁,因右侧睾丸肿大1年,近2~3月明显增大,来院就诊.入院时检查:右侧阴囊明显肿大,扪及肿块约4 cm×5 cm,表面光滑,稍硬;左侧睾丸正常.临床诊断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超声检查发现右侧阴囊内见一液性暗区约3.8cm×3.0 cm,呈椭圆形,其内可见不规则强回声絮状团块、光带及细光点,呈“杂乱结构征”,瘤体包膜光整,境界清晰,液性暗区内未见正常睾丸回声;左侧睾丸大小正常,回声均匀.B超诊断:右侧睾丸畸胎瘤可能性大(图1).
患者男,61岁,发现左侧阴囊肿胀2年,伴坠胀感,无发热、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9个月前在当地医院因"睾丸鞘膜积液"行手术治疗,40 d后症状复发,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睾丸鞘膜腔积液"收入院.查体:左侧阴囊明显增大,睾丸肿大,大小约6.0 cm×5.0 cm×5.0 cm,质地韧,无压痛.超声检查:左侧睾丸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5.9 cm×4.9 cm×4.6 cm,边界尚清,形态饱满,内回声不均匀,未见正常睾丸组织回声,代之以多处回声减低区及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图1),结节大者约3.4 cm×2.6cm×2.4 c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图2),右侧睾丸及附睾未见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左侧睾丸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测及动脉血流频谱,Vmax=35.7 cm/s,RI=0.62(图3).
患儿男,4岁,发现左侧阴囊肿大4 d来诊.临床查体:左侧阴囊肿大,无发红、发热,囊性感明显,触痛不明显,睾丸可扪及,大小正常,双侧对称.超声检查:双侧睾丸及附睾大小形态正常,轮廓规整,被膜光滑,实质回声细密均匀;左侧精索鞘膜腔内可见无回声区,内透声差,可见细密点状中等回声飘浮;左侧睾丸鞘膜腔内可见无回声区,内可见4.3 mm×3.4 mm的团块状强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图1).超声诊断:(1)左侧睾丸鞘膜积液合并结石;(2)左侧精索鞘膜积液.3 d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取出灰白色结石1枚.
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普查,超声诊断阴囊结石临床少见,国内文献多散在报道睾丸鞘膜腔内结石伴有睾丸鞘膜积液[1-5]。附睾囊肿伴阴囊结石的报告罕见,现报道1例附睾囊肿合并阴囊结石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
精索的转移性肿瘤临床罕见,本中心于2014年12月收治该病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具有鲜明特点,特报道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1月"于2014年12月入院. 患者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体积渐增大,质硬,无明显发热等不适,渐出现右侧阴囊肿胀,体积增大,未行特殊治疗,以上症状渐加重. 2天前至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睾丸略大";进一步行CT检查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腹股沟区异常密度灶,占位?
肝素钠注射液主要成份是肝素钠。肝素钠系自猪的肠粘膜或牛肺中提取精制的一种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数黏多糖类物质。临床上广泛应用。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1)。目前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束后,稀释的肝素钠溶液封管。肝素钠毒性较低,主要不良反应是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肝素钠一般没有过敏反应。可是2011年11月,睾丸鞘膜积液患儿,留置针封管后引起过敏反应。
患者,男,65岁.因双侧阴囊坠痛1个月余入院.3年前因胃癌在外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1个月前感双侧阴囊坠胀、疼痛,渐加重,左侧显著.B超提示双侧睾丸鞘膜积液.查体见左侧阴囊肿大约5 cm×4 cm×4 cm,轻微触痛,张力较大,睾丸及附睾均触不清,右侧阴囊肿大不明显,附睾有结节,无触痛,睾丸无异常.
1991年3月至2001年1月,我们采用穿刺置管注射无水酒精方法治疗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疗效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61例.年龄2~78岁,平均28岁.睾丸鞘膜积液43例,精索鞘膜积液18例.单侧病变59例,双侧2例.均已排除继发性和交通性鞘膜积液.积液量11~620 ml,其中<50 ml者31例,50~200 ml者17例,>200ml者13例.
目的 探讨下腹横纹小切口免缝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方法 小儿腹股沟疾病患者218例,其中197例男性患儿中腹股沟疝112例,睾丸鞘膜积液85例;21例女性患儿中腹股沟疝18例,圆韧带囊肿(Nuck囊肿)3例.对218例患儿采用外环口体表投影上方的腹横纹处小横切口.结果 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4~20 min,平均12 min,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不使用.术后1~2 d出院,平均1.4 d,无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儿童腹股沟疾病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通过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应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46例,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患儿疗效满意,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8±5)min,术后1~2 d出院,未见明显手术瘢痕,均治愈.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患儿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积液抽出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缩短住院天数,易操作,并发症少,所需器械简单.
目的:探讨经脐部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行经脐两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2例患者资料,总结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前诊断为单侧疝111例,双侧疝11例,术中探查发现对侧疝22例。手术时间10~30 min,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5 min,双侧20 min。术后随访4~15个月,1例术后并发鞘膜积液再次手术外,其他患者无复发。术后患儿恢复快,切口无瘢痕。结论经脐部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安全、美观、恢复快、术中能够发现对侧疝的好处,值得临床推广,术中应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1996年3月至2011年3月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100例,其中右侧60例,左侧30例,双侧10例.术前挤压积液变少50例,积液无变化40例,积液能完全挤入腹腔1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积液抽出术或积液挤入腹腔内.结果 手术时间单侧平均5 min,双侧10 min,术后平均1.5 d出院,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及积液抽出或积液挤入腹腔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无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等特点.
患者男,6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阴囊右侧肿大,伴下腹部续性隐痛不适,平卧时肿块不缩小,但疼痛可以减轻,触痛明显,局部有波动感,右侧睾丸肿大于2011年11月2日入院.门诊B型超声检查提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腹股沟斜疝,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咯痰,无胸闷、心悸,无停止肛门排便排气,睡眠好,二便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