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4岁.2011年12月4日因"咳嗽、咯痰2月余"在当地就诊,行胸部CT检查见右肺上叶病变,内可见空洞,痰中查到抗酸杆菌2+(1~9条抗酸杆菌/10视野),诊断为"肺结核",遂应用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2012年1月20日开始出现全身皮肤起红斑、丘疹,伴瘙痒,至当地胸科医院住院治疗,考虑为药疹,予以停用抗结核药物并给予葡萄糖酸钙、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2012年2月8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全身皮肤仍潮红、肿胀,并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部分表皮剥脱,遂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就诊,考虑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肺结核,建议至我院治疗.2012年2月9日门诊以"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肺结核"收住入院.
病历资料患者,女,28岁,患者于2个月余前始无明显原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黄色黏痰,无发热,无盗汗、咯血,无心慌、胸痛,无呼吸困难,院外应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剂量等不详),效果差,门诊行双肺CT示左下肺实变并左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左肺炎"收入院.患者往体健,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入院后行血常规、肺炎支原体抗体未见异常,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血沉9mm/小时,鳞癌细胞抗原(SCC)0.28ng/ml,血清肿瘤相关物质143.11U/ml,甲胎蛋白0.00ng/ml,癌胚抗原1.19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71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断5.68ng/ml,其双肺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故不排除肺癌伴阻塞性肺炎,向其家属交代病情后行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镜下示左肺下叶基底段管口狭窄,管腔内有新生物,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在此活检并刷检,病理结果示送检坏死组织,见多核细胞,考虑结核,刷检到抗酸杆菌,其左肺结核诊断明确,患者目前在当地防疫站抗结核治疗.
病历资料患者,女,26岁,未婚.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阵发性咳嗽、胸闷、憋气,夜间明显,有时影响睡眠,伴有咽痒,咳少量白黏痰,无发热,无胸痛、咯血,无其他不适,在外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效果差,并且2天前出现咯血1口,为鲜血,无血凝块,以后未再咯血,遂来我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入院后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纵膈及右肺门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结核性,不除外肿瘤.后行相关辅助检查示结核抗体、血沉均正常,痰中未查到抗酸杆菌,且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表现,排除肺结核,行血肿瘤标志物检查示细胞角蛋白19片断4.80ng/ml,鳞癌细胞抗原(SCC)0.41ng/ml,甲胎蛋白0.00ng/ml,癌胚抗原1.52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10ng/ml,亦未见异常,经家属同意给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示右主支气管近端,距隆突约2cm处,后壁新生物突入管腔,黏膜皱襞中断,新生物质脆易出血,于此活检、刷检,刷检到癌细胞,病理结果是鳞状细胞癌.目前已行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2008年1~12月从全部手术病历中随机抽出310份(死亡病历除外),按照统一制定的表格逐项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出入院时间、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时间、药物过敏史等;手术情况,如手术名称、手术类别、手术起至时间等;用药情况,如抗菌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用药目的等;用药效果,如手术部位切口有无感染、用药前后相关实验数据和ADR等.然后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要求,对每份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使用软件自行编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久病成良医”是中国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久病何以能成医?答案只有两个字:经验.有些人患了某些慢性病,长期与医生、药物和医药书刊打交道,病友之间也经常互相交流治病的经验,不仅知道一些关于自己疾病的知识,而且还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名称和使用方法,这就成了所谓的“久病成良医”.
原产地名称又称地理标志,简称地标,是通过地理标识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工艺品等以产地命名的权利进行保护.而地理标志通常表达为"地理名称+商品名称".药材名称突出地反映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命名特点和地域特色,被中药行业誉为"地道药材"."道"本是唐代的行政区划名,以"道"来归纳药材产地,为后世正式采用"道地"的术语奠定了基础.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在附图中冠以产地命名的药材如齐州半夏、银州柴胡、戎州巴豆等共250种.这些药物名称反映了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地域的环境因素,是历史地理的缩影,正因为如此,传统中医药学具有明显的地理思想特色[1].药物以产地命名,尤其是植物类药材,清晰地表明药材的地理分布,既为指导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是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
本刊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临床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促进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努力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1 本刊论著类栏目设有“学术探讨”、“临证心得”、“当代名医”、“针灸经络”、“临床研究”、“四诊研究”、“证的研究”、“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思路与方法”、“论坛”等;其他栏目设有“专题笔谈”、“病例讨论”、“综述”、“临床报道”、“临床解惑”、“百家园”等。2 对来稿的要求2.1 来稿格式: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如做统计学处理务必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学术探讨”、“临证心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栏目文章一般不超过6000字,“临床报道”、“百家园”等栏目文章不超过2000字。来稿要求字迹清楚、书写规范,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字母大小写、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文稿中所用数字以阿拉伯数字为主。病例介绍,要写清患者姓氏、性别、年龄、初诊日期、主诉、病史、现病症状、检查及化验、诊断、辨证、病机、治法、处方、药名和剂量(×g、×剂)、用法、治疗结果等。2.2 文题及证明:文题应做到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予说明,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内容。2.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如须更动,应由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作者单位,应注明单位名称、科室、地址(××市或县××路××号)、邮编。2.4 摘要: 论著类文章须附中文摘要, 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 (应给出主要数据) 及结论四部分内容, 中文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2.5 主题词:论著类文章需标引2~5个主题词,请尽量使用林美兰主编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及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编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2.6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2.7 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精神,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Hg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2.8 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2.9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 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 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2.10 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对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要有起止页码。例如: 1 汪国华,马进,季适东,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中级医刊,1995,30(8):22-25. 2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4-36. 3 董家祥,关仲英,王兆荃,等.重症肝炎的综合基础治疗.见:张定凤主编.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南宁,198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03-212.3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寄送本刊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凡投寄的稿件均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月刊)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2册。4 来稿请寄:北京市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中医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00。请勿寄给个人。
药品名称在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一种药物可有多个不同的名称,例如大环内脂类的阿奇霉素,就有阿齐红霉素、阿泽红霉素、通达霉素、希舒美、欣匹特、泰力特、博抗(注射剂)和维路得(注射剂)等二十余种之多.在撰写医药科技论文时,应尽量使用规范的药物名称,以免引起混乱.
1.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
1.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 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 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 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
1.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22岁,农民,已婚,孕1产0,因停经38周,咳嗽、气促9 d,阵发性腹痛12 h于2004年1月19日16:40急诊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3年4月(具体不详),停经后无明显恶心、呕吐,无阴道出血及病毒感染史,因孕前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脏病"病史,患者于孕早期曾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药物名称及服用方法不详).孕早、中期患者无明显自觉不适,一直未产前建卡及定期产前检查,孕5个月始自觉胎动一直持续至今.
患者28岁,主因"停经36 +2周,发热4 d,发现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3 d"于2017年1月23日急诊入院,核对孕周无误. 当地医院不规律产前检查,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孕期血压正常;早孕期血小板计数172 ×109/L,血肌酐82 μmol/L,入院前2周血小板计数137 ×109/L;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右侧腰痛后发热,最高体温40 ℃,当地医院予口服中药对症处理后腰痛好转,但仍间断发热,不伴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咳嗽咳痰、恶心呕吐、尿频尿急等不适;外院急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27 ×109/L,血肌酐259 μmol/L;腹部超声提示双肾积水;当地医院给予静脉抗炎药物输注1次,具体药物名称不详,输注后体温降至正常,为进一步诊治转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肾病等慢性病史,2014年曾因巨大儿足月剖宫产分娩1次,无不良嗜好,否认家族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 ℃,脉搏110次/min,血压 128/66 mmHg ( 1 mmHg =0.133 kPa) ,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膨隆,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右肾区轻微叩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产科情况:胎心率140次/min,无明显宫缩,胎心监护提示无应激试验( non-stress test,NST)反应型.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6.32 ×109/L,血红蛋白103 g/L,血小板计数22 × 109/L,C-反应蛋白168 mg/L,降钙素原9.43 ng/ml,血肌酐361 μmol/L,肝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等未见异常. 尿白细胞60~80个/HP,留中段尿培养. 入院诊断:(1)孕3产1,孕36 +2周,头位,未产;(2)急性肾盂肾炎;(3)急性肾损伤;(4)血小板减少;(5)双肾积水;(6)轻度贫血.
Creutzfeldt-Jakob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克-雅脑病、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是快速进展的痴呆类型之一,本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CJD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家庭主妇.因"精神行为异常3个月,加重20 d"于2010年9月2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沉默寡言,常独坐发呆,伴失眠,未就诊.8月中旬出现明显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家人姓名,始就诊于当地县人民医院,头颅MRl示腔隙性脑梗死,脑电图未见异常,经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无好转.8月22日外出后未见回家,家属报警后找回,之后不认家人,睡眠中有双手摸索动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痴呆待查"收住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及肢体抽搐.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枟医学主题词表(MeSH)枠、枟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枠、枟中医药主题词表枠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枠和枟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枠(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 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有关名词术语应规范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为准。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一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有关名词术语应规范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为准。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一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有关名词术语应规范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为准。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一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有关名词术语应规范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为准。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一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有关名词术语应规范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为准。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一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有关名词术语应规范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为准。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一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
许多药物名称仅一字之差,作用却迥然不同.现罗列如下,望药师审核药方、营业员售药时引起注意:
在中药中添加化学药成分的复方制剂,叫做中西药复方制剂.据文献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中西药复方制剂620种[1].复方中西药制剂是我国药物的一个较特殊的形式,这类药物通常以中药命名,但却含有化学药成分,其目的是为了将中药的调节作用与西药迅速发挥药效的特点有效地结合,从而有利于病情的全面控制,这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从药物名称上看,这类药物往往会使医生、病人误认为是纯中药,一旦在服用此类药物的同时服用其他同类药,很容易导致重复用药、用药过量,甚至出现药物中毒.或是因为忽视了某些药物中含有的西药成分,在服用此药的同时又服用了其他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中西药复方制剂,笔者对《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所收载的含有明确化学成分的中成药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核心提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多达250万,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这其中有很多是"一药多名"引起的用药混乱.日前记者随机查找了几十种常用的药物,发现近40种药物的商品名超过20个,甚至有些同一药物的商品名竟达60多个!药物名称五花八门,弄得药学工作者、医生、患者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导致重复或误用药物……
1 病历资料患者男,44岁,2009年9月4日因眼部疾病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门诊医生在接诊时常规询问过敏史,患者主诉"所有药物都过敏",但又说不清楚具体的药物名称.门诊医生认为患者所说是句玩笑话未予采信,也未再追问,即给予氨苄西林舒巴坦钠6g(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31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皮试后静脉滴注.用药后10h,患者发现其颈部、前胸部皮肤出现红色皮疹伴瘙痒.次晨皮疹进一步增多.痒感加重,且皮疹融合成片,范围扩大至全身而再次来院,门诊医生考虑为药疹,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氯雷他定10mg口服.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经常规治疗,病情难以控制,病死率较高.近年来,我院采用急诊血液灌流(HP)结合内科常规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急诊科收治并确诊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86例.其中男23例,女63例;年龄17~66岁,平均(34.4±10.6)岁;自服药量20~250ml;服毒至入院时间1~7h.药物名称:甲胺磷23例(26.7%),敌敌畏18例(20.9%),美曲膦脂(敌百虫)11例(12.8%),乐果9例(10.5%),对硫磷9例(10.5%),内吸磷2例(2.3%),不详14例(16.3%).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9例和加用血液灌流组(HP组)47例.
患者,女,58岁,因"左膝关节肿痛1+年,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术后7+月,关节及大腿下段红肿、功能障碍伴高热5+月,低热1+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膝关节肿痛,在当地市医院诊断为"胭窝囊肿",行局部囊肿穿刺注入药物(药物名称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