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机构在城市主要是指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主要是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预防保健组织,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预防保健人员,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卫生机构的预防保健人员是我国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具体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基础上,进而界定基层卫生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工作项目,对于明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基层卫生机构的关系,明晰基层卫生机构疾病诊治和疾病防制之间的区别,具有重大的意义[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医院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民营医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医院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它们的现状如何?能否真正在医疗市场中与公立医院展开竞争?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民营医院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小到大甚至向着集团化方向发展.民营医院的崛起对我国卫生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打破了公立医院垄断医疗市场的局面,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和质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满足了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山西省大同县是以农为主的农业小县,在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中,坚持两条腿走路(即日常工作与秋冬季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法,将开展秋冬季服务做为农业小县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重要补充手段,取得了较好效果.
新加坡社区医疗服务院作为辅助医疗机构是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补充,以其低廉收费重点满足70%急诊住院及老弱患者的需求[1],考察后岗社区医疗服务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坚持严格的临床质量管理.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聘用护士走进军队医院,成为军队护理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但聘用护士的无序流动,对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降低聘用护士流失率,我院重点把握好新聘用护士进入医院的管理、冲突管理和离职管理.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推动了健康管理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看到健康管理所起的作用:提供干预措施、预防或延迟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疾病、提高医疗服务的利用效率,并使个人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健康.从发展趋势看,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标准化、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的医疗服务,可能会脱离其服务本身的涵义,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资源完全由政府配置的情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给整个医疗体制带来了竞争和活力.医学是一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学科,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如何做好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成为摆在民营医院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ultiplan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MTE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从1998年4月~2001年4月共进行MTEE检查患者308例,我们就MTEE的检查结果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进行比较,部分病例与手术对照分析.结果:1.MTEE诊断ASD的阳性率及ASD解剖类型正确性均为100%;TTE对筛孔型、多个、上腔静脉型ASD以及卵圆孔未闭易漏诊;2.MTEE能明确非风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而TTE仅能部分明确.MTEE诊断二尖瓣细小腱索断裂、瓣膜穿孔的正确性高;3.MTEE能明确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以主动脉瓣畸形最常见,而TTE仅能部分明确.MTEE诊断为瓣膜穿孔的患者5例,正确性为80%;4.MTEE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慢性房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左房血栓、左房自发性超声造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的检测率明显比TTE高.结论:与TTE比较,MTEE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尤其对心瓣膜疾病的病因诊断和病变程度的判断,房间隔缺损的解剖分型和治疗的指导,SEC、心房血栓的检测及抗栓治疗的指导等更具临床价值,已成为TTE的重要补充.
护理人员是医院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护理专业实践的主体,承担着治疗、护理、管理病人的重要职责,与病人接触最频繁,被誉为医院的形象代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医院深化改革,激活用人机制,招聘各类医学护理人才进入医院工作,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力量.
盆底支持结构非常复杂,其盆底功能性疾病也相当普遍,盆底功能性疾病常常由多个组织、器官、筋膜等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其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检查方法也由最早的临床指肛检查、单一的排粪造影、多重造影发展到现在的盆底动态CT、MRI、肛内超声、肛内MRI等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排粪造影等多重造影检查主要侧重肛直肠及盆底结构的功能检查,只能以一些间接征象来推断肛直肠及盆底功能性病变与周围情况.盆底动态CT和MRI通过观察盆底肌肉及邻近结构、器官的形态变化,可进一步了解盆底精细解剖结构,并可对肛管直肠和盆底疾病作出较为完整的系统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大大高于排粪造影检查,是多重造影检查的重要补充.腔内超声和肛内磁共振成像对诊断肛门括约肌缺损及肛门失禁具有重要意义.肛内磁共振成像评价肛门外括约肌萎缩有独特的价值,对预测括约肌修补术后的效果有重要作用.故研究盆底解剖影像变化对盆底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本文就盆底影像解剖与盆底功能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以严重肝脏疾病和(或)门体分流所致的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HE是重症或晚期肝病、某些肝胆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肝脏解毒功能不全和衰竭的表现,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年来仍停留在几个假说的研究中,也罕见新假说提出.很多学者在原有假说基础上深人研究,发现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异常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主要与脑组织的功能和代谢障碍有关.这些研究是对几个经典假说的重要补充.本综述报道了近几年HE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HE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CT具有分辨率高、无前后结构重叠等优点,对肺部病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CT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成为后者的重要补充手段。螺旋CT弥补了常规CT的不足,使之在胸部的应用最早,其临床价值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螺旋CT薄层高分辨率CT技术,加上动态增强技术的开展,使得肺内小结节术前定性诊断率明显提高,小肺癌的及早诊断也成为可能。为充分发挥螺旋CT的作用和优势,根据不同的临床要求,制定合理的CT检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在作CT检查前,医师和技术员除了训练病人的呼吸以取得良好的合作外,还应仔细研究病人的临床症状、检查要求,并复习病人的胸片以及可能得到的其他资料,如以往是否作过常规CT、MRI检查,在此基础上制订技术方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在神经组织减压以后能提供脊柱的稳定与脊柱序列的维持,临床效果可靠.然而,融合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使得我们不得不寻求更为理想的材料及术式,在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人工椎间盘置换(ADR)技术是融合技术的重要补充,经过30年的发展和探索,颈椎间盘置换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临床疗效肯定。然而融合术后融合节段活动度丧失、邻近节段退变等问题困扰着脊柱外科医师。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可实现病变节段的彻底减压,重建颈椎序列,保留置换节段生物力学环境,是对融合手术的重要补充。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学者们对CADR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临床应用病例不断增多,但是适应证的选择、术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假体下沉、是否可以有效降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在激烈争论的同时,应该冷静思考:既然二者各有优缺点,能否寻找一种新的术式,综合CADR与ACDF/ACCF的优点,尽可能减少二者的缺点,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认知更注重于生活质量的保证。对于脊柱外科医师来说,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疾病的终极目标。
CT或磁共振虚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技术是近年医学影像学重要进展之一.这项技术可以三维立体地显示鼻腔、喉管、气管、支气管、胃肠道、输尿管、膀胱、血管等器官腔内表面的改变,作为内镜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并在某些领域使常规内镜的地位受到挑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渗透和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就是其中之一.CTVE是将CT 获得的原始容积数据与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相结合, 借助导航技术(航行) 或飞越技术以及伪彩技术来逼真地模仿腔道内镜检查的一种方法[1].CTVE 检查时间短、无痛苦且无创,容易被患者接受;同时,每次检查所获得的数据可重复使用,并且可以进行影像的重建,如多轴位的观察等.此外,对在内镜检查中难以到达的管腔内部分进行观察也是CTVE的特点之一.目前,CTVE技术已日渐普及,已应用于临床消化道的管腔内病变检查,已成为内镜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并使常规内镜检查的地位受到挑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微阵列(microarray)技术的发展,对人体实体性肿瘤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有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对其表面受体变化、生长因子、抑癌基因、癌基因变化作出的诊断,可以反映出某一具体的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分化异常、无限生长、转移侵袭、抗化疗药物与放疗敏感性等瘤细胞的相关生物信息,是对传统病理分类诊断的重要补充[1-4].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是指为了加快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措施[1-3],主要包括快速通道麻醉(fast-track anesthesia,FTA)、微创技术(MIS)、最佳镇痛技术及强有力的术后护理(如术后早期进食、运动)等[4-5].FTS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其实质是利用现有手段将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加以改良并重新进行优化、组合.FTS的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并非外科学的独立分支,而是对传统外科学的重要补充与完善.FTS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大的益处和最少的损伤.虽然外科界关于FTS的内涵和延伸仍然存在着分歧,但正是争议和讨论才使得FTS能够不断地被重视以及丰富与发展.
白血病/淋巴瘤的免疫分型已成为诊断血液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准之一.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以流式细胞术为基础的免疫分型,能区分细胞起源、划分其分化发育阶段,能区分出用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不能确定细胞来源的白血病、混合性白血病及部分髓系白血病.因此,免疫分型是对形态学分型的重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判断及发病机制研究等有重要价值.本院于2009年收治1例白血病患儿,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组化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融合基因检查等,最终确诊为复杂的髓系、巨核系、T系混合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由于内镜手术的灵活、损伤小、全景化视野(panoramic view),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neurosurgery)的要求,是显微外科的重要补充.并逐步发展成为显微外科之后,又一重要技术发展方向[1.内镜下(endoscopic-)或内镜辅助下(endoscope assisted-)经蝶垂体瘤手术显示出微创、并发症少、切瘤彻底性提高等优点.10年来由于仪器与技术的进步,使之趋于成熟.一、仪器设备方面的进展
据了解,我国民营医疗机构经过二十年的经营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但据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隆椿介绍,目前民营医院虽然发展迅速,但其门诊量与医护人员占总体医疗机构的不足10%.造成这种局面不可否认的是,个别民营医院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个别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整个行业形象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广告宣传中所出现的夸大其词,更是造成了殃及池鱼的现象.
医疗机构制剂是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补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上药品供应不足或品种、规格不全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医院的特色制剂,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在国家对制剂室的发展采取限制或不鼓励政策的氛围下,许多医疗机构纷纷将自己的制剂委托加工,以避免制剂室的高投入、低收益;同时又能保证本院临床的需要.委托加工无疑为许多医疗机构制剂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在此加以归纳,提供给同行商榷.
本刊讯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滥用监测科与北京市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科,于日前一同走访北京市高新医院沟通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该院自2013年底新增自愿戒毒康复项目,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应按规定上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就如何上报《药物监测调查表》进行了指导和培训,并赠送了《药物滥用与药物滥用监测》培训教材,同时高新医院也指定了监测联络员负责此项工作。自此,北京市高新医院将作为自愿戒毒机构纳入北京市药物滥用监测网络,成为北京市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数据来源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以下简称“保化两品”)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急需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保化两品”监管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高监管效能。正是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2年自主研发了“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信息系统”。此系统既是对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系统的重要补充,也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基层“保化两品”监管的有益探索。现将此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基本特点和应用成效做一介绍,以便与业内同行加强交流。
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selective visceral ateriography,SVA)技术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准确获得出血病灶的定位、定性和解剖学异常等诊断信息,同时也可采用药物灌注或栓塞疗法达到止血目的,或为内科及外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严重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出血的首选,也是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治的重要补充治疗措施.
自20年前首例PTCA成功以来,该方法已在国际上普遍推广,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PTCA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血管的急性闭塞以及后期的再狭窄仍是PTCA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PTCA的进一步开展.近年来支架被介入心脏病专家接受并广泛应用是对PTCA的重要补充,亦是介入心脏病学的重要进展.
为了实现到2020年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大型公立医院在承担日常医疗任务的同时,还应该履行相应的社会公益职责,组织专家和医护人员到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为群众提供优质、廉价或者义务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重要补充.而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公益活动,则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模式.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胃癌临床诊断三大手段即胃双重对比造影、内镜和活检在临床定性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是对黏膜面的观察.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对胃癌影像学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T扫描在传统检查的基础上,可提供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是上述方法的重要补充,使胃癌诊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国黄河流域四季分明,腌渍时蔬往往是早春、深秋和冬季青菜短缺时的重要补充,因此中国的蔬菜腌渍起源甚早.据《周礼》记载,政府设有专门掌握酿造食醋的“醯人”以及专门掌握腌菜技术的“醢人”;这两名官吏共掌“五齐(j ì,份量、剂量)七菹(zū,腌菜)”,也就是说,他们握有制醋和腌菜原材料配比的秘方.《诗经》说,“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庐”、“瓜”是蔬菜,“剥”、“菹”是腌渍加工方法.这都说明,腌渍蔬菜在两三千年前的古人饮馔中已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