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2016年河南省暨省会郑州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仪式和广场咨询活动在郑州市绿城广场举行,旨在宣传普及安全用药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安全用药素养,引导社会合理用药行为.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景峰出席活动,发表讲话并宣布全省2016年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郑州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活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处室、直属单位,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相关单位300余名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参加了宣传咨询活动.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对医疗机构的选择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患者采用随机拦截法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制度实施对用药行为的影响.结果:544份有效问卷中,仅有19.8%的农村患者表示听说过或者较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在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职业类型是影响知晓率的关键因素.有24.4%的患者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用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现象.结论:农村门诊患者人群对基本药物制度知晓情况不理想;基本药物目录满足农村门诊患者用药需求方面有待完善;基层医务人员推行基本药物的主动性有所欠缺.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力度;培训、监督和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医务人员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作用;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满足公众基本医疗需求;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立法,保障政策刚性.
随着我国人口已经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老年人的健康值得关注.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常倾向于使用多种药物,易出现用药安全相关问题.同时由于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是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老年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的:了解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安全用药知识和自我用药行为现状,为今后提高学生安全用药知识、规范用药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卫生类职业学校不同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共529人进行调查。结果安全用药知识平均得分为(5.51±1.58);自我用药行为中:一般用药习惯平均得分为(4.803±1.535),药品说明书的重视程度平均得分为(6.081±1.413)。结论应加强对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的合理用药教育,减少不合理用药。
加强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与保证医患安全的需要,是规范用药行为与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也是减少医源性疾病发生率与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的需要.2003年7月我院结合当时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对临床用药中的不合理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狠抓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切实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我院对药物使用的管理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现将在实践中探索的体会和经验与各位同道进行探讨.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能增加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不合理用药是当前比较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药品的可及性不断提高,居民自我用药比例逐步上升,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目的:分析和评估医药分开政策对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医生门急诊用药行为的影响.方法:从医保角度,对4家试点医院和3家对照医院的医生门急诊用药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注射剂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差异不明显,抗菌药使用率试点医院明显低于对照医院;平均每张处方药品费用试点医院高于对照医院,但是处方率试点医院低于对照医院.结论:医药分开政策尚未对医生的用药行为产生明显影响;从医生及患者的用药习惯、药品供销的利益链及医药分开试行范围分析可知,促进医生合理用药仍需综合多方措施.
药物滥用和药价虚高导致的医疗费用上涨是我国"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何保证群众获得安全有效、价有所值、质量有保障的基本药物并合理使用,是药品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居民获得基本药物的重要载体[1].
目的:探讨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行为干预管理措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安吉县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5月收住入院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日常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用药行为指导护理管理项目.比较两组患者日常血糖控制情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依据研究数据得知增加用药行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同样表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新增用药行为干预这一措施可明显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糖尿病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生存质量也起到了大幅度优化作用.
目的通过对干部门诊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用药知识、信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为患者进一步实施用药知识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整群抽取4个干休所的124名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用药知识、信念与行为进行调查、评估与分析.结果 74.2%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欠缺,既往因冠心病住院的次数、现患慢性病种类数、离(退)休前的工作性质是影响患者掌握用药知识的因素;50%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行为关键方面依从性差,既往1年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种类数可能影响患者的用药行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信念及行为未完全达到统一.结论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控制过程中,需要更多系统、持续、不断更新的用药知识,以促进其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建立良好的用药行为.
青光眼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眼病,导致视功能减退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造成的视功能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1].一旦确诊为青光眼,应立即治疗,医生根据病人所患青光眼类型决定不同治疗计划,其中药物治疗是各种治疗方法的中重要组成部分,40%~60%的患者单纯通过药物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青光眼药物品种繁多,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患者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点、漏点或多点,如不规则用药会造成眼压的忽高忽低,使视野缺损和视乳头损害加重,最终导致失明[2].所以青光眼病人的遵医用药行为对其康复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青光眼病人遵医用药行为及对用药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对到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部分患者进行了调查具体报道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对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精神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医政司和中华医学会.
目的 了解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药品安全知识认知度与用药行为,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提高中学生药品安全知识认知度,改善不合理用药行为.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进行药品安全知识认知度与用药行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措施,实施干预研究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学生药品安全知识欠缺,存在一定的用药安全隐患;干预后药品安全知识认知度提高,且选择到医院购买药品的学生比例增高,用药前关注说明书的内容更全面,发生不良反应后自我保护意识及买到假冒伪劣药品后维权意识增强.结论 制定的干预措施利于提高学生药品安全知识认知度、改善学生不合理用药行为.
目的:分析一家大型精神病医院在住院医疗费用从按项目付费变为按床日付费后临床用药行为的变化.方法:以医院的住院药品处方明细信息为基础,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比较支付制度变革前后,该医院在单位时间内医保病人药品使用量的变化.结果:每周药品使用量在支付制度变革以后明显下降,而"基本药物"的使用量则维持原有水平.结论:本案例中,支付制度的变革促使医院在保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了"非基本药物"的使用.
本文的医疗戒毒使用麻醉药品,是指依法设立的医疗戒毒机构进行戒毒治疗时,对戒毒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行为.麻醉药品是医疗戒毒使用的主要药品,品种不多但数量大.随着医疗戒毒的恢复和发展,用药行为增多,出现了现有管理规定尚未规范的行为,一些机构发生了滥用、违法犯罪使用麻醉药品的行为.为此,有必要对医疗戒毒使用麻醉药品的行为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使医疗戒毒工作健康发展.
吸毒成瘾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具有强迫觅药和用药行为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1],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的比率很高,有人保守的估计亦在95%以上[2].
毒品与吸毒是目前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新统计,全球大约有2亿人吸毒,2003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5万人.中国对戒毒工作非常重视,从劳动教养,强制戒毒到自愿戒毒(目前全国约有自愿戒毒所1 000多所),从躯体脱毒、心理康复到回归社会,各种模式繁多.但脱毒治疗后3个月内复吸率可达86.7%~98.8%[1].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吸毒成瘾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具有强迫觅药和用药行为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2].因为长期吸毒,大脑机能发生了一系列的慢性病理性改变.身体因素(如稽延性戒断症状、疲劳、失眠等)、心理因素(心理依赖性、暗示、情绪障碍)、社会因素(原吸毒环境)及生活事件(身体和心理应激反应)等诱发复吸[3、4].
药物成瘾(海洛因依赖)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存在不顾一切不良后果的强迫性的觅药和用药行为[1].观察和研究发现,吸食海洛因可导致正常生理机能的紊乱,长期应用海洛因后,可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生理指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外周血液[2],如神经递质的改变,肝功能的异常,EKG的改变(心律失常,缺血样改变),WBC的异常等等.患者在持续应用海洛因期间,即使存在上述异常的生理变化,但患者却毫无不适的症状表现,而在停用海洛因时则出现各种不适的生理症状,即戒断综合征.我们认为,戒断综合征的出现就是因为一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后所导致的.而对海洛因的依赖则是机体对海洛因与正常生理建立起了适应性平衡,我们称之为海洛因平衡状态.
复吸是药物依赖者戒断用药一段时间后由于某些因素的激发,重现渴求感受药物精神效应欲望而恢复用药行为.复吸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治疗药物成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各种方式的戒毒治疗其复吸率居高不下,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戒毒患者半年内复吸率高达95%以上,绝大多数药物滥用者陷入了戒断治疗-复吸-再治疗-再复吸的恶性循环.
吸毒是当今全球性公害.我国2001年登记在册的海洛因依赖者有60.1万,目前吸毒人员仍呈增长的趋势.戒毒治疗是减少需求,减少伤害的有效手段[1,2],对于海洛因依赖来讲,其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依赖者由简单的用药发展到强迫性的用药行为?为什么戒断后又很容易回到原有的强迫性用药状态?并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病人用药后的快感逐渐减轻的同时对药物的渴求可以保留或与日俱增.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海洛因、二氢埃托啡等,其共同特点是具有高度成瘾性.阿片成瘾是由于滥用阿片类药物而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症状和持续性渴求状态[1].成瘾一旦形成,可延续终生.病人戒断数年、甚至十几年之后,只要遇到与他们以前用药有关的人物、地点或暗示时,都将发生觅药和用药行为,从而导致复吸.这一现象说明:阿片成瘾后大脑发生了极其稳定的形态或功能改变,形成了成瘾记忆.与成瘾有关的成瘾特异性记忆奇特而稳固,我们称其为"成瘾记忆"或"畸形记忆"[2].成瘾记忆一旦形成将终身不忘,或至少长期存在,这便成为成瘾者长期、甚至终生行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药物成瘾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适应性疾病,滥用药物慢性处理一方面改变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与用药有关的环境线索产生特异性联系,当再次暴露到用药环境时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和用药行为[1].
药物成瘾的发生是一个迅速的跃迁过程:从很少的、偶尔的用药行为跳跃到长期的、稳定的成瘾状态.这个过程的发展有多快?有多少比例的用药者会成瘾?成瘾所涉及的脑机制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很显然,不能在人体上进行用药的试验,同样也很难在人体上进行相关的脑机制研究.自身给药(self-administration)模型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动物在做出程序所设定的动作后,即可获得一定量的药物.由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类的用药行为,故在成瘾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也是药物成瘾治疗的难点.那么这种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正常情况下,人的行为主要由两种因素决定,即外界刺激和内在控制.二者之间存在一个平衡.
复吸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治疗药物成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复吸的完整含义是药物依赖者戒断用药一段时间后由于某些因素的激发,重现渴求感受药物精神效应欲望而恢复用药行为.近几年在实验室研究诱发复吸的因素及干预的办法上作了相当大的努力,建立了复吸模型,探讨在经历成瘾药物戒断期后重建用药行为的脑内神经化学和解剖学的通路.
阿片类药物成瘾属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对成瘾性药物的强迫用药行为及用药量的不可控制性,其机制复杂,治疗困难,复发率高,因此对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大量研究证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VDCCs)与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VDCCs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阿片成瘾的形成.并且临床上,多种钙拮抗剂治疗吗啡戒断综合征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间接证明了VDCCs与阿片成瘾的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对VDCCs与阿片类药物成瘾之间的关系综述如下.
强迫性觅药用药行为是药物成瘾的核心症状[1].药物成瘾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成瘾形成过程是从最初接触药物的娱乐性用药(recreational drug use,也称作消遣性药物使用)向强迫性用药(compulsive drug use)行为过渡的过程[2-3].在曾经接触过成瘾药物者中,只有约15%-20%的人达到药物成瘾的诊断标准[4],接触药物并不必然导致成瘾,即使部分用药个体存在觅药动机,但其觅药和用药行为并不具有"强迫性"特征.因此,在动物研究中建立具有"强迫性"用药特征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药物成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具有强迫性觅药行为的药物成瘾动物模型进行综述,试图阐明其行为特征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
公费医疗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五十年代初建立的的公费医疗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而建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包括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约1.4~1.6亿人,基本上是国家和用人单位掏钱、据实报销、单位管理,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巩固人民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的:调查城市居民家庭药箱的构成情况、百姓用药习惯和用药依从性、家庭药箱的管理等问题,为医药学专家设计有针对性的公众健康教育主题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通过社区入户调查和互联网在线调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居民家庭药箱调查活动.结果及结论:城市居民家庭药箱的构成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药品分类管理、效期管理和定期清理等方面;居民在用药依从性和主动咨询方面值得进一步提高;药师在社区居民用药中的影响力较弱,需要加大进社区宣传和咨询的力度,提高自身形象,提高百姓安全用药水平.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也已经颁布,其中对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麻醉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均有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了解各医院执行新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卫生局医政处组织了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专项检查.现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分析,为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