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相关文献(2831)
  • 双黄连冲剂质量稳定性的研究

    《黑龙江医药》 1997年3期

    从高温干热、恒温恒湿、留样观察三个方面考察了双黄连冲剂的质量稳定性.实验证明该产品在2年内质量稳定.

    双黄连冲剂 黄芩甙 绿原酸 稳定性
  • 硫磺熏炙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

    《黑龙江医药》 1997年3期

    本文阐述了三种方法制得的金银花的外观形态差异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结果.

    金银花 外观形态 绿原酸
  • 复方返魂草片质量标准研究

    《黑龙江医药》 CA 2009年6期

    目的:建立复方返魂草片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黄芩、返魂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him-pack(岛津)C18(150×4.6mm,5μm),以乙睛-0.4%磷酸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流速1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对方中返魂草所含绿原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复方返魂草片中黄芩、返魂草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复方返魂苹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4μg~0.4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5%(BSD=1.62%,n=6).结论: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复方返魂草片的质量.

    复方返魂草片 质量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绿原酸
  • 十批茵陈中药材的质量分析研究

    《黑龙江医药》 CA 2015年4期

    目的:对10批茵陈的质量进行质量分析比较。方法:薄层色谱法对茵陈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茵陈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结果:10批茵陈按薄层色谱鉴别均为合格,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甘肃0.62%;山东0.13%;宁夏1.10%;安徽0.72%;河北0.28%;四川0.60%;陕西1.50%;河南0.47%;湖南0.70%;山西1.40%。结论:宁夏、陕西、山西产茵陈质量最佳,山东、河北、河南产茵陈绿原酸含量达不到中国药典的标准,本试验结果可为生产厂家优选货源提供参考。

    茵陈 绿原酸 质量分析
  • RP-HPLC法测定复方金银花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金银花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20:8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4nm.结果:绿原酸在77.28μg~772.8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0%,RSD为0.39%.结论:本方法操作准确、简便、快速,可有效用于复方金银花颗粒的质量控制.

    RP-HPLC法 复方金银花颗粒 绿原酸 含量测定
  • 长白山野菊花灌肠的工艺研究

    长白山野菊花属长白山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及田边等。野菊花含有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多糖和多种挥发油成分及脂肪族化合物,具有凉肝明目、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抗感染、降压、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等作用。目前,关于野菊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成分的鉴定、功能成分的提取、抑菌效果等研究,如:周虹云等通过硅胶反复柱层析、纯化,用各种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野菊花头状花序中化合物的结构、彭朋等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绿原酸和蒙花苷、符玲等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及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工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了绿原酸、蒋雨等利用琼脂扩散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野菊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褚福红研究了野菊花的水提物及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野菊花在食品中的应用除了制作饮料外少有报道,因此将长白山野菊花应用于灌肠中,不仅为开发长白山野菊花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丰富了灌肠的品种。

    长白山 野菊花 灌肠 超声波提取法 绿原酸 脂肪族化合物 抑菌效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年生草本植物 黄酮类化合物 水提醇沉法 琼脂扩散法 清除自由基 平板稀释法 菊花提取物 挥发油成分 应用 提取工艺 数据分析
  • 绿原酸完全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8年6期

    目的 制备绿原酸完全抗原,对完全抗原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碳二亚胺(EDC)法把绿原酸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卵蛋白进行偶联制备,采用紫外扫描法对合成抗原进行了鉴定;用绿原酸完全抗原免疫豚鼠,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绿原酸标准溶液对照组.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免疫豚鼠抗血清的效价.结果 完全抗原偶联成功,测定偶联比20,符合动物免疫的要求.ELISA法检测豚鼠抗血清效价,完全抗原组豚鼠抗血清稀释1∶128为阳性,大于空白复孔A值2倍.结论 成功制备绿原酸完全抗原.

    绿原酸 完全抗原 制备和鉴定 中药材
  • 1斤地瓜叶=10斤人参?没那么神!

    地瓜叶比一般蔬菜有营养地瓜叶,也叫番薯叶、甘薯叶等,虽然在中国食物成分表中被归为野菜,但其实在田间地头甚至家都能种植.从营养上来说,地瓜叶与其他绿叶蔬菜一样,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少量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此外,还有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等植物化合物类生物活性物质.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检测数据,每100克地瓜叶中含蛋白质4.8克,β-胡萝卜素5968微克,维生素C56毫克,钙174毫克,钾495毫克,铁3.4毫克.

    地瓜 食物成分表 营养成分 多种维生素 生物活性物质 黄酮类化合物 蛋白质 植物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中国 绿叶蔬菜 膳食纤维 检测数据 胡萝卜素 绿原酸 矿物质 甘薯叶 种植 脂肪 野菜
  • HPLC法测定绿咖啡豆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3期

    目的:建立测定绿咖啡豆提取物中绿原酸的HPLC方法,测定和比较不同绿咖啡豆提取物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C18(2),100A,4.6×250mm,5μm);以乙腈-水-甲酸(250:750:1,v/v/v)为流动相A,以乙腈-水-甲酸(100:900:1,v/v/v)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为0~20min,0~100%A,100~0%B;20–30min,100%A,0%B;30~32min,100~0%A,0~100%B;32~40min,0%A,100%B,体积流量为1.5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330nm;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在0.02~0.20μg呈线性良好关系;其平均回收率(n=18)为99.73%.结论:该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绿咖啡豆提取物中绿原酸成分的含量测定.

    绿咖啡豆提取物 绿原酸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护肝片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0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能否有效测定护肝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护肝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溶液对比,以检测其准确性.结果 对比显示,测定结果与浓度在8.05~159.2微克/毫升的对照溶液线性关系良好,且平均回收率高达99.52%(n=5,RSD=0.5%).结论 采取HPLC检测法,测定护肝片中绿原酸的含量,准确高效、方便快捷,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值得推广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护肝片 绿原酸
  • 竺黄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HPLC测定天竺黄喷雾剂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竺黄喷雾剂中木香、千年健;采用HPLC对制剂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GL 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150mm×4.6m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25: 7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28℃.结果:木香、千年健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绿原酸在1~7.5 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n=6),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1.25%(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竺黄喷雾剂 绿原酸 HPLC
  • 急性咽炎合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急性咽炎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金银花、鱼腥草、牛蒡子、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效成分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定性鉴别色谱特征明显,易于区别;制剂中绿原酸在0.0485~9.70μg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0%,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等实验RSD均小于3%.结论:本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急性咽炎合剂的质量.

    急性咽炎 绿原酸
  • 含绿原酸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机理探讨

    目的 通过对含绿原酸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做出的总结,来提供临床合理用药的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就诊患者的112例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量等进行了详细得分析.结果 60岁以上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31.25%;其中静脉注射引起的例数有109例,占患者总人数的97.32%.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人体的6大系统造成了伤害.结论 在临床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控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应该合理的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药品管理.

    绿原酸 重要注射剂 不良反应
  • HPLC法测定灰毡毛忍冬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比较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灰毡毛忍冬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的影响,为灰毡毛忍冬的炮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拄,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检测波长325nm.结果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大.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为灰毡毛忍冬炮制提供实验依据.

    灰毡毛忍冬 炮制方法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目标教学法对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测定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目标教学法对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测定质量的影响,为绿原酸的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以及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该院实习的实习生各12名,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教学法,称之为对照组,后者采取目标教学法称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值、检测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等结果.结果 经过目标教学法后,考试成绩观察组为(96.81±2.85)分,对照组(72.21±8.94)分,研究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测得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分别为24.1%和21.8%,精密度、加样回收率、重现性、稳定性等结果均好于对照组.经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目标教学法后,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金银花提取物 绿原酸 含量测定 目标教学 稳定性
  • 不同产地不同季节的千里光药材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季节的千里光药材中金丝桃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8个产地的千里光药材金丝桃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差异较大,金丝桃苷含量以浙江衢州所产最高;绿原酸含量以广东连州所产最高;不同采收季节的千里光药材金丝桃苷和绿原酸含量均以10月份所产最高.结论 市场上全年采收的千里光药材给药品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本实验数据显示千里光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为9~10月.

    千里光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金丝桃苷 绿原酸
  • HPLC法测定肝康宁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肝康宁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合理有效稳定的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OD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2%醋酸溶液(13:87).流速:1 mL/min,测定波长327 nm.结果 绿原酸在0.32~1.93μg范围线性相关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回归方程为Y=1025887X-65235,平均回收率99.06%(RSD=1.10%,n=6).精密度RSD=0.61%(n=6),重复性RSD=0.56%(n=6).结论 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肝康宁颗粒 绿原酸 HPLC法 含量
  • 金银花生药不同粒径颗粒及传统饮片的比较研究

    《北京中医》 CSTPCD 2007年1期

    目的 金银花生药不同粒径颗粒及传统饮片的比较研究.方法 对金银花生药不同粒径颗粒和饮片中的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绿原酸的含量及浸膏得率1 号颗粒为2.4160%和40.75%,2号颗粒为2.5044%和44.35%,3号颗粒为2.6406%和46.21%;饮片为2.4720%和43.03%.结论 金银花制成生药颗粒后,2号和3号颗粒煎出率和绿原酸含量均高于饮片含量,1号与饮片相近.可进一步进行金银花生药颗粒代替饮片的可行性研究.

    金银花 生药颗粒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浸膏得率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络脉合剂中绿原酸含量

    《北京中医药》 CSTPCD 2015年1期

    目的 建立通络脉合剂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络脉合剂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Supelco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11.5∶88.5);体积流量1.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20 465X+7 954.1,R2=0.999,绿原酸浓度在9.12~45.60u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络脉合剂中绿原酸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该合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络脉合剂 绿原酸 含量测定
  • HPLC法测定金银花的花、叶、茎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

    《光明中医》 2013年10期

    目的 比较金银花的花、叶、茎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提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的花、叶、茎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 绿原酸在金银花的花、叶、茎中含量分别为1.55%、1.68%、0.71%;木犀草苷在金银花的花、叶、茎中含量分别为0.065%、0.200%、0.036%.结论 金银花叶中所含绿原酸和木犀草苷高于花中的含量.因此资源丰富的金银花叶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金银花 绿原酸 木犀草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肠痈消炎合剂质量控制方法探究

    《光明中医》 2018年9期

    目的 建立肠痈消炎合剂的质量标准,便于控制该制剂质量.方法 制剂中的君药连翘、当归,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制剂中的连翘苷、绿原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连翘、当归的薄层色谱中,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时,连翘苷进样量在0.0718~1.07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7%(RSD=0.22%);绿原酸进样量在0.0527~0.790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5%(RSD=0.2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肠痈消炎合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肠痈消炎合剂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连翘苷 绿原酸
  • 冬菊利咽合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光明中医》 2014年7期

    目的:研究冬菊利咽合剂的生产工艺,以便制备质量稳定的制剂。方法以本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以绿原酸作为考察指标。结果绿原酸含量高、稳定性好。结论用水提制备的合剂质量稳定、临床疗效好。

    冬菊利咽合剂 正交试验法 制备工艺 绿原酸
  • HPLC测定金梅清暑颗粒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含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CSTPCD 2016年2期

    目的:采用 HPLC 法测定金梅清暑颗粒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以DIONEX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0 nm。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分别在14.10~282.00μg和0.60~12.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7%、97.75%,RSD分别为1.44%、1.5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绿原酸 木犀草苷 色谱法 高压液相 金梅清暑颗粒
  • 金精固体饮料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CSTPCD 2016年6期

    目的:建立金精固体饮料的HPLC指纹图谱,为有效评价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对10批金精固体饮料样品进行测定,以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金精固体饮料的 HPLC 指纹图谱,并标定了包括绿原酸在内的12个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可靠,所建立的指纹图谱重现性良好,可作为控制和评价金精固体饮料质量的方法。

    色谱法 高压液相 DNA指纹法 绿原酸 金精固体饮料
  • HPLC法同时测定大血藤中原儿茶酸、红景天苷和绿原酸含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CSTPCD 2017年6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大血藤中原儿茶酸、红景天苷和绿原酸含量的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XSELECT CSH C18(150 mm×4.6 mm,5μm),以乙腈-甲醇-0.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5℃.结果 原儿茶酸、红景天苷和绿原酸分别在0.0020~0.0120、0.0600~0.3602和0.0750~4.5006 m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1%、98.53%、101.10%,RSD分别为0.07%、0.12%、0.9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大血藤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大血藤 原儿茶酸 红景天苷 绿原酸 色谱法 高压液相
  • 液相色谱-质谱法监测银黄胶囊中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的投料分析研究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CSTPCD 2017年6期

    目的 建立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全面监测和控制银黄胶囊中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的投料情况,并建立可同时检测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2.1 mm×150 mm,5μm),柱温40℃,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采用HPLC法分离绿原酸和黄芩苷,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检测,选择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定性监测原料药的投料情况及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供试品与混合对照提取物、对照品的一级质谱图、二级质谱图有相同的特征峰,可判断该中成药是按处方工艺投料的;通过测得的HPLC-MS/MS色谱峰面积,计算出6批次供试品定量测定结果均符合标准规定.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绿原酸和黄芩苷分别在0.60~4.80μg/ml(r=0.9989)、2.87~14.40μg/ml(r=0.9986)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的RSD分别为0.69%、1.2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02%、95%~103%.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全面监测和控制银黄胶囊中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的投料情况及质量.

    绿原酸 黄芩苷 液相色谱-质谱 银黄胶囊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感冒宁颗粒5种成分含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CSTPCD 2019年1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感冒宁颗粒中腺苷、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联用技术,色谱柱为Agilent ZOBAX SB C18(2.1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35℃,进样量2μl;采用电喷雾化离子源,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离子源温度300℃,干燥气温度400℃,干燥气流量为20 L/min,雾化气压力55 psi,毛细管电压4000 V.结果 感冒宁颗粒中腺苷、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汉黄芩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20~12.80 ng(r=0.9996)、1.00~64.00 ng(r=0.9998)、0.40~25.60 ng(r=0.9996)、4.00~256.00 ng(r=0.9992)、0.20~12.8 ng(r=0.9991),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0.02、0.10、0.04、0.40、0.02 ng,定量限分别为0.04、0.20、0.08、0.80、0.04 ng;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3.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30%~100.75%之间,RSD为2.09%~3.17%.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同时测定感冒宁颗粒中5种成分的含量,可用于感冒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感冒宁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腺苷 绿原酸 咖啡酸 黄芩苷 汉黄芩素
  • 不同干燥方法对武当一号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CSTPCD 2018年9期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武当一号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烘干法、阴干法、蒸制烘干法对武当一号山银花进行干燥,并采用HPLC法检测其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DIONEX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7∶83),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30℃.结果 绿原酸色谱分离较好,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0.285~2.850 μg,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6%,RSD为1.95%,且经蒸制烘干法干燥的武当一号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较高.结论 以武当一号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为评价标准,蒸制烘干法优于烘干法、阴干法.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山银花 绿原酸 质量控制
  • 绿原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环球中医药》 CSTPCD 2012年8期

    目的 探讨绿原酸(CGA)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O组),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DL+NS组),胆总管结扎+CGA组(BDL+CGA组).分别于术后7、14和21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I、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与BDL+NS组比较,胆总管结扎7天、14天时,BDL+CGA组可以提高Bax/bcl-2的比值,减少I、III型胶原RNA的表达.结论 CGA在大鼠阻塞性黄疸早、中期有促进HSC凋亡作用,减轻了阻黄时肝的纤维化,减轻了阻黄时肝的损伤.

    阻塞性黄疸 绿原酸 纤维化 星状细胞
  • 慢性咽炎协定处方代茶饮两种制备方法的比较

    《环球中医药》 CSTPCD 2016年12期

    目的:测定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慢性咽炎协定处方代茶饮其主要指标含量差异,探索适当的制备条件,为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比较该处方水煎煮和水泡服两种方法制备的代茶饮水溶性浸出物的情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代茶饮水溶液吸光度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代茶饮水溶液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变化;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测定两种代茶饮水溶液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染菌情况。结果水泡服代茶饮出膏率21.46%,紫外吸光度在326 nm下为1.052,主要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总和为141.11 mg,微生物检查情况为细菌90 cfu/mL、霉菌<10 cfu/mL、未检出大肠埃希菌;水煎煮代茶饮出膏率28.38%,紫外吸光度在326 nm 下为1.162,主要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总和为131.21 mg,微生物检查情况为细菌70 cfu/mL、霉菌<10 cfu/mL,未检出大肠埃希菌。结论水煎煮代茶饮在出膏率和吸光度上占有优势,水泡服代茶饮在主要成分溶出率占有优势,二者均符合微生物限量检查标准。

    代茶饮 泡服 煎煮 含量测定 绿原酸 木犀草苷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