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近30年喉癌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仍没有明显提高[1].目前,国内、外喉癌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上.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eogene homolog B1,BRAF)癌基因是最近研究最为活跃的甲状腺癌基因,在大约45%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BRAF变异,但在甲状腺非瘤性病变、良性肿瘤和其他类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未发现BRAF变异.因此其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予以综述.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我国南方高发的上皮来源的肿瘤,其病因不清.大量研究表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是目前唯一被证实与细胞转化有关的具有癌基因功能的潜伏膜蛋白,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等发挥作用,促进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本文旨在对EB病毒LMP1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生长相关性癌基因(growth-regulated oncogene-1,GRO-1)是一种具有多种能的趋化因子.它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恶性肿瘤演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通过自分泌直接作用以及通过旁分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白细胞浸润从而推动肿瘤的生长,转移.研究GRO-1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系,将为肿瘤基因免疫治疗提供新方向和新策略.
随着p53基因的广泛和深入研究,p53家族的新成员p63与p73陆续被发现.本文就p63的表达类型、结构、功能及与头颈部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p6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q27-29,与p53有高度的同源性,与p53不同的是其可以编码多种蛋白质.发现p63主要表达鳞状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
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在多数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研究表明,Skp2在头颈肿瘤中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及预后,对肿瘤的治疗提供生物学依据.本文就Skp2与头颈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p185蛋白是癌基因neu编码的跨膜糖蛋白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它的激活可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增殖和分化,其过度表达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并与预后和复发有关.本文就p185及其编码基因neu与头颈部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机体细胞中多种因素可诱导早期快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IEGs)迅速一过性的表达,这种表达是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介绍了早期快反应基因、前庭代偿(vestibular compensation)理论及早期快反应基因c-fos表达在前庭代偿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前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system,CNS)在应答刺激过程中c-fos的表达特征,认为c-fos表达在前庭中枢神经系统间功能联系和定位的研究及前庭代偿机制形成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β-catenin是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能与钙粘蛋白(cadherin,Cad)胞内肽段结合,参与细胞粘附、生长、增殖等过程.研究发现,许多恶性肿瘤都涉及β-catenin的基因突变、表达异常、转位,β-catenin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癌基因.本文就β-catenin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