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8.5岁,病史5d~1个月.症状均为咽部不适,吞咽时加重.2例伴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3 ~38.8℃之间;3例发现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均为3~5 cm之间,无触痛感,有活动度.所有患者均无肝脾肿大、腹部包块.专科检查:均为单侧扁桃体肿大,9例扁桃体呈暗红色,表面光滑,1例扁桃体表面轻度糜烂.以上患者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抗链球菌溶血素“0”(抗“0”)、胸部平片均正常.7例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病理检查并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3例患者行扁桃体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为炎症性改变,后经扁桃体切除后行病理并免疫组织化学也证实为NHL.病理类型有弥漫大B细胞型8例,外周T细胞型2例.
扁桃体急、慢性炎症为扁桃体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有些情况因炎症刺激,扁桃体表面常形成肿块样增生改变,甚至整个扁桃体呈现肿块样改变或肿大,从而与扁桃体肿瘤难以鉴别.本文总结了此类“非瘤样扁桃体肿块”病例的临床特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0~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21例病例资料,男9例,女12例,年龄从23~73岁,平均年龄52.3岁.病程从1周~10年,中位病程4个月.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右扁桃体癌放疗后半年,咽部反复出血2天人院.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右扁桃体增大,经取病理检查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即在肿瘤医院行放射治疗.现因咽部反复出血,量较多,经用止血药、输血及明胶海绵填塞,症状均无缓解,遂来我院就诊,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
扁桃体恶性肿瘤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1%[1].因表现多样、症状轻微及诊断经验不足常致误诊,需对其加深认识.复习我院1980年~2002年诊治的扁桃体恶性肿瘤20例,结合文献对扁桃体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扁桃体肿瘤临床并不少见,是口咽部常见肿瘤,有时因良、恶性肿瘤间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相似而极易误诊,本文归纳了众多学者对扁桃体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主要从扁桃体恶性肿瘤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扁桃体鳞状细胞癌及扁桃体恶性淋巴瘤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扁桃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扁桃体恶性肿瘤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