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异物是指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骨片或脱落的假牙等,异物暂时停留或嵌顿在食管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1].一般表现为食管异物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严重的食管异物者可造成食管痿、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导致死亡[2].进食匆忙或注意力不集中、食物未经仔细咀嚼而咽下等均可引发食管异物,异物常嵌顿于食管入口处,其次为食管中段,发生于下端者较少见,小儿食管异物在临床上较常见,以硬币、枣核、鱼刺、肉骨等较为常见,硬币、肉骨等在X线平片中较易显影,枣核、鱼刺等异物因小儿较难配合口服钡剂,在临床诊断中是难点,过去常用食管镜检查看是否有异物,小儿较为痛苦.自我院引进256层极速螺旋CT消化道仿真内镜技术以来,小儿食管异物的诊断已经不再是临床难点,现将38例小儿食源性食管异物患者进行诊断并分析研究.
随着耳外科显微技术的提高,对鼓室硬化的认识逐渐加深.高分辨CT在耳科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重要位置,现对鼓室硬化高分辨CT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
耳源性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其早期定位体征及影像学特征与某些脑肿瘤相比无特异性,易混淆而造成误诊.自1990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共有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脑肿瘤患者误诊为耳源性脑脓肿,现报道如下.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急危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正确的救治,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支气管镜检查术取出异物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明确的异物吸入史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核心指标[1],然而对于有些家长疏于监护不能提供明确异物吸入史的病例,就极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加重。因而尽早的明确诊断十分关键。
颈部肿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症状或体征.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作为较新的影像技术,在血管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与血管有关的颈部肿瘤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现将这方面的体会报道如下.
虚拟耳镜足将高分辨率螺旋CT产生的容积数据与计算机软件图形处理技术结合产生的中耳结构三维图像,为中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本文对虚拟耳镜原理、检查技术以及临床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