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相关文献(7)
  • 吴门嫡传林心传和他的恩师王个簃

    《青春期健康》 2013年6期

    近来,沪通两地隆重纪念国画大师王个簃诞辰110周年的电视、报刊、乃至网上的新闻广为传播,不仅使我对这位20世纪吴门国画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产生莫大的敬仰,而且对其在京的嫡传弟子、著名花鸟画家林心传先生再次生发出浓厚的兴趣,故而挤时间又一次拜访了他.对于中国美术史来说,明清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是中国花鸟画发展最为迅速和取得成就最为卓越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正是由于一大批风格迥异的杰出花鸟画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一个多世纪直至今天依然多姿多彩、姹紫嫣红的花鸟画坛的动人景观和中国花鸟画的当代史.其中最为突出和成绩卓著的要数得上王个簃先生的恩师、海派大师、后海派著名领袖人物吴昌硕先生.

    花鸟画 中国 明清以来 领袖人物 后海派 国画艺术 风格迥异 艺术家 美术史 当代史 代表人 兴趣 新闻 物产 历史 景观 画坛 画家 多彩 电视
  • 没骨有神 优雅灵动

    《青春期健康》 2013年2期

    中国的花鸟画经历了五代、两宋、元、明的发展、繁荣、变化,到了清代进入一个烂漫的时期.其中恽寿平师法徐崇嗣的"没骨法",寓色于笔,点染并用,直接挥抒.他主张"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所作婀娜多姿,清丽淡雅.被后人称为"恽派",是有别于前人风格的"没骨花鸟".80年代后,"没骨画"又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是国画的一支劲旅.一大批画家全心投入到"没骨画"的继承与创新中.女画家姜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默默探索着"没骨花鸟".

    没骨画 花鸟画 继承与创新 女画家 恽寿平 徐崇嗣 没骨法 中国 清代 经历 机遇 国画 风格
  • 大文人画家——陶博吾(下)

    《青春期健康》 2011年18期

    要排出20世纪花鸟画四大家,则无疑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陶博吾.陶博吾更多的是画山水画,他在南京美专学习时,老师有沈溪桥、谢公展、梁公约等:在上海昌明艺专学习时,老师有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贺天健、诸闻韵、王个簃、张善孖等.其中以黄宾虹、贺天健、潘天寿对他影响最大.他的山水画也显然师法过此三家,师其长而去其短,又不为三家所固.《陶博吾书画集》中有好几幅山水,并不佳,其上又有陶博吾九十岁时题字.我初看时,曾否定他的画,以为不足论.后细观之,方知这些不佳之作皆出自早年手笔,九十岁时又重题,其晚年山水画,全以“石鼓”、“散氏”笔法写之,沉重而朴茂,稳健而苍浑,功力浑厚,笔墨蕴藉,自成一家之法.若以新意论,则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之亚也.若以格调高古加之书卷气论,则诸子之冠也.

    文人画家 陶博吾 潘天寿 山水画 黄宾虹 一家之法 学习 老师 吴昌硕 四大家 齐白石 李可染 花鸟画 傅抱石 细观 晚年 题字 书画 世纪 石鼓
  • 蒋宪岭书画欣赏

    蒋宪岭,又名半翁,1967年出生于河南省浚县,幼承家学,大学结识塞北名宿刘永、刘金琼、杨鲁安,得诸先生指教,遂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有论文《二王传世书迹时代管窥》、《启功先生论神龙本兰亭序的几个疑点》、《书变》、《隶书形成简论》、《漫谈琅华馆帖》、《书谱创作及孙过庭生卒年月考》、《与书谱相关的若干问题的分析》、《明代草书简论》、《铤险医全局》等发表,参加过学术讨论会。创作多取法三代以上,取精用宏,风格多变,书法长于先秦文字、隶书和篆刻创作,绘画长于花鸟画,以书入画,题款多直抒胸臆,是典型的传统文人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阳金谷印社副社长。

    书画 创作 学术讨论会 传统文人画 以书入画 先秦文字 书法家 若干问题 启功先生 隶书 会员 风格多变 生卒年 谱相关 兰亭序 花鸟画 河南省 篆刻 中国 学会
  • 雅趣人生

    《现代养生》 2013年4期

    读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深深被作者生活中的雅趣所吸引.李渔是一个十分会生活的人,经常搞一些小"发明创造",他夏有凉凳,冬有暖椅.凉凳是一个中空的方盒,里面灌上凉水,再盖上薄瓦作凳面,夏天坐,凉快得很.暖椅结构相似,下面装上抽屉,抽屉里点几块炭,就可以御寒了.李渔还在墙上的巨幅花鸟画鸟的地方挖了个洞,里面再放上一架真鸟.这样,观赏花鸟画,会看到鸟是活的,妙趣横生.他煮饭时,在刚煮熟的米饭上洒蔷薇或桂花的花露,让米饭增添香味.他把鸡、鱼、虾的肉晒干,与鲜笋、香菇、芝麻、花椒一起研成细末和进面里,加上鲜汤做成"八珍面".他在树上题诗,他制作"梅窗",雅趣人生,其乐无穷.

    花鸟画 闲情偶寄 明末清初 米饭 结构相似 发明创造 抽屉 文学家 中空 制作 芝麻 香味 香菇 鲜笋 晒干 人生 蔷薇 块炭 花椒 桂花
  • 山栋先生的笔墨语言

    《人人健康》 2011年18期

    艺术档案韦山栋,别号白璧山人,莲翁,书斋翠微草堂,霍州市南坛村人.中学时代随外祖父闫加凛学书习画,文革中得力群指导,1970年代初在临汾创作年画时得杨力舟、王迎春指导,1982年师从吴德文、谭兴渠、陆贤能学花鸟画及色彩设计,1996年至1998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学习结业.

    艺术档案 色彩设计 培训中心 1970年代 花鸟画 中学 学习 文革 时代 年画 临汾 霍州 国书 创作 草堂 璧山
  • 真正的艺术属于精神

    《健康人生》 2014年9期

    “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与吴建明相遇相识,举手投足,杯茶纸砚,总是让人想起《吕祖修养经》如是说.清俭,卑退,安静……以至人如其画,画如其人.画画好比写作,不仅仅是生活的消遣品,更是可以表现人生的.人生中年,回顾来路,逆风羁旅的一个匆忙过客,怅然心酸后的落定,如何用语言表达?吴建明找到了自己抒写人生和对话万物的最好的语言,那就是笔墨.传统的工笔画主张“线条是骨,色彩是肉”,线与色的开合、纵横、疏密、主次,最能体现传统绘画的形式美.吴建明的花鸟画系列,用色淡雅、古朴,明暗开合自然清丽,画面开阔疏薄给人以清冷之感.而他大多数的花鸟画,既工且写,画面总是清冷、孤寂,仿佛人迹罕至的山野,一鹤两雉三四小鱼儿,浑成一体.

    写人生 花鸟画 语言表达 画面 传统绘画 形式美 工笔画 纵横 修养 写作 线条 色彩 对话 笔墨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