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免疫学研究进展,关于疫苗的传统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1)成分不同:传统疫苗多为死疫苗/减毒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新型疫苗则为编码无毒力抗原蛋白的病毒核酸或能激发特异性机体免疫应答的细胞疫苗;(2)机制不同:传统疫苗主要靠病毒的抗原蛋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性保护抗体;新型疫苗不仅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而且能激发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3)作用不同:传统疫苗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新型疫苗不仅能预防疾病,而且更能起到特异的治疗作用(治疗性疫苗),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我们将上述与传统疫苗不同,且能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新型疫苗统称为新概念疫苗,其中包括核酸疫苗、T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并就新概念疫苗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概述.
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型葡激酶的结构、作用机理和改构现状.葡激酶是一种溶栓剂,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好、溶栓效率高、价格经济等优点,但作为细菌源蛋白质,葡激酶用于患者会产生中和性抗体,严重影响它的治疗效果和反复应用.目前对葡激酶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结构改造,减小其免疫原性,提高疗效.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由于其高度的传染性和危害性,针对流感病毒的中和性抗体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针对特定亚型的流感病毒,可以获得具备高度中和性、特异性和体内保护性的单克隆抗体,如中和H7N9禽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中和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但是针对单一亚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能够被流感病毒通过突变抗体结合表位附近的少量氨基酸甚至单个氨基酸而逃逸.通过免疫小鼠、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或患者浆细胞筛选均可获得针对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广谱中和性抗体,但是针对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这些抗体的结合能力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仍有较大难度.需要进一步采用新的方法提高针对各个流行亚型流感病毒的亲和力以开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广谱中和性抗体.
[目的]探究《金匮要略》“中和性”用药思维,并以“相反相成”作为应用法则来作出分析,以期更全面地掌握方剂配伍之法,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金匮要略》第6、7、17篇中撷选“相反相成”相关条文,并以“寒热并用”之“半夏泻心汤”、“阴阳相济”之“肾气丸”、“动静结合”之“桂枝汤”、“表里双解”之“厚扑七物汤”、“补泻兼施”之“薯蓣丸”等5个代表处方,追本溯源为“中和性”配伍用药作出具体说明。[结果]“中和性”的特点是“矛盾对立,混合统一”,“相反”是矛盾对立,“相成”是“混合统一”。在《金匮要略》处方之中,“相反”是在讲方剂之用,“相成”是讲方剂之效,所以综合“相反”与“相成”二者而言,即是“中和性”思维之所在。[结论]通过“中和性”来统摄“相反相成”配伍法则,是《金匮要略》处方遣药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中医学“阴阳相合”理论的最好说明。掌握《金匮要略》“相反相成”之“中和性“思维法则,不仅有助于对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体会发挥,而且也能提高医者临床水平。
作者研究了经由鼻腔免疫单价复制缺陷型delNS-H1N1流感病毒疫苗(7.7 log10 TCID50/志愿者)的志愿者的血清和鼻洗液样品中的交叉中和抗体水平。根据血清 IgG ELISA,黏膜 IgA ELISA、MNA或HAI在12名志愿者中有8名其抗体水平呈显著增高,有4名应答者血清和黏膜洗液中deINSI特异性ELISA IgA抗体明显升高且有极高的同亚型中和活性。然而4份血清不具有中和异亚型H3 N2和H5 N1流感病毒的中和活性,而四分之三的鼻洗液却具有中和上述异亚型流感病毒的活性。缺失试验结果表明是IgA而非IgG是鼻洗液具有交叉中和活性的原因。作者的发现表明病毒中和性IgA的诱导可能代表着鼻内免疫流感疫苗产生交叉保护的免疫相关物,也表明使用delNSI是一种制备保护人类免受季节性和大流行流感威胁的疫苗的有希望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