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因子,其引起的肠炎多发于秋季及冬季,习称秋季或冬季腹泻.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腹泻等,常可累及胃肠外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相应症状.急性期易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故应早期及时治疗.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我们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术后恶心呕吐是围麻醉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1],可以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2].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由于对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轻而得到广泛应用[3-7].然而,国内文献对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使用时的最佳时间仍没有定论[8,9].
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在临床除按颅脑外伤的常规救治外往往还十分注重肺及肺外脏器的功能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但却常忽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由于某些电解质紊乱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治疗颅脑外伤及肺部感染和维持器官功能的同时,及时检测并早期纠正电解质紊乱甚为重要.为了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肺部感染中的动态变化,对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60例进行了血气、血生化检验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100例,其中脱水者92例(轻度45例,中度47例),未发生脱水者8例,患儿均在入院后治疗前取血做血气分析、电解质以及渗透压测定,计算阴离子隙,比较不同脱水程度患儿电解质及渗透压变化、代谢性酸中毒患儿不同AG电解质水平及AG与脱水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患儿轻中度脱水者92例,其中低钾血症占29.0%,高钾血症占4.0%,低氯血症占6.0%,高氯血症占16.0%,HCO3-(﹤22)占76.0%,因此电解质紊乱以低钾血症为主,并且随着脱水程度酸中毒越严重(P﹤0.05);渗透压:等渗占69.0%,低渗占25.0%,高渗占6.0%,经过分析,渗透压与Na+呈现正相关(P﹤0.05);Na+、Cl-、HCO3-等离子在高AG、低AG、正常AG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AG患儿Na+水平均明显升高,Cl-、HCO3-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性酸中毒患儿脱水与AG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导致患儿轻中度脱水(等渗)、低钾血症及代谢酸中毒(正常AG),脱水严重程度与患儿代谢酸中毒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引进透析器,在透析膜两侧呈反向流动,借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扩散、对流、吸附清除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潴留过多水分;同时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本文对46例肺结核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以抗结核、抗感染、氧疗、利尿、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心功能不全未能控制情况下,加用酚妥拉明进行治疗观察。46例中,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用法:酚妥拉明1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45~50滴,每日一次,连续用7~15天。结果:显效30例,即:水肿完全消失,肝脏缩小2cm以上,颈静脉怒张消失,心功能进步二级。好转11例,即:水肿减轻,肝脏缩小1cm,颈静脉怒张减轻,心功能进步一级。无效5例,心功能无改善,其中3例死亡。总有效率89.1%(41/46)。副反应:5例用药后血压收缩压下降15~20mmHg,出现头昏眼花症状。酚妥拉明剂量由10mg减至5mg使用、症状消失。2例出现皮肤搔痒,口服息斯敏后症状消失。
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由于肾单位受到破坏而减少,致使肾脏排泄调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造成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并发症.5岁以后的慢性肾衰则以后天性肾小球疾病如小球肾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或遗传性病变如Alport综合征、肾囊性病变为主.
腹泻为小儿最为常见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秋冬季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往往起病急、发展快,临床上极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分析总结2010年冬春季122例住院腹泻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心脏骤停的原因损伤、CO2蓄积、手术、麻醉反应、冠状动脉堵塞、急性心肌梗死、肺通气不良、呼吸道堵塞引起缺氧、药物过敏反应、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等.
病历资料患者,男,30岁,因间断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3年加重2个月收住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胀痛不适,进餐后症状明显,有时呕吐出黄绿色胃内容物,无皮肤黄染,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曾多次做胃镜提示胆汁返流性胃炎,B超检查肝胆胰脾无异常,给与抗炎抑酸,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后缓解,此后症状时轻时重.入院前2个月再次出现腹胀,恶心明显,呕吐黄绿色胃内容物,伴疲乏消瘦,按原方案治疗无效,2个月内体重下降约5kg,随收住入院.该患者曾3年前因脊柱压缩性骨折在外科矫正治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睑结膜稍苍白,心肺无异常,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浊阴性,肠鸣音4次/分.肝肾功均正常,血钾稍低(3.2×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AFP、CEA正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提示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钡剂通过延迟,考虑十二指肠上动脉综合征改变,彩超提示,腹主动脉与十二指肠上动脉夹角<15°,腰椎拍片提示腰1、腰2压缩性骨折.住院给与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缓解后先进流食,少量多餐,1周后好转出院.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3个方面.
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肺性脑病产生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以肺心功能衰竭而引起的缺氧,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导致脑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脑血管扩张及脑水肿产生等脑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术前禁食、手术打击、术中出血、麻醉药物的使用及术后卧床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常出现排气、排便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进食、睡眠、切口愈合及术后康复.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加快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进食,以防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而且可以减少术后肠粘连、肠胀气、肠梗阻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表现,是由于肾单位的严重破坏,造成机体排泄代谢废物功能减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表现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见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晚期,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在人类死亡原因中高居5~9的位置[1,2].
助孕技术,特别是超促排卵治疗及胚胎移植前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使用,常可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HSS),它严重威协着生命[1].OHSS临床特点为:体重、腹围迅速增加,恶心、呕吐、腹泻,双侧卵巢增大,高雌激素血症、腹水、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浓缩和尿少等.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损害与衰竭、血栓形成、DIC甚至死亡.一旦OHSS患者临床妊娠,可使OHSS症状加重,病情延长,重者可引起流产.通过对12例OHSS患者的护理,可使()HSS症状减轻,避免了DIC、心肝肾功能、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OHSS危象的发生,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ABGA)是指对动脉血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均具有重要意义<'[1-4]>.
目的:明确ICU患者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预后分析.方法:随机的收集2012年01月-2013年03月期间收住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的患者共60例,入院时经动脉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检查存在酸碱平衡紊乱(ABD)的患者为酸碱失衡组,其余的患者为无酸碱失衡组,同时判断分析酸碱失衡组ABD的类型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ICU患者酸碱失衡的发生率很高(88.3%).酸碱失衡组患者中单纯性ABD亚组(SABD)18例(34.0%),二重ABD亚组 (DABD)19例(35.8%),三重ABD亚组(TABD)16例(30.2%).TABD亚组的APACHEII评分(25.7±6.9)明显高于无酸碱失衡组(18.8±7.86)、SABD亚组(19.7±7.40)、DABD亚组(21.2±5.68),P<0.01.TABD亚组的MODS发生率(11例,66.7%)高于无酸碱失衡组(1例,14.3%,P<0.01)、SABD亚组(1例,5.6%,P<0.01)、DABD亚组(4例,21.1%,P<0.01).TABD亚组的7天病死率(8例,50%)明显高于无酸碱失衡组(0例,0%,P<0.01)、SABD亚组(2例,11.1%,P<0.01)、DABD亚组(5例,26.3%,P<0.01).结论:符合收治ICU标准的患者ABD发生率高,而且发生酸碱失衡的患者病情明显加重,与预后有相关性.
我院于2000年9月收治4例重症中毒10小时以上的病人,经急症科和内科积极抢救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深度昏迷伴低体温,低血压,吸人性肺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遂送入我科行急症血液灌流(HP)加血液透析(HD)治疗.以前我科对急性中毒患者多单纯采用HP或HD治疗.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于脑血管意外 中的第3位,其中基底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基底动脉瘤位置多较隐蔽,并与Wi llis环、丘脑、脑干、后组颅神经、导水管、小脑等神经结构及供应血管关系密切.手术病 死率为7.2%~12.5%,而巨大基底动脉瘤的病死率比其他型高3~4倍.[1]我科于19 99年 12月15日进行了1例深低温停循环下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急性应激性溃疡及脑损害等表现,经过3个月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目前腔内微创碎石术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手术相比,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等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严重并发症却时有发生,尿脓毒血症就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我院有7例患者接受上尿路微创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在积极抗感染、补充血容量及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性休克发生率为0.3%~2%[1],PCNL术后则为0.97%~4.7%[2].
1老年人急症的特点及急救原则?老年急症是指老年人突然发生的疾病和意外,有时还包括一些慢性疾病的骤然加剧,如肝硬变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各种急腹症等.老年急症通常有以下特点:(1)一人多病,体征多而复杂;(2)自觉症状和体征不典型;(3)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4)容易发生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5)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6)病程长,恢复慢;(7)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老年急症的急救原则:"生命第一"是最基本的原则,因此,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抢救,抢救工作应持续进行不能中断,直至病情稳定;同时还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合并症的发生,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目的:总结5例早产儿新生儿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手术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术期护理措施并总结经验。
方法:2014-05至2015-05,我中心一期根治新生儿早产儿法洛四联症5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2例;年龄10~26 d;体重2.1~3.4kg。术前患儿表现为口唇、面部、指端不同程度发绀,伴有呼吸暂停,及不同程度的缺氧发作,发育差,喂养困难。入院后适度吸氧,加强营养支持,减少患儿活动,避免剧烈哭闹,预防缺氧发作,密切观察呼吸状态,区别缺氧发作与呼吸暂停,并及时做相应处理。患儿均在入院后2-5天无诱因频发缺氧发作,血氧饱和度降至35%~55%,给予对症处理后缺氧症状不缓解急行床旁气管插管,并急症手术。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术后返监护室。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延迟关胸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做好引流管护理,预防心包填塞;循环系统监护,监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血压的变化,警惕低心排综合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呼吸道管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合理使用PEEP,按需吸痰,做好肺部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渗出,胸腔积液等;泌尿系统监护,观察并记录尿量,合理使用利尿剂,量出为入,定时查血气,防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基础护理,体温监测与维持,预防压疮,防治感染,调整胃肠道功能,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1]优点,现已在妇科、胆囊、结直肠癌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结直肠癌患者因体质较差,对手术的耐受性不佳,加上腹腔镜手术气腹时间较长及特殊的体位要求,对患者呼吸循环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二氧化碳吸收入血,造成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紊乱,给手术和麻醉带来风险。因此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手术的麻醉有颇多不同之处,现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麻醉管理做一综述。
目的 了解危重病患者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其发生机制,分析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提高对危重病患者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救治的危重病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内科住院患者359例作为对照,所有危重病患者和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动脉血气数值:pH、PaCO2、PCO2、HCO3-、TCO2、BE和SaO2;同时测定血生化参数:血清钾、钠、氯、肝功能、肾功能及血糖;低氧血症依据PaO2浓度作出诊断,计算阴离子隙(AG)和潜在HCO3-,依据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PCF),做出酸碱失衡的判断.结果 危重组368例患者中,发生低氧血症者175例,占47.6%,死亡者79例,占45.1%,其中PaO2≤40 mm Hg(5.3 kPa)者死亡34例,占69.4%;对照组359例患者中,发生低氧血症者76例,占21.2%,死亡者17例,占22.4%,其中PaO2≤40 mm Hg(5.3 kPa)者死亡7例,占36.8%,危重组和对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危重组368例患者中,发生不同类型的酸碱失衡共315例,占85.6%,其中死亡者220例,占69.8%;对照组359例患者中,发生单纯性和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共128例,占35.6%,其中死亡者26例,占20.3%,危重组和对照组酸碱失衡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危重病患者不但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发生率较高,病死率亦非常高,而且与预后有关,因此,应重视危重病患者低氧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的预防和及时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危重患者因机体内环境紊乱,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肺和肾功能障碍,极易并发动脉血气异常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又可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时往往成为患者致死的直接原因.因此,及时正确地识别和处理常是挽救危重患者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特征不典型,其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重症肺炎发生率逐渐增加,易导致呼吸衰竭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多脏器受损,且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尿毒症是指因为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的肾脏进行性损伤,导致肾功能渐进行性衰竭,当肾功能衰竭到无法维持患者机体内坏境平衡时候就会导致身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1],其中消化系统的最早症状是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时可出现腹泻[2],增加失禁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失禁性皮肤损伤是指皮肤长期或反复暴露于尿液和粪便中所造成的炎症,伴/不伴有水疱,使得皮肤出现瘙痒及不适感,甚至造成皮肤破溃及感染等并发症[3]。目前我科收治1名因失禁导致皮肤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进行介绍,望对各位同仁在今后的工作有所提示或借鉴。
目的: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气变化的认识,探讨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变化及发展规律.方法:对84例严重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472例次动脉血气测定值和电解质测定数据,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8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472例次血气分析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218例次(46.2%),二重酸碱平衡紊乱178例次(37.7%),三重酸碱平衡紊乱76例次(16.1%).其中单发或伴发呼吸性碱中毒(呼碱)236例次,呼吸性酸中毒(呼酸)132例次,代谢性酸中毒(代酸)311例次,代谢性碱中毒(代碱)123例次.84例中死亡16例、病死率19.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二重或三重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影响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