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超声】相关文献(44)
  • 医学图像数据库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CSTPCD 2001年2期

    0 引言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医学成像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医学图像变的越来越数字化和多样化;新出现的技术包括诊断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波谱(MRS)、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数字血管减影(DSA)、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磁源成像等等.传统的X射线或计算机放射线照相(CR)仍被广泛用来检查颅骨、乳房、腹部和骨骼,这些无格式的X射线胶卷现在也可以用许多胶片数字化方法,如激光胶卷扫描仪、电晶体照相机和视频照相机,转换成数字格式以便处理和归档[1].

    医学成像技术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射线照相 照相机 数字血管减影 数字化 磁共振波谱 诊断超声 医学图像 数字格式 胶卷 磁源成像 新出现 扫描仪 技术包 转换 视频 乳房
  •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诊断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助溶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8年10期

    目的 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对兔股静脉溶栓后血栓状态进行检测,评价诊断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的助溶作用.方法 健康家兔32只,建立兔右股静脉完全梗阻型血栓模型,将其分为单纯尿激酶组(UK组)8只,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组(US+MC组)8只,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尿激酶组(US+MC+UK组)8只,对照组8只.使用HP 5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溶栓后管腔内不同回声血栓块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及管腔外膜IBS值,并计算管腔内血栓块IBS值与管腔外膜IBS值比值,即校正IBS值(IBS%).并进行组间比较.取各组溶栓后的兔股静脉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管腔内血栓溶解情况.结果 溶栓后,US+MC+UK组管腔回声为无回声,其IBS%值0.29±0.05;UK组以弱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IBS%值为0.58±0.03;US+MC组以中等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IBS%值为0.89±0.06;对照组管腔呈强回声,其IBS%值1.23±0.17;US+MC+UK组IBS%值显著低于各组(P<0.05);UK组、US+MC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IBS技术可以对溶栓后管腔内的不同回声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表明诊断超声结合自制微泡造影剂对兔股静脉血栓有很好的助溶效应.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诊断超声 微泡造影剂
  • 诊断超声对不同年龄大鼠睾丸组织Fas/FasL蛋白表达的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BST 2000年4期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对不同年龄组大鼠睾丸组织生精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Ⅰ组(出生后30天组)、Ⅱ组(出生后30天对照组)、Ⅲ组(出生后45天组)、Ⅳ组(出生后45天对照组)、Ⅴ组(出生后60天组,即性成熟组)、Ⅵ组(出生后60天对照组).应用HP 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大鼠睾丸组织统一进行30分钟的持续照射,24小时后处死动物取睾丸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标本中Fas/FasL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年龄组大鼠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同时表达Fas和FasL,其表达率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性成熟组两组基因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年龄段(P<0.001).超声照射后各组Fas和FasL的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01);但Ⅰ组和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Ⅴ组两种基因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其它实验组(P<0.001),Fas表达率达(81.56±16.24)%,FasL表达率达(87.91±17.36)%,尤其是强阳性细胞增加更为明显.结论:诊断超声照射不同年龄组大鼠睾丸组织30分钟可引起Fas和FasL高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大鼠睾丸 诊断超声 Fas/FasL
  • 诊断超声对人早孕绒毛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BST 2000年7期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对人早孕绒毛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孕6~8周健康妇女, 以3.5MHz诊断B型超声波经下腹持续照射孕囊10分钟或20分钟, 分组于照后不同时间行人工流产术取绒毛, 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绒毛PCNA表达水平. 结果:早孕绒毛PCNA表达平均百分含量为12.53, 与孕妇年龄、产次无关;超声照射10分钟后24小时及照射20分钟后1、4、8、16、24小时绒毛PC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诊断超声对早孕绒毛PCNA表达无影响.

    诊断超声 绒毛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流式细胞仪
  • 点杂交法检测诊断超声引起的人绒毛细胞DNA链的损伤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BST 2002年5期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经腹照射子宫内胚胎是否引起人早孕绒毛细胞的DNA链的损伤及评价检测DNA单、双链断裂的方法.方法: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照射宫内孕囊10分钟组和未照射组(各30例),取绒毛组织后,以32P标记Alu探针打点杂交法定量检测绒毛细胞单、双链DNA.结果: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绒毛细胞单、双链DNA的量、百分含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该方法只能与人DNA杂交,可检测2.5×103个绒毛细胞分离的DNA、0.45ng的人白细胞DNA.结论:该实验用诊断超声照射宫内孕囊10分钟,未引起绒毛细胞DNA单、双链断裂;所用点杂交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高.

    诊断超声 宫内绒毛 DNA 单链断裂 双链断裂 32P标记Alu探针 点杂交
  • 诊断超声对胎儿角膜的影响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BST 2001年6期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效应,以期建立诊断超声的安全阈值。方法:将90名早孕妇女(孕8~12周),拟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Ⅱ组(超声辐照3min组);Ⅲ组(超声辐照20min组)。采用诊断超声辐照人体宫内胎儿,24h后取胎儿角膜做透射电镜及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诊断超声辐照3min,胎儿角膜出现水肿改变,SDH活性下降(P<0.05);辐照20min,角膜结构明显损伤,SDH活性下降显著(P<0.01)。结论:诊断超声可以引发胎儿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诊断超声 生物效应 胎儿角膜
  • 不同参数对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下肿瘤血管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14年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参数对低频诊断超声联合微泡辐照下肿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从而为优化低频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的影响参数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低频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辐照,设置不同水平的辐照时间、机械指数(mechanical index,MI)、微泡剂量,以辐照后肿瘤组织中EB渗出情况作为定量评价指标,检测不同参数条件下肿瘤组织EB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MI的升高、微泡浓度的增加,肿瘤组织中EB含量均有相应的改变.结论 低频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可增加肿瘤血管通透性,辐照时间、机械指数、微泡浓度是影响其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超声造影剂 血管通透性 伊文氏蓝 诊断超声
  • 诊断超声联合微泡辐照卡铂缓释微球对VX2皮下移植瘤疗效的初步探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6期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瘤内卡铂缓释微球是否能提高局部化疗疗效.方法 30只VX2皮下移植瘤兔以随机方式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不做处理;B组,瘤内注射卡铂缓释微球;C组,瘤内注射卡铂缓释微球后,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使用诊断超声辐照肿瘤.实验后12 h各组随机选取5只瘤兔取完整肿瘤行HE及Tunel染色,以病理情况及肿瘤凋亡指数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不同方式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其余瘤兔于实验后第7、14天测量瘤体大小,以体积变化情况行定量分析,观察不同方式肿瘤局部化疗后期疗效.结果 C组肿瘤凋亡指数(14.9±1.59)%高于B组(10.8±2.13)%、A组(3.0±0.6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见呈片状坏死,损伤程度最重.C组肿瘤大小在第7天(525.22士57.89)mm3,第14天(930.87±102.34) mm3增长程度较A、B组低,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超声联合微泡辐照卡铂缓释微球对VX2肿瘤疗效有一定促进作用.

    诊断超声 微泡 卡铂缓释微球
  • 超声生物效应及诊断超声的安全阈值剂量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BST 2000年3期

    超声波用于诊断,是因为它具有波动特性,它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但是,还必须注意到,超声波同时又是一种机械振动能量的传播形式,当作用于人体的超声波达到一定剂量时,它就会通过超声波与人体组织之间一定的作用机制(即物理原因)使人体组织或器官产生某种生化的、免疫的、功能的或结构上的可逆或非可逆的变化,这便是"超声生物效应"[1].

    诊断超声 生物效应 安全阈值 超声波 人体组织 作用机制 振动能量 传播形式 波动特性 载体 信息 物理 生化 器官 免疫 结构 剂量 机械 功能
  • 诊断超声在产科的安全性综述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6年9期

    超声检查是产科诊断的重要手段,放射科X-线对胚胎的危害早已被确认,目前对胚胎进行形态学观察的主要工具是超声,超声波辐射对胚胎的安全性是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关注并进行研究的课题,我国医务工作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进行了大量活体条件下的研究,为诊断超声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依据,现将有关文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诊断超声 产科 安全性 胚胎 医务工作者 形态学观察 超声波辐射 观点综述 超声检查 安全应用 放射科 文献 危害 临床 课题 活体 工具
  • 二维高频诊断超声对新西兰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眼科诊断超声安全性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不同辐照时间二维高频诊断超声(HFDU)对新西兰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眼科诊断超声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频率15 MHz、热力指数(Ti)为0、机械指数(Mi)为0.1和0.37的二维诊断超声经眼直接法辐照48只新西兰兔的左眼晶状体15 min及30 min,分别于辐照后12、24和48 h取其前囊膜作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查RLEC的细胞周期;取未辐照的右眼RLEC作为对照;复习国内外有关临床应用诊断超声对动物眼或临床试验结果文献.结果 (1)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对RLEC的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加结构损伤加重.Mi0.1辐照15 min后12 h,多数RIEC结构正常;辐照15min或30 min后24h,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化.Mi 0.37辐照30 min后,RLEC出现早期凋亡现象.对照眼未见上述变化.(2)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引起RLEC增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再分布,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可出现凋亡峰;(3)文献显示临床应用于眼科的多普勒超声、造影超声等对动物和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结论 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可引起RLEC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的再分布及细胞凋亡,这种改变随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高而加重;眼科超声检查时一定要坚持最小剂量的原则,使用低Mi(<0.1)的二维超声、检查时间少于15 min较为安全,慎用多普勒超声,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时必须是在低MI状态下进行.

    诊断超声 二堆超声 三维超声 多普勒超声 超声生物显微镜 实时超声造影 眼科 安全性
  • 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的溶栓效应及参数优化体外实验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BST SA 2008年1期

    目的 研究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对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对影响溶栓效果的超声频率、机械指数、照射时间、微泡浓度四个参数进行探讨,确定最佳的溶栓参数组合.方法 利用统计学L9(34)正交表确定不同的超声频率(1.8 MHz、5 MHz、11 MHz)、不同机械指数(0.5、1.2、1.6)、不同照射时间(10 min、30 min、60 min)、不同微泡浓度(3.5×109/ml、4.2×109/ml、5.0×109/ml)各参数不同水平间的组合,按照正交表所示组合参数条件进行体外溶栓,计算各组间的溶栓率P=[(W0- W1)/ W0]×100%,所得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切片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溶栓后的血凝块结构.结果 作用时间对其溶栓率的影响最大,其溶栓的最佳条件组合为超声频率A=1.8 MHz、机械指数B=1.6、作用时间C=60 min、微泡浓度D=5.0×109/ml.HE切片染色及扫描电镜1000倍观察溶栓后血凝块内部结构松散,并伴有大量纤维素断裂,出现较大的空洞与裂隙.结论 诊断超声介导下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具有助溶作用,并在低频率、高机械指数、延长作用时间、高微泡浓度的参数条件下溶栓效果最佳.

    诊断超声 微泡造影剂 溶栓 参数优化
  • 诊断超声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随着实时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发展,阴囊超声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阴囊疾病的常规手段.而诊断超声作为一种外来刺激是否会对睾丸生精功能造成损害,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学者以细胞凋亡作为超声生物效应的观察指标,观察了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的情况.现就诊断超声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诊断超声 睾丸细胞凋亡 生精细胞凋亡 睾丸生精功能 多普勒技术 阴囊疾病 实验研究 生物效应 临床诊断 观察指标 高频超声 超声检查 综述 状况 学者 损害 实时 大鼠 彩色
  • 2例不同类型体蒂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并文献复习

    体蒂异常(body stalk anomaly,BSA),又称肢体-体壁综合征(limb body wall complex,LBWC),是以胎儿广泛腹壁裂合并多种发育畸形的罕见、散发、通常无复发风险的[1,2]、致死性的综合征[3].国外一些多中心研究报道,其发病率约1/42 000~1/14 000[1],孕11~14周发病率约为1/7500[4],发病率差异性与产前诊断超声的开展及对发育严重异常的胎儿进行引产,及时终止妊娠有关.该综合征具有广泛前侧腹部裂、明显的脊柱侧凸或脊柱裂、肢体畸形、颅面部畸形、脐带异常等多种畸形,这些畸形可单独存在或合并存在,可发生于单胎妊娠也可发生于多胎妊娠[5].现报道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诊断的2例体蒂异常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这种胎儿复杂性畸形进行分析及临床介绍.

    病例 产前诊断 颅面部畸形 周发病率 胎儿 及时终止妊娠 多中心研究 body wall 中心诊断 肢体畸形 诊断超声 脐带异常 脊柱侧凸 发育畸形 多胎妊娠 单胎妊娠 致死性 性畸形 脊柱裂 腹壁裂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实体肿瘤

    《中华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1年11期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已从单纯诊断超声发展至治疗超声.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诊断超声 超声技术
  • 眼科医生如何分析眼部CT图像

    《中华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1年4期

    CT是目前眼眶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CT扫描可提供眼部组织结构高分辨力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但由于诸多原因,在眼部病变的CT图像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扫描,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检查优于超声检查.为提高临床医生分析眼部CT检查诊断的能力,现就眼眶病变CT检查诊断上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介绍与眼眶病诊断有关的CT基础知识,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图像非常重要.

    眼科疾病 临床医生 检查诊断 眼眶病变 图像分析 检查方法 病诊断 组织结构 诊断超声 眼内疾病 扫描 基础知识 高分辨力 超声检查 切面 能力
  • 诊断超声对胎儿的影响

    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就诊断超声对胎儿的影响做了较全面的总结.结果 提示以诊断剂量超声辐照小于10 min对胎儿并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但多次辐照或辐照时间大于20 min的情况下,诊断超声也可能对胎儿产生多方面的副作用,甚至会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

    诊断超声 辐照 胎儿
  • 诊断超声与脑发育

    近年来,超声安全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热点集中在诊断用超声对胎儿脑组织发育的安全性.本文回顾和总结了相关文献,并且提出了用尽可能低的输出能量完成检查的几点建议.

    诊断超声 安全性
  • 盆腹腔诊断性超声对早孕绒毛增殖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1年22期

    超声广泛应用于产科,但国内外虽曾进行了一系列诊断超声安全性研究,尚不能为确定诊断超声对胚胎、胎儿安全与否提供可靠证据[1].因而,我们用B型诊断超声仪经腹照射妊娠6~8周孕囊,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动态监测绒毛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探讨诊断超声对绒毛增殖发育的影响,以评价目前诊断超声对胚胎的安全性,从分子水平进一步为临床正确应用超声提供理论依据.

    盆腹腔 诊断性超声 早孕绒毛 增殖细胞核抗原 诊断超声 安全性 流式细胞仪 应用 细胞周期 胚胎 分子水平 动态监测 表达水平 评价目 超声仪 证据 照射 胎儿 妊娠 临床
  • 优生知识问答(三)

    B超对胎儿有影响吗?近20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超声波的频率超过10兆赫兹,作用时间超过20分钟,才会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而我们临床用于诊断的超声检查,其探头频率多小于10兆赫兹,局部作用时间也仅有数分钟,因此,诊断剂量的超声波对胎儿影响甚微,目前还未见到临床诊断超声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报道.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在孕期随意无限制地进行B超检查.

    优生 作用时间 不良影响 诊断剂量 胎儿影响 超声波 诊断超声 探头频率 临床 赫兹 超声检查 超检查 孕期 胚胎 局部 国内
  • 诊断级超声对人孕早期绒毛组织的化学影响

    《中国全科医学》 CA 2001年4期

    目的探讨诊断级B超对人胚胎发育的安全性.方法将120名孕6~8周拟行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成6个组(Ⅰ~Ⅵ),其中Ⅰ为正常对照组,Ⅱ~Ⅴ依次为辐照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后于1小时内取绒毛检测组,Ⅵ为辐照30分钟后于7~10天取绒毛检测组.分别检测各组绒毛组织的化学变化.结果诊断剂量超声辐照20分钟可致人体宫内绒毛组织发生化学变化.丙二醛(MDA)值随超声剂量增加而升高(PⅠ-Ⅲ>0.05,PⅠ-Ⅳ<0.01,PⅠ-Ⅴ<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超声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PⅠ-Ⅲ>0.05,PⅠ-Ⅳ<0.01,PⅠⅤ<0.01).对照组与Ⅵ组比较P>0.05,提示损伤作用是可逆性的.结论诊断超声辐照20分钟以上时对绒毛可造成潜在危害.

    诊断超声 绒毛 脂质过氧化 组织化学
  •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及鉴别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腹壁切口瘢痕处有不均匀低回声肿块存在,位于腹壁的各层,形态表现不规则,边界相对较为模糊,没有包膜回声,部分低回声肿块内有小无回声区。经前及经期的肿块体积会明显增大,经后肿块会有所缩小。部分肿块内部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部分肿块内可以观察到星点状或短线状的血流信号存在。结论超声检查是临床对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鉴别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且准确性高。

    剖宫产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超声
  • 诊断超声对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CSTPCD 2011年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与诊断超声持续照射时间的关系,以及生殖医学领域应用诊断超声所需安全照射时间.方法:将健康纯种二级W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B超照射10min组、20min组和30min组,彩超照射10min组;照射后24h取子宫内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子宫内膜细胞早期凋亡的水平.结果:(1)流式细胞仪二维点图显示:对照组未见或偶见散在的早期凋亡细胞;B超照射10min组出现早期凋亡细胞;20min组及30min组的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以30min组最为明显;彩超照射10min组出现较多的早期凋亡细胞;(2)早期凋亡率比较:照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B超照射10min组与20min组及30min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频率彩超照射10min比B超照射10min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诊断超声辐照大鼠子宫可诱导内膜细胞凋亡增加,且凋亡率与超声持续时间及输出功率呈正相关.

    诊断超声 多普勒 子宫内膜 细胞凋亡 大鼠
  • 诊断超声对生殖细胞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2年5期

    目前诊断超声已广泛应用于生殖和围生医学领域,成为临床一种重要的诊疗工具,其对 生物体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超声的损伤机制主要为热作用和空 化效应.现今,国内外在生殖医学领域内对诊断超声安全性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水平的研究, 结论却不尽统一.诊断超声引起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即生物学效应,与声强和辐照时间 决定的超声剂量有关,声强表示能量,高能量超声的确能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超声波是 一种机械波,当其能量达到一定剂量时就可在体内通过空化、机械和热作用产生生物效应, 而在诊断超声中以空化作用最为重要[1].空化即超声与体内微气泡相互作用气泡 闭合产生的压力,有两种形式:稳态空化和瞬态空化,后者可造成机体的理化改变.一般认 为,在低声强、长辐照时间范围内,引起损伤的机制是热机制为主,而在高声强、短辐照时 间范围内,损伤机制以瞬态空化机制为主.Carstensen[1]指出:空化引起的效应 可能是很局部的,只损伤其周围的几个细胞,但涉及到人体的生殖细胞,即或损伤几个细胞人们也是难以接受的.

    诊断超声 生殖细胞 空化作用 生物学效应 损伤机制 医学领域 声强 辐照时间 生物体结构 热作用 气泡相互作用 能量 体内 瞬态 时间范围 生物效应 潜在危险 两种形式 空化机制 超声剂量
  • 诊断超声的图像处理技术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STPCD 2002年5期

    XRES是荷兰菲利浦医疗公司拥有专利权的诊断超声图像处理新技术.利用这种新技术可以进行每帧为3500亿次的实时计算,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这种过程就像人类的大脑一样精细、维妙.它能增强微弱的诊断信息,帮助医生看清每个细节,读懂图形;它能有效消除超声中通常会有的伪像如斑纹和干扰等等;它能增强边界和范围的显示,清晰地显露组织图形等.

    诊断超声 处理新技术 诊断信息 增强 图形 超声图像 实时计算 专利权 菲利浦 组织 医生 医疗 显示 荷兰 干扰 大脑 边界 斑纹
  • “超声诊断进展及肝癌中应用”继续教育学习班开班

    《上海医学》 CSTPCD 北大核心 2001年1期

    第8期“超声彩色血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l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学习班及第3期“诊断超声与介人性超声在肝癌中的应用”学习班定于2001年4月9日至4月23日于上海中山医院举办。学习班由徐智章、王威琪、张爱宏、闻恽等知名教授主讲。 彩超学习班(4月9日至4月17日)内容包括:频谱多普勒及彩色血流成像的原理;血流动力学分析原则及临床应用研究。学时数45,结业考试合格按国家规定给国家级继续教育15学分。 介人性超声学习班(4月17日至4月23日)内容包括:二维声像图、彩色血流成像分析原则及超声医学新进展;超声在肝癌中的应用;超声内镜在肝病诊断及治疗中的进展;肝癌介入性超声治疗(包括经皮门脉穿刺溶栓)和治疗示教。学时数45,结业考试合格按国家规定给国家级继续教育15学分。 两学习班连续开办,学员可根据需要或连续参加两班,或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学习班。有意参加者可索取通知。地址:上海市枫林路180号中山医院超声科黄备建医师;邮编:200032;电话:021-64041990转2471、2472。

    介人性超声 诊断进展 肝癌 应用研究 继续教育 学习班 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国家规定 介入性超声治疗 学时数 国家级 彩色 诊断及治疗 频谱多普勒 二维声像图 动力学分析 中山 诊断超声 医院
  • 超声微泡造影剂与靶向治疗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缺乏安全、高效的基因载体及基因转移方法,目前常用的病毒载体存在免疫原性和致突变性,而裸质粒等非病毒载体又存在转染率低、靶向性差等缺陷.因此,发展安全、高效、可控、简便实用的基因载体及基因转移方法己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超声医学在长期发展中,从诊断超声、治疗超声走向两个新的应用领域: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微泡(microbubble)的使用已被证明可以大大提高超声效应即基因或药物转染效率[1].

    诊断超声 微泡造影剂 基因治疗 基因转移 基因载体 病毒载体 生命科学研究 转染效率 致突变性 治疗研究 药物输送 免疫原性 简便实用 方法 超声医学 超声效应 长期发展 安全 转染率 裸质粒
  • 诊断超声对人胚胎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诊断级B超对人胚胎发育的安全性.方法取120名孕6~8周拟行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I组)、辐照5min(Ⅱ组)、10min(Ⅲ组)、20min(Ⅳ组)、30min(V组)于1h内取绒毛,超声辐照30min(Ⅵ组)于7~10d后取绒毛.检测绒毛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诊断剂量超声辐照20min可致人体宫内绒毛发生生物化学变化.丙二醛(MDA)值随超声剂量增加而升高(PI-Ⅲ>0.05,PIⅣ<0.01,PI-V<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超声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PI-Ⅲ>0.05,PI-Ⅳ<0.01,PI-V<0.01).对照组与Ⅵ组比较P>0.05,提示损伤作用是可逆性的.结论诊断超声辐照时间20min以上时对绒毛可造成潜在危害.

    诊断超声 绒毛 脂质过氧化 组织化学
  • 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前后的应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CSTPCD 2008年7期

    声诺维(Sono Vue)是新型脂质膜包裹六氟化硫形成的第二代超声微泡对比剂.Sono Vue因其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和声学特性,正被逐渐应用于诊断超声领域.本文就Sono Vue在肝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超声造影 肝移植术前后 体内稳定性 诊断超声 声学特性 六氟化硫 超声微泡 脂质膜 声诺维 对比剂 第二代 综述 应用 包裹
  • 诊断超声波照射对大鼠睾丸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及脂质过氧化物酶水平和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对诊断超声照射后大鼠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SD雄性健康大鼠32只,用诊断超声照射不同时间,24 h后取大鼠睾丸组织,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AI),化学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 结果:诊断超声照射10 min组,睾丸组织中T-AOC(IU/g)为36.4±4.6、MDA(μmol/g)为1.62±0.53、LPO(μmol/g)为1.83±0.35、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为6.6±0.35,分别与对照组(34.5±3.5,1.25±0.45,1.78±0.27,5.8±0.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超声照射20 min组T-AOC(IU/g)为18.3±2.8、MDA(μmol/g)为8.56±0.68、LPO(μmol/g)为7.36±0.28、细胞凋亡(%)为16.3±3.67;30 min组的睾丸组织中T-AOC(IU/g)为16.2±1.7、MDA(μmol/g)为8.13±0.75、LPO(μmol/g)为7.28±0.37、细胞凋亡(%)为18.5±2.89.超声照射20 min组及30 min组T-AOC显著降低,MDA、LPO含量升高,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 结论:诊断超声照射20 min以上,可导致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且与睾丸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下降、丙二醛及脂质过氧化物升高密切相关.

    诊断超声 大鼠 细胞凋亡 总抗氧化能力 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物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