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比研究六氟化硫微泡和全氟丙烷微泡的理化特性、携基因能力及在大鼠颈总动脉造影中的显影效果,旨在提供一种可动态实时监测的基因载体.方法 全氟丙烷和六氟化硫微泡均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观察其形态、浓度、平均粒径及携B类清道夫受体I (SR-B I)能力,并对比研究其在大鼠颈总动脉显影效果及持续时间.结果 全氟丙烷阳离子脂质体微泡的粒径范围为0.712 ~5.56 μm,平均粒径1.312 μm,浓度为(3.12±0.39)×109/ml;六氟化硫阳离子脂质体微泡的粒径范围为0.915 ~96.86μm,平均粒径7.422μm,浓度为(7.43 ±0.28) ×107/ml.当SR-B I与这两种阳离子脂质体微泡的摩尔比为1:3时,微泡内SR-B I含量达到饱和.体内造影显示全氟丙烷微泡可快速充填颈总动脉管腔,持续时间达180 s以上.而六氟化硫微泡显影效果不明显.结论 与六氟化硫阳离子脂质体微泡相比,全氟丙烷阳离子脂质体微泡在体内造影有很好的显影效果,并且与SR-B I结合稳定,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载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
患者男,40岁,来我院行常规体检,无任何自觉不适,既往无肝病及血吸虫病史,超声检查显示:肝右后叶包膜下见一异常低回声区,大小约3.2 cm×2.1 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较均质,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示:其内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取样困难,余肝实质回声均质,门静脉和肝静脉走行自然,门静脉主干及肝静脉彩色血流显示好;超声造影于左侧肘静脉团注六氟化硫造影剂(SonoVue)2.4 ml,生理盐5 ml冲管,肝右后叶异常回声于注射后8 s开始快速均匀高增强,约15 s达峰值,门静脉相开始快速廓清,延迟相呈持续低增强.
1967年美国Rochest大学心导管实验室Gramiak等[1]在进行心导管检查时,首次观察到云雾状回声增强现象.1980年,Meltzer等[2]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云雾状回声增强的基础是微气泡.从此人们开始了对超声造影剂的探索研究.然而,真正对临床诊疗产生巨大影响,临床得以广泛应用的是2001年意大利Brae公司推向市场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
超声造影剂在经历了第1代游离微气泡造影剂和第2代为包裹空气微气泡造影剂之后,第3代超声造影剂的微泡内为血液弥散性极差的高分子氟烷气体[1],使造影剂在稳定性和有效性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开辟了超声造影的全新领域.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是由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SF6)微泡,可以在低机械指数条件下产生非线性振动,增强血液的回声强度和多普勒信号强度,从而动态观察肝脏及其肿瘤的血流灌注,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2,3],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但在超声造影过程中,仪器设备各种条件的选择和参数的设定,如机械指数(mechanicalindex,MI)、增益(gain,Gn)、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DR)、发射聚焦(focus)、深度,均可影响造影效果,进而影响诊断结果.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六氟化硫(SF6)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外伤性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伤性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50例(50眼).随机分为2组,A组:t-PA和SF6治疗组;B组:空白对照组.t-PA和SF6注射量分别为25-50μg(O.1mL)和SF60.5mL.结果 治疗后10d: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吸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出血吸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超声造影堪称超声发展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通过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剂显示观察区微血管的动态显像,鉴别不同病理组织的造影专用成像技术的开发大大提高了超声在临床上的价值,由于造影剂为磷脂六氟化硫微泡制剂,平均微泡直径约2.5μm,为避免过细注射针对微泡的破坏,达到高标准的超声造影成像,现探讨在静脉留置针以及给药过程的护理技术和技巧.
肝脏各种占位的生长均有其血流动力学规律以及供血与灌注的特征[1]。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和造影成像技术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新型第2代造影剂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2](SonoVue声诺维)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肝脏占位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方法。肝脏超声造影的成功与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它保证了造影的顺利进行、造影剂的良好显影,对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于2013年1~5月对200例肝脏占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现将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本研究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我院28例肝血管瘤患者(共48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总结肝脏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经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或穿刺活检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28例,共48个病灶,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7~65岁,平均51岁.28例患者中,7例合并脂肪肝,1例合并肝硬化.病灶大小0.51~13.84 cm,平均(3.1±0.7)cm.1.2仪器与造影剂:仪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显像模式为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ontrastpulse sequence,CPS),机械指数0.06~0.08.造影剂:SonoVue(意大利Bracco公司),造影微泡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直径2.5μm,使用前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 mL,溶解振荡摇匀制成混悬液备用.
本研究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我院28例肝血管瘤患者(共48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总结肝脏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经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或穿刺活检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28例,共48个病灶,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7~65岁,平均51岁.28例患者中,7例合并脂肪肝,1例合并肝硬化.病灶大小0.51~13.84 cm,平均(3.1±0.7)cm.1.2仪器与造影剂:仪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显像模式为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ontrastpulse sequence,CPS),机械指数0.06~0.08.造影剂:SonoVue(意大利Bracco公司),造影微泡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直径2.5μm,使用前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 mL,溶解振荡摇匀制成混悬液备用.
我院采用六氟化硫微泡(声诺维)超声造影剂与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对肝血管瘤进行诊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密切相关,一般认为5年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选择方便无创的超声定期检查有利于早期肝癌的检出,特别是小肝癌的发现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对预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超声检出的小结节中,为了将肝癌区别于再生结节采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声诺维)造影.应用过程中笔者发现2例在常规超声未见结节的区域出现团状、呈现典型恶性、"快进快出"特征的结节.提示我们早期肝癌二维超声影像学检查检出的敏感性、超声图像的表现有待研究.为此我们选择23例诊断明确、病程在5年以上肝硬化患者常规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旨在探讨对常规超声不显像小肝癌的检出价值.
由于肝脏组织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来源,超声造影能定义并观察到3个相互重叠的血管时相,根据个体循环状态,观察注射第2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过程,对提高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1].
测定接触六氟化硫电气开关的作业人员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计算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中期流速(FEF25%-75%)以及末期流速(FEF75%-85%).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的均值随着接触时间的增长而呈降低趋势,异常率随接触时间的增长而呈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接触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弧后气体对作业人员的肺通气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迄今为止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的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仍是常见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我科从1996年~1999年三年间应用六氟化硫(SF6)治疗浅前房24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最近我科应用六氟化硫前房内注气治疗急性圆锥角膜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肝肿瘤患者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3~72岁,平均(54±12.8)岁,病灶直径6~93mm.1.2 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Toshiba Aplio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中心频率3.5 MHz,机械指数0.07~0.10.造影剂使用SonoVue(Bracco,Italy),造影微泡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SF6).
目的:探索蔗糖酯类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造影效果.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蔗糖酯类造影剂,将F68和SE-5按一定质量比称取配置微泡包膜材料,以微泡浓度为指标进行制备优化,将F68和SE-5按1:1质量比称取,将其配置成乳状液置入声振仪,以不同超声功率(200W、400W、600W及800W),不同声振时间(30s、60 s、90 s、120 s、150 s、180 s、210 s、240 s、270 s及300 s)进行声振处理.将F68和SE-5分别按6:1、5:1、4:1、3:1、2:1、1:1、2:1、3:1及4:1的质量比称取制成乳状液,选择最佳声振功率与声振时间,筛选最佳溶液配比.选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泡,观察兔肝脏造影效果.结果:蔗糖酯类造影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和蔗糖酯-5(SE-5)的配比为2:1,声振仪功率为600W,声振持续时间为240 s.注射造影剂后兔肝脏超声造影图像清晰,回声强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蔗糖酯类微泡浓度及直径均符合超声造影要求,具有良好显影效果.
该文介绍了一种电力用绝缘气体--六氟化硫,讲解了泄漏对运行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巨大危害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介绍了六氟化硫气体的使用现状及泄漏检测技术.通过实例证明了利用现行的泄漏检测技术可检测出六氟化硫气体的泄漏,并对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技术的完善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
孔原性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眼底病之一,治疗多采取冷凝/电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加压/环扎等,手术复杂,尤其是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预后也多不理想.自2002-02~2005-10,我院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六氟化硫(SF6)辅助激光光凝治疗黄斑及上位裂孔视网膜脱离29例(29只眼),随访12~40个月.
六氟化硫(SF6)分子量145.05,密度6.602,熔点-50.5℃,升华温度-63.8℃.属情性非燃烧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利用其化学稳定性好和对设备不腐蚀等特点,在工业中可用作保护剂和制冷剂及绝缘材料[1].我国发布的卫生标准中规定,作业场所空气中六氟化硫的最高允许浓度为6000mg/m3[2],国家推荐的测定方法为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2],用癸二酸异二辛酯柱与6402硅胶柱串联分离空气中的六氟化硫,热导检测器检测,最低检出浓度为1630mg/m3.本文采用5A分子筛色谱柱分离六氟化硫,最低检出浓度为145mg/m3,灵敏度大为提高,且简便、快速.
目的探讨晶状体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对角膜内皮损伤的防范作用.方法对56例(56眼)患者分别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联合六氟化硫(SF6)填充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及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测定手术前和手术后2周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结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下降.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24.79%±10.90%),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保留晶状体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意义.
声诺维(Sono Vue)是新型脂质膜包裹六氟化硫形成的第二代超声微泡对比剂.Sono Vue因其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和声学特性,正被逐渐应用于诊断超声领域.本文就Sono Vue在肝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正确认识电力系统中六氟化硫(SF6)工种的职业危害,对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六氟化硫工种职业危害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更好地防治六氟化硫工种的职业病危害.
目的 建立便携式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FTIR)快速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六氟化硫(SF6)的方法.方法 采用便携式FTIR,选择SF6的特征红外吸收波长10.708 μm为吸收波长,泵入工作场所空气,直接读取红外吸收值.将便携式FTIR检测结果与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标准方法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本法对质量浓度为0.300~40.000 mg/m3的SF6标准气体最低检出浓度为0.15 mg/m3,准确度为101.0%~104.4%,相对标准偏差为3.7% ~4.9%.本方法现场应用的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气相色谱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本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抗干扰性,适用于工作场所李气中SF6水平的现场测定.
目的:观察超声六氟化硫(SF6)微泡对人肝癌 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筛选最优微泡转染浓度。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与台盼蓝染色两种方法检测 SF6对人肝癌 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微泡造影剂浓度小于10%时,不同浓度的 SF6均不会引起明显的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80%);随着微泡浓度增高,细胞活性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微泡浓度达20%时,其对细胞的杀伤力明显增强(细胞存活率<70%)。结论MTT 和台盼蓝法检测显示,当微泡造影剂浓度小于10%时,SF6不会引起明显的细胞死亡,可作为最优细胞转染浓度进行后续研究。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介导miRNA-199a在人肝癌HepG2细胞中的效率和稳定性.方法:利用超声造影剂六氟化硫微泡(SF6)介导miRNA-199a在人肝癌HepG2细胞中的转染率.将待转染的细胞分为以下5组:质粒组;质粒+超声组(4亚组);质粒+超声+ SF6组;质粒+脂质体组;空白对照组.通过MTT比色鉴定微泡造影剂对细胞的影响程度.结果:SF6浓度<10%时,微泡均不会引起明显的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80%),当微泡造影剂浓度达20%时,对细胞的杀伤力明显增强(细胞存活率<65%);通过4组平行因素[机械指数(MI)分别为0.12、0.20、0.28、0.35]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转染实验,利用荧光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发现造影剂的最适宜的浓度(10%)下,超声频率为2.0 MHz,MI:0.28时,转染效率可达到(26.31±0.72)%.结论:在一定辐照条件下,微泡浓度10%介导miRNA-199a转染肝癌HepG2细胞效率较高,且显著高于传统的脂质体转染.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眼病,可造成视力严重损害,单纯性的视网膜脱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视网膜凝固加巩膜外扣带术,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欠佳.1911年由Ohm[1]首先报道应用消毒空气注入玻璃体辅助治疗视网膜脱离,以后逐渐被应用于临床[2,3].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采用眼外治疗+眼内操作+填充剂,提高了视网膜脱离术后复位率.80年代末,长效气体作为玻璃体腔填充剂问世,如全氟丙烷、六氟化硫等,使注气法得到更好地应用,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4,5 ].
患者女,27岁,因发现左侧胸壁包块2个月就诊.体格检查:于左侧胸壁可扪及一大小约2 cm的肿块,质中,活动度差,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超声检查示:左侧胸壁扪及"包块"处皮下脂肪层内探及一大小约2.8 cm×1.2 cm的异常低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回声欠均质,加彩后其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测得其中一支动脉血流参数为:收缩期血流速度11 cm/s,舒张期血流速度5 cm/s,阻力指数0.52;超声造影示:于左侧肘静脉团注六氟化硫造影剂(SonoVue)2.4 ml,生理盐水5 ml冲管,左侧胸壁"包块"处异常回声于注射后10 s开始快速均匀性高增强(图2),20 s开始廓清,约70 s后基本廓清(图3).
SonoVue是意大利博莱科公司(Bracco)生产的新型脂质膜包裹六氟化硫(sulphur hexafluoride , SF6)形成的第二代超声微泡造影剂,微泡直径(粒径)范围1~10 μm,平均粒径为2.5 μm,90%的微泡粒径小于8 μm,不含防腐剂.外膜为脂质膜,属软膜;内包裹的气体为六氟化硫(SF6),是氟通过含硫的铜或玻璃管产生出的无色气体,常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不易燃的气体,分子量146.06,密度6.139克/升,约为空气的5倍.其化学成分稳定,是已知化学稳定性最好的气态物质之一,其惰性比N2还高,能抵抗熔融的KOH或500℃的水蒸气作用,只有在通电铂丝引爆的情况下才能与氧起反应,微溶于水并具有较好的抗压性[1,2].良好的脂质膜结构特点以及SF6的上述特性,使SonoVue表现出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和声学特性,正被逐渐应用于诊断超声领域.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六氟化硫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方法.方法 用注射器直接采取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六氟化硫,直接进气相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 六氟化硫的线性范围120~1 800 mg/m3;1 800~12 160 mg/m3,检出限56 mg/m3.结论 本法线性范围宽,完全可以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六氟化硫的,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